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102017-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单选题1.(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B.“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C.“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D.“民不加赋而国用饶”2.(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A.河西四郡 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 D.奴儿干都司3.(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刘秀复兴汉室,其统治时期,经济繁荣的措施是①加强尚书台的作用
②严禁外戚干政
③整顿吏治重视儒学
④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官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2020·北京石景山·高一期末)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源于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存天理,灭人欲”C.“三教合归儒” D.“致良知”5.(2020·北京丰台·高一期末)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全部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6.(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观点A老子崇尚逍遥自在B孟子人性恶,提倡“仁政”C韩非子依法治国建立民主国家D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A.A B.B C.C D.D7.(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与这些事件密切相关的是A.汉承秦制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党锢之祸8.(2020·北京石景山·高一期末)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成就斐然。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是A.《史记》 B.《九章算术》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敦煌莫高窟9.(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以列侯所献酎金(助祭宗庙所用的黄金)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削弱了王国势力。汉武帝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还有A.尊奉黄老之道 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布“推恩令” D.设置西域都护府10.(2020·北京朝阳·高一期末)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 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11.(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末)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记录了以下西汉的史实。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实行郡国并行 B.巩固中央集权 C.开拓边疆地区 D.确立儒学独尊12.(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 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13.(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A.西周实行分封制 B.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C.秦朝实行郡县制 D.汉初实行郡国并行14.(2021·北京朝阳·高一期末)“《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上言论出自于A.《史记·李斯列传》 B.《荀子·强国篇》C.《汉书·董仲舒传》 D.《汉书·景帝纪》15.(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某同学对两汉时期的医学发展进行整理笔记,列了如下四点,正确的是两汉时期的医学发展①《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②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③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④孙思邈著作《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A.减轻徭役和刑罚 B.恩泽贵族 C.削弱诸侯王势力 D.增加税收17.(2017·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达诏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这项措施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恩泽了贵族子弟C.实现了民族融合 D.加剧了藩镇割据18.(2020·北京大兴·高一期末)西汉《汜胜之书》提出了“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的土壤耕作总原则,包括了适宜的农时季节标准;相应的耕作措施标准;施肥标准确保及时收割等。这说明西汉A.精耕细作技术在全国普遍推广 B.政府制定了规范的耕作标准原则C.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形成 D.封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最终确立19.(2020·北京大兴·高一期末)《盐铁论》记载:“耕不强者无以充虚,织不强者无以掩形。虽有凑会之要,陶、宛之术,无所施其巧。”材料反映了A.鼓励农民从事工商业 B.对民生艰难充满担忧C.农商并重的经济思想 D.中国古代经济主流政策20.(2020·北京延庆·高一期末)2015年,考古学者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而备受关注。以下表格中出土文物及相应结论之间相符的一项是出土文物结论A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B出土200万枚五铢钱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C墓中金饼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墓主可能是刘贺D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墓主一定是汉武帝A.A B.B C.C D.D21.(2019·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起,汉武帝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结果发现郡国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新秦中(关中以北新开发地区)或千里无亭徼(防御工事)”,但是中央政府并未得到监御史的奏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A.设置十三州郡刺史 B.实行推恩令C.发兵平定地方叛乱 D.确立察举制度22.(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公元前134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出身贫寒、40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A.“推恩令”的颁布 B.边疆地区得到巩固C.“丝绸之路”开通 D.儒家学说受到重视23.(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24.(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朝代县制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层级秦郡县制郡——县二级制汉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东汉末期:州——郡——县二级制三、级制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25.(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二、材料分析题26.(2021·北京丰台·高一期末)司马迁修史司马迁运用的皇家图书主要有: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其三,秦汉图书律令。秦朝焚毁了官藏图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譬如在《世家》中时常出现的第一人称“我”的情况,就是司马迁运用诸侯史记的明证。《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乐府诗赋如《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儿童歌谣如《淮南民歌》;俚语俗谚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项羽本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闻项羽亦重瞳子。”——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1)司马迁编写《史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史学家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27.(2020·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10月22日起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甲骨文的发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材料一(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材料二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
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所学,“推恩令”是为了解决汉代的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A正确;BCD项与“推恩令”无关,排除。2.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的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是西域都护府,C项正确;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西域的机构,河西四郡不是在西域地区,排除A项;北庭都护是唐朝机构,排除C项;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东北地区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3.A【详解】刘秀建立东汉,采取的措施有: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①②③正确,故选A;隋唐开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排除④,故排除BCD。4.A【详解】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源于“罢黜百家,独尊僪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A正确:“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与材料不符,B错误:据所学可知,“三教合归儒”局面最初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C与题意不符:“致良知”是王阳明的观点,D与题意不符。5.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体现了从战国到西汉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独尊儒术”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巩固了大一统局面,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①②③正确;“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儒家以外各学派的全部消亡,故④错误,故D项正确。6.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大一统思想统治的需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D正确,符合题意;崇尚逍遥自在是庄子的思想,A错误;人性恶是荀子提出的思想,B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但不是建立民主国家,C错误。7.C【详解】材料中的政治、经济举措都是东汉时期刘秀在位时期实行的措施,最终推动“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C正确;汉承秦制,指的是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A错误;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B错误;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D错误。8.D【详解】据所学可知,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在两汉之后,D符合题意;《史记》是汉武帝时期司马迁所著,A不符题意;《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B不符题意;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C不符题意。9.C【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汉武帝以黄金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候106人,削弱了王国势力,除此之外他还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从而达到继续削弱王国势力,故答案为C;遵奉黄老之道,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的政策,到汉武帝时不再实行,也不是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A错误;汉初对地方统治的政策是郡国并行制,B错误;设置西域都护府是标志西域正式成为中央政权,不是削弱王国势力的措施,D错误。10.C【详解】据材料“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可知,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表明了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C正确;无为而治是汉初的统治思想,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统治思想是董仲舒的新儒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B与题意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没有涉及“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D错误。1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和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通过盐铁官营政策解决了王国割据的经济基础;通过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文化的统一,因此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加强、巩固中央集权,B选项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在汉初推行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A选项排除;材料与开拓边疆地区无关,C选项排除;儒学独尊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D选项排除。12.B【详解】在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洛阳西郊等地都出土了类似的铜镜,这说明中亚地区和中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故B正确;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故A错误;C项错在“遍销世界各地”,说法绝对,故错误;没有比较信息,不能得出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故D错误。1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的王国兼有郡县,官制和朝廷一样,这体现了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的特点,D项正确;分封制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排除A项;礼崩乐坏是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会出现材料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4.C【详解】据材料“《春秋》大一统者,……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李斯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不符,排除A项;荀子主张礼法并举,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汉景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两汉时期,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作《千金方》,排除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故选C;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增加税收的信息,排除D。17.A【详解】根据材料“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此项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恩泽了改造子弟”不是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与民族融合无关,故C项错误;藩镇割据出现在唐末,故D项错误。18.C【详解】《汜胜之书》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耕作措施、施肥标准确保及时收割等,表明西汉农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故选C;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是否推广精耕细作技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信息,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封建小农经济,排除D。19.D【详解】《盐铁论》的记载认为如果没有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即使是交通发达的地区,商业也难以发展,这一论断强调了耕织的重要性,符合古代经济主流政策,D正确;从这一论断的态度来看,更强调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不鼓励商业,排除A;B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题干论断认为农业是基础,商业和农业在地位上并不等同,因此不是农商并重,排除C。20.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西南昌汉墓中出土的题有“南海海昏侯臣贺”的金饼,与“墓主可能是刘贺”的推论是对应的,C项正确;汉墓中出土的“孔子画像”,不能认定其为春秋时期“孔子的真实相貌”,A项不符合题意;江南南昌“汉墓”中有大量“五铢钱”(殉葬),不能说明“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项错误;仅凭江西南昌汉墓出土了“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不能得出“墓主一定是汉武帝”的结论,D项错误。21.A【详解】材料信息说明,汉武帝时,监御史的职能已经不能有效的发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设置了十三州郡刺史来监察地方,故A正确;推恩令是为了削弱地方诸侯的地盘和势力,故B错误;发兵平定地方叛乱、确立察举制度和监察地方无关,故CD错误。22.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是儒家经典。因为钻研《春秋》,出身贫寒、40多岁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这说明了汉武帝极为重视儒学,故D正确;“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故A错误;提升公孙弘和边疆地区得到巩固、“丝绸之路”开通无关,故BC错误。2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24.A【详解】表格显示汉代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或者州郡县制度都是延袭秦朝的郡县制,虽然在汉朝的时候有所改变,但是基本上政治体制保持了稳定性,故A项正确;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时期已经产生,故B项错误,西汉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在局部又实行了分封制,故C项错误;东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并非发生的质的变化,而是郡县制基础上的发展,故D项错误。25.D【详解】东汉时期,幼主继位,母后临朝,导致外戚专权,君权旁落,A是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打败外戚,夺回军权,结果导致宦官得宠,把持朝政,故选D项;“与民休息”不会导致君权旁落,排除A项;公元8年王莽改制,公元25年东汉建立,B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光武中兴,不符合“东汉中后期”,排除C项。26.(1)司马迁参考的史料有文献史料,包括档案(皇家图书)、文学作品(诗赋、歌谣):实物史料,如古战场形势;口述史料,如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历史人物后代提供的信息。(2)重视证据,勤奋认真,不辞辛劳。【详解】(1)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图形变换与坐标变化(第1课时)课件+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新解读《GB 30863-2014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激光防护镜》
-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数据融合的视角(数字教材版)课件 第7-12章-态度的测量-市场调查报告撰写
- 老年人秋季预防课件
- 《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九章 实地研究
- 老年人用药护理课件
- 老年人文护理课件
-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赋能一某著名企业办解决方案
- 统编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练:水陆交通的变迁 专项练习(解析版)
- 单位食堂劳务外包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 2025三门县国企招聘考试题目及答案
- 颈椎科普小知识
- 川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人工智慧和配送服务融合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弓箭基本知识
- 学校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 工作证明(常见模板10套)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考研英语单词的前缀后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