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搭配(2)(教材第102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看分析,把握查找简洁大事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养成有序、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受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问,培育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有序地找出简洁大事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1.(课件出示)同学们,元旦快要到了,小红代表我们学校去参与县里面举办的跳棋竞赛。可是,小红遇到了麻烦事,为穿哪套衣服而苦恼,她左选右选,还是拿不定办法,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红吗?

2.(屏幕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小红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会建议小红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假如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索)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以小组为单位争论一下,都有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索: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4.小组争论沟通,教师巡察指导。

5.汇报。(找学生来答复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忆刚刚的搭配方法,思索:上衣的数量和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索答复)2×3=6(种)。(板书)

6.同学们真棒,刚刚教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答复)

刚刚我们通过小组争论,观看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把学具卡片拿出来,现在我们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留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答复完再课件演示)

7.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刚你们为小红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学问——搭配(板书课题)。

通过有挨次的搭配可以为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可要做个有心人,说不定你还能在生活中发觉并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呢?

刚刚同学们为小红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特别喜爱,教师代表小红感谢你们,选好了衣服,小红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办法了,你能再帮她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

同学们请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

假如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沟通,教师巡察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肯定的挨次搭配)感谢同学们的热忱帮忙,为小红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园里看看吧!(课件出示)

请看屏幕,公园里都有哪些风光?(生答:有猴山,百鸟园,数学乐园)

再认真看看从猴山到百鸟园可以怎样走?从百鸟园到数学乐园呢?我要从猴山先到百鸟园再到数学乐园呢?一共有几种走法?

(1)先自己标一标。

(2)沟通汇报。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的太优秀了,请把你们的另一个学具拿出来,拉一拉,看看还能组成哪些两位数?登记来,也可以把数字换掉拉一拉。

?课堂作业】

教材第102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04页“练习二十二”第4、6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3=6(种)

按肯定的挨次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反思:

搭配这个学问学生比拟娴熟,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拟严密,如何培育学生有挨次的搭配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力争从两个方面进展教学重难点突破:一是教学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学生连线法。在教学时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和感悟这两种方法的作用,既便利快捷又避开遗漏。体会越深,前后感悟越冲突,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把握这个学问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二)练习课

教学内容图形运动(二)教材p88练习二十一第1~6题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

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使学生能按要求画出简洁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沟通、争论、辨析等活动中,培育学生观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该学问的生活价值。

教学重点熟悉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究它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能按要求画出简洁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观看法、讲解法,合作沟通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备注

一、创设情境

1、师用图片在画有方格的磁性黑板上演示:一个小船从左移到右。

师:小船做的是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认真观看。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操作。然后同桌学生一个提要求,一个操作。

2、小结:为了能看清平移的状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二、探究与操作

1、引导学生把这个小船向下平移5格,你会吗?怎么画出来?师:你能把小船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师:你是怎样平移的?

2、指导学生画出平移图。

小组内学生进展操作。然后用图表示出平移的过程,再相互说一说,是怎样平移的。学生进展大组汇报。

(教师依据学生的操作与汇报准时板书)

3、组织沟通不同的移法:还可以怎样平移到现在这个位置?

教师巡察并进展个别指导。

4、师:我们讨论过平行线,谁会画平行线?

出示一根直尺和一把三角尺

师:利用直尺和三角尺就能很快画出平行线,谁会?

5、教师指导:让三角尺沿直尺平移,平移前沿三角尺一边画一条直线,平移后再画一条直线。

三、稳固进展:

1.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独立观看后,完成书上填空。同桌学生相互数平移的格数。

2.组织沟通反应方法。组织学生完成p88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图后,组织展现沟通反应方法。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日的讨论,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把学到的学问向你的同桌展现吗?

五、布置作业

1.p88练习二十一第4~6题

2.配套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图形运动(二)练习课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状况,用虚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实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教学反思要教给学生平移的方法,认清一个点为参照物,平移的时候肯定要弄清从什么方向平移,以及平移的格子也要数清晰,有的学生还搞不清。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事物,经受熟悉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奇怪心,获得运用已有学问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①四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非常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由于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夫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非常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非常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1、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学问。

3、练习:将以下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

1、出例如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约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依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稳固练习

1、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由于受到天气灾难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xx年增加一成五,20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xx年在校生人数削减了二成,我校20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xx年年产量比20xx年增加了一成六,20xx年年产量又比20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把握三角盘的计算方法,对相邻区域小圆片(或数)进展相加,对给出的“结果数”进展分拆。

过程、力量与方法:培育学生认真观看图形的力量和敏捷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相邻区域的数进展相加。

教学难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进展分拆。

教具学具:

三角盘、小圆片、数卡等。

教学过程:

一、熟悉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板书出示三角盘和小圆片,再出示11。)

师:这是三角数图,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三角”

(板书课题)。

问:你发觉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隐秘?学生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小组沟通。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局部,每局部都放有小圆片,相邻局部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2.反应练习

师:三角数图中的另2个空格怎么填?为什么?

3.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依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学生在“玩三角盘”的过程中进一步稳固了三角数图的特点,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建议各位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多给学生“玩”的时间。

二、探究三角数图

1.变式练习

师:在这个三角数图中你先填哪局部?为什么?学生独立审题,并在三角盘上动手摆一摆。你有什么好方法?

(5+?=1111-5=?)

2.数代替圆片

在刚刚题目根底上,把小圆片改成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小组核对。

小结:通过想加减法,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

3.稳固练习

独立完成书上的习题。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小圆片和三角盘动手操作帮助完成。

三、拓展练习

小组合作,三局部中分别填几?你们是怎样想的?

假如学生在练习时有困难,教师可赐予提示:

(1)猜测三局部可以填的数。

(2)把猜测的数放到三角数图,并验证。

(3)如不符合可以进展适当地调整。

四、总结

师:今日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效劳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根底上,进一步学习和把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特别严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育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力量,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育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力量,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胜利感,培育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适宜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展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学问,依据信息在小组中争论、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学问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根底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消失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展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消失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依据奉单元学问内容相比照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力量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纳实物分析的方法进展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试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详细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育学生观看思索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预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识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奇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教师知道同学们有许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爱音乐,有的喜爱美术,有的两样都喜爱,教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展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爱,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爱音乐和喜爱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异):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争论发觉: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爱音乐又喜爱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展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爱音乐和喜爱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沟通,说说想法。

(5)师依据课堂实际状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题。

(2)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

(3)同桌沟通,重点说说想法。

(4)反应。(昨天和今日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敏捷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争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学问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索并解决。

(2)班内沟通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日所学学问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育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洁的代数学问做预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预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日水果园里正在进展“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连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觉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索、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教师巡察,赐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局部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由于: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答复,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忙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假如其次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