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设计】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标要求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两弹一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知道杂交水稻技术及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了解“双百”方针,知道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史料实证理解认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3.通过文字史料的实证,理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家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科技、文化事业的成就,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材分析本课主题是“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教材通过“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与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三个子目来体现本课主体。课时1学习重点“两弹一星”的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难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科技文化成就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明白科技文化发展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方法纵向联系法、多媒体法展示法分析法、教师讲述法。教学准备提前制作课件及学历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结论设计意图课前准备:自主学习,完成学历案相关知识填充展示知识填充自主学习:填空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趣导入今天谈到科学技术成就,大家会联想到信息化、数字化等等。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会想到的是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因为当时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这些顶尖技术。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美国的“核讹诈”,毛主席提出,就是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我们的原子弹。可想而知,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多么险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讲述“两弹一星”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感受国家强大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小组互动完成学历案填空内容。学生主动学习检查课前预习情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部分小组内纠错,完善知识。学生间组内合作,试着补充知识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新课讲述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两一组互相讨论解决各小组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解决疑难在探究中巩固知识,背记知识史料实证教师在幻灯片中展示材料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史料2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作为革命领袖,毛泽东以非凡的洞察力和战略远见充分预见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以及高科技武器对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漫步太空教师在幻灯片中展示材料: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自主回答,并展示交流载人航天是继“两弹一星”后我国尖端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工程。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材料一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2004年12月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材料二中国是个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材料一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的启发,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来福音。材料二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阅读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教材回答袁隆平经过多次杂交试验,于1973年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3)影响。①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②在世界推广,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③被称为“东方魔稻”和“第二次绿色革命”。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培养观察、概括能力文化事业的发展史料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1956年5月2日,毛泽东,阅读材料学生讲述(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2)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培养观察、概括能力课后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