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
一、教学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
级下册教案。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3、
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
点。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
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5、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
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
因。6、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1、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2、能设定标准对
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
B、谈谈自己所见所闻一一建筑物情况。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房屋的变化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
洞作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
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
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来获取资料。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
出结论。
2、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
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
d)
适时渗透给学生树立保护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并想方设法让更
多的人欣赏到建筑美,为创设美丽环境做出努力。
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过程。
揭示课题,复习青春期知识(健康课学过的)
1、复习看图方法并看图将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内。
2、对照男女生第二性征表看青春期都有什么变化,哪些现象已经出
现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心里上的变化
4、小结青春期有哪些变化
(三)学会健康生活
1、会议所学,说说青春期应注意什么?
2、阅读45页的第一段文字,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判断的
失误”“不健康的心态”
3、阅读45页的后半部分内容,明确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并加以理解。
知道如何同异性交往。
4、答问卷: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小组内统计结果;全班统计结
果
5、你希望自己具有什么品质?也请在问卷标出来。
6、总结:本课的收获是什么
10、小池塘大世界
引入新课,讨论什么是生态系统。
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请学生看教材P.151,根据
教材的要求,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并进行讨论。
这些生物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生物之间是否有关系?
在这个环境中,生物要生存,还需要哪些条件?
在小麦成熟时,为了防止鸟吃小麦的种子,对这些田地加网,会出现
什么新的问题?
小结:从讨论的结果可以看到,一个环境中有各种生物。各种生物之
间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生物在自然界中是相互制约的。除此之外,
生物要生存下去,环境中还要满足生物所需要的各种非生物因素。所
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将在一定地域中,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根据地域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
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等等。
4.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
讨论:各小组介绍本小组在校园观察时看到的生物。教师可以将学生
看到的生物根据其营养方式写在黑板上。
校园中这些生物的营养方式是否相同?若不同,说明各类生物的特
点。
以校园为一定的地域,在校园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发挥的作用
是否相同?若不同,各类生物各具有什么作用?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生产者。
各类动物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因此称为消费者。
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叫做分解者。
讨论中,学生可能会提到蚯蚓这种动物,蚯蚓是属于消费者还是分解
者,理由是什么。
有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是不是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
态系统?还缺少什么因素?
分析教材P.152图V—15“湖泊生态系统”、P.153图V—17“森林
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组成。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可以用P.153图V-16表示。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应该包括
5.“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学生将
P.151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如:
植物一昆虫f食虫鸟f鹰
植物一吃草籽的鸟一鹰
植物一兔一鹰
小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之间往往相互关联,
形成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如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人类在生态系统中也占有一定位置。根据我们知道的人类的生
物学特点,人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6.关于“生态平衡”内容的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以上的食物链中几种生物的数量的变化来介绍生态平
衡的概念。
如食物链:植物一昆虫一食虫鸟一鹰,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这条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如何?为什么?从总体的
量上看,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
如果有人大量捕杀鹰,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若大量捕杀食虫鸟,食物链中的其它生物的数量会不会发生变化?为
什么?
这几种生物是什么关系?
P.153图V—17森林生态系统中,狐和蛇大量迁出,会不会影响该生
态系统中其它生物的数量?为什么?
小结:生态平衡的概念: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
是在不断变化的。生物的生与死,迁入与迁出都会影响生物数量的变
化。但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
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
读书P.154〜155,讨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这种平衡关系会不会被破坏?
结合录像说明生态平衡被破坏后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在生活与
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即生物之
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破坏,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被破坏,就
会带来不良后果,生活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以及人类自己将失去
赖以生存的环境。
提问:人类在与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7.本课小结:生态系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生态系统是由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非生物因素组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
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其中生产者、消
费者、分解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即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
人类也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这一规
律,树立维持生态平衡的观点。
11、小瓶子大学问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所起作用。2、
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
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3、能提出自己
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生态平衡的含
义,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人与生物圈有哪些关系。
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分析出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对维持生态平衡
所起作用。2、能提出自己具体的研究与生态平衡相关的问题,意识
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并能发现自己
设计制作的生态系统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谈话:平时我们见过许多瓶子,不知有谁利用过发挥他的长处?
2、学习新课:
活动:交响与和谐一一生态平衡
1、分成三层进行:
、课前查找资料。
、课上讨论、分析资料:认识生态平衡的动态平衡。
、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一一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
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检查学生查找有关生态平衡的资料,可以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
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平衡维持得比较好的实例,也可以是生态农业做
得比较好的案例,如比较典型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
3、以具体的实例介绍什么是生态平衡,怎样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
衡。在理解了什么是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教材里的资料,
黑尾鹿与大灰狼的故事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实例。
4、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可能学
生从小受文学作品的影响,不喜欢大灰狼、狐狸等等一些被加人人文
色彩的动物,认为这种动物“很坏”。在客观情况下,动物没有谁好
谁坏之分,在生态系统内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尽管在生态
系统中“弱肉强食''是很残酷的,但它是动物谋求生存的小可避免
的方式。
5、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工生态系统一一生态农业,并以此实例来
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只要学生理解了,在生态系统里谁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即可。
教学时可以先出示科学在线中的图例部分,鼓励学生根据箭头分析图
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做个生态瓶
1、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是制定生态瓶研究方案.把自己的生态瓶
做好,制作本小组的记录表格,确定本小组下一步研究的问题,阅读
科学在线的内容,讨论人与生物圈的联系。
2、指导学生回忆上几节课研究过的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员组成的?
池塘
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
统都各是什么样的?
3、材料制作模拟生态系统一一生态瓶。教材中生态瓶制作方法是个
范例,模拟池塘生态系统,学生可以按照它来制作,也可以自己设计
其他方案。但无论模拟、制作哪一种生态系统,都要认真考虑本课结
束前提示栏的内容,想一想你打算模拟的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是必不
可少的,怎样才能保持平衡….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自己组的
研究方案,对于可能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模仿教材给出的范例来做,
研究方案必要的几项一定要写清楚.包括试验目的、材料与工具、方
法与步骤等。
4、制定好方案之后,就要按照方案制作生态瓶,在制作过程中,注
意学生保持教室内卫生,制作完毕注意洗手.生态瓶不要被污染。
5、比较交流:自制的生态瓶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去改进。然后组
织学生制作记录表格。鼓励学生坚持做好科学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并
解决遇到的问题。改进自己的生态瓶,也可以重新制作一个生态瓶,
比如原来做的是模拟池塘生
态系统的生态瓶,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再模拟陆地或森林生态系统做个
生态瓶。
作业:继续完善、改进自己的生态瓶
12、小行为大环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
物链和食物网。(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搜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
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2.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提出
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3.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
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三)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L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活动自己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
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一一生物圈。3.关注与
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
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3.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有限的。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生产者这一概念。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是有限的。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L课前预习2.课前学生记下自己当天所吃的
食谱,写出每一种食物分别来自哪一种动物或植物。另找一张纸列出
这些生物名称以及这些生物还能吃哪些生物或被哪些生物所吃。用箭
头连成一个食物网,别忘了写上自己的名字。3.搜集和分析有关生
态系统被破坏的实例(可从报纸上剪取或查阅资料)。
(二)教师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资料及图片。2.制
作简单的课件(含抢答题)。3.多媒体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找出“生志系统”的概念
学生读第22页两段自己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注意知识的要点。
教师小结,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
的关系:学生认真观察第23页资料,然后分析,同学互相提问,可
以提教材上的问题,也可以围绕生态系统的组成提其他问题。
教师点拨、引导,然后小结。
明确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第25页生态系统中的生
物,并将它们用箭头连接起来。
1.你连接的这些食物链有多少条?它们是互不相关的吗?
2.假如蛇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生变化?发生什么变化?
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
教师小结并强调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动的。
教师检查课前布置的第25页“进一步探究”,用实物投影仪来展示
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食物种类制定的食物网。
这个过程锻炼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作为生物圈的一员要爱护身边的
生物。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学生
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讨论,教师提问:什么样的生态系统容易被
破坏?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学生观察第26页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教师举著名的有毒物质造成危害的事例,如日本的水俣事件,让学生
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本节课讲述四个内容:生态系统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生
物网;生态系统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
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爱护生物,保护我们的家园一一生物圈。
13、浩瀚的宇宙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将不断深入。2.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
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3.大致了解我国
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
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过程
引入:图片: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
会”。
教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教师:那么,人类认识宇宙是怎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科学
家的发现、学说是你了解的?
学生活动:
知识介绍:
对于地球上的万物,我们的古人认为是由“盘古开天”形成的,天圆
地方;后来随着农业作物的生产,地域间进行贸易,交通发展起来,
人们逐步发现地球是圆的;天文学的发展,在观测天体的运动规律基
础上,对地球的了解越来越多……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开始于地球在宇宙的位置,有这样一段发展过
程: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
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绕地球旋转。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就已提出了地心说,即认为地球位
于宇宙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轨道上围绕地球
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公元14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
密发表了他的13卷巨著《天文学大成》,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系
统地确立了地心说。根据这一学说,地为球形,且居于宇宙中心,静
止不动,其他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动。这一学说从表观上解释了日月星
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现象,又符合上帝创造人类、地球必然
在宇宙中居有至高无上地位的宗教教义,因而流传时间长达1300余
年。
16世纪初,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
的错误。1543年,在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中系统地提出了
日心说。在他阐释的日心体系中,太阳居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
行星沿着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他对星空,尤其是对行星的运动状况
做了将近40年的观测计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一日心说。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
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
入骨,用种种恐怖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
后被活活烧死。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
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
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地心说”已经在16世纪时被否定了,“日心说”也随着人们对宇
宙越来越多的了解,渐渐露出它的不完整性。
追溯历史(借助多媒体展示)
教师:我们知道天体之间相距很遥远,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来描述
它们之间距离,显得不够用了。在天文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有:Ly,
AU。光年约是天文单位的1014倍。
人类最先了解的是与地球并称为“八大行星”的:水星、金星、火星、
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在这些行星中,你知道哪些星球,或者你最想知道哪个星球?
由“八大行星”、卫星、彗星以及其他星际物质,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据我们现在的了解,并不是整个宇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
许多恒星。
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以观看“宇宙之旅”片断的形式,回顾了人类了解
宇宙的过程。能不能谈谈你们的感受?
当然,还有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同学知道的或者不知道的,课堂上
没来得及进行交流的,课后大家可以再继续探讨。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2、
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3、
了解宇宙是由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二、重点难点分析:太阳系的组成,可以从离太阳远近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宇宙
1、宇宙的解释
2、宇宙包括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2000多亿个恒星系之一):其他行星系
地月星系:月球(可以结合生命体的结构层次来从小到大的联想)
地球
二、太阳系:P112太阳系组成
太阳,行星(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
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一一太阳系。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
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2、八大行星。
与太阳由近及远:水金地火木土天王
海王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木星和土星
他们的显著特征:都有美丽的光环(土星还是卫星最多的行星)
木星上有大红斑(木星赤道南侧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
涡)
思考:土星上的光环是什么?P114图3—44
推着尾巴的星星(彗核、彗发、彗尾)
彗核:是冰物质,包括(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成的冰)形成
的大冰球。
彗发: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彗星运动:绕太阳自东向西转,(画图关键是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对着
太阳),遇到太阳风,离太阳越近,彗尾越强。也就是说,扫帚尾巴
越明显,说明太阳风越强,说明太阳活动越频繁(黑子数量多),旱
涝灾害言重。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大约76年一次(用软件模拟)
4、流星体
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叫流星体。
流星:流星体在靠近地球轨道时,有些被地球引力场俘获,在冲入地
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产生一划而过的发光现象,叫“流星”。
流星群:很多分散的流星体聚集在一起。
流星雨:聚集的流星群冲入大气层燃烧的过程。
陨星: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
陨石:陨星中,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其它还有陨铁。
15、人造地球卫星
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分类。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分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卫星的特点和分类。
二、了解卫星的用途
卫星图片展示出
介绍图片上的卫星的特点及用途。
东方红1号,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属科学卫星……
2姊妹双星,……
2号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4返回式卫星,……
5生物卫星,...
6资源卫星,……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
板书设计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卫星可分为三类,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2、我国卫星在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充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17、走近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设法收集有关科学家和某项科技发展的资料,从科学家的事迹中
归纳其主要成就及科学精神。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资料展示
出来。3、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
关系。4、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
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5、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
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
得有直接关系。2、具体|说出某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知道科学家
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1、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
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2、能采用某种方法将收集的
资料展示出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活动:我所了解的科学家
1、此活动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故
事的书籍及音像资料,课上先个人阅读整理资料,然后分小组形式进
行交流。
2、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一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取得杰出的成就与他
们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有关。
3、学生任意选择一位科学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分析科
学家所取得的成就及成就的取得与哪些因素有关;确定一个主题,如
献身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勇于创新等。
4、学牛独立获取信息。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探究的主题确定阅读的目的、制定阅读的提纲和方法。
依据阅读的提纲,选择合适的同书及网址查阅相关内容。
围绕提纲有重点地浏览资料的题目,先选择与提纲的内容,然后再认
真地阅读。
将查阅的资料及叫记录在资料}片rh
5、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科学家的主要成就和值得自己学
习的精神,或通过列举多个科学家的事迹来说明某种精神。
6、小组代表,选择并确定呈现、表达方式,演讲排练,准备参加全
班演讲赛。
7、学生进行科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所学
的技术,学生按照活动评价表5的内容对参赛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科学家所取得发明创造的成就与他们从小热爱科学,
善
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献身科
学的精神有关。
活动:科技与历史
1、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和方法。
选择小学阶段所涉及的任意一项科技的发展史为例,引导学生回忆以
前所做的研究,
强调研究某项技术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收集有关资料。
按照发明的过程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排序整理。重点要体现技术发
明年代、技术改进发展、技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几个技术发展阶
段。
2、学生收集和整理某种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町以通过阅读有关书
籍或上网来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小组交流来获取信息,按照上面的
方法整理信息。
3、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分析在某种技术的
发
展过程中,某个科学家的技术发明的重要作用及核心技术的特点。
4、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将学生的发现汇总在一起,利用展牌、墙报等方式展示出来,与
其他年级的同学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并吸引更多的同学关注科技发展
史,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作业: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提高。
18、科学学习回顾
一、教学目标:
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
程。2、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科学探
究。3、体会到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
节。4、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二、教学重点:1、归纳出科学探究的活动的基本类型,梳理出科学
探究的方法和过程。2、体会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的作用,说出科学
探究的基本环节。
三、教学难点:1、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思和整理信息,运用多种方法
进行科学探究。2、知道科学探究技能的种类。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类型u
教师I述:科学探究是科学课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从三年级开始,
我们经历过许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想一想你经历过哪些的科学探究活
动。
教材第85页图片,让学生观察后分别同答这些探究活动的类型。
鼓励学生分别举每个类型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0米彩虹滑道施工方案
- 房租租凭合同范本6
- 砖厂的用工合同范本
- 年度律师顾问合同范本
- 外墙石材干挂工程劳动合同4篇
- 茶叶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装修合作框架合同范本
- 代办报价合同范本
- 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 售后服务委托协议范本4篇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7)
- 点胶正式员工考试及答案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is is me 教案(共6课时)
- 2025年GCP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 消保化解案例课件
- 2025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编外招聘12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用浪浪山正确打开开学第一课~课件
- 2025年幼儿园膳食工作计划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电信校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