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_第1页
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_第2页
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_第3页
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_第4页
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胞命运的渐进特化第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自主特化:镶嵌型发育在自主型发育及镶嵌型发育过程中,胚轴和细胞命运由细胞质在每一裂球中的分配决定。渐进特化:调整型发育在调整型发育过程中,胚轴和细胞命运则由胚胎细胞相互作用决定。胚胎一部分细胞对邻近另一部分细胞产生影响,并决定其分化方向的作用,即胚胎诱导,是决定胚胎细胞分化方向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胚胎诱导决定胚胎细胞分化方向的观念是随着发育镶嵌理论片面性的发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第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位置信息对细胞命运的作用每一个胚胎细胞或细胞核受到不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起信号作用的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这些环境因素即为胚胎细胞或细胞核的位置信息。位置信息的作用:调节细胞核中某些基因的表达。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胚胎细胞在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发育的命运逐渐被确定内在因素:卵质决定子,即形态发生决定子外部因素:位置信息,即诱导因素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哺乳类哺乳类的囊胚(13.16)滋养层细胞内细胞团细胞

第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13.16小鼠桑椹胚细胞命运的决定返回

第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构成桑椹胚的细胞仅有位置上的差异,某些细胞处于外方,某些细胞处于内方。那些处于外方的细胞成为滋养层细胞那些处于内方的细胞成为内细胞团细胞

第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脊椎动物体节细胞的分化

体节细胞分别形成生皮节、生肌节和生骨节细胞与体节细胞所处的位置有关(13.17)体节周围的组织结构神经管、脊索、侧板中胚层和表皮外胚层神经管背部和表皮外胚层产生背部来的信号(13.18)神经管腹部和脊索产生腹部来的信号脊索发出的信号使得体节细胞分化成为生骨节细胞(13.19)侧板中胚层产生侧面来的信号第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13.17鸡胚体节细胞命运的决定返回

第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13.18体节细胞所获得的位置信息返回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13.19脊索对体节分化起的作用返回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验证“种质学说”一、种质学说二、WilhelmRoux:镶嵌型发育三、HansDriesch:调整型发育四、SvenHorstadius:双梯度模型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1种质学说前提OskarHertwig于1876年观察到,受精时不但卵子和精子融合在一起,而且它们的细胞核也融合在一起。VanBeneden等于1883年证明:

①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核内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②同一种生物每个体细胞内所含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③每种生物染色体数目在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减半,在受精时又恢复原有数目。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Weismann的种质学说首先,Weismann假定卵子和精子对新生有机体贡献出质量和数量等同的染色体。其次,他假定染色体是由各种能决定细胞发育命运的核决定子组成的,染色体携带全部的遗传物质,是有机体世代延续的基础。受精卵在分裂时,虽然每个裂球内部分配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但是,组成染色体的核决定子并非均等地分配到每个裂球中,也就是说每个裂球只接受了部分核决定子。不同的核决定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内,由此决定细胞的发育命运,使其发育成身体的某一特定部分。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Weismann的种质学说将组成有机体的细胞分为两类: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体细胞是从生殖细胞发育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死亡。生殖细胞完全不同于体细胞,是世代相传的,是永生的,不受体细胞和环境的影响。Weismann的种质学说,强调生殖细胞的连续性和不死性,这与成年有机体生命的有限性形成鲜明对照。个体死了,但生殖细胞还活着;物种正是通过生殖细胞得以一代代延续和发展。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1Weismann的种质学说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2WilhelmRoux:镶嵌型发育Weismann曾假定:第一次卵裂产生左右两裂球,对应未来胚胎的左边和右边,就是由于左右两裂球分别接受了左侧决定子和右侧决定子的结果。德国胚胎学家WilhelmRoux(1831—1904)检验了Weismann这一假设。在蛙胚2-细胞期,用热针刺死一个裂球,剩下的一个裂球发育成半个身体的胚胎。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镶嵌型发育Roux认为:蛙胚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的镶嵌体,每一部分的发育命运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每个细胞接受一组特定的核决定子,并依据所接受的核决定子分化成相应的组织。Roux把这一类型的发育镶嵌型发育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动物和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海鞘等卵细胞质中确实存在着胞质决定子即形态发生决定子,影响以后的胚胎发育。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McClendon的发现McClendon把蛙胚两裂球分离开。结果发现:分开的两裂球都可以发育成完整的幼体。这表明蛙胚2-细胞期的细胞核是等同的,并没有核决定子不均等分配的现象。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3HansDriesch的实验表明Driesch的实验:2-或4-细胞期时,分开的海胆胚胎裂球不是自我分化成胚胎的某一部分,而是通过调整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这一类型的发育称为调整型发育。Driesch的实验表明:胚胎细胞核在卵裂过程中并未出现本质上的差异,不存在所谓核决定子不均等分布现象。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1.4SvenHorstadius:双梯度模型实验1当8-细胞期胚胎沿动植物极轴一分为二时,两部分都能发育成长腕幼虫。但是,当同期海胆胚胎沿赤道分开成动物极和植物极两部分时,两部分都不能发育成完整幼虫。动物极部分发育成具纤毛的囊胚,称为永久囊胚;植物极部分发育成具有膨大消化管的不正常幼虫决定小裂球形成和原肠作用的因子似乎位于卵子植物极部分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3海胆胚胎的早期不对称性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4海胆卵子的不对称性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实验2除去海胆64-细胞期胚胎的受精膜,用细玻璃针把不同的细胞层分开,单独培养或按不同组合方式把分离的细胞层重组培养。分离的动物极半球细胞单独培养时形成具有纤毛的永久囊胚。这样的胚胎称为动物极化胚胎。当把动物极半球细胞和veg1细胞重组时,发育形成的幼虫的动物极化程度相对减小;细胞表面纤毛的发育被抑制,胚胎产生部分消化管。当动物极半球细胞和veg2细胞重组时,形成一个外形正常的长腕幼虫。小裂球比veg2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动物极化或导致植物极化;veg2细胞又比veg1细胞具有更强的植物极化能力。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海胆胚胎中植物极化(抑制动物极化)的能力是呈梯度分布的,其强度从植物极到动物极逐渐递减。海胆胚胎中不仅存在动物极化因子,而且动物极化因子也呈梯度分布。分离的an1和an2细胞单独培养时都形成永久囊胚。但是,当an1细胞和4个小裂球组合时,可以发育成正常幼虫,而an2细胞只要和2个裂球组合就能发育成正常幼虫。在海胆胚胎中存在着两个彼此相对的梯度;植物极化梯度和动物极化梯度。植物极化梯度在植物极活性最大,动物极化梯度在动物极活性最大。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图7.5Horstadius所示的植物极化梯度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6Horstadius所示的动物极化梯度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两栖类发育调控一、胚胎细胞的渐进决定二、初级胚胎诱导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1胚胎细胞的渐进决定即使在呈调整型发育的胚胎中,裂球的发育命运总会从某一时刻开始逐渐受到限制。Horstadius发现海胆胚胎裂球只有在含有足够的动物极细胞质和植物极细胞质时,才具有调整能力,从而把裂球发育潜能的限制和卵裂平面联系起来。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SpemannSpemann用发环沿动植物极并且和第一次卵裂平行的平面套住刚刚受精的蝾螈的卵子,然后把卵子结扎成两部分,使细胞核只在其中一部分内分裂。待有细胞核部分分裂到16个细胞时,放进1个细胞核到无核部分,无核部分便开始分裂。紧接着将套索拉紧,使两部分完全分开。这样,从一个卵可以长出两个一大一小幼体。结论:两栖类早期胚胎的细胞核具有遗传等同性,每个细胞核都能产生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8Spemann所示的蝾螈卵裂期的核等同性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9两栖类卵子的不对称性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为什么两个相似的实验却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两栖类(如蝾螈)的卵子受精后,皮层细胞质发生剧烈运动。由于皮层细胞质的运动,卵子在纳精点对面区域色素减少,形成一个新月形的灰色区域即灰色新月。正常情况下,第一次卵裂面经过新月区,并把灰色新月物质一分为二,均等地分到两个裂球中。这时,把两个裂球分开,两者都能形成完整幼体。沿和第一次卵裂面垂直的平面节扎卵子时,灰色新月物质就只分配到一个裂球中。显然,灰色新月区域的某些物质是胚胎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推测灰色新月区域物质的重要性在于它具有发动原肠作用的能力;胚胎发育的关键性变化就发生在原肠作用过程中。证明细胞发育潜能的诸多变化确实发生在原肠作用过程中。早期原肠胚为依赖性发育,她们的最终发育命运完全取决于它们在胚胎中所处的位置。晚期原肠细胞的预期命运已经决定,它们的发育命运不再因所处位置不同而改变。在由早期原肠胚向晚期原肠胚过渡期内,细胞的发育潜能逐渐受到限制。晚期原肠胚细胞只能朝某一预定方向分化。只能朝某一预定方向发育的细胞称为已决定细胞。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10蝾螈原肠作用时外胚层的决定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2.2初级胚胎诱导胚胎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发生影响,并使后者沿着一条新途径分化的作用叫诱导。动物胚胎发育中存在许多诱导作用,其中脊索中胚层诱导外胚层细胞分化成神经组织称为初级胚胎诱导。并不是胚胎发育中首先出现的诱导作用胚孔背唇称为组织者唯一能自我分化,而且能诱发原肠作用,并影响周围细胞的发育分化。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11背唇组织的自我分化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12亨氏结诱导形成新胚轴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3Nieuwkoop中心胚胎诱导作用1.受精时,卵子内质旋转,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精子入卵点对面的植物极裂球中,由于动物极和植物极细胞质的汇合导致裂球内部背部化决定子激活。含有已激活的背部化决定子的植物极细胞称为Nieuwkoop中心2.背部化的植物极细胞后裔诱导它上面的细胞形成组织者,其余的植物极细胞诱导上面的缘区细胞形成侧面和腹部中胚层内胚层诱导上面的细胞成为中胚层3.组织者把毗连的中胚层变成背部中胚层,并指令背部外胚层形成神经组织4.神经组织出现区域性特征第四十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4.神经诱导一、区域性差异的决定二、神经诱导模型:激动和转化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4.1区域性差异的决定神经诱导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神经结构出现区域特异性,神经管前脑、后脑和脊柱尾部区域由前向后排列井井有条。组织者不但诱导神经管而且对神经管区域进行规划。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图7.14神经诱导的区域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