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1页
2023年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2页
2023年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3页
2023年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4页
2023年公路勘测设计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送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送方式组成。2、根据我国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我国将建成布局为“7918”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中“7918”是指(七条射线、九条纵线、十八条横线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3)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4、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交通量。5、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所有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6、高速公路和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20)年预测;具有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和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15)年预测。7、设计交通量预测的起算年应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小客车、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三种。9、设计速度是拟定公路(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3)将公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以(车流密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二)级。1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3)规定二、三级公路以(延误率)和(平均运营速度)作为划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设计时采用(三)级。12、公路勘测设计的阶段可根据公路的性质和设计规定分为(一阶段设计、二阶段设计)和(三阶段设计)三种。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允许的交通组成是(A)。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A)。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C)。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为(C)。A1000-4000辆B3000-7500辆C5000~15000辆5、拟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B)。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车速6、公路的设计车速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B)行车速度。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三、名称解释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规定。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可以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达。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四、问答题1.现代交通运送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送方式比较,公路运送有哪些特点?答:现代交通运送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送方式组成。其中①铁路运送: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送中起着重要作用;②水运运送: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③航空运送: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规定的客货运送;④管线运送:合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送。与这些运送方式比较,公路运送有如下特点: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品,做到直达运送。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送方式,也是交通运送网中其他各种运送方式联系的纽带。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送和大宗运送。④公路运送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送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送中,其运送成本偏高。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2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所有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三级公路为重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四级公路为重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环节。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环节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重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答:公路重要技术指标一般涉及: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自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可以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拟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第二章平面设计一、填空题1、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同向)曲线,而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以直线形成的平面线形称为(反向)曲线。3、在转向相同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6V或6倍设计车速)。4、在转向相反的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段处,其直线长度一般不小于(2V或2倍设计车速)。5、汽车通过弯道时,由于横向力系数的存在,它不仅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还增长了(燃油)消耗和(汽车轮胎)磨损。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小半径可分为(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三种。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园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米。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园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缓和曲线。但(四级)公路可不设缓和曲线,用直线径相连接。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R·L=A2)。10、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可采用三种方式,即(绕内边沿线旋转、绕中轴旋转、绕外边沿线旋转)。11、圆曲线上全加宽值的大小与(设计车型、平曲线半径、设计车速)等因素有关。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当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时,应在平曲线(内侧)设立加宽。13、当公路需要加宽时,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第一类加宽)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第三类加宽)类加宽值;对于不经常通集装箱运送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第二类加宽)类加宽值。14、我国测量坐标系统通常有三种,即(大地坐标系统、高斯3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平面直角坐标系统)。15、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1.2)米,物高(0.1)米。16、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等四种。17、停车视距可分解为(反映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等三部分距离。18、《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应保证(会车)视距的规定。19、平曲线上行车视距的检查有两种方法,一是(解析法、),另一是(几何法)。20、平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型是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起来的线形形式。二、选择题1、横向力系数的定义(A)。A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和竖向力的比值C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2、超高附加纵坡度,是指超高后的(B)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长的坡度。A外侧路肩边沿B外侧路面边沿C路面中心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B)的路面内侧边沿线保存在本来的位置不动。A路基未加宽时B路面未加宽时C路面加宽后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B)进行。A外侧B内侧C中侧5、双车道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C)。A超车视距B停车视距C会车视距6、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A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C超车视距7、新建双车道公路的超高方式一般采用(A)。A内边轴旋转B中轴旋转C外边轴旋转8、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B)。A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9、一般公路在旧公路改建时的超高构成可采用(C)。A内边轴旋转B外边轴旋转C中轴旋转10、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为2%,则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B)。A3%B2%C5%D非定值11、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限度的指标是(D)。A离心力B横向力C垂向力D横向力系数12、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A1:1:1B1:2:1C1:2:3D3:2:113、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D)。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柳线D回旋曲线14、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允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A)。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行车安全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15、不使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感到困难的平曲线最小长度为设计车速的(D)行程。A3sB5sC6sD9s16、横净距是指视距线至(C)的法向距离。A路中线B路面内边沿线C行车轨迹线D路基内边沿线17、各级公路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是(B)。A1.5%B2%C3%D路拱横坡度三、名称解释1.横向力系数:即单位车重上受到的横向力。2.缓和曲线:是指有超高的平曲线中,由直线段的双向横坡过渡到园曲线的单向横坡所需设立的渐变段曲线。3.缓和曲线的切线角: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与起点(ZH或HZ)切线相交所组成的角。4.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障碍物时起,至在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要的最短距离。5.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在与对向来车相遇之前,完毕超车安全回到自己的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四、问答题1.设立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答:设立缓和曲线的目的是:①有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②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③完毕超高和加宽的过渡;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长线形美观。2.拟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①控制离心加速度增长率,满足旅客舒适规定;②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经行时间;③根据超高渐变率适中;④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规定考虑。3.何谓超高?设立超高的因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答:①平曲线超高:为了抵消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的形式。②设立超高的因素:将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运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③设立超高的条件是: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沿线保存在本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沿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动,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沿线旋转同时向前推动,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答:即将路面未加宽时的路面中心线保存在本来位置不动。其旋转形式为:①在超高缓和段以前,将两侧路肩的横坡度分别同时绕外侧路面未加宽时的边沿线旋转,使逐渐变为路面的双向横坡度,这一过程的长度为,一般取1--2米,但不计入超高缓和段长度内;②将外侧路面连同外侧路肩的绕中轴旋转同时向前推动,直到使外侧的逐渐变为内侧路面的,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③将内外侧的路面和路肩的单向横坡度整体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同时向前推动,直至单向横坡度逐渐变为全超高横坡度为止,这一过程的长度为;④超高缓和段全长。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答:①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等。②其构成为:停车视距:由反映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等三部分构成;会车视距:由停车视距的二倍组成;超车视距:由加速行驶距离、超车在对向车道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超车开始加速到超车完了时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等四部分组成。③《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规定;二、三、四级公路必须保证会车视距。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环节。答:视距包络图的作图方法与环节如下:①按比例画出弯道平面图,在图上示出路面两边边沿(涉及路面加宽在内)、路基边沿线(涉及路基加宽在内)、路中线及距加宽前路面内侧边沿1.5m的行车轨迹线(有缓和曲线时也应按缓和曲线形式画出汽车轨迹线);②由平曲线的起、终点向直线段方向沿轨迹线量取设计视距S长度,定出O点;③从O点向平曲线方向沿轨迹线把O至曲线中点的轨迹距离提成若干等份(一般分10等份)得1、2、3、…各点;④从0、1、2、3、…分别沿轨迹方向量取设计视距S,定出各相应点0′、1′、2′、3′…,则0—0′;1—1′;2—2′;3—3′…和对称的0—0′;1—1′;2—2′;3—3′…,都在轨迹线上满足设计视距S的规定。⑤用直线分别连,,…,和对称的,,…,各线段互相交叉。⑥用曲线板内切与各交叉的线段,画出内切曲线,这条内切曲线就是视距包络线。⑦视距包络线两端与障碍线相交,在视距包络线与障碍线之间的部分,就是应当清除障碍物的范围。8.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如何选用圆曲线半径?答:①在地形、地物等条件许可时,优先选用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②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曲线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③本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④在自然条件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严格限制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⑤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9.简述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答:平面线形的组合形式重要有:①基本型: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②S型:两个反向圆曲线用回旋线连接起来的组合线形;③复曲线:(A)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圆曲线R1—圆曲线R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B)两同向圆曲线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R1—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的顺序组合构成。(C)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形式,称为卵型,按直线—回旋线A1—圆曲线R1—回旋线—圆曲线R2—回旋线A2—直线顺序组合构成。④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线形;⑤复合型:两个及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互相连接的形式;⑥C型:同向曲线的两个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即连接处曲率为0,R=∞)的形式。五、计算题1.若二级公路的设计车速取V=80,、、、,试计算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值和一般最小半径值(取50米的整数倍)。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可计算如下:①园曲线极限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极限=250米②园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一般=400米2.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V=120,路拱横坡度为2%,若横向力系数采用0.040。试计算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取500米的整数倍)。解:根据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力的平衡方程式可计算如下:不设超高园曲线最小半径根据题义取R不设=5500米3.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千米/小时),有一处弯道半径R=300米,试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和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规定计算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取10米的整数倍)。解:(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计算:(2)根据驾驶员操作方向盘所需时间的规定计算:根据题义该弯道可采用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米。4.某新建三级公路有一处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取120米,偏角,若该平曲线设立为基本型,其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多长?.解:①由得:②由得:因此,缓和曲线长度最大可取61.44米。5.某新建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为400米,缓和曲线长为80米,试计算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米点和缓和曲线终点的坐标(以缓和曲线起点为原点)。解:①缓和曲线上距起点40米点坐标计算如下:由得②缓和曲线终点坐标计算如下:由得6.从某公路设计文献《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中摘抄的一组路线设计资料如下:JD8:K3+425.982K3+311.099K3+346.099K3+492.155K3+527.155JD9:K4+135.169<![endif]>=K4+047.436=K4+221.135试计算(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2)计算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解:(1)JD8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缓和曲线长及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K3+425.982)-(K3+311.099)=114.883(米)(K3+527.155)-(K3+311.099)=216.056(米)(K3+346.099)-(K3+311.099)=35(米)或=(K3+527.155)-(K3+492.155)=35(米)QZ的桩号:=ZH+L/2=(K3+311.099)+216.056/2=K3+419.127(2)JD9曲线的切线长、曲线长和曲线中点桩号分别为:(K4+135.169)-(K4+047.436)=87.733(米)(K4+221.135)-(K4+047.436)=173.699(米)QZ的桩号:=ZY+L/2=(K4+047.436)+173.699/2=K4+134.285(3)计算两曲线交点间距及所夹直线段长度分别为:JD8—JD9间距=114.883+[(K4+047.436)-(K3+527.155)]+87.733=722.897(米)所夹直线长度=(K4+047.436)-(K3+527.155)=520.281(米)7.已知两相邻平曲线:JD50桩号为K9+977.54,T=65.42m,缓和曲线长=35米,切曲差J=1.25m;JD51桩号为K10+182.69,T=45.83m。试计算(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2)JD50—JD51交点间的距离;(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为多少。.解:(1)JD50平曲线五个主点桩桩号计算如下:由得(米)(米)有:(2)JD50—JD51的间距计算如下:交点间距=JD51-JD50+J=(K10+182.69)-(K9+977.54)+1.25=206.40(米)或=JD51-HZ50+T50=(K10+182.69)-(K10+041.71)+65.42=206.40(米)(3)两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计算如下:直线长度=交点间距-T50-T51=206.40-65.42-45.83=95.15(米)8.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其平曲线半径R=400米,交点桩号为K8+075.756,偏角,若缓和曲线长度为70米,试计算该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解:①计算平曲线几何要素②计算平曲线的五个基本桩号ZH:HY:QZ:YH:HZ:9.某改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度9米,路肩宽1.5米,路拱横坡度采用2%,路肩横坡度为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加宽值为1.0米,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中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解:已知条件有:,①计算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取。②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10.某新建二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路面宽9米,路肩宽1.5米,路拱横坡度采用2%,路肩横坡度3%,有一弯道超高横坡度为6.0%,全加宽值为1.0米,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内边轴旋转方式,超高渐变率取,试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解:已知条件有:,①计算超高缓和段所需长度:取。②计算缓和曲线终点断面处的超高值第三章纵断面设计一、填空题1、在公路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重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2、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均坡线)、竖曲线)组成的。3、纵坡度表征匀坡路段纵坡度的大小,它是以路线(高差、水平距离)之比的百分数来度量的。4、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即纵断面图上设计标高是指:高速、一级公路为(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沿)标高;二、三、四级公路为(路基边沿)标高。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重要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等四种。6、缓和坡段的纵坡不应大于(3%),且坡长不得(小于)最小坡长的规定值。7、二、三、四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坡度,一般使以接近(5%)和(5.5%)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8、转坡点是相邻纵坡设计线的(交点),两坡转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坡长)。9、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平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平曲线的(拐点)。10、纵断面设计的最后成果,重要反映在路线(纵断面设计)图和(路基设计)表上。二、选择题1、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C)。A路基中线标高B路面边沿标高C路基边沿标高D路基坡角标高2、设有中间带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其路基设计标高为(D)。A路面中线标高B路面边沿标高C路缘带外侧边沿标高D中央分隔带外侧边沿标高3、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地拟定,重要根据(A)来选取其中较大值。A行程时间,离心力和视距B行车时间和离心力C行车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理性加速度4、竖曲线起终点相应的里程桩号之差为竖曲线的(C)。A切线长B切曲差C曲线长5、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合成坡度的限制值为10%,设计中某一路段,按平曲线半径设立超高横坡度达成10%则此路段纵坡度只能用到(A).A0%B0.3%C2%D3%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的大小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行驶。A加速B等速C减速D无法拟定7、最大纵坡的限制重要是考虑(B)时汽车行驶的安全。A上坡B下坡C平坡8、拟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A汽车动力性能B公路等级C自然因素D排水规定9、公路的最小坡长通常是以设计车速行驶(A)的行程来规定的。A3-6sB6-9sC9-15sD15-20s10、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重要取决于(A)。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C最小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的整数倍桩号处。A5mB10mC20mD5.0m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竖曲线采用(A)。A二次抛物线B三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D双曲线13、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D)设计成果。A平面B纵断面C横断面D平、纵、横14、各级公路的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C)。A0.3%B0.4%C0.5%D0.6%三、名称解释1.公路的纵坡度:是指公路中线相邻两变坡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比值的比例。2.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3.合成坡度:是指在公路平曲线上既有纵坡又有横向超高时纵坡与超高横坡的矢量和。4.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辆行驶的专用车道。5.转坡角:纵断面上相邻两纵坡线相交,后坡线相对前坡线的转角。四、问答题1.在纵断面设计中,拟定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因素分别有哪些?答:⑴拟定最大纵坡因素有:①汽车的动力性能:考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按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和充足条件来拟定;②公路等级:不同的公路等级规定的行车速度不同;公路等级越高、行车速度越大,规定的纵坡越平缓;③自然因素:公路所通过的地形、海拔高度、气温、雨量、湿度和其它自然因素,均影响汽车的行驶条件和上坡能力。⑵拟定最小纵坡的因素有:①路基的纵向排水;②路面的纵、横向排水。2.缓和坡段的作用是什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立缓和坡段有何规定?答:⑴缓和坡段的作用是:改善汽车在连续陡坡上行驶的紧张状况,避免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或汽车下坡产生不安全因素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设立缓和坡段的规定:对于不同设计速度的公路,连续上坡(下坡)时应在不大于相应纵坡最大坡长范围内设立缓和坡段,且缓和坡段的纵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应符合纵坡长度的规定。3.拟定竖曲线最小半径时重要考虑哪些因素?答:⑴对于凸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经行时间不宜过短;③满足视距规定。⑵对于凹形竖曲线应考虑:①缓和冲击;②前灯照射距离规定;③跨线桥下视距规定;④经行时间不宜过短。4.简述平、纵面线形组合的基本原则。答:①应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②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使线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保持协调;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④应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的配合与协调。5.纵断面设计时如何考虑标高控制?答:纵断面设计时标高控制的考虑是:①在平原地区,重要由保证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所控制;②在丘陵地区,重要由土石方平衡、减少工程造价所控制;③在山岭区,重要由纵坡度和坡长所控制,但也要从土石方尽量平衡和路基附属工程合理等方面适当考虑;④沿河受水浸淹、沿水库、大、中桥桥头等地段,路基一般应高出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并涉及雍水和浪高)0.5m以上;⑤当设计公路与铁路平面交叉时,铁路轨道的标高为控制标高;⑥当设计公路与公路、铁路立交时,满足跨线净空高度的规定;⑦还应考虑公路起终点、垭口、隧道、重要桥梁、排灌涵洞、地质不良地段等方面的规定。6.拟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哪些问题?6.答:拟定转坡点位置时应考虑:①尽也许使填挖工程量最小和线形最抱负;②使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缓和坡段满足有关规定的规定;③解决好平、纵面线形的互相配合和协调;④为方便设计与计算,变坡点的位置一般应设在10米的整数桩号处。7.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哪些重要标高控制点?答: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的重要标高控制点有:路线的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梁涵洞的桥面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与铁路交叉点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8.简述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环节。答:纵断面设计的方法与环节是:(1)做好准备工作;①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②绘出平面直线与平曲线资料,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③将桥梁、涵洞、地质土质等与纵断面设计有关的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④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略设计意图和设计规定。(2)标注控制点;(3)试定纵坡;(4)调整纵坡;对照技术标准,检查纵坡是否合理,不符合规定期则应调整纵坡线。(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戴帽”检查。(6)定坡;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拟定纵坡线。(7)设立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拟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五、计算题1.某二级公路连续纵坡设计时第一坡段纵坡为7%,长度为200米;第二坡段纵坡为6%,长度为300米,则第三坡段纵坡为5%的坡长最多可拉多长?纵坡长度限制表(米)5%6%7%900700500.解:设第三坡段最多可拉X米则有解得故可拉154.28米2.某公路有连续三个变坡点分别为:K8+700、K9+100、K9+380,相应的设计标高分别为:77.756米、65.356米、68.716米。若在变坡点K9+100处的竖曲线半径为3000米,试计算:(1)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2)桩号K8+980、K9+060、K9+150、K9+220的路基设计标高。.解:(1)计算该竖曲线要素及起止点桩号(米)(米)(米)竖曲线起点桩号=(K9+100)-64.5=K9+035.5竖曲线止点桩号=(K9+100)+64.5=K9+164.5(2)计算桩号K9+060、K9+150的路基设计标高。①对于K9+060:(米)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00)-(K9+060)]+0.100=66.696(米)②对于K9+150:(米)路基设计标高=65.356+[(K9+150)-(K9+100)]+0.035=65.991(米)3.某路段中有一变坡点桩号为K15+450,高程为66.770米,其相邻坡段的纵坡分别为—3.68%和+2.06%。为保证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变坡点处的路基设计标高不得低于68.560米。试进行:(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应为多少米(取百米的整数倍数)?(2)用拟定的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起止点桩号。.解:(1)计算竖曲线半径最小值如下:外距(米)由和有得(米)依题意(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可得R=4400(米)(2)计算该竖曲线起止点桩号(米)(米)(米)竖曲线起点桩号=(K15+450)-126.28=K15+323.72竖曲线止点桩号=(K15+450)+126.28=K15+576.28第四章横断面设计一、填空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中间带、路肩)以及紧急停车带、爬坡车道、变速车道等组成。2、二、三、四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由(行车道、路肩)以及错车道组成。3、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米大于(0.5)米的路堤称为一般路堤。4、路基挖方深度小于(20)米、一般地质条件下的路堑称为一般路堑。5、路基边坡的坡度,习惯上用边坡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来表达。6、为防止零星土石碎落物落入边沟,通常在路堑边坡坡脚与边沟外侧边沿之间,设立(碎落台)。7、若平均运距(小于)免费运距时,可不计运费。8、土石方纵向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称为平均运距。9、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V挖)+(V借)。10、填方=本桩运用+(填缺、);挖方=本桩运用+(挖余)。11、填缺=远运运用+(借方);挖余=远运运用+(废方)。12、本公里土石方调配完毕,应进行公里合计,总闭合核算式为:(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13、一般情况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米的矮路堤均应设立边沟。1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左缘带)组成。15、取土坑分为(路侧取土坑、路外集中取土坑)两种方式。16、路基工程中的挖方按(天然密实方)体积计算,填方按(、压实后的)体积计算。17、横断面设计成果重要是(路基横断面设计图、路基土石方计算表)。二、选择题1、(B)的横断面称为典型横断面。A特殊设计B经常采用C不常采用2、一般路基是指(B)。A填土高度在12m以下的路堤B填土高度在20m以内的路堤C边坡采用1:1.5的路堤。3、一般路堑是指(A)。A一般地质条件下挖方深度不小于20m的路基B一般情况下,挖方深度在10m左右的路基。C挖方深度小于20的路基4、路基土石方的体积数量(C)。A应扣除桥涵,挡土墙的体积B不扣除桥涵体积C应扣除大、中桥及隧道所占路线长度的体积5、人工运送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A20mB10mC50m6、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线距离称为(D)。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经济运距7、下面关于横断面上“经济点”的说法不对的的是(D)。A本地面横坡度不大时,挖方和填方基本平衡的标高控制点B本地面横坡度较陡时,路基多挖少填的标高控制点C本地面横坡度很陡时,路基全挖或深挖的标高控制点。D纵坡面上沿线各种标高控制点的统称。8、护坡道的作用是(A)。A减缓路堤边坡保证路基稳定B路基排水的重要设施C属于路基防护工程范畴D设立弃土堆的抱负位置9、绘制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B)。A1:100B1:200C1:500D1:1000三、名称解释1.路基标准横断面:交通部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满足交通安全的规定,按公路等级、断面的类型、路线所处地形规定的路基横断面各组成部分横向尺寸的行业标准。2.一般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20m大于0.5m的路堤。3.公路用地:为修建、养护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而依照国家规定所征用的土地。4.建筑限界:为保证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对公路和桥面上以及隧道中规定的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5.计价土石方:土石方计算与调配中,挖方数量与用做填方的借方数量均应计价,用于移“挖”作“填”的纵向调配运用方则不应再计价。即计价土石方数量为:V计=V挖+V借。6.积距法:将断面按单位横宽划分为若干个小条块,每个小条块的面积近似按每个小条块中心高度与单位宽度的乘积,然后将每个小条块的面积相加,即得横断面面积。7.免费运距:土、石方作业涉及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8.平均运距:挖方断面间距中心至填方断面间距中心的距离,称平均运距。9.运量:土石方运量为平均超运运距单位与土石方调配数量的乘积。四、问答题1.什么是公路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有哪些?答:①公路横断面图:公路中线的法线方向剖面图,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横断面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②公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内容有:根据行车对公路的规定,结合本地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拟定横断面的形式、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和尺寸。2.简述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如何拟定的答:新建公路的用地范围是:①填方地段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沿(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挖方地段为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沿(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的土地范围。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的土地范围。②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离式立体交叉、平面交叉、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绿化以及料场、苗圃等根据实际需要拟定用地范围。③在风砂、雪害等特殊地质地带,设立防护设施时,根据实际需要拟定用地范围。3.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规定是什么?.答:(1)稳定性:在荷载、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倾覆、滑动、沉陷、塌方。(2)经济性:工程量小,节约资金。(3)规范性:断面的某些尺寸必须符合公路规范和设计规范的规定。(4)兼顾性:要兼顾农田基本建设的规定,要与农田改造、水利灌溉相配合。4.简述横断面设计的方法与环节。答:①按1∶200的比例绘制横断面地面线;②从“路基设计表”中抄入路基中心填挖高度,对于有超高和加宽的曲线路段,还应抄入“左高”、“右高”、“左宽”、“右宽”等数据;③根据现场调查所得来的“土壤、地质、水文资料”,参照“标准横断面图”设计出各桩号横断面,拟定路幅宽度,填或挖的边坡坡线,在需要各种支挡工程和防护工程的地方画出该工程结构的断面示意图;④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的位置和断面形式;⑤分别计算各桩号断面的填方面积(AT)、挖方面积(AW),并标注于图上。5.简述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与调配原则。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的方法:先采用积距法或坐标法分别计算每一设计横断面的填、挖面积,然后运用平均断面法或棱台体积法分别计算相邻断面间的填、挖体积数量,依次类推,可以计算出路线的土石方体积。(2)路基土石方的调配原则:①先横向后纵向,填方优先考虑本桩运用,以减少借方和调运方数量;②土石方调配应考虑桥涵位置对施工运送的影响,一般大沟不作跨越运送,同时应注意施工的也许与方便,尽也许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③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送方式,拟定合理的经济运距;④土方调配“移挖作填”应综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⑤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⑥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6.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什么?土石方调配时如何进行校核?答:(1)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的任务是:计算每公里路段的土石数量和全线总土石方工程数量,设计挖方的运用和填方的来源及运距,为编制工程预(概)算、拟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计量支付提供依据。(2)土石方调配校核的关系式为:①填方=本桩运用+填缺;挖方=本桩运用+挖余。②填缺=远运运用+借方;挖余=远运运用+废方。③(跨公里调入方)+挖方+借方=(跨公里调出方)+填方+废方。五、计算题1.某路段两两相邻桩号分别为K1+250(1点)、K1+276(2点)和K1+300(3点),计算出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T1=38.2M2、AT2=15.2M2、AW2=16.1M2和AW3=47.5M解:(1)K1+250——K1+276段(2)K1+276——K1+300段(3)计算此路段的土石方体积填方体积为:694+182=876立方米挖方体积为:211+763=974立方米本桩运用方体积为:211+182=393立方米2.完善以下路基土方计算表(单位为:M、M2、M3):

桩号挖方面积填方面积挖方平均面积填方平均面积距离挖方体积填方体积本桩运用填缺挖余+300035.4///

//

+35033.621.2

+368.4542.510.2

+38052.80合计////

2.解:完善表格如下:

桩号挖方面积填方面积挖方平均面积填方平均面积距离挖方体积填方体积本桩运用填缺挖余+300035.4///

//16.828.3508401415840575

+35033.621.238.115.718.45703290290

413+368.4542.510.247.75.111.555515959

492+38052.80合计////80209417641189

第五章选线一、填空题1、选线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2、选线一般要通过的三个环节是(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3、根据方案比较深度上的不同,路线方案比较可分为(原则性方案比较、具体方案比较)两种。4、平原区地形持征是:地面起伏不大,一般自然坡度都在(3度)以下。5、沿溪线布局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河岸选择、线位高度、桥位选择)。6、越岭线布线应解决的重要问题是:选择(垭口的位置、),拟定(过岭标高),拟定垭口两侧(展线方式)。7、越岭线展线方式重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等三种。8、根据地形情况的不同丘陵区路线布设的方式一般按三类地带分段布线:平坦地带(走直线、),斜坡地带(走匀坡线、),起伏地带(走中间)。二、选择题1、越岭线在选线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平面与纵面B纵断面C地质与土质2、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乡的关系,一般是(C)。A穿过城乡B离开城乡C靠近城乡3、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一方面在于(B)。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C地质与土质4、沿溪线低线位的优点,其中有(A)。A平纵面比较顺直平缓,路线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B路基防护工程少C在狭窄河谷地段,路基废方解决容易三、名称解释1.公路选线:根据路线的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地的地形、地质、地物及其他沿线条件和施工条件等,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规定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2.沿溪(河)线:是指公路沿河谷方向布设的路线。3.越岭线:是指公路走向与河谷及分水岭方向横交时所布设的路线。4.山脊线:是指大体沿分水岭方向所布设的路线。四、问答题1.公路选线一般应考虑哪些原则?.答:要考虑:①比选原则——多方案论证比选,拟定最优方案;②安全原则——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有大的破坏;③均衡原则——功能和指标与造价之间的平衡;④协调原则——线形的协调;施工的协调;环境与景观的协调;⑤环保原则——减小影响与污染。2.在平原区选线的路线布设中,应注意解决好哪些方面的问题?答:①对的解决好路线与农业的关系;②解决好路线和桥位的关系;③解决好路线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要注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⑤注意运用老路,并与铁路、航道及已有公路运送相配合;⑥注意就地取材和运用工业废料。

第六章定线一、填空题1、公路定线一般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航测)定线三种方法。2、实地放线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穿线交点法)、(拨角法)、(直接定交点)等。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拟定一般可由(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控制,也可由曲线上任意点控制和纵坡控制等。4、在拟定园曲线半径时,宜先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值,不要容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二、选择题1、为在地形上某两控制点间拟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m,比例尺为1:2023,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C)。A5cmB2cmC2.5cmD4cm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重要为了控制(B)。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3、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存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B)来拟定。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4、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C)来拟定。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5、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B)。A自由型路线B均坡线C导向线6、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C)。A自由型路线B均坡C导向线7、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B)。A第一曲线半径B受地形控制较严重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三、名称解释1.纸上定线:运用大比例地形图,在图纸上拟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方法。2.公路定线: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拟定定出公路中线的确切位置。四、问答题1.简述纸上定线的环节。答:纸上定线的环节如下:(1)定导向线①拟定路线也许方案,选定合适方案;②纸上放坡;(相邻等高线平距:)③定导向线;将坡度线根据地形情况,移动线位,拟定中间控制点,调整坡度重新放坡所得的折线。(2)修正导向线,定平面试线①导向线;②修正导向线;③平面试线;④二次导向线;⑤最后线位(即采用线)。五、计算题1.某单圆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转角为a=51°41′24″,若要该曲线外距控制约为10m,试拟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数),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解:①由、得:依题义取:R=100米②计算曲线要素如下:③计算主点桩号如下:2.公路上某平曲线交点桩号为K1+469.230,偏角,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米,试拟定该曲线的平曲线半径(取百米的整数倍),并计算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解:①由、得:依题义取:R=3000米②计算曲线要素如下:③计算主点桩号如下:3.某三级公路(设计车速V=40)双交点曲线如下图。已知,,,试拟定平曲线半径。

3.解:根据题义可选取,则将代入值计算公式校核最后取平曲线半径R=170.644m,lh=35m

第七章公路外业勘测一、填空题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的原则。2、初测阶段水准点应沿公路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3、公路定测目的是为()和()提供资料。4、断链有“长链”和“短链”之分,当路线桩号长于地面实际里程时叫(),反之则叫()。若有桩号k3+110=k3+105.21则为(),若有桩号k3+157=k3+207则为()。5、定测阶段的水准点应沿线布设且有足够的数量,平原微丘区间距为();山岭重丘间距为()。6、定测阶段的筑路材料料场调查重要有三个方面内容:料场()条件的调查、料场()条件的调查、料场()条件的调查。7、桩号K5+178.50表达路线()至桩位的()距离为()M。8、能否设立缓和曲线的判别式为()。9、定测阶段中平组的任务是测出各中桩的()高程并与水准点闭合。10、公路小桥涵采用的水文调查方法有()、()和()。二、选择题1、定线测量阶段,测角是观测路线()。A左角B右角C转角2、路线起终点的固定至少应选择()固定点作护桩。A二个B三个C四个3、进行路线固定期,一定要量出护桩至固定桩的()。A水平距离B垂直距离C空间距离4、初步测量结束后需要编制()。A竣工决算B施工预算C设计概算5、某段路线起点桩号为K1+380,终点桩号为K27+394.58,中间有两处断链,一处长链57.94m,一处短链43.36m,则该路线总长()。A26029.16mB27380mC26000m三、问答题1.公路定测时分为哪几个作业组?2.公路外业勘测时内业组的重要工作有哪些?

一、参考答案1、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2、50~300米、1~1.5KM3、施工图设计、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