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德阳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土壤理化性质

2.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个因子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程度,则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是()的具体表现。

A.李比希最低率B.耐性定律C.有效积温法则D.不可替代性作用

3.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不规则波动

D.季节性消长2

4.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由于南坡光照较强土温和气温较高,因此在南坡上适宜栽种

A.阴性植物B.阳性植物C.耐荫植物D.湿生植物()

5.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6.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

7.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8.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9.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K生物被r生物取代B.净生产量加大C.空白生态位增加D.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10.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

11.紧密林带()。

A.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B.在林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C.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涡流区

D.在林稍不形成流线密集区,在背风面形成低速区

12.()是指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通常指净生产量。

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

13.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14.下述四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哪种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15.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A.生态入侵B.种群爆发C.种群衰退D.种群平衡

16.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17.蜜蜂和蚂蚁等属于()生物。

A.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B.季节性集群C.暂时性集群D.不集群

18.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9.生态学是研究()A.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科学

B.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科学

C.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D.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0.下列属于人工驯化生态系统是

A.农业生态系统B.宇宙飞船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21.在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的潜在综合适应范围属于该物种的()。A.栖息地B.生境C.现实生态位D.基础生态位

22.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

2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24.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5.下列气体中,对全球温室效应加剧贡献最大的是()

A.N2

B.O2

C.CO2

D.SO2

26.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B.17世纪到19世纪末C.19世纪D.20世纪10~30年代

27.地衣的生活型是()。

A.内生植物B.一年生植物C.浮游植物D.高位芽植物

28.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A.生物量B.生产力C.利用率D.周转率

29.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30.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

31.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32.甲乙两个群落的交错区中的物种数通常()。A.少于甲的物种数B.有多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C.等于甲的物种数D.有少于乙中物种数的趋势

33.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水稻→稻飞虱→青蛙→蛇→老鹰B.田鼠→鼬→植物C.吃草籽的鸟→吃虫的鸟→猫头鹰D.兔→狐狸→鹰

34.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35.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由于(),生态系统将会彻底崩溃。

A.断绝了生态系统的物质之一的供应,生态系统就停止了能量利用

B.断绝了生态系统的某些物质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C.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生态系统一定会停止能量利用

D.断绝了生态系统的能源供应,不会停止生态系统内能量利用

36.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37.种群的生态出生率是指()。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

38.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3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40.在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中,起支配作用的是()。A.生物的种类B.气候条件C.经纬度的递变D.地球自转

41.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42.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

43.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库是()。

A.湖泊B.江河C.大气水D.冰川和极地冰雪

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是()。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分子生态

45.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46.生态型是哪个选项的分类单位

A.种以下B.种以上C.科以上D.属以上

47.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48.自然界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向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者都是

49.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50.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二、填空题(20题)51.不同生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生态条件下,形成相同的适应,叫______。

52.各种因子共同对生物产生影响,是生态因子______规律。

53.土壤能够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综合能力称为______。

54.食肉性动物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

55.分解作用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改造地球表面的惰性物质,降低______的危害程度。

56.

57.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58.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59.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

60.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级只有一个,这是唯一由所决定的顶级。

61.湖泊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即浅水层、______、深水层。

62.根据质地,可将土壤分为沙土、壤土和______。

63.瞪羚与猎豹在奔跑上的协同进化是:瞪羚为了逃避被捕食,跑得越来越快,这种生存压力也促使猎豹加快奔跑速度。这是建立在生存竞争上的______。

64.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

65.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__。

66.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也包括一些微生物。

67.光照不足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时,增加CO2浓度可在一定范围内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即为生态因子之间的______。

68.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69.酸雨是指pH值低于_______的降水。

70.在北半球平均来说,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为大气界面上的47%,光合有效辐射只占地面所接受总辐射的______左右。

三、判断题(10题)71.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A.正确B.错误

72.海岸潮汐带的一些蚌类是均匀分布的。()

A.正确B.错误

73.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废气中的SO2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74.不管外来干扰有多大,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总能通过自我调控机制来维持其稳定。()

A.正确B.错误

75.当生物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时,由于种群压力增加,种群数量会趋于下降。这是自然对生物种群的调节。()

A.正确B.错误

76.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生物组分是分解者。()

77.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遗传调节和食物调节都属于种群自动调节机制。()

78.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种群爆发。[]

A.正确B.错误

79.大熊猫属于K对策的生物。()

A.正确B.错误

80.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8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3.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

84.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85.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五、论述题(2题)86.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

87.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群落中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密度B.多度C.盖度D.频度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6.D

7.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8.B

9.D

10.D

11.A

12.D解析:消费者层次上的能量贮存速率应当是次级生产力,A项初级总生产力指光合作用的总速率,B项指减去呼吸植物体的能量贮存速率,C项指扣除异养消费者用去的部分,初级生产者的贮存速率,故选D。

13.B

14.B

15.B

16.C

17.A解析:蜜蜂和蚂蚁属于社会性集群,内部有等级,这种社会集群是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

18.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19.D

20.A

21.D

22.B

23.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24.D

25.C

26.B

27.A

28.B

29.A

30.B超顶极也称后顶级,是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南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31.C

32.B

33.A

34.D

35.C

36.B

37.C

38.D

39.D

40.B

41.B

42.C

43.D

44.D

45.C

46.A

47.B

48.A

49.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50.A

51.趋同适应趋同适应

52.环境环境

53.土壤肥力土壤肥力

54.大大

55.污染物

56.

57.湿润区

58.极地冰川

59.机体论观点机体论观点

60.气候气候

61.表水层表水层

62.粘土

63.协同进化

64.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

65.共建种群落

66.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67.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68.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69.5.6

70.50%

71.A

72.B

73.A

74.B

75.B

76.N

77.N

78.A

79.A

80.B

81.(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

82.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3.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

84.(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85.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86.具有r对策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迁入新的生境。其出生率高个体的寿命短形体较小亲代没有对后代的照顾和保护能力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通过大量和快速的繁殖后代及不断扩散提高生存过程中的竞争力。具有r对策的种群经常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数量变动很大。但是高的r值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强的扩散能力可以使r对策者迅速离开恶劣的生境扩散到其他地方建立新种群。具有K对策的生物扩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