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A.温度B.降水C.干旱D.植物对光的竞争

2.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3.植物固定的日光能占其吸收的日光能的比率称为()

A.同化效率B.净生产力C.生长效率D.维持价

4.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保护天敌

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保护害虫种群

5.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

6.阳性植物的特点是()

A.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B.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高

C.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D.在弱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光补偿点较低

7.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8.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9.在碳循环中,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相联系的相关生理作用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化能合成作用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

10.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C.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1.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老虎B.蝗虫C.真菌D.水稻

12.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13.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14.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

15.极地和高山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垫状等,以利于保温减轻严寒的影响,这是植物的()

A.结构适应B.行为适应C.形态适应D.生理适应

16.测定物种多样性的方法很多,一般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来定量表达群落内物种多样性,常见的有。()A.辛普森指数B.扩散型指数C.欧氏距离系数D.CA指数

17.美国密执安湖沙丘上的群落演替为()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周期性演替D.异养性演替

18.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A.北方针叶林B.草原C.苔原D.荒漠

19.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

20.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21.逻辑斯蒂增长模型的曲线是呈()。A.J型B.S型C.直线D.抛物线

22.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23.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24.植物的病原真菌与该种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偏利共生D.互利共生

25.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26.决定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主要气候因子是()

A.风力和雨量B.风力和温度C.温度和雨量D.光照和温度

27.下列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牵牛B.蒲公英C.除虫菊D.水稻

28.下面属于非密度制约的因素是()

A.营养状况B.寄生C.食物D.竞争

29.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30.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31.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有几个阶段,分别是()。

A.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B.裸地形成、物种传播、物种定居C.水生演替、旱生演替D.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

32.按照饶基耶尔对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大乔木属于()。A.高位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面芽植物D.地下芽植物

33.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34.莲藕花托形成“莲蓬”,由疏松的海绵状通气组织组成,以适应于()

A.风传播B.人传播C.水传播D.动物传播

35.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不正确的是()。A.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大

B.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

C.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

D.B、C、D级的比例增高,群落中种的分布变均匀

36.从土壤质地来看,对作物生长最有利的土壤是()

A.黏土B.壤土C.粉砂土D.砂土

37.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38.群落常规速度的特点是()。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39.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40.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41.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A.海克尔B.坦斯利C.林德曼D.奥德姆

42.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43.氮素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

A.N2B.NO2

C.NH4+D.NH3

44.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45.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比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产生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大气D.水分

46.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47.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48.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49.蚯蚓喜欢生活的土壤是()

A.碱性土壤B.中性土壤C.酸性土壤D.弱酸性土壤

50.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A.种群平衡B.种群爆发C.生态入侵D.季节消长

二、填空题(20题)51.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间缓慢上升被称为______。

52.根据物质循环的范围不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为地球化学循环(地质大循环)和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53.原生植物群落的复生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土壤,另一个是______。

54.个体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与__________相当。

55.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56.植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垂直地带性和_______地带性两大类型。

57.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进行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58.人在突然遇冷时起鸡皮疙瘩,而在炎热时会出汗,这是人对“极端”温度的一种_______。

59.生态系统的核心是________。

60.种群中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个体。如按年龄分组统计,各年龄个体占总数的百分率称为______。

61.某些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称为______。

62.现代生态学时期为______至现在。

63.______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林、牧、副、渔生产,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

64.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又可称为______。

65.不能从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这类生物就是______。

66.三基点温度包括最低温度、____________和最高温度。

67.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68.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错误批判了学者______,导致我国人口多增加了几个亿。

69.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______。

70._______既能在阳地生长,也能在较阴的地方生长,只是不同植物种类的耐阴性的程序不同而已。

三、判断题(10题)7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72.植物群落所处的环境温暖湿润,群落中的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就较高。()

73.高粱、玉米、小麦等植物都是抗旱性强的植物。()

A.正确B.错误

74.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75.初级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76.限制生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极端温度(最高、最低温)。[]

A.正确B.错误

77.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生态幅较窄的因子。()

A.正确B.错误

78.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是可变的。()

79.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

80.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8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3.环境保护的内容是什么?

84.典型旱生群落演替系列分哪几个阶段?

85.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五、论述题(2题)86.试论述生态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在()土壤中,P的有效性最高。

A.酸性B.中性C.碱性D.以上三种土壤差不多

参考答案

1.D解析:密度制约因子是种群内部的因素,四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选D。

2.B

3.A

4.C

5.C

6.A

7.D

8.B

9.B

10.A

11.C

12.D

13.D

14.C

15.C

16.A

17.A

18.C

19.C

20.B

21.B

22.A

23.C

24.B

25.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26.C

27.C

28.A

29.B

30.B

31.B

32.A

33.D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如蝗虫。

34.C

35.D

36.B

37.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38.D

39.A

40.C

41.C

42.B

43.C

44.B

45.C

46.D

47.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48.C

49.B

50.B

51.全球变暖

52.生物循环(生物小循环)

53.种子来源种子来源

54.生理生态学

55.栖息地栖息地

56.水平

57.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58.生理适应

59.生物群落

60.年龄结构

61.固氮作用固氮作用

62.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50年代末

63.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64.生殖潜能

65.消费者

66.【正确答案】:

最适温度

67.高斯原理

68.马寅初

69.生态幅

70.耐阴植物耐阴植物

71.Y

72.Y

73.B

74.Y

75.N

76.A

77.A

78.Y

79.N

80.B

81.(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分布的总格局。

82.答案见解析(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83.①保护自然资源。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③倡导绿色工业。④提倡持续农业。⑤保护生物多样性。①保护自然资源。②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③倡导绿色工业。④提倡持续农业。⑤保护生物多样性。

84.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旱生群落演替系列的顺序发展阶段可简单表示为:地衣植被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木群落阶段

85.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感作用也存在于同种生物的种内关系上,叫自毒现象。研究他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是:(1)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2)他感作用是引起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3)他感作用会引起作物歇地现象。

86.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