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2.热带雨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
A.雨量充沛B.温度适宜C.阳光充足D.食物丰富
3.一个生态系统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
A.植物、动物B.生产者、分解者C.动物、微生物D.水、植物
4.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5.与K对策生物相比,r对策生物一般()。A.出生率高、寿命较短B.生率低、寿命长C.出生率低、寿命较短D.出生率高、寿命长
6.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协调,主要决定于()
A.土壤结构B.土壤PH值C.土壤有机质D.土壤无机养分
7.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8.以下区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农田
9.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多个种群共存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0.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11.具有r对策的种群与具有K对策的种群的区别是()。
A.其扩散能力较弱
B.其出生率低,形体较大
C.其防御能力较弱,死亡率极高
D.一旦种群遇到危险而使种群数量下降,其恢复到原有的水平很困难
12.在一定范围内按不同密度播种的三叶草,其最终产量与播种密度无关,这是()
A.养分制约的结果B.空间制约的结果C.密度制约的结果D.人为影响的结果
13.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CO2
B.分解有机物C.利用光能D.合成有机物
14.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15.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
16.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7.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A.蘑菇B.酵母C.小麦D.水稻
18.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A.光周期现象B.温周期现象C.春化现象D.滞育现象
19.坡度在16°~25°的是()。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
20.第一次把植物营养体型称为生活型的人是()
A.洪堡德B.瓦尔明C.达尔文D.奥德姆
21.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22.下列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A.老虎B.大熊猫C.猫头鹰D.蝗虫
23.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24.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25.对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繁殖次数B.每次繁殖个数C.第一次繁殖的年龄D.环境
26.下列关于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相等的
B.生物因子对整个种群的影响是不等的
C.生物因子对于种群的影响,通常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D.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有机体和非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来说更加紧密
27.煤作为燃料,它所含的能量来源于()。
A.地热能B.太阳能C.原子核能D.潮汐能
28.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29.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30.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发生在()。
A.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B.不同生物群落之间C.生产者与分解者之间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31.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32.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在生命开始后就进行着B.人工选择是人类产生以后才开始的C.自然选择是次要的D.人工选择是次要的
33.环境中,生物因素之间的作用,其本质是()。
A.捕食与被捕食之间的关系B.寄生与被寄生之间的关系C.协同进化D.营养的关系
3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大型消费者的是()
A.真菌B.植物C.肉食动物D.细菌
35.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36.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37.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童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38.《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39.兔子是食草动物,因而处于食物链的()。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40.下列生态因子中,属于直接因子的是()
A.坡向B.坡度C.海拔D.水分
41.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食物链被破坏C.缺少光照D.植被被破坏
42.有效积温公式中的温度C(有的以T。表示)是表示()
A.发育起点或生物学零度B.0℃C.目标温度D.最低温度
43.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44.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
45.欧洲的石楠群落演替属于()。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周期性演替
46.水分临界期是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作物不同,需水临界期也不一样。如()。A.小麦是发芽期B.水稻是苗期C.花生是结果期D.玉米是“大喇叭口”期到乳熟
47.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48.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49.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50.在一定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类组合成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是()
A.种群B.种丛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20题)51.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
52.豆芽、韭黄、蒜黄等是在黑暗条件下形成的______现象。
53.组成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______和营养结构。
54.种群的数量随时问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55.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
56.在光线______的季节,鸟类的生殖腺萎缩。
57.对植物群体的总光能利用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光合面积、______和光合能力。
58.某些动物占据一定的空间,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行为称______行为。
59.群落的演替是从______开始。
60.恒温动物的生长效率低于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1.森林草原为内陆______气候条件下的产物。
62.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______或配置状态。
63.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是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
64.对种群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物种为______。
65.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66.同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称为生物群落的______。
67.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指______问题、全球变暖问题和酸雨问题。
68.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______的群落定以名称。
69.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叫______。
70.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原生演替的顶级是森林。[]
A.正确B.错误
72.寄生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7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74.“赤潮”是由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所致的。[]
A.正确B.错误
75.海拔升高与纬度增加对生物栖息地温度的影响通常是相似的。()
76.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的空间所计算的密度称为生态密度。()
77.群落的结构特征决定于优势种植物。[]
A.正确B.错误
78.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
79.在我国东部,森林土壤的类型从南到北依次为砖红壤、红壤、黄壤、棕壤和暗棕壤等,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A.正确B.错误
80.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8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
83.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
84.简述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5.简述水生原生演替的演替系列。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87.论述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与转化的规律。
六、单选题(0题)88.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谁提出的
A.埃尔顿B.林德曼C.奥德姆D.坦斯利()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5.A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机制,竞争力强,但一般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入侵新的栖息地,并通过高增长率而迅速繁殖。
6.A
7.D
8.C
9.C
10.D
11.C
12.C
13.B
14.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15.B
16.C
17.B
18.C
19.B按坡面的倾斜度,通常可分为下列几个等级:平坦地5°以下缓坡6°~15°斜坡16°~25°陡坡26°~35°急坡36°~45°险坡45°以上
20.B
21.D
22.D
23.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24.B
25.C
26.C解析: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有误。生物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是有关的,如草原中牧草对羊群的影响就和密度大小有密切关系,故选C。
27.B
28.C
29.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30.D
31.B
32.C
33.D解析:A、B、C三项只是生物间的一种关系,本质上三者都是营养关系,故选D。
34.C
35.C
36.C
37.B
38.A
39.B
40.D
41.B
42.A
43.D
44.C
45.D
46.D
47.B
48.C
49.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50.C
51.化合燃料
52.黄化黄化
53.生态结构生态结构
54.种群波动
55.环境容量
56.较弱较弱
57.光合时间
58.领域领域
59.生物定居
60.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
61.半湿润半湿润
62.比例比例
63.最适温度
64.优势种优势种
65.生态入侵
66.演替演替
67.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
68.群落分类单位群落分类单位
69.种群种群
70.分层现象(或成层性)分层现象(或成层性)
71.B
72.N
73.Y
74.A
75.Y
76.Y
77.A
78.N
79.A
80.N环境容纳量的定义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
81.(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3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82.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⑥限制性作用。①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作用。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阶段性作用。⑤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⑥限制性作用。
8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物候研究观测的结果,可应用于确定农时、确定牧场利用时间、了解群落的动态等,特别是对确定不同植物的适宜区域及指导植物引种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84.(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5.典型的水生演替系列依次是:(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
8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个人投资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首页模板
- 厨师劳动合同补充协议
- 共享整体装修合同范本
- 合伙做橱柜店合同范本
- 公司工程项目合同范本
- 北京技术开发合同范本
- 办公区域转让合同范本
- 保险合同没写分红协议
- 2026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结构考试题库300道新版
- 供应商变更管理办法
- 高级健康评估在护理个案中的应用
- 2025新食品安全法及修订解读企业应对新规培训课件
- 模具制造工艺(第三版) 课件 项目三锻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 桌游介绍课件
- 税务征管文书课件
- GCP质量控制培训课件
- 中通快递运营管理制度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BIM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 国家开放大学《监督学》形考任务( 1-4)试题和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