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相同的群落类型()。A.可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2.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A.荒地B.玉米田C.湖泊D.河流

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水能D.煤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5.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6.下面关于层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所组成

B.层片就是群落中的一个层

C.森林中所有乔木叫乔木层,是一个层片

D.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属于一个层片

7.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

A.多种生物种群B.共生生物种群C.伴生生物种群D.共建种群落

8.将植物群落分成森林、林地、草地、荒漠等不同的类群,这种分类是根据()。

A.种类B.群落外貌C.优势度D.景观

9.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

10.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11.某二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在生态学上可称为一个()。A.群系B.群落C.群丛D.种群

12.下列不属于碳循环途径的是()。A.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B.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C.陆地生物与海洋生物之间的碳素交换

D.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13.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4.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奥斯汀B.克列门茨C.德鲁提D.布朗一布朗喀

15.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16.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17.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1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1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

20.某生物种群波松分布的方差为V,平均数为m,且V<m则共内分布型是

A.随机分B.均匀分布C.成丛分布D.群集分布

21.目前地球上面积最大,对维持人类生存环境起最大作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22.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

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组成成分的是()。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土壤

24.某些苔藓、地衣、藤类和高等有花植物,借助吸根着生于树干、枝、茎以及树叶上,进行特殊方式的生活,生理关系上与依附的林木没有联系或很少联系,这是

A.附生关系B.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半寄生关系

25.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论述正确的是()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

26.虫媒植物与其传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共生C.捕食D.竞争

27.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28.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29.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总积温为K1,某地年总积温为K,那么小地老虎在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是()

A.K-K1B.K/K1C.K+K1D.K1/K

30.气相型循环的贮存库主要是()A.大气圈B.土壤圈C.智能圈D.岩石圈

31.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

A.长江流域B.淮海流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

32.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33.引起种群数量非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A.水因子B.光因子C.气候因子D.土壤因子

34.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多种因素,不包括下列因素中的哪项()

A.群落自身的特点B.群落受到干扰的方式C.干扰的时间D.估计稳定性的指标

35.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

36.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油菜B.冬小麦C.水稻D.甜菜

37.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38.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39.群落成层性是评估()的一种指标。

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环境质量D.生物多样性

4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41.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A.二氧化碳B.氧化亚氮C.二氧化硫D.一氧化硫

42.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A.100亿B.200亿C.150亿D.80亿

43.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主要是

A.蓝光与蓝紫光B.红光与远红光C.蓝紫光与紫外光D.黄光与绿光

44.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45.棉田中的七星瓢虫是棉蚜的天敌,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共生

46.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太阳辐射

47.F·E·CIements(1916)提出的演替顶极学说是()

A.单元顶极学说B.多元顶极学说C.顶极格局假说D.三者都是

48.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49.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B.生态位分离C.生态位压缩D.生态位移动

50.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二、填空题(20题)51.生态金字塔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数量金字塔、______、能量金字塔。

52.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53.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这种情况称为_______现象。

54.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这种群落性质观点是______。

55.生物种群密度增加能够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种变化会受到生物的______作用的影响。

5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______之间的科学。

57.新种群也可能是起源于一个占有单一生境的种群,或者说是起源于一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内,这种类型的种群形成叫做______形成。

58.能量流以______作为主线,将绿色植物与消费者之间进行能量代谢的过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59.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______植物。

60.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61.内环境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细胞生长、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等______的场所。

62.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______、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

63.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气相型、______、液相型。

64.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为______性,在自然群中它是绝对的。

65.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66.林德曼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______定律,又叫林德曼定律。

67.地球上两个最大的碳储存库为岩石圈和______。

68.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______。

69.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生态学______分类中的一员。

70.在生态系统中能流是物流的动力,物流是能流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72.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竞争趋于增强。()

7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A.否B.是

74.碳的贮存库主要是大气圈。()

75.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76.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77.海洋是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A.正确B.错误

78.可持续发展模式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A.正确B.错误

79.生物个体间竞争激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成丛分布。()

80.白蚁肠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是二种寄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并举例说明。

82.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

83.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84.水稻这种植物适应光照的特点是什么?

85.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87.论述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

六、单选题(0题)8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A.光照B.水分C.温度D.氧气

参考答案

1.B

2.B

3.C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电(能)、风能、太阳能等。

4.A

5.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6.A

7.D

8.B

9.A

10.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11.D

12.C

13.D

14.B

15.A

16.C

17.B

18.D

19.D

20.B

21.A

22.C

23.D群落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某个地区或物理空间内的许多生物种群所组成的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以及区域内生活着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4.A

25.A

26.B

27.A

28.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29.B

30.A

31.C

32.D

33.C

34.C

35.B

36.C日照时间必须超过某一暗期,才能转向生殖生长,否则就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是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通常在早春或深秋开花。如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和菌类等。

37.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38.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39.C

40.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41.C

42.D

43.B

44.D

45.C

46.D

47.A

48.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49.A

50.B

51.生物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52.栖息地栖息地

53.成层成层

54.机体论观点机体论观点

55.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56.环境

57.同域物种同域物种

58.食物链

59.长日照长日照

60.植物性生产

61.生理活动生理活动

62.湿润森林区湿润森林区

63.沉积型沉积型

64.镶嵌

65.补偿作用补偿作用

66.十分之一

67.化合燃料

68.人体退化人体退化

69.生物类群生物类群

70.载体载体

71.N

72.N

73.Y

74.N

75.Y

76.B

77.B

78.A

79.N

80.B

81.(1)各生态因子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相互之间不可替代。(2)在一定的范围内,某因子不足时,其作用可由其它因子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3)例如,光照和二氧化碳两因子在植物光合作用中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但是在光照不足引起光合作用强度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

82.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83.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和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简言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和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生态系统。简言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的内容。

84.水稻是一种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育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阳性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植株开花结实能力较强生长较快寿命较短。阳性植物的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分枝也多。茎的内部结构是细胞体积较小细胞壁厚木质部和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结构紧密含水量较少。阳性植物的叶在着生排列上常常与直射光成一定的角度而叶片一般较小质地较厚叶面上常有很厚的角质层覆盖有的叶片表面有茸毛。

85.(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1)影响生物生长:温度对生物生长有一个最高、最适和最低“三基点”,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促进生长。(2)影响生物发育。(3)温度能制约生物的分布。

86.答案见解析(1)整体现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