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巧家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巧家县2022-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A.石油 B.潮汐能 C.风能 D.太阳能2.要量取22.4mL的液体需要选用的量筒是A.10mL B.20mL C.25mL D.50mL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上,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液体B.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水清洗干净放在洁净的小烧杯内,以备再用C.实验结束后,将废物和剩余药品都倒入下水道,然后清洗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先移动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外焰部分加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C.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5.关于净水器(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除去难溶性杂质 B.不能杀菌消毒C.能除去颜色和异味 D.能得到蒸馏水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能够反映元素原子结构的许多信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和物质的组成有关。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身份证”(见图),得不到的信息是()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B.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D.硒是非金属元素7.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石墨很软,所以可以用作电极C.木炭能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8.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揉泥 B.拉坯 C.刻胚 D.烧制9.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的氧气质量C.固体中的二氧化锰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10.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示意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BCD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某一密闭装置内点燃红磷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A.A B.B C.C D.D1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12.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21%B.P点表示t2℃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C.t2℃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D.100ga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4g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井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2)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③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④当观察到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⑤此时如果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答一点即可)。(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需要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而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4)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往往选用F装置来代替B装置,原因是F装置能____。(5)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6)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为氨水,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选择G而不选C,选G的优点是______。14.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⑧_________________。(2)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①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②当实验即将结束时,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A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B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拿出,然后熄灭酒精灯(4)氨气是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①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_____________(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②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__(选填“m”或“n”)端。15.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3)F装置可代替C装置来收集氧气,应从____端通入氧气。(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如果要制取氨气你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16.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下同)同),收集装置可选一种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生甲选装置F制取CO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甲在把石灰石装入试管时,不慎打破管底,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后来学生乙用这支底部有破洞的试管和一个广口瓶组装成另外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在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广口瓶中应盛入_____。两种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图G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质量/g908.550145.2(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什么?(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克。(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18.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反应时间/min1.01.52.02.53.0剩余固体质量/g2.552.252.102.042.04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请说出灭火的原理。(1)做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______(2)扑灭森林火灾时,常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______(3)用嘴吹灭蜡烛。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详解】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是新能源;故选A。2、C【解析】试题分析:量筒的选取:应接近量筒的量程,且只能一次性量取,故选C考点:量筒的使用3、C【分析】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剩余药品的的处理、物质的加热等操作进行分析。【详解】A、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上,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液体,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过的滴管立即用水清洗干净放在洁净的小烧杯内,以备再用,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实验结束后,将废物和剩余药品都倒入下水道,会腐蚀下水道,操作错误,符合题意;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先移动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固定在外焰部分加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B【详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中分数约为21%,错误;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正确;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故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说法错误。故选:B。5、D【详解】A、该装置可以把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通过多层过滤而除去,故A正确;B、杀菌消毒需要消毒杀菌剂,该装置中没有使用消毒剂,不能杀菌消毒,故B正确;C、该装置有活性炭,能吸附水中色素及异味,故C正确;D、通过蒸馏才能得到蒸馏水,该装置净化后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得到蒸馏水,故D错误;故选:D。6、B【详解】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不符合题意;B、不知道硒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因此无法确定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还是易得到电子,符合题意;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不符合题意;D、硒偏旁是石字旁,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7、B【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A正确;B、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可以用作电极,故B不正确;C、木炭能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D、铅笔的笔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D正确。故选B。8、D【详解】A、揉泥的过程,只是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拉坯,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刻胚,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制的过程,存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完全反应后固体物质是氯化钾、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中含有氧元素。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再减少,此选项正确;B.反应生成氧气,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多,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多,此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D.反应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不变,所以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多至不变,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10、B【详解】A、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随二氧化碳的通入产生沉淀从无到有,而没有通入二氧化碳之前没有沉淀产生,即沉淀的起点应该为零点,所以图中表示沉淀质量的起点存在错误,故A不正确;B、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置中,瞬间由于温度升高而使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随着红磷的燃烧,被消耗的氧气的也随之增加,从而使瓶中压强降低,至氧气被消耗尽并且装置冷却后装置中的压强不再改变,分析题中的曲线可以知道与我们的分析一致,故B正确;C、高锰酸钾分解要产生二氧化锰,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但是随着高锰酸钾的不断分解固体总质量逐渐减小,所以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不是不变,故C不正确;D、石灰石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质量会随盐酸的不断加入而逐渐增加,直至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被完全反应,此时继续滴加稀盐酸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不再增加,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并不是随着稀盐酸的质量一直增加的,故D不正确。故选B。11、C【详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2、A【详解】A、因为该温度下,它们有交点,溶解度相同,t1℃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选项正确;

B、P点在ab曲线的下方,在c曲线的上方,则P点表示,t2℃时,表示a、b的不饱和溶液,c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C、t2℃时,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不能比较三种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D、没有说明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析出固体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A。【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长颈漏斗水槽2KClO32KCl+3O2↑A氧气不易溶于水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没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就收集使收集氧气较纯净;便于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硫(或熄灭火焰)控制反应速率(或控制药品使用量)密度比空气大和能(或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多余氨气防空气污染【详解】(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仪器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2)①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2KClO32KCl+3O2↑;②该反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故填:A;③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④当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向外冒出的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填: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⑤此时如果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没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就收集。故填:没等气泡均匀连续放出就收集;(3)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需要的氧气,最好用排水法而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这样做的优点是使收集氧气较纯净,且便于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硫。故填:使收集氧气较纯净或便于在集气瓶中留少量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硫;(4)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往往选用F装置来代替B装置,原因是F装置能控制反应速率。故填:控制反应速率;(5)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和能(或易)溶于水。故填:密度比空气大和能(或易)溶于水;(6)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为氨水,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选择G而不选C,选G的优点是:可用水吸收多余氨气防空气污染。故填:可用水吸收多余氨气防空气污染。14、长颈漏斗①②⑦⑧⑨酒精灯B高锰酸钾n【解析】(1)编号⑧的仪器是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当制取较多量CO2时,制取装置的仪器组合是①②⑦⑧⑨;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故除选用上图中可用的部分仪器外,还必须补充的仪器是酒精灯;②当实验即将结束时,为了防止液体倒吸,正确操作是B;(4)①氨气是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需要加热,故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②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图2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端。15、试管酒精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nADBE【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是试管,b是酒精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装置A还需做的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装置可代替C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水小,氧气应短管进,故从n端通入氧气。(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在常温下发生,故发生装置是A,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5)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氢气,反应需要加热,如果要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E。16、AC或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未将试管横放,将石灰石垂直加入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详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应选C或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装置相对于B装置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将石灰石置于隔板上,关闭止水夹,用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有二氧化碳生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