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小专题学案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_第1页
高三地理小专题学案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_第2页
高三地理小专题学案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_第3页
高三地理小专题学案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_第4页
高三地理小专题学案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一、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一)降水

1.降雨多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

eg.我国云南的竹楼。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竹楼屋顶坡度陡,达45°~50°,利于排水。竹楼下部架空,起到防潮、防蛇鼠蚊虫、通风的作用。

2.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缓坡,建筑材料不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

eg.新疆民居、中亚房屋(屋顶平、墙厚窗小:为了隔热,减少

热量传递);陕西房屋: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

思考:俄罗斯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试分析其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二)气温、光照

1.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

解释华北民居房前多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原因。

华北地区夏季炎热,与松柏(常绿针叶树)相比,落叶阔叶树夏季冠广叶密,遮阴取凉效果更好。冬季寒冷,太阳高度较低,落叶阔叶树落叶后,可让阳光充分射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松柏等常绿针叶树会遮挡阳光)。

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

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天井狭小,廊檐宽大、连通,便于雨天通行,避免强光照射,遮荫。

试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天井”通风散热的原因。

白天,四周墙壁遮挡太阳辐射,使得天井在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比较阴凉,加上院内植被、水体的蒸腾作用和调节,进一步降低院落内空气温度此时室内气温较高,院内冷空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流向室内;

夜晚,院内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院外空气冷却下沉,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渗透到建筑内,有效改善室内热环境。

3.有些地方为了防御严寒或暑季纳凉,将房子修建成半地穴式。

(如陕西“地坑院”、冰屋)

陕西“地坑院”——院在地下七八米,冬暖夏凉有阳光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房檐,房檐上砌一圈矮墙(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在地面活动的安全)。院心挖坑井(积蓄雨水,污水排渗)。门洞设圆拱和高窗(便于采光),屋内设火炕(除湿保暖)。

(三)风

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

(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

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二、地形、水文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建筑选址和地面处理方面反映突出,影响建筑景观,这种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

利用山丘的坡度,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或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相互衔接。

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洪水位之上。

三、取材和结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

陕北窑洞:气候干旱,黄土直立性强,土层深厚

马头墙主要是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

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

蒙古包的优点:便于拆卸、架设和搬运。

反映的环境特点:草地广阔,居民以游牧生活为主。

从自然角度,分析蒙古包包身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的原因。

多大风、雨雪天气;包身呈圆柱形,受风阻力小,不易被吹倒;包顶呈拱形,有利于

排水(雨雪)。

客家土楼

材料以黄土为主(就地取材),以卵石筑基(防御洪水),墙厚窗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冬暖夏凉、防御)。

练习题: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3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土楼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它是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建造土楼当时政治局势动荡,大土楼可住同一家族上百户的数百人。土楼建筑用料简单,主要有黄土、石头、本材等,但建造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族人帮工。

(1)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原因。(8分)

(2)从气候和劳动力角度推测建造土楼最适宜的季节并简述理由。(6分)

(3)永定高大的土楼逐渐采用石基代替土基,请分析采用石基的优势。(6分)

答案:(1)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4分);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4分);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4分)。

(2)冬季;冬季干燥少雨,便于施工(3分);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建设。(3分)

(3)相较于北方,永定降水丰富、台风多发(2分);采用石基可减少洪水、雨水的侵蚀,防洪及防潮效果更好(2分);石基更加稳固,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黄土墙体的厚度,节省建筑材料(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