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2.现代生态学的研究重点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个体
3.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B.哺乳动物C.细菌D.鸟类
4.欧洲的穴兔被引入澳大利亚西南部,由于环境适合和没有天敌,每年以112.6千米速度向北扩展,经过16年后澳洲东岸发现有穴兔,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属于()A.种群爆发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周期性波动
5.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B.次级生产C.初级生产量D.次级生产量
6.下列哪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关系()。A.鸟与树的关系B.豆科植物与根瘤菌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D.青蛙与水稻的关系
7.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8.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B.协同进化C.竞争作用D.互利共生
9.有季相变化的群落是
A.雨林B.北方针叶林C.红树林D.夏绿阔叶林()
10.在自然界中可能性很小的物种形成方式是()
A.异域性物种形成B.邻域性物种形成C.同域性物种形成D.以上三种都不是
11.有发达的根系,叶面积很小,叶片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这种植物是
A.少浆植物B.多浆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
12.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3.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14.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个体层次为主D.以宏观层次为主
15.种类组成贫乏,乔木以松、冷杉、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北方针叶林
16.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生物B.环境C.生态系统D.生物圈
17.顶级食肉动物的数量,在所有种群中通常是()。
A.最多的B.最少的C.最适当的D.居中的
18.动物斗殴的行为属于()。A.干扰竞争B.共生C.利用竞争D.竞争排除
19.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0.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沙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21.遗传多样性发生在()
A.分子水平B.原子水平C.离子水平D.物质水平
22.生物间的他感作用主要存在于()。A.种间关系中B.种内关系中C.种内和种间关系中D.种内和种间都不存在
23.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24.将蜜蜂引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所增加的环节是()
A.一般生产环B.增益环C.高效生产环D.减耗环
25.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2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27.下列各项中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
28.在种群增长方程中引入环境资源后,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率呈()。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无关系D.不可确定
29.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30.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其浓度将()。A.维持恒定B.产生波动C.逐级降低D.逐级升高
31.当植物的一些组织受到损伤,自然落叶是减少植物体内液体外渗的方式。这是植物的()特点。
A.防卫反应B.补偿作用C.协同进化D.他感作用
32.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3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植食动物,植食动物的数量又()食肉动物。
A.小于,小于B.大于,大于C.小于,大于D.大于,小于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厚的肉质茎C.叶片的角质层厚D.叶片面积增大
35.生态系统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产量P之比.即Pt/Pt-1称为营养级之间的()。
A.同化效率B.生产效率C.利用效率D.组织生长效率
36.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A.时间长B.范围广C.闭合式D.三者都是
37.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38.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形象地说明了系统的()。A.有序性B.整体性C.整合性D.稳定性
39.生态系统的功能是()
A.物质循环B.能量流动C.信息传递D.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40.下列概念中,由英国植物学家坦斯利首次提出的是()。A.生物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
41.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
42.下列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属于典型沉积型的是()。A.碳B.氮C.磷D.氧
43.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A.寒温带B.暖温带C.亚热带D.热带
44.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使土壤成分缺氮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C.气候变暖D.水污染
45.板状根现象常见于()。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
46.驯化能改变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即可改变其()。A.生态幅B.生态对策C.种间关系D.内分布型
47.生物固氮的过程是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
A.NO3-
B.N2O
C.NH3
D.NO2
48.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4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50.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相比()
A.C4的高B.C4的低C.两者相同D.结果不确定
二、填空题(20题)51.______是种群固定增长能力的唯一指标。
52.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53.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______植物。
54.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节律性的变化,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称之为______。
55.地球上净初级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56.凡未受人类干扰或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__。
57.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营养级。
58.水生植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59.既可以按气体型循环,又可按沉积型循环的元素是_____。
60.元素和化合物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反复循环变化的过程叫______。
6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______、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62.解决生态失调要依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______。
63.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______。
64.在一定时间内,当植物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称为_______。
65.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66.生物生产经历了两个过程即______和动物性生产。
67.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占据相同的或相似的生态位的生物,通常称为______生物。
68.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并不能利用所有的光波,只有可见光区中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把这部分辐射叫做______。
69.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______。
70.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化,这种情况称为______现象。
三、判断题(10题)71.金鱼藻→蜉蝣→鳙鱼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A.正确B.错误
72.草木群落没有分层现象。[]
A.正确B.错误
73.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但是,由于自然界对毒性物质分解,从而减轻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
7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否B.是
75.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
76.青藏高原的小麦产量高主要是受日照长度的影响。()
A.正确B.错误
77.负相互作用是有害的。()
A.正确B.错误
78.生物固氮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过程。()
79.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A.正确B.错误
80.生态优势种最显著的特征是生物个体最大。[]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82.简述种群、物种和群落间的关系。
83.简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84.简述风对生物的影响。
85.什么是物种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
五、论述题(2题)86.论述食物链食物网结构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87.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
六、单选题(0题)88.种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这种分布为()。A.均匀型分布B.随机型分布C.成群型分布D.成群随机分布
参考答案
1.A
2.C
3.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
4.B
5.B
6.B
7.B
8.B
9.D
10.C
11.A
12.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3.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14.B现代生态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发展。宏观方向发展到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微观方向主要表现为分子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兴起。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生态学的现象,大大提高了生态学的科学性。
15.D
16.B
17.B
18.A竞争可分为资源利用性竞争和相互干涉性竞争。相互干涉性竞争如动物之间发生格斗。
19.D
20.B
21.A
22.C
23.A
24.C
25.D
26.C
27.A
28.B
29.D
30.D
31.B
32.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33.B
34.D
35.B
36.D
37.A
38.B
39.D
40.C
41.B
42.C地球上大多数矿质元素如磷、钙、钾、镁、锰、铁、铜等属于沉积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3.B
44.C
45.D
46.A
47.C
48.A
49.D
50.A
51.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52.种群
53.长日照长日照
54.物候节律
55.热带雨林
56.荒漠荒漠
57.一一
58.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
59.硫
6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1.物质循环物质循环
62.重建
63.分解者分解者
64.密度效应密度效应
65.指示
66.植物性生产
67.生态等值生态等值
68.生物有效辐射生物有效辐射
69.爆发(大发生)
70.成层成层
71.A
72.B
73.N
74.N
75.B
76.B
77.B
78.Y
79.B
80.B
81.(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1)沉水植物阶段;(2)浮叶根生植物阶段;(3)挺水植物阶段;(4)湿生草本阶段。
82.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种群在自然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同其他物种的种群一起形成群落。每一个物种包括几个种群并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因此每一个群落都含有几个属于不同物种的种群。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组成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是构成物种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种群在自然界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同其他物种的种群一起形成群落。每一个物种包括几个种群,并分别分布在不同的群落中,因此,每一个群落都含有几个属于不同物种的种群。群落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种群组成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83.(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和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的活动。
84.共同点:(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I天i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1)风的输送作用;(2)风媒,植物可借助风为媒介进行传粉;(3)风对动物行为活动的影响,如动物的取食、迁移、分布;(4)风的破坏作用。风力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生态意义,当风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其产生机械伤害,如造成风折、风倒、风拔。
85.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各自的环境条件;(3)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由于长期的生殖上的隔离而建立起了生殖隔离机制即使地理屏障失两个种群的个体再次相遇和接触两种群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物种。根据目前广为学者所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大致分三个步骤:(1)地理隔离:由于地理屏障,将两个种群彼此分开,从而使个体间基因交流受阻;(2)独立进化:在地理上和生殖上隔离的种群,各自独立进化,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拔牙后健康宣教
- 便秘护理健康宣教
- 集合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 工程质保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安徽省宿州市五年级政治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竞业协议书 补偿标准
- 外科手术呼吸训练教案
- 2025版白内障症状辨析及护理知识分享
- 小学阶段写景方法
- 公司新员工汇报
- 湾汇云中心公馆500㎡超豪宅方案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踏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个人电动汽车购买协议
- 无人机测绘课件
- 学堂在线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讲座 章节测试答案
- 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2)PPT
- Opera、绿云、西软、中软酒店管理系统对比分析
- 《农作物生产专业技术》课程标准
- 蔬菜捆扎机机械部分的设计说明书
- 钢的碳当量公式及其在焊接中的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