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经·卫风·氓2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3.分析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4.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总集。内容:形式:手法: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汉以前被称为或《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源头。诗歌从西周到春秋305《诗》《诗三百》风雅颂赋比兴四言为主,重章反复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民间乐歌,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宫廷乐歌,包括大雅小雅。大雅歌功颂德,小雅讽刺之声。宗庙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风——雅——颂——赋——比——

兴——六义初步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冰心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不同的女性展现不同的风采,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历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悔“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浪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忠贞“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诚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执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感“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无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期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贤良美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神秘缥缈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娴雅活泼《氓》中的女主人公又是一位怎样的女子?12明确:《氓》是一首叙事诗,女子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了与“氓”从初恋到结婚到男子变心最终走向决绝的故事。诵读全诗整体感知问: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

《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一首诗歌,何以有如此强大、不朽的生命力呢?

理清诗歌内容1、小组合作,解释文中红色词句含义。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可以加以适当修饰,尽量押韵。理清诗歌内容小组合作,解释文中红色词句含义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句翻译示例

无知农家小伙子,

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

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

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

你无媒人失礼仪。哎呀情郎不要气,就把秋天做婚期。登上那堵破土墙,

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

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

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

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

把我彩礼往上装。看图背诗,理清情节求婚许婚相思成婚婚变悔婚被弃痛斥回忆自伤情断义绝思考:本诗可以归纳为几个部分?

情感是怎样的?恋爱婚变决绝氓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五补叙多年苦楚和处境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痴情幸福甜蜜欢喜悲苦不幸伤心怨恨痛苦抉择沉痛决绝温习全诗,感受韵律美《诗经》的结构与语言1.四言为主,节奏感强。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2.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只变换几个字,却能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3.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蚩蚩”“涟涟”(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第二课时听歌曲,体悟情感及变化27思考:

女主人公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恋爱婚变决绝氓一男子求婚,女子许婚二男女恋人相思、结婚三劝诫女子不要痴情四控告男子移情别恋五补叙多年苦楚和处境六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痴情幸福甜蜜欢喜悲苦不幸伤心怨恨痛苦抉择沉痛决绝1、女子自述,直接表达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2、人称的变化氓疏远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尊重、矜持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含蓄、羞涩、痴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亲密、爱恋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疏离、淡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厌弃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3、淇水烘托讨论:多次出现淇水,只是简单地重复吗?这其中蕴含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变化?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情感变化1.第一处是女子与男子热恋的时候;第二处女子与男子处于婚变期;第三处女子与男子彻底决裂时。2.第一处淇水看见她对爱情的痴迷,第二处为她被抛弃而伤心,见证羞辱的归程,第三处成为她迷惘时的精神寄托。3.淇水既是环境要素,也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如同音乐剧的背景。淇水见证着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整个过程,既为故事产生提供环境,又为主人公情感变化创造氛围,还是贯穿全诗的结构线索,有很强的即视感。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变化的?4、比兴手法的运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桑树起兴,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比喻恋爱时情意浓厚。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比喻婚后的情意淡漠。暗示了婚姻破裂的理由,预示故事的悲剧性结局。

借“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斑鸠贪食桑葚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比兴手法,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表明女子的痛苦没有尽头,也暗示女子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后的不幸,并点出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和女子的清白。“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于嗟女兮,无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歌中女主人公最痛楚的认识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讨论分析女子婚姻悲剧的原因有哪些?将子无怒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沉迷爱情,失去了自我,更被男子蒙蔽,识人不清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始乱终弃、不讲信义、自私自利。子无良媒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一夫多妻、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这一婚姻悲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一旦男子变心,女子的生活便得不到任何保障。再者,娘家的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文化常识补充古代代表年龄的词语孩提:2~3岁的儿童。指代幼儿时期。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及笄:女子十五岁(女子拾伍岁行笄礼,表示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耳顺:六十岁。古稀:七十岁。中寿:八十岁。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子无良媒一、自由恋爱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婚姻受到极大地限制。在封建社会的大前提下,儒家伦理思想支配了一切,自由恋爱成为一种奢望。

然而,在儒家伦理思想未成为正统的春秋时期,下层人民对婚姻仍有一定的自主权,《氓》中所描述的情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诗的前半部分,男女双方从相识、相交直至步入婚姻,未受到太大的阻碍。可见在春秋时期,下层人民在婚恋方面确有一些自由。《诗经》中《邺风·静女》等诗篇也反映了当时下层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景。

为什么春秋时期下层人民的婚姻可以有这样自由选择的空间?这需要从当时的具体环境来分析。当时,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再加上生产力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大量增加劳动力。下层人民是繁衍人口的主要群体,因此下层人民比上层贵族拥有更多的婚姻自由。二、媒妁shuò之言

春秋时期的婚姻为聘婚制,践行起来便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当时的婚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男女非有行媒(派遣媒人),不相知名;非受币(纳彩礼),不交不亲。”

的说法。这一点在《氓》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氓》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两情相悦,但苦于没有“良媒”,因此不得不“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在春秋时期,没有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