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宿迁市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1页
2021年宿迁市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2页
2021年宿迁市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宿迁市语文统招专升本实战模拟【带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的是()

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王安石

2.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号()

A.易安居士B.青莲居士C.香山居士D.五柳居士

3.因支持范仲淹等开明派的政治革新,而屡遭排挤打击的北宋文学家是()

A.苏轼B.王安石C.欧阳修D.马致远

4.李煜的号是()

A.香山居士B.青莲居士C.莲蓬居士D.易安居士

5.鲁迅小说《风波》收入()

A.《呐喊》B.《故事新编》C.《彷徨》D.《坟》

6.《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A.高适B.孟浩然C.陈子昂D.张若虚

7.白居易的号是()

A.东坡居士B.六一居士C.香山居士D.柳泉居士

8.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的传指()

A.《春秋》B.《左传》C.《尚书》D.《论语》

9.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羊脂球》——法国

B.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C.泰戈尔——《吉檀迦利》——印度

D.戴望舒——《雨巷》——中国

10.《采薇》这首诗选自《诗经》中的()

A.风B.大雅C.小雅D.颂

11.苏轼、辛弃疾二人同为()

A.田园诗人B.婉约派词人C.豪放派词人D.南宋诗人

12.《哀郢》中的乱意为()

A.乐曲开篇B.篇末结语C.随便说说D.心情烦乱

13.朱熹在《大学章句》中提出大学之纲领,不在其中的是()

A.明德B.新民C.平天下D.止于至善

14.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认为,文艺创造必须胸中先有鲜活的形象,能够概括这一文艺思想的成语是()

A.胸有成竹B.心手相应C.兔起鹘落D.庖丁解牛

15.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诗句传达的是()

A.儒家思想B.佛老思想C.墨家思想D.玄学思想

16.莫泊桑的国籍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

17.朱光潜《选择与安排》一文中的攻坚破锐主要比喻文学创作中的()

A.安排B.选择C.议论D.布局

18.《世说新语》是一部()

A.讽刺小说集B.志怪小说集C.笔记小说集D.传奇小说集

19.《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评论南戏的著作,其作者是()

A.马致远B.关汉卿C.钱大昕D.徐渭

2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借景抒情特点是()

A.以哀景写哀,哀上加哀B.以乐景写哀,倍增哀痛C.以哀景写乐,倍增欢乐D.以乐景写乐,乐上加乐

二、阅读理解(10题)21.行文之间是否运用了讽刺手法,请具体说明

22.阅读鲁迅《风波》节选,回答下列问题。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办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入娘的!

七斤忘却了吸烟显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情?

23.阅读下面的文字: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

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做事,捧着十八个钢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鲁迅《风波》节选)

请回答

七斤嫂为什么看到赵七爷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就能得出皇帝不坐龙庭的结论?

24.本段文字采用何种论证方法?

25.这首词在语言形式上有哪些显著的特色?

26.(3)从中可以看出本诗揭露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7.海化的青年的内涵指的是什么?

28.这里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应如何理解?

29.《归田赋》的体裁是()

A.散体大赋B.抒情小赋C.骚体赋D.六朝赋

30.这段文字对沙子龙的刻画运用了哪些人物描与方法?

三、解释划线词(10题)31.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3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3.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34.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3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愀然

36.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37.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38.抑本其成败之迹。

39.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汹汹然

4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四、现代文阅读(2题)41.短文一: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⑤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以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⑧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朗士说: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⑩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画,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注】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有删改)

【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

第②段画线的词语现身说法在文中是指()

A.用法官式的文学批评预存标准评判作品美丑

B.根据派别的不同来对文学进行批评

C.遇见一个作品,说出好的理由

D.将自己的经历融入哈姆雷特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42.请细细品味文章的韵味,说明其语言风格

五、作文题(1题)4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欧阳修继承发展了韩柳散文理论,反对宋初以来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2.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居士

3.CC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为人耿直,敢于谏诤,支持范仲淹等开明派的政治革新,屡遭排挤打击。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卒谥文忠

4.C李煜号莲峰居士(也写作莲蓬居士);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5.A

6.D《春江花月夜》是由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张若虚与张旭、包融、贺知章合称吴中四士

7.C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东坡居士是苏轼的号。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蒲松龄自号柳泉居士

8.D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9.AA《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10.C识记类试题,属作品出处类文学常识考查。同时这道题又是对《诗经》基本文学常识的考查。《采薇》出自《诗经·小雅》,是诗经中战争诗的代表作品。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

11.C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两人并称苏辛

12.BB《楚辞·哀郢》中的乱出现在诗歌的最后一段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乱本为乐曲最末一章,在这里指篇末结语

13.CC朱熹提出的大学之纲领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14.A

15.BB诗句出自白居易《对酒五首》(其二),以淡然的心态,对功名利禄与生命本身做了形象的描述。蜗牛角上争何事,用《庄子》里蛮触相争的典故;石火光中寄此身直接以佛家用语石火电光来表达生命易逝。二句中表达的是典型的达观超脱、安时处顺的佛老思想

16.D

17.BB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说:这就是选择,这就是攻坚破锐。所以攻坚破锐比喻的是文学创作中的选择

18.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19.D徐渭的《南词叙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南戏的理论专著,也是宋、元、明、清四代评论南戏的唯一著作

20.B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但过着囚徒般生活的李煜,见之反而心烦。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哀痛

21.用了讽刺手法。说赵七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三国志》,还能说出五虎将姓名,便以方圆三十里内的出色人物、学问家自居。盘辫子,胡说八道,也是对他的嘲笑

22.七斤忘却了抽烟,显示出他因为没有辫子,怕杀头,心中十分痛苦和着急

23.皇帝坐龙庭时,赵七爷曾放下辫子,穿起长衫,如今却盘起辫子,脱下长衫,这便意味着形势对他不利,因此七斤嫂便能得出皇帝不坐龙庭的结论。这说明赵七爷是封建复辟势力的代表人物

24.类比论证

25.一是多用叠字,二是善用口语

26.(3)揭露的主要对象是南宋统治集团妥协投降的和戎政策

27.指的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作者希望大家做个像大海一样襟怀宽广、虚怀若谷、包容一切的青年

28.这里春夏秋冬同多种事物联系的复杂内涵,既是比喻意义又是象征意义,二者浑然一体

29.BB《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这是辞赋史上第一篇反映田园隐居生活的作品。文句雅致精练、清新流丽,结构短小灵活,内涵丰富

30.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31.惩:恐惧,悔恨

32.但:只,只是

33.业:使……成就功业。名词的使动用法

34.殷:深

35.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36.肆:放纵,放手去写

37.遁:逃走,逃避

38.抑:还是

39.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40.会:定将

41.DD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把握现身说法一词的本义以及其前后文的意思,特别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等。现身说法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现身说法前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国外读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时,教授讲解的内容,现身说法所在的句子属于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结合现身说法的词义与‘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这句话的意思便可得出答案

42.语言诙谐不失庄重,自然灵动,节奏感强,富有美感;第二人称的加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易引起读者共鸣;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43.以和为贵,万物共荣中国,华夏民族的家园。上承炎黄子孙的血脉,薪火相传;直至今天,中国人依然坚守着以和为贵的理念,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追求万物共荣之境。和谐,首先是城市与乡村的和谐。英国诗人库伯曾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而在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乡村的文化与生态机制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