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的小髻,称“总角”;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垂髫”。因此,“总角”和“垂髫”都指童年。B.保尔·柯察金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谢廖沙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C.《登勃朗峰》是美国作家、演说家杰克·伦敦的作品,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哈姆雷特》,敬佩主人公的斗争精神。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龟裂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缄默摧化剂海枯石烂震耳欲聋C.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D.侧隐发祥地天衣无缝接踵而至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C.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D.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5、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一个人小时候喜欢的味道,会“蛊惑”他的一生。最野蛮的要数夜来香了,白天倒温和,一到晚上,,烈得近不可闻;梅花香得凛然,,即使是最豪奢的新贵站在她面前,也会受到威胁;柑橘花的香是潮湿的,,飞不远,让人觉得就在周围,觉得牢靠。①像酒精勾兑的假酒②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③像不肯俯就的没落贵族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6、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节目斥责部分台湾政客对日本颔首低眉,拿国宝讨好日本。B.沈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断章取义、妙趣横生,语言诙谐幽默,引来全校师生的掌声与笑声。C.妈妈最讨厌我做事期期艾艾的,我真想早点改了这个不好的习惯。D.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女排3-0赢日本,朱婷拿下全场最高的18分,她是个无与伦比的球员。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马说》可以说是他的一篇“不平则鸣”之作。B.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说,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C.《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类比;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蒹葭》中“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即席讲话要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以取得较佳的讲话效果。有经验的讲话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当时的人、事、景、物、情作为切入点,这样不仅能让自己的讲话妥当、得体,还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8、观察“汉字字体演变图”,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汉字演变有三个阶段: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B.从“车”“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形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C.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D.行书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书写流畅,点画连字,用笔灵活,连绵不断。9、(1)欲唤扁舟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郑防画夹》)(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3)驾长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江红》)(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5)以为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黔之驴》)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一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_____),看过初建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苍桑巨变;最终在昏睡数百年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他登上水车,远眺古城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mèi(_____)力;投身民居,体验百姓生活的恬(_____)淡;之后穿城而出,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静mì(____)澄澈的美□在得偿夙愿之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1)给上述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文中□里应填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4)“夙”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夙愿”的“夙”意思应为(_____)A.早晨B.早年C.过去的;旧有的。(5)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最后一次拥抱徐树建(1)林海在大城市工作,去年春节终于抽出空回到老家跟爸妈欢聚一堂。一眨眼的工夫假期结束了,要返程的时候,林海心里不免难过起来,工作太忙了,路途太遥远了,或许下一次团聚又得是春节时。(2)时候不早了,林海用力拥抱了一下妈,又向苍老的爸挥挥手,掉头大踏步就走了,再耽搁下去,他的眼泪会流出来。(3)当到家的时候,妈打来一个电话,说:“海子,你走后你爸一直不开心,酒不肯喝不说,连饭也不想吃。”(4)林海忙说:“妈,您告诉爸,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的,那时候我一定多陪爸几天……”(5)妈打断林海说:“不仅仅是这个,我偷偷告诉你原因,主要是你离开家时跟我拥抱了,没有跟他拥抱,他就有点伤心了。说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说他以前那么喜欢你,你小时候他天天把你搂在怀里,现在连个拥抱都不肯……嗨,这老头越过越像小孩儿了。”(6)林海听了心里诧异,不就是一个拥抱吗?爸竟然需要这个!(7)不过爸说得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父子之间开始变得生分了。平日里总是本能地给妈打电话,打给爸总觉得无话可说。而一旦父子面对面,更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句话,跟妈倒有无穷无尽的话要说。有时吧,跟爸不像是父子,倒像是陌生人,甭说拥抱了,连拉下手都觉得别扭。或许天底下所有的父子全是这样吧?(8)无论怎么说,下次回去时,一定要狠狠拥抱爸一下。(9)城里日月飞快,一晃半年过去了,林海一直忙;再一晃又过年了,林海还是忙。老家就像天上的月亮,美丽万分,却又遥不可及。好在来日方长,等忙过这阵子一定回去,还欠爸一个拥抱哩。(10)时间跑啊跑,又不知跑了多远。这天忽然接到电话:爸突发疾病,不行了!(11)林海一听之下就像身后的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塌了,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倒了,心脏像给一只巨手一下子摘了去,空荡荡的,除了疼,还是疼。(12)这一路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原来回趟老家并不算太难,也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只要愿意挤,总会挤出时间的,可自个儿以前怎么就那么望而生畏呢?(13)当一脚踏进家门的时候,看到爸正静静地躺着,妈和亲戚全围着。(14)妈说:“你爸老早就感觉不舒服了,可不让跟你说,说你太忙,他还说,海子说要拥抱我呢,我得好好活着……”(15)林海好容易才脱下鞋爬上床,坐在爸的脚底下,然后虔诚地伸出双手托住爸的后背,轻轻一用力,爸便坐了起来,啊,什么时候爸变得这么轻?(16)爸身上暖乎乎的,有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自个儿小时候爬在爸背上时闻到的味道,是寒夜里躺在爸怀中闻到的味道。太熟悉了,又太陌生了。(17)然后,林海把爸的头轻轻靠在自个儿的肩膀上,就像他小时候靠在爸的肩膀上。(18)林海再用力搂住爸的腰,说:“爸,我拥抱你了……”(19)爸没有回答,在几分钟之前爸已走了。(有改动)1.请从林海的角度,围绕“拥抱”梳理本文的情节脉络,在下列两处横线上填写有关的情节内容。①去年春节回老家,没有给爸拥抱。②___③____④爸去世时,给了爸拥抱。2.林海的爸为什么如此在意儿子的一个拥抱?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1)自然段。4.结合本文具体内容分析林海这一人物形象。5.简要分析本文第(19)自然段的写法之妙。12、阅读文章《聪明人为何总是孤独的》,回答下列小题。①现代观点认为,我们与社会交往越多,幸福感就越强。然而,心理学家却发现了一种与此理论相背离的现象。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②聪明的人大多不喜欢社交。③在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对18~28岁的成年人进行了长期调查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数据,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专家认为,能将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运用自如的高智商聪明人,不太可能花那么多时间在社交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大多集中在一些更长远的目标上,社交有时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④聪明人往往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⑤心理学家认为,对外倾性性格的人来说,人际关系会带给他们满足感,相反,没有人群他们就不快乐。这种好热闹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寻求补充心理能量。而那些性格内向的人,在人群中会感到紧张,社交活动会过多地消耗他们的能量,因此,社交的价值感对他们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尽管断言聪明人总是不合群有些偏颇,但可以解释的是,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人,他们的脑力活跃,变化性显著,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向内而不是向外的。一个自我世界很丰富的人,可能很难从外界相同的人身上找到情感联接,尤其是对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的人而言。对他们来说,最幸福的事就是跟一个平等的人在一起说话,然而,要找到同他们自己一样的人并不容易。⑥聪明的人更加享受孤独。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现代社会的快乐根源仍是“草原理论”,也就是说,与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群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不过,这个因素受到智商的影响,“比较聪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摆脱“祖传的”群居生治。对智商超群的天才来说,过多的社交活动会造成困扰,让他们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10期)1.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他们”,指什么人?2.下面句子中,“往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他们发现,聪明的人往往不太合群,过多的朋友和过于广泛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感觉很痛苦。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阅读第⑦段,说说“草原理论”为什么不适合聪明的人?5.通读全文,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聪明人为什么总是孤独的”呢?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节选自岳飞《论马》)注:①介:披上战甲。②鬣(liè):颈上的长毛.③褫(chǐ):解除。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3)其真不知马也(_____)(4)故常奇之(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际都是在议论如何对待人才的。这两段文字表达了怎样的人才观?14、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渔人甚异之(________)(2)悉如外人(________)(3)便要还家(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描摹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是写景妙笔,造语工丽,形象生动。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体现了桃花源人民的淳朴热情、好客.C.文章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按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花源一拜访桃花源一三访桃花源的顺序来讲述故事。D.和平安宁的桃花源与战乱频繁的现实世界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四、作文(40分)15、作文请以“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盏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A【解析】

B.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C.《登勃朗峰》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幽默大师、演说家马克·吐温。D.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牛虻》。故选A。2、C【解析】

A.默守成规----墨守成规;B.摧化剂----催化剂;C.正确;D.侧隐-----恻隐;故选C。3、B【解析】A词语顺序颠倒。应该是“观察、分析、解决”;C成分残缺。在“积极进取”后边加上“的精神”;D关联词使用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或将“但是……”改为“也……”。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4、C【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B.重复多余,“的原因”和“造成的”重复,应该去掉“造成的”;D.语序不当,应是“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5、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语境填空题要注意两点:(1)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2)明确要填充的内容,句式,使语意连贯。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如语境是“烈得近不可闻”,所以选“假酒”;“飞不远”自然是形容“像翅膀沾了雾气的虫子”。6、D【解析】

A.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是个褒义词,根据句意用在此处不合适;B.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与句子意思不相符;C.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该句是人的动作慢,故用在这里不合适。D.正确。7、C【解析】

C.解说不明确,应是《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故选C。8、D【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行书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与楷书书写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据此,D项,行书“点画连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故答案为D。9、(1)故人言是丹青(2)烈士暮年(3)踏破贺兰山缺(4)孤村落日残霞(5)蔽林间窥之【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暮、踏、霞、蔽、窥”等字词的书写。10、(1)bà魅tián谧(2)“,”或“;”;(3)“苍”改为“沧”;(4)C;(5)在“丽江”的后面加“之行”【解析】

(1)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恬淡”:安静,表示心境的安静;性格恬静,恬静淡泊。读“tiándàn”,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魅”与“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2)文中□处是个较短的停顿,是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间隔。可以填逗号。也可根据前两句分号的使用特点,填分号。(3)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沧桑巨变”:比喻世事的巨大变迁,形容变化很大。注意据义定形。(4)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词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文中“夙愿”的“夙”意思应为“过去的;旧有的”。故选C。(5)残缺“完成”的宾语,改为“在得偿夙愿之后,跃入金沙江,完成了圆满的丽江之行”。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接到母亲电话,决定给爸一个拥抱很久未回老家,欠爸一个拥抱2.“拥抱”这个动作表达的是爱,传递的是亲情(或因为拥抱代表着儿子对他的爱,林海离家时拥抱了妈妈,却只向从小天天把他搂在怀中的挥挥手,爸爸觉得父子之间生分了,爸爸期待林海对他爱的回应。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爸在林海心中的分量和重要性,表现了林海知道爸病重时内心的震惊和痛苦。4.①通过林海盼望回老家与父母团聚,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或孝顺、懂事的人;②接到母亲电话,意识到父亲期待一个拥抱,决定下次回去补上拥抱,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懂得反思(或知错就改、孝顺)的人;③久未回家,仍记得欠父亲拥抱,说明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④通过写他得知父亲病重的所思所感,看出他是一个深爱父亲的人。5.①故事戛然而止,语言简明,引人深思;②点睛之笔,含蓄点明中心,要珍惜当下,珍惜亲情。【解析】1.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明确“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和第四个情节,找到相关的事件,再按与示例相同的句式分别进行归纳概括。临别时没有给父亲拥抱,回来后林海接到母亲的来电,决意给爸一个拥抱;但是后来林海很久未回老家,就这样一直欠着父亲一个拥抱,最后是父亲去世时,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据此填写相关情节即可。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父亲的语言来看,是因为“儿子大了不亲热了、生分了”,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看似无意的“拥抱”,在父亲的心目中其实是爱意的表达,所以他很看重。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要能正确判断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这里的句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将父亲比作大山、大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在林海心中的位置,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得知父亲的病情时,林海十分痛苦。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林海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心里一直惦记着自己欠父亲一个拥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从林海得知父亲病情时及回来家后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亲情,爱父亲的好孩子。5.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即可。从语言方面来看,小说的末段内容简洁,但却有力,它既让读者感动,又引起读者的深思,属于耐人寻味式的小说结尾,这样使文章的主旨含蓄而又深刻。12、1.聪明的人2.不能删去,“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的聪明人喜欢社交这一事实,如果删去,就与原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聪明人不喜欢社交这一特点。4.因为“草原理论”强调群居和交往,而聪明的人不喜欢社交,他们更容易适应孤独的现代生活。5.聪明的人大多不喜欢社交;聪明人往往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聪明的人更加享受孤独。【解析】1.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如文章第⑤段加点的词“他们”就指上文“聪明的人属于内在自我比较复杂的人”中的“聪明的人”。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往往”本义:往往表示某种事情在一般情况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用来说明有一定规律性的事。语境义:大多数情况聪明的人不太合群,但不排除个别的聪明人喜欢合群。去掉后,说法绝对,不实事求是。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3.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他们发现对大部分调查对象来说,与朋友的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对生活满意的程度也越高。但是,对于那些极端聪明的人,社会交往越频繁,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实际上越低”使用了典型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第2段的观点句,即“聪明的人大多不喜欢社交”。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4.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此题比较容易,摘取第7段相关语句作答即可。“草原理论”:与人类祖先一样,现代人也需要群居才能真正快乐,与朋友交往越多生活满意度越高。而“比较聪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适应相对孤独的现代生活。对智商超群的天才来说,过多的社交活动会造成困扰,让他们无法专心追求“伟大目标”。5.考查标题的含意。“聪明人为什么总是孤独的”的含意可提取第2段“聪明的人大多不喜欢社交”,第4段“聪明人往往专注于自己内心的世界”,第6段“聪明的人更加享受孤独”几个观点句作答即可。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受屈辱;同“饲”喂养;表推测语气,恐怕;以……为奇2.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还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强调了识别(发现)人才和善待(尊重、正确对待)人才,为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解析】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阅读答案附翻译__臣有二马,故常奇之阅读答案。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通假字词,“食”同“饲”喂养;词类活用词,“奇”以……为奇。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的翻译。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忽略美”以及“遭受不应有的遭遇”这句话的理解来概括相应的语句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千里马的遭遇”以及【乙】文中“对马的赏识”来谈如何对待人才。14、1.对……感到惊异全,都同“邀”,邀请2.(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3.C【解析】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异:对……感到惊异。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俨然:整齐的样子。乃:竟然。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顺序为:发现桃花源一进入桃花源一拜访桃花源一离开桃花源。四、作文(40分)15、参考例文书是一盏明灯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前途,点燃我们的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