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季节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荣枯,周而复始,年年如此。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C.在会场上,他认为自己权高位重,眼里目空一切,听不进任何建议。D.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彗星萦绕振耳欲聋偷偷摸摸B.毁灭懈怠历历在目强词夺理C.惟幕肤躁鸡毛信件川流不息D.彷徨敦实风云变换多多益善3.(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知所措,等到出了交通事故才后悔不已。B.如果台湾当局阳奉阴违,胆敢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彻底粉碎“台独”分裂图谋。C.现在的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D.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被地震毁坏得行将就木的四川灾区很快重建了家园。4.(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的友情无论是挑拔离间的阴风,还是强(qiáng)词夺理的浓雾,都不能使你疏远,都不能使你背叛。B.说谎是拙(zhuó)劣的行为,与其因不能自园其说而担惊受怕,还不如解除心灵的枷锁,坦诚相待。C.霎(chà)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一条东方巨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盘旋着。D.6月26日晚,橘子洲头烟花璀璨,市民和游客接踵而至,翌(yì)日,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市拉开帷幕。5.(2分)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C.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6.(2分)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故事新编》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生气,发怒B.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D.执策而临之临:面对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C.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D.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使老有所终”中的“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志怪者也(《北冥有鱼》)B.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4.下列各句,与“马之千里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B.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C.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笔,写出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令他上下追寻。B.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一唱三叹、回环反复的美感,还有深化意境的作用。C.“宛在”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形象地写出美好事物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缥缈之感。D.诗歌每章开头以景起兴,利用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2.“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的变化在诗中有什么寓意?9、(7分)古诗文填空。(1)求之不得,__________。(诗经·《关雎》)(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子衿》)(3)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蒹葭萋萋,__________。(诗经《蒹葭》)(5)怒而飞,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6)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7)优秀的诗人,总是将敏锐的目光投向现实。在《卖炭翁》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传神地描绘出卖炭翁苍老的容颜、艰辛的生活;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面对无干处的漏屋,杜甫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呼喊。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1.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2.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4.第⑤段划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5.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有哪些好处?11、(1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论“入迷”茅盾①有多种多样的“入迷”。②吉诃德(指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看武侠小说把一份家产几乎看光,还嫌不够,还要出去行侠,终于把一条老命也赔上。这是“入迷”的一种。③《红楼梦》上香菱学诗,弄得茶饭无心,梦里也做诗。这也是“入迷”。但据说香菱居然把诗做好了。④乡间有伧夫伧(粗人)读《封神榜》,搔头抓耳,心花大放,忽开窗俯瞩,窗下停有馄饨担,开了锅盖,热气蓬蓬直上。伧夫见了,遽大叫道:“吾神驾祥云去也!”跨窗而出,把馄饨担踹翻了。这又是一种的“入迷”,然而程度远在吉诃德先生之下。⑤堂吉诃德先生的“入迷”,结果是悲剧。乡间伧夫的“入迷”,结果是喜剧。香菱的“入迷”,结果不悲不喜,只成了一篇平凡的故事。就“入迷”而论,堂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但当他高叫“吾神驾祥云去也”,而且撩衣跳窗的时候,他那态度倒也是“严肃”的,他确实“走进了《封神榜》”,不自知其非书中人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故就“入迷”而论,香菱的,便是最下乘!⑥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视堂吉诃德先生为天字第一号笨伯。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⑦一位作家写作品的时候,也非“入迷”不可。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他写的人物不止一个,然而他所憧憬的,或拈出来使人景仰或认识的人物,却只有一个或一群;作家就要恨此人物所憎恨的对象,拥护此人物所拥护的一切!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假使存了“我是在做戏”的念头,他的戏一定做不好。⑧现在常听得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假使像香菱似的一面读杰作,一面心里想:“我读完了这些,我就是文学家了。”那他还是白读。他读杰作的时候,应当毫无杂念,应该只是走进书去,笑时就笑,哭时就哭──他应该“入迷”!所谓技巧的学得这一步,是在他几次“入迷”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他把杰作咀嚼消化,成为他自己的力量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要是他自以为“学到”了一点什么,那也不是真正的学到,而是生吞活剥的模仿,甚至是剽窃!⑨归根一句话,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1.文中列举三种“入迷”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2.第⑥自然段说“他们白视为绝顶聪明的人”,“他们”指的是哪一类人?“而小说或戏曲也没白糟蹋了他的光阴”,“他”又指的是哪一类人?3.作者最后指出:“人与文学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请阐述“入迷”在文中的确切意思。(不超过35个字)4.读完全文,你或许会联想到自己在阅读中入迷的情景,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自己读书入迷的情景。(不超过80字)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积累阅读下面名著的片断,根据你的积累,按要求完成填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这是书中主人公___________对生命的诠释。(2)你能说说这部小说题目的含义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5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于2016年l1月30日下午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此学校决定开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请你草拟三个选题。2.有同学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申遗没有什么意义。”你的看法如何呢?(100字左右)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_________的故事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使用不正确,“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本句中的“眼里”与“目空一切”有语意的重复。2、B【解析】

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C.惟幕——帷幕;肤躁——浮躁;D.风云变换——风云变幻;故选B。3、B【解析】

A.“不知所措”指面对突然情况,无法应付。不合语境。B.“阳奉阴违”意为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符合语境。C.“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一般用于褒义。不合语境。D.“行将就木”指人的寿命不长,快要进棺材了。不合语境。故选B。4、D【解析】

A.挑拨离间、强(qiăng)词夺理。B.拙(zhuō)劣、自圆其说。C.霎(shà)时。故选D。5、B【解析】

B项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比喻中的通感的修辞手法。其它三项,都是一般性的比喻,且都是博喻。6、A【解析】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A2.C3.D4.C5.(1)天空是湛蓝的,是它真正的颜色吗?(2)用马鞭驱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怒”是“奋起”的意思,不是“生气,发怒”。故答案为A。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是“用”;A项中“以”是“因为”;B项中的“以”是“认为”;C项中的“以”是“用”;D项中的“以”是“表修饰,相当于‘而’”。故选C。3.试题分析:考查词类的活用。“使老有所终”中的“老”是形容词用如名词。A项的“志”是名词用如动词,“记载”的意思;B项中的“亲”是名词动用,“亲近”的意思;C项中的“策”是名词动用,“驱赶”的意思;D项中的“贤”是形容词用如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据此,答案为D。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马之千里者”是倒装句。A项是判断句;B项为判断句;C项是倒装句;D项是省略句。故答案为C。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苍苍(天空的颜色)、其(表推测)、正(真正)”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策(鞭打)、以(按照)、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一)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二)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把子女当作子女,让老年人能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大道之行也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三)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8、1.A2.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解析】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作者虚构的,不是“实写之笔”。故选A。2.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预示着时间在推移变化,作者借助这些意象,既写出了时光的流逝,更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9、(1)寤寐思服(2)子宁不嗣音(3)万籁此都寂(4)白露未晞(5)其翼若垂天之云(6)拣尽寒枝不肯栖(7)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寤寐”“嗣”“籁”“晞”等字词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逻辑泥土散发清香的原因2.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放线菌菌丝丝状的特点。3.(1)散发清香(2)生产抗生素(3)制造味精(4)是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4.“一般”表明是通常情况,说明放线菌通常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删去后显得太绝对了,“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要说明的内容。【解析】1.试题分析:从第四段“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以下内容概括即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从说明方法方面解答,点明其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和说明了什么问题,要用评价语如“形象生动地说明”。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抓住两段第一句中心句概括即可。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首先了解此句是疑问句,从阅读兴趣、引导思考、点明内容几个方面来概括其作用。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11、1.①始终不动摇。②开始入迷,后来不入迷。③表面上看入迷,实际并没有入迷。2.“他们”指读小说戏剧不入迷的人;“他”指读小说戏剧入迷的人。3.读文学作品要深入到艺术形象中去,作家的感情要和笔下人物的感情融合。4.凸显“入迷”特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到文中找出这三种“入迷”的人,结合相关语句“堂吉诃德先生实在是伟大的;你看他始终不动摇。乡间伧夫那一幕喜剧,叫做一时发昏,也许他赔偿了馄饨担以后就发誓不再看《封神榜》了。……至于香菱,她茶饭无心地读杜工部温飞卿的时候,她唯一目的是自己也做个诗人。使她着了“迷”的,不是杜工部他们的作品,而是她自己想做诗人这一念的‘虚荣’”概括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⑥段所叙写的“有些人一拿起小说来读,便在心里说:“小说家言,岂能当真。”于是他带着怀疑的微笑,被动地看下去了。有些人进了戏园,就自己提醒自己道:“这是做戏呀!”于是他让戏拉着,坐到终场。他们自视为绝顶聪明的人”“可是我们说,真正含有严肃的人生意义的小说或戏曲,原来不是给此等人看的!此等人看小说进戏园只是糟蹋时间罢了!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这才算不负那小说或戏曲,而小说或戏曲也没有白糟蹋了他的光阴”这些内容从“读小说戏剧是否入迷”作答。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细读文章,结合第⑥段“读小说或观剧,一定得有几分入迷──就是走入作品中,和书中人一同笑一同哭”第⑦段“他的感情要和他笔下人物的感情合一……作家必须自己先这么“入迷”,然后可望读者也“入迷”。然后他的作品不是消遣品,他的力气不算白费。”概括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与表达。作者在文中提倡读文学作品要深入到艺术形象中去。联想自己在阅读中入迷的情景,凸显“入迷”特点,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即可。如:我捧起手中的书,就像鲁迅小时候的“宝书”,细细品味,就像身临其境一般进入书中的场景,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想起书中的内容,那么真切!真是入了迷了,如痴如醉般的阅读下去,废寝忘食般的贪婪,沉醉在书中那优美的语言中......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段话是保尔在烈士墓前的内心独白,由此可知,文段出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名著阅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人也要敢于命运挑战,自强不息。保尔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13、1.示例: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可分析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的交流与传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解析】1.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主题拟写研究选题的能力。二十四节气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可以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对于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拟写。2.本题考查针对文中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属于探究性题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时,只需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就可以了,不要面面俱到。此题应该围绕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来进行阐述,突出其在世界交流方面的重要地位。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老照片里的故事我的家里,有一张古老的黑白照片。上面有三个小孩和我的外公外婆。这大概是二,三十年前的照片,边角已经破损了,画面早已泛黄了。二三十年的岁月,经过无数次迁移,无数次风风雨雨,无数个春夏秋冬,还能完整的保存下来,真是一个奇迹。照片上,外公依然那么严肃,如同一位国王,大权在握,审视着自己的国家;旁边是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外婆,外婆微笑着,似乎对生活充满无限的希望,那双清澈的双目,像月下深深的潭水;那三个小孩分别是我姨妈,妈妈与舅舅。舅舅还是个小婴儿,正依偎在外婆怀里;妈妈和姨妈站在前面。后面则是金黄的稻田,这是一张朴素的黑白照片,竟展现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家。照片上的外婆很端庄,也非常年轻漂亮。我太震惊了,现在的外婆脸上满是皱纹,饱经风霜。外婆那乌黑亮丽的头发,现在也变的黯淡无光,剩下的只是一根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