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三区联盟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三区联盟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三区联盟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三区联盟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三区联盟语文八下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节目斥责部分台湾政客对日本颔首低眉,拿国宝讨好日本。B.沈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断章取义、妙趣横生,语言诙谐幽默,引来全校师生的掌声与笑声。C.妈妈最讨厌我做事期期艾艾的,我真想早点改了这个不好的习惯。D.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女排3-0赢日本,朱婷拿下全场最高的18分,她是个无与伦比的球员。2.(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斡旋wò冗杂róng幽悄qiǎo接踵而至zhòngB.寒噤jìn缄默jiān龟裂jūn纷至沓来tàC.瞭望liáo虔诚qián载途zài怒不可遏èD.狩猎shòu腈纶jīng衍射yàn戛然而止jiá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句是()A.周末去滨江路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江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内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B.四季周而复始,潮流的风向却在自然和怀旧的经纬中冲撞变化着。C.广大青少年要目空一切,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D.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4.(2分)下列哪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A.陶渊明 B.柳宗元 C.白居易 D.韩愈5.(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脑畔(pàn)颠簸海枯石烂(làn)人情事故B.潺潺(chán)寒噤落英缤纷(bīng)水犹清冽C.亢奋(kàng)缄默蒹葭苍苍(jiān)蜂至踏来D.晦暗(huì)雾霭黄发垂髫(tiáo)窈窕淑女6.(2分)加点字的书写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浮燥(zào)矗立(chù)震耳欲聋(zhèn)接踵而至(zhǒng)B.骤然(zòu)驰骋(chéng)名副其实(fù)穿流不息(chuān)C.颠簸(bǒ)虔诚(qián)怒不可遏(è)目眩神迷(xuàn)D.寒噤(jīn)苍劲(jìn)纷至踏来(tà)瞬息万变(shùn)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水运动B.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天上的水池C.志怪者也志:记载D.抟扶摇而上者抟:盘旋飞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B.其名为鲲其正色邪?C.化而为鸟其名为鹏D.怒而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原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A.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B.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C.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D.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B.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塑造了大鹏这一典型形象,其特点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后来的“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C.本文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D.本文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8、(3分)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水仙子·咏江南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擔,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贴。爱杀江南。1.这首小令中“________”一句点明所写景象的时节。2.对这首小令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小令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B.这首小令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明丽娟美。C.这首小令主要表明了江南水乡人家的富庶。D.这首小令充分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9、(7分)古诗文名句填空。(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土地平旷,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3)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意境相似。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季羡林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地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干起活来更是全神贯注,总想用最快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递。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⑥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⑦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⑧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她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和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⑨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了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节选自季羡林《朗润集》有改动)1.本文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情节,请结合选文③-⑦段补充表格中的内容。事件内心感受(1)(2)王妈用长满了老茧的手灵巧地搓麻绳吃惊、有趣(3)肃然起敬2.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①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②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3.在第⑨段画波浪线句子中,“甜蜜”和“痛苦”,“错乱”和“清断”是否矛盾呢?请谈谈你的理解。4.请分析第②段在文章中的作用。11、(15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换面①母亲连着喊了几声连生,没听到应答,就走出门来,大着声朝着对面竹林里喊。脆嫩的回声就像小鸟般扑楞着飞过来。接着,钻出一个泥猴似的少年来。②连生手里握着一只蝉,蝉鸣悠扬,随连生一路叫过来。母亲将一个装了麦子的提箩交给连生,去换面吧,二婶家也要换呢,你一起带去换了。连生一把提起那两个装了麦子的提箩,高兴地出门去了。③夏日的午后日头正毒。连生两只手提着两个提箩,只好把蝉埋在麦子里。蝉很狡猾,不时地从麦子里探出头来,一点一点地往上爬。途中有一段田埂路,很窄,连生走得很谨慎,蝉趁机爬到了麦子上。连生有些急了,但又不敢放下提箩,大步往前走。蝉得到机会,“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连生想再去捉蝉,又怕耽误了换面,看了一阵,不舍地转身走了。④面房很快到了。牵面的是一个跛腿老头,人称二先生。二先生人品好,老少无欺,从不短人斤两。又牵得一手好面,细如丝,白如霜,又劲道,又瓷实,很好吃。人们说,吃了二先生牵的面,寡淡的日子也平添了几分滋味。⑤连生一进门,慈眉善目的二先生就过来招呼说,将一个大蒲扇递给连生。然后有条不紊地称麦倒麦,称面装面。很快忙完两份面。连生心里惦记着那只飞走的蝉,提着两提箩面,连跑带跳地往回赶,感觉比来时还轻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那棵大柳树下。树上有好几只蝉在叫。听到蝉声,连生走不动了,放下提箩朝树上看。⑥刚才那只飞走的蝉也正在使劲叫呢,那叫声格外悠长,格外响亮。连生的心跳加快了,猫了腰就往树上爬,悄悄地爬向那只蝉,突然手一扑,捉住了,满心欢喜!他是不会让蝉再次逃走的。于是,用一根细麻绳,一头系住蝉,一头系在提箩上,蝉只能围着提箩打转转了。⑦连生高兴地站起身,看了一眼两个提箩,心不由一紧:面,好像少了。他记得,从牵面房出来时,两只提箩都是满满的,这下都变得浅浅的,特别是二婶家那个暗花提箩,好像浅得更厉害!⑧莫不是有人趁我上树捉蝉的时候,偷面了?连生看了看四周,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一轮白花花的太阳,毒毒地炙烤着大地。他有些急了,自家的面少了还好说,二婶家的面不能少!二婶像母亲一样爱自己,可不能对不起二婶啊。连生看看自家的提箩,又看看二婶家的提箩,弯腰从自家提箩里拿出一挂面来,放进二婶家的提箩里。二婶家提箩里的面,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自家的面浅了。⑨那是一大碗面呢!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却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这下,又无端少了一碗面,到时肯定又会少了母亲的。⑩那不行!连生弯下腰,把刚放进二婶家提箩里的那挂面,拿出来,又重新放进自家的提箩里。可目光触到二婶家的提箩时,他一下子懵了:二婶家提箩里的面,少得他不敢看了。他连忙扭过脖子,又斜眼瞄了一下那个暗花提箩,像做了贼一般。⑾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⑿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⒀母亲回来了,见他像个蔫茄子,惊讶地问,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很疑惑。这时,二婶提着那箩面过来了,手里还捏着一杆小秤。二婶说,嫂子,二先生的面称错了。母亲一惊,称错了?不会吧,二先生的秤向来很准。二婶笑了笑,说,这次不准了。⒁母亲看了一眼连生,又转头看向二婶,问,少了多少?二婶说,不是少了,是多了,多半斤多呢,我回家提起那箩面时,觉得沉沉的,一称,还真是重了。母亲接过秤,也称了自家那箩面。一称,母亲的脸就阴了,说,少了,少了半斤多呢。怎么会这样?母亲和二婶一齐把目光转向连生。连生满脸晴朗瞪大两眼,看着两提箩面。儿子情绪好转,母亲的心情也好了,毕竟跟儿子比起来,少半斤面太小菜了。⒂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撞没了,看着就浅了。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到我家吃面呀。⒃没听到回声,只听到竹林那边,传来一片悠扬的蝉鸣。1.“蝉”贯穿于情节的始终。请参照示例,补全小说情节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换面返回路上,连生上树捉蝉,系好蝉后发现面少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晓面没少的原因后,连生飞进竹林捉蝉。2.第⑨段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⒂段画线句。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这篇小说蕴含了哪些思想情感。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阅读1920年8月26日今天救护列车给我们送来一批重伤员。一个头部受重伤的伤员被安置在病室角上靠窗的病床上,他只有十七岁。我拿到他的病历,病历口袋里还放着从他的衣服口袋里找到的各种证件。他叫柯察金,保尔·安德烈耶维奇。1920年8月27日今天检查了柯察金的伤势。伤口很深,颅骨被打穿,头部整个右半边麻痹。右眼出血,眼睛肿胀。医生为防止发炎,本想摘除他的右跟,不过我劝他,只要有希望消肿,就不要采取这个措施,医生同意了。1920年9月17日柯察金额上的伤口看上去好多了。换药时,他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极大的忍受力真让我们这些医生感到吃惊。通常在换药时,伤病员都会哼哼几声,发发小脾气,柯察金却一声不吭。在给他伤口上碘酒的时候,他把身体绷得像琴弦一样笔直,常常疼得失去知觉,但自始至终没有哼过一声。——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日记(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尼娜·弗拉基米罗夫娜的日记中,记述了保尔哪次受伤的经历?请结合阅读积累,再写出另外两次保尔死里逃生的经历。2.弗拉基米罗夫娜的建议让保尔保住了右眼,她悉心照顾保尔渡过一个又一个生死关头,在保尔重病期间,她可以说是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谁是保尔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人?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给出你的理由。阿尔焦姆达雅朱赫来3.保尔的经历和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其实本册自主阅读作品中,也有一些人物与保尔有着同样高尚的精神品质。小红在阅读之后,就写下了这样的心得笔记。请你从下面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他的经历,谈谈与保尔精神的相似之处。作品(心得笔记)《平凡的世界》示例:保尔的经历,让我想到了《名人传》中的米开朗琪罗,他一生忍受了巨大的病痛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历经各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他一生醉心于雕塑,在生命的89个春秋中,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如《大卫》、《悼念基督》等,最终成为巨人。他和保尔一样,都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拥有坚强的斗争意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的心得笔记:保尔的经历,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人传》13、(5分)语文实践活动。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你所在的班级将要围绕“和”进行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探“和”之义)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材料二:“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周汝昌《和谐之思》)(1)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和”的意思引申为:_______。(论“和”之用)阅读你班班长的演讲稿(片段),完成下面题目。《论语》云:“礼之用,和为贵。”自古以来,“和”已渗入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讲究“处事靠诚实守信称荣,①”。可最近网络上热搜的“西安奔驰女”事件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名西安女研究生在4S店花费66万购买一台奔驰轿车并付款之后,还没有开出4S店就发生了发动机漏油的故障。面对“和颜悦色”的女车主,西安奔驰利之星4S店不断出尔反尔,反复推翻过去的承诺和解决方案,只同意换发动机。奔驰女车主最终选择了不讲道理的“泼妇”措施,事情反而最终得到圆满解决。由此可见:②。(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________________(2)在文中①横线处补写下联(须用到“和”字):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给演讲稿②横线处补写结尾,表达你对“和为贵”处事方式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人生不是一场孤独的旅行,一路走来,有亲情、友情等陪伴我们走过千山万水,有意志、毅力等鼓励我们跨过泥泞坎坷;有梦想、信念等支撑我们战胜困难、挫折甚至心魔……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富有故事性的文章。要求(1)故事情节富有波折;(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D【解析】

A.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是个褒义词,根据句意用在此处不合适;B.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与句子意思不相符;C.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该句是人的动作慢,故用在这里不合适。D.正确。2、B【解析】

A.冗杂rǒng、接踵而至zhǒng。C.瞭望liào。D.衍射yǎn。故选B。3、C【解析】

C.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不合语境。故选C。4、A【解析】

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故选A。5、D【解析】

A.人情事故——人情世故。B.水犹清冽——水尤清冽,落英缤纷(bīn)。C.蜂至踏来——纷至沓来。6、C【解析】

A.浮燥(zào)——浮躁。B.骤然(zòu)——zhòu,驰骋(chéng)——chěng。穿流不息——川流不息。D.寒噤(jīn)——jìn,苍劲(jìn)——jìng,纷至踏来——纷至沓来。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B2.A3.C4.B【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B项加点词解释有误。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2.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主谓间的助词“之”,起取独作用。B:前者代词;后者表选择。C:前者“成为”;后者“是”。D: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3.试题分析:考查文言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野马”“生物”“息”等字词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4.试题分析:B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作者运用的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8、1.芰荷丛一段秋光淡2.C【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一般而言诗词中景物描写可以暗示时间。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芰荷;出水的荷叶,亦指荷花。荷花盛开的在六月到九月,即是夏季。2.本题考查诗词主题。A.全曲八句,七句写景,前三句是对江南景物的总体描写,后四句分别写了最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沙鸥、荷香、画船、酒旗。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特有景象,故A正确。B.在描写江南美好风光时,作者不仅描写了珠帘漫卷、香风四溢、画檐鳞次栉比的大江两岸的人家,还描写了江水拍天、烟岚缥缈、芰荷满塘的淡雅秋光,使自然景色与社会景色融为一体,从“秋光淡”“照晴岚”等词句中表现了江南风物的明丽娟美。故B正确。C.“两岸人家接画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贴”这三句涉及到江南的人家,但是三句都是表现江南的社会风光,并没有涉及到江南人家的经济状况,故C错误。D.爱杀江南:多么可爱的水乡江南。最后一句点题,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故D正确。故选C。【点睛】译文:一江烟水映着晴翠山峦的云气,两岸的人家画檐连着画檐,一片荷花浮在水中秋光安宁闲淡。看沙鸥往来翻飞舞姿翩翩,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岸边弥漫。画船仿佛从天边驶来,酒旗高挑随风招展,多么可爱的水乡江南。9、⑴豁然开朗;屋舍俨然⑵蒙络摇缀⑶窈窕淑女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豁、俨、蒙络、摇缀、窈窕、涯”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1)母亲用长满老茧的手迅速(灵巧)地摘豆荚。(2)不可磨灭(3)老大娘用长满老茧的手热心地教我们砍玉米。2.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百灵鸟、比喻成羚羊,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在豆子地里干活时高兴的样子。②答案示例一: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左旋右转”、“搓呀搓呀”两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王妈搓麻绳时手的灵巧、动作的娴熟。答案示例二:这句话突出了王妈搓麻绳时动作灵活,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享受(喜悦、高兴)。3.不矛盾。“甜蜜”是因为“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的手”带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痛苦”是因为她们都经历了劳动的磨炼,生活的艰辛。“错乱”是指我的回忆跨越了几十年,且包含了对母亲、王妈和人民公社老大娘多个人物的手的回忆;“清晰”是指我的回忆一直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苗的手,并目对每双手的记忆都是非常深刻的。4.(1)第②段交代“我”在车上看到老妇人的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引出下文。(2)为下文作者回忆过去生活中遇到的“长满老茧的手”作铺垫。【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概括和行文思路。行文思路题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即文章层次。其次注意已给信息的句式,要模仿。再次,涉及到心理时,要从原文寻找词语。情节概括:1)③④段写母亲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的摘豆荚。2)⑥⑦段写王妈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地搓麻绳。3)⑧段写老大娘用长满老茧的手热情地教我们砍玉米。内心感受:④段“不可磨灭”——吃惊、有趣——肃然起敬。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第一句赏析思路:1)修辞判断:比喻修辞。2)分析手法:把自己比成百灵鸟和羚羊。3)效果:生动写出“我”声音的愉悦和奔跑的迅速,进而表现当时心情的愉快。第二句赏析思路:1)手法判断:动作描写。2)分析手法:“左旋右转”“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等词写出了王妈搓麻绳的动作的灵巧、娴熟。3)情感或形象:表现了王妈的勤劳。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思路:抓住关键词,解读每个关键词的含义。1)从“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可知这四个词语的主语都是“回忆”。2)回忆是甜蜜的原因:从“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我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和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等句子可知母亲、王妈、老大娘留给我的都是美好的回忆。3)回忆“痛苦”的原因:从全文和主题上看,“我”对几位女性用长满老茧的手灵巧的干活很敬佩,而他们长满老茧的原因是生活的磨难,“我”心疼这几位女性。4)回忆“错乱”原因:错乱指混乱,母亲、王大妈、老大娘是“我”人生不同阶段的参与者,不免混乱。5)回忆“清晰”的原因:三位女性有着共同的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她们长满老茧的手,“我”的回忆只是围绕这一点展开。4.本题考查段落作用。1)明确位置:文章开头。通过段落位置分析作用。2)概括段落内容:第②段交代“我”在车上看到老妇人的长满老茧的手引起了我的注意和回忆。3)结构作用:引出下文对于母亲、王大妈、老大娘手的回忆。同时为下文写母亲、王大妈、老大娘长满老茧的手做铺垫。11、1.在去换面的路上,连生怕耽误换面,任由捉到的蝉飞了连生来回调整(几经减增或倒腾)两箩面,心烦放蝉。2.插叙,回忆了吃面的往事,暗示了贫穷的家境,表现了连生的孝顺懂事,为下文连生来回倒腾换面的纠结行为作铺垫(交代原因)。3.动作描写,连用“跳”“飞”等动词,表现连生得知真相后的轻松和喜悦,同时也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活泼。4.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善良人性的礼赞;对和谐人际氛围的赞许;对母慈子孝的颂扬。【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蝉得到机会,“吱”的一声飞到对面田边的一棵大柳树上去了。连生想再去捉蝉,又怕耽误了换面,看了一阵,不舍地转身走了。”等内容可概括为:在去换面的路上,连生怕耽误换面,任由捉到的蝉飞了;根据“连生把那挂面又放进了二婶家的提箩里。可看了自家的提箩,他又心痛了。他想将那挂面重新拿回来,可手伸了几次,还是缩了回来。此时,那只蝉因麻绳的拉拽,不停地鸣叫着,连生听得有些心烦,解开麻绳,放了那只蝉。”等内容可概括为:连生来回调整两箩面,心烦放蝉。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记叙顺序分为顺叙、插叙和倒叙。从内容上分析,“连生记得,有天晚上,母亲煮了面,他觉得很好吃,就多吃了一碗。他吃完面,却发现母亲的碗里没面了,最后,母亲只喝了面汤为此,他责怪了自己好多天。”写连生家境贫穷以及连生的孝顺懂事,明显是插叙。插叙的作用有三:一是,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更鲜明、更深刻。二是,运用插叙,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三是,加上插叙,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从结构上看,本段为下文连生换面做铺垫。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只需要从描写方法进行做答,无疑降低了难度。从句中“跳”、“飞”等动词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与前文“母亲回来了,见他像个蔫茄子,惊讶地问,不舒服?连生不答,母亲很疑惑。”进行对比,写出了连生弄清真相后的喜悦,也表现出他的天真活泼。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即“不过,母亲还是想问个清楚明白,连生就把路上的事说了。听完,母亲和二婶都大笑起来。连生更疑惑了,问,提箩里的面怎么看着比原来浅了呢?母亲说,我的傻儿子,你提着撞来撞去的,原来的空隙撞没了,看着就浅了。连生一下子跳起来朝门外飞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在那片竹林里。二婶在后面喊,连生,晚上到我家吃面呀。”可归纳出以下思想感情:[0-9]{1,}.(9分)[0-9]{1,}.(9分)[0-9]{1,}.(9分)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本次经历:战中榴弹爆炸,铁片灼伤脑袋,头部重伤,眼睛失明;经历一:与波兰白军交战,保尔腿部受伤,染上风寒;经历二:参加肃反工作,繁重工作击倒保尔,回家养病;经历三:修筑铁路,因肠伤寒并大叶肺炎再次住进医院。2.示例:哥哥阿尔焦姆庇护了保尔一生,甚至在保尔后期,当他的一些坏情绪无处宣泄的时候,保尔把所有的痛苦和悲伤都说给哥哥,他是保尔最温暖的兄长。妻子达雅,在保尔双目失明后,很热情地投入工作,给保尔一个安慰,让保尔觉得生活不再无聊。在他最艰难的时刻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从精神上激励他。朱赫来:是保尔生命历程中的精神导师,他们身上有共同的特质,对敌人有火一般的憎恨,然后对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很执着,朱赫来让保尔创造出革命的道路,坚定了人生的目标和理想。3.孙少安:他是黄土高原贫苦的农民子弟,年少时果敢坚毅,他用自己的不断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承担改变生活的重担。成为最年轻的生产队长,除了肩负着家庭中儿子、兄长的责任,也肩负起了队长的责任,改革开放后,少安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比较快,在双水村,他一人先“勤劳致富”,并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他和保尔一样,拥有精明强悍、不怕吃苦的精神,拥有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毅力。孙少平:他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高中毕业的少平不甘心在家务农而独自来到异地的煤矿当矿工,在大亚湾煤矿,孙少平有着惊人的耐力,每个月都是上全班,不像其他的矿工一样不能吃苦受累,他善于学习,能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他和保尔一样,是一位积极进取,不畏艰难,拼命工作,酷爱学习的青年。列夫·托尔斯泰:他被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天才艺术家”,青少年时代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他为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不是为了拯救自己,而是为了拯救全人类。他为这项任务付出了生命,成了英雄。他和保尔一样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善于自我反省、具有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贝多芬:他出生于贫寒家庭,十七岁丧母,独自承担两个兄弟的教育责任。1792年离开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他生命之门,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创作的极盛时期,他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生活的苦难似乎没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作风。他和保尔一样,面对疾病的沉重打击,同样展现出与病魔抗争的无畏精神,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梳理和识记。第一次是保尔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腿受了伤并得了伤寒;第二次是保尔在骑兵部队的战斗中,一颗炸弹在保尔身边炸响,头部受了重伤,最终导致眼睛失明;第三次是保尔被繁重紧张的肃反工作击倒,不得不离开岗位,回家养病;第四次是保尔快在铁路修完时,得了伤寒和肺炎。文本记述的是保尔第二次受伤的经历。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小说的内容从“阿尔焦姆、达雅、朱赫来”三个人中,任意选择一个,概述对保尔的照顾或影响作答即可。“阿尔焦姆”是保尔的哥哥,庇护了保尔一生,他是保尔最可亲近,最为温暖的兄长。“达雅”是保尔的妻子,在保尔双目失明后,给保尔以精神上的安慰,让保尔觉得生活不再无聊。“朱赫来”是保尔生命历程中的精神导师,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朱赫来让保尔创造出革命的道路,坚定了人生的目标和理想。3.考查对名著的阅读。本题作答可从《平凡的世界》和《名人传》中选择一个具有与保尔有着同样高尚的精神品质的人,概述其事迹来作答。可以选择《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也可以选择《名人传》中的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或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从顽强的意志、崇高的理想角度概述他们的事迹即可。13、【探“和”之义】(1)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不同声音、言论相互响应,协调合拍)(2)和睦或和谐【论“和”之用】(1)“选择”和“措施”搭配不当。可将“选择”改为“采取”;也可将“措施”改为“方式”。(2)待人以谦和礼让为贵(3)示例一: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原则的忍让和退步。有时候,采取并不那么温和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实现“和”的途径。示例二: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面对无视道德和法律,侵犯我们的权益,甚至伤害我们的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反而是助纣为虐。【解析】

(一)(1)可分析材料一“和,相应也”,材料二“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等句,即可分析出“和”的本义为音乐合奏、应和之意。(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所以句子中“和”可引申为和睦或和谐之意。(二)(1)搭配不当。改为“奔驰女车主最终选择了不讲道理的‘泼妇’方式”或“奔驰女车主最终采取了不讲道理的‘泼妇’措施”。(2)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第四,切忌合掌。形式上认准“处事靠诚实守信称荣”的句式结构。内容上必须用到“和”字,表达做人的品质。如“待人以公道谦和为贵(怀)”等。(3)属于补写。补写语段或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此题要注意补写的语句在演讲稿的结尾,应当有如下作用: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点明中心。在内容上一定要表达你对“和为贵”处事方式的理解。注意理解好“奔驰女车主最终选择了不讲道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