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莒县交警队招聘了许多交通协管员,在他们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B.2019年中外名校大学生赛艇挑战赛在郑州市拉开战幕,一艘艘赛艇犹如离弦之箭,划出一条条洁白的水花,川流不息。C.宇宙中可见物质远远不足以把宇宙连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种神秘而不可见的物质,星系早就分崩离析了。D.近日,娱乐圈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事件遭到曝光,某些明星为达到偷逃税款等目的,手段极其恶劣,让人叹为观止。2.(2分)下列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中桃林美景洁净幽寂,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静美,为下文桃花源的出现做了充分铺垫。B.《卖炭翁》一诗记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并用议论抒情的语句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C.《马说》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展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3.(2分)下列关于“酒”的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1)是行书,飘逸洒脱,如一个人的行。B.(2)是楷书,端庄秀丽,如一个人的坐。C.(3)是草书,灵动奇异,如一个人的舞。D.(4)是隶书,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4.(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农谚枯躁虔诚吹毛求疵B.颠簸沟壑驰骋接踵而至C.舔舐绚丽打嗝相辅相承D.驿道矗立缄默不修边副5.(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B.庄子,名周,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是《庄子》的特色。C.《名人传》叙述三位名人在经历肉体和精神上的种种磨难后,创作了不朽杰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6.(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追溯(shuò)蛮横(hèng)连翘(qiáo)怒不可遏(è)B.眼眶(kuàng)绚丽(xùn)归省(xǐng)风雪载途(zǎi)C.襁褓(qiáng)俯瞰(gǎn)飘渺(miǎo)强词夺理(qiáng)D.狩猎(shòu)缄默(jiān)瞭望(liào)挑拨离间(tiǎo)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汤敦甫善待卖菜翁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zuó)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启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注释)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翁叩谢去(_____________)(2)假贯钱足矣(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卖菜翁弛担坐。3.结合文章内容,请对汤敦甫作出简要评价。8、(3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光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词中的“漏断”“幽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9、(7分)按要求默写古诗文。(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2)___________,________。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描写烟波浩渺的宏伟气象,以及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5)请把诗经的《关雎》默写完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摇晃的世界(有删改)赵霞(1)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天的太阳光,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2)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3)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huǎnghū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4)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这不是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一霎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5)现在,我跟着儿子,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6)哈,他是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7)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8)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9)真的,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10)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1.看拼音写汉字huǎnghū(______)2.文中多次写到“我”和儿子面对同一事、物时的不同表现,请梳理并填写表格。同一事、物“我”的表现儿子的表现几种蔬果①______重新定义了它们的名字做梦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3.请分析第(4)段画线句的作用。4.以下对第(9)(10)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应标题“摇晃的世界”B.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C.“大约”说明作者对这个回答是不确定的D.从“我”到“我们”的变化显示了主题的深化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雪夜①那是一个飘雪的冬夜。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②“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③“你说的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④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⑤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⑥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⑦“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⑧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⑨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说完,母子俩就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⑩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地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⑪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⑫呼呼的北风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⑬“是矮婶。”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⑭“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⑮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⑯“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⑰“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⑱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⑲又是一个大雪夜,送草回来,我很快地进入了梦乡,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1.在横线上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开端:__________发展:父亲发现偷稻草的是村邻矮婶和她的儿子,便放走了他们。高潮:__________结局:“我”和母亲每隔两三天悄悄地给矮婶送稻草。2.赏析⑪段画线句。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4.结合小说的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亮点即可)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名著(1)请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内容。“哼,没有口袋?你以为这样一来。我就不知道谁搞的恶作剧——糟蹋①__________了!你以为这次还能留在学校里吗?不,小鬼,没那么容易。上次是你母亲恳求才把你留下的,这回可饶不了你。给我滚出去!”他狠狠的揪住男孩的耳朵,把他推到走廊里,随手关上了门。救室里寂静无声,大家都牵拉着脑袋,谁也不知道保尔·柯察金为什么被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②__________(人名)明白事情的缘由。他们六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去神父家补考,在厨房里等候神父的时候,他亲眼看见……选自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傅雷家书》中,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下列不是他独特见解的项是(_____)A.他以己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B.他以已为例教导儿子遇到困境不气馁,获了大奖也不能骄傲。C.他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D.他教导儿子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13、(5分)阅读下面统计图表,按要求写出两条结论。我国国民近两年不同媒介日均阅读接触时长表(1)结论一:

(2)结论二: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段平桥村的快乐时光,芬芳了鲁迅对淳朴乡村和童真友情的回忆;一处偏僻却优美宜人的小石潭,触发了柳宗元对人生“忧”“乐”情怀的感慨……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析】

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使用对象错误,不符语境,故错误。B.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使用对象错误,不符语境,故错误。C.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符合语境,正确。D.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贬误用,不符语境,故错误。故选C。2、B【解析】

B.错误,《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也没有抒情的语句。故选B。3、D【解析】

D.“潇洒自由,如一个人的跑”错。隶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隶书的结体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②隶书的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③隶书的笔划有折无转,并有波挑。方笔和圆笔兼用。故选D。4、B【解析】试题分析:B词语中没有错别字。A项“雄辨”应为“雄辩”;C项“相辅相承”应为“相辅相成”;D项“缄墨”应为“缄默”。5、B【解析】

B项错误。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选B。6、D【解析】

A.追溯(sù)。B.绚丽(xuàn),风雪载途(zài)。C.襁褓(qiǎng),俯瞰(kàn),强词夺理(qiǎng)。故选D。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1)离开(2)借2.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3.(本文通过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的故事),表现了汤敦甫的为官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品质。【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弛”“坐”等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3.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汤敦甫借钱赔偿菜翁的情节,即可分析出他是一个为官爱民,为人厚道,宽容仁爱的好官。译文: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菜钱。汤敦甫掀开帘子问:“值多少钱?我赔你。”老翁要一贯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说:“要赔就在这儿赔。”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相互行完了礼,就说:“这纯属小人,让我抓回去重重治罪就行了。”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算着老翁已经走远,这才告别指挥,叫车子离开。8、(1)“漏断”:深夜;“幽人”:幽居之人。(2)孤鸿挑遍了寒枝却不肯栖息,甘愿独宿荒冷沙洲,忍受寂寞寒冷,表现了词人被贬到黄州时孤独寂寞(孤高……)和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高洁志趣(傲岸……)的感情。【解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意思是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漏:指更漏而言,古人计时用的漏壶。这里“漏断”即指深夜。幽人:幽居的人,形容孤雁。(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9、(1)皆若空游无所依(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蒹葭萋萋(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解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阙、蒹、葭、萋、撼、寤、寐、辗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恍惚2.①只会说它们本来的名字②说自己没有做梦③说自己做的梦是空的④拆礼物盒⑤只看到漂亮的杯子/举起漂亮的杯子⑥把垫衬的碎纸条当作喜欢的礼物/兴奋地将垫衬的碎纸条当作稻子抛扬。3.画线句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儿时的“我”对于粉丝的鼻头和内心感受的想象/体现了“我”将粉丝看作是一个生命时所带来的奇妙体验,反映出孩子往往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世界4.C【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恍惚”形容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作答时注意“恍”“惚”的偏旁不要写错。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从“南瓜”“芥菜”“猕猴桃”等词语可知,我只是知道蔬果的名字;对于“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当“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的时候,“我”只看到了杯子,儿子却喜欢“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粉丝鼻头的好奇,也说明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是很有趣味的。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4.此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A.正确,“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与标题“摇晃的世界”相呼应;B.正确,这两段运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思考;C.不正确,“大约”说明这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D.正确,从“我”到“我们”,由个体到一般,深化了主题。故选C。11、1.父亲带“我”雪夜捉贼吩咐母亲给矮婶送稻草2.做贼被发现后紧张、害怕的心理,无颜面对失主的羞愧心理。3.①表达对矮婶一家的美好祝愿,希望她早日摆脱困境。②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如春草般茂盛的爱心的歌颂。③深化主题,表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4.父亲是一个善良、同情、帮助弱者的人【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脉络的梳理。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细读文本可知,本篇小说写了父亲带“我”雪夜捉贼,发现偷稻草的是村邻矮婶和她的儿子,便放走了她们,回家后并吩咐母亲给矮婶送稻草,“我”和母亲每隔两三天悄悄给矮婶送稻草的事。据此作答即可。2.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贴”是对矮婶的动作描写,结合语境可知,矮婶的动作表现了矮婶做贼时被发现后紧张、害怕,无颜面对失主的羞愧心理。点睛: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语段的作用:语意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照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画龙点睛,深化文章的中心。“梦中依稀看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片连着一片,郁郁葱葱,蓬蓬勃勃”表达了“我”对矮婶一家的美好祝愿,希望她早日摆脱困境,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如春草般茂盛爱心的歌颂。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应做到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父亲发现偷草人是矮婶后,吩咐妻子给矮婶送去稻草,帮她度过难关,这一情节体现了父亲的善良,说明他是一个同情、帮助弱者的人。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面团谢廖沙·勃鲁扎克(写“谢廖沙”也对)D【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文本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章。主要故事是保尔•柯察金十二岁那年,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被迫被赶出学校,只有保尔的好朋友谢廖沙明白事情的缘由。之后保尔跟着母亲来到车站的食堂干活,在这里,他被老板打发到洗涮车间,负责烧茶炉,擦刀叉和倒脏水等一些粗活脏活。据此填写作答。(2)D项,朱光潜在《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希望中学生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故选D。13、(1)结论一:数字阅读方式日均接触时长要远远高于纸质阅读,正说明了“数字化”是我国现阶段全民阅读最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2)结论二:2017年图书阅读接触时长比2016年略有增长,报纸的接触时长降低,正说明了纸质阅读媒介出现增长放缓甚至阅读量下降的新趋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注意两个关键点“年份”和“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首先比较两种阅读方式: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均阅读接触时长“数字阅读”远高于“纸质阅读”。通过年份的对比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走过,才明白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题记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华的古老华夏。那是外网上挂着的宣传汉服的视频。穿上了汉服,一个个便都成了诗画中走出的人。或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