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省一等奖】_第1页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省一等奖】_第2页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省一等奖】_第3页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省一等奖】_第4页
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备课人:曹晓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过程与方法:1.通过注解并结合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诗文意思。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重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品味说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学法:质疑探究、体验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古诗三首》。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江山如画的风景让多少古代诗人写下美丽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出示课件)二、初读古诗《独坐敬亭山》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相机出示课件)师:李白的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了,谁来背一首?根据学生的背诵相机点拨。《望庐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诗人。《静夜思》——乡愁满怀的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情谊、珍友谊的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三、学习生字词1、学习生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2.理解词语。理解“众鸟”“高飞尽”“独去闲”3、听音朗读,初识古诗。(课件出示古诗)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1)把诗读通读顺。(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四、理解诗句,体会感情(一)从题目上感悟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出示课件)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5.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6.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7.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1.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说说前两句的意思。(出示课件)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说说后两句的意思。(出示课件)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地说:“”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8.体会古诗意境。(出示课件)9.指导背诵。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六、作业小超市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2、将诗改写成一篇短文。3.搜集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七、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鸟飞尽云独闲孤独寂寞山相对2一、导入课题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相机出示课件)2.简介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板书:刘白、诗豪)(出示课件)3.解题目。二、初读古诗1.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本诗写了哪些景物?用铅笔圈出来。读完全诗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自学古诗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2)指名回答问题。(板书:湖光、秋月、潭面、山水、白银盘、青螺)三、精读会意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机出示课件)1.自读全诗,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词,说一说。2.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学生交流,学生板书所理解的字词: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师:你理解得真不错。)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串讲诗意:(学生自由说→指名说)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3.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学生交流,学生板书所理解的字词: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古人用的是青铜镜,磨试过了才能光彩照人。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串讲诗意:(学生自由说→指名说)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串讲两句诗诗意:(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相机出示课件)学生交流,学生板书所理解的字词: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翠:山就是指君山,洞庭湖的山水翠绿。师:山水是偏义词,指的就是君山。诗意是什么?串讲两句诗诗意:(学生自由说→指名说)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中君山翠绿。师:就像什么?(白银盘里一青螺)。(相机出示课件)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三)朗诵诗句,感受美景1.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学生自由练习。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闭眼倾听。再指名说说你好象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四)总结:1.读了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洞庭湖很美,同时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吗?诗人又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呢?2.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诗篇,特别是关于君山的。四、延伸读,升华美。题君山(唐·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题君山(唐·方干)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课后可以去查查相关的资料,将来有机会也可以去游览一番。板书设计:望洞庭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的青螺作业设计:1、背诵并默写《望洞庭》2、收集更多描写洞庭湖的诗句。3、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第3课时忆江南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进入春天已近两个月了,江南一带早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感受那浓浓的春意吧!(配乐出示图片)板书:江南看了这些图片,你们说美不美啊?你想用哪个词或句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呢?(学生积极发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67岁的他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相机出示课件)(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瑞金也属于江南。师:是啊,江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小桥流水,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古典园林,如诗如画;啼莺流转、柳绿花红,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水乡──(江南)。

3.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4.介绍“词”与“词牌名”。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相机出示课件)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红艳、激烈、热情)[娇艳欲滴、热情似火、争奇斗艳的江花]

(2)“春来江水绿如蓝”(相机出示课件)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朴素、典雅、温婉、平静)[水平如镜、波光鳞鳞、微波荡漾、水波涟涟的江水]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与“曾”的含义。2.想象说话:曾经,你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引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出示课件)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

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四、回归生活,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