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有答案)_第1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有答案)_第2页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学案(有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页第3课汉代至唐代的政治制度【课时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填空完成课前预习案,初步掌握有关汉唐政治制度的根底知识。2.通过材料阅读、解析,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强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通过课堂探究案和课后稳固案的练习,培养分析、总结和概括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积累。【课前预习案】一.汉代的政治制度1.中央官制:〔1〕为监察百官,专设御史府,长官为,有利于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2〕为削弱相权,强化皇权,汉武帝启用亲信组成“〞,开始推行中外朝制度。2.地方官制:〔1〕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即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建立。该制度导致地方势力过大,出现“〞,威胁中央集权。〔2〕汉武帝时期,实行“〞,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3〕汉武帝为监察地方郡国,实行,有利于吏治整顿,削弱地方势力,维护中央集权。3.选官制度:汉武帝实行和征辟制,为封建统治提供了人才,壮大了官僚队伍。二.隋唐的政治制度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1〕职责: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2〕特点: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互为补充。〔3〕作用:办事效率提高;决策失误减少;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2.地方官制:唐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逐渐形成了的局面,威胁中央集权。3.选官制度:科举制。隋朝确立,唐代开展。取代了魏晋以来依据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作用:官吏来源增多;统治根底扩大;官僚体系壮大;官员素质提高;中央集权加强等。【课堂探究案】探究一:汉代的政治制度材料一下面是有关汉初政治制度的一组图文材料:“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1〕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6分〕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公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另设专门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2〕据材料二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具体做法,〔4分〕并分析其意义。〔4分〕探究二:隋唐的政治制度科举制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假设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结合所学指出“前此选举〞主要是指哪些制度?据材料说明科举制的历史意义。〔6分〕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时机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鼓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对于当今人才使用的借鉴价值。〔2分〕【课后稳固案】1.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爷,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成认。这里所谓“违制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2.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那么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说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预习案:御史大夫、中朝、封国、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藩镇割据。探究一:〔1〕措施:郡国并行制;后果: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七王之乱,威胁中央集权。〔2〕做法:公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领地;将犯法诸侯的封地改为郡县;公布律令加强限制王国;设立刺史进行监察。〔4分〕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统一。〔4分〕探究二:〔1〕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扩大官吏来源;提升官员素质;打破贵族官场垄断。〔2〕公正平等理念;人才鼓励机制。预习案:御史大夫、中朝、封国、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藩镇割据。探究一:〔1〕措施:郡国并行制;后果: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七王之乱,威胁中央集权。〔2〕做法:公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领地;将犯法诸侯的封地改为郡县;公布律令加强限制王国;设立刺史进行监察。〔4分〕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统一。〔4分〕探究二:〔1〕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扩大官吏来源;提升官员素质;打破贵族官场垄断。〔2〕公正平等理念;人才鼓励机制。预习案:御史大夫、中朝、封国、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藩镇割据。探究一:〔1〕措施:郡国并行制;后果: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七王之乱,威胁中央集权。〔2〕做法:公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领地;将犯法诸侯的封地改为郡县;公布律令加强限制王国;设立刺史进行监察。〔4分〕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统一。〔4分〕探究二:〔1〕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扩大官吏来源;提升官员素质;打破贵族官场垄断。〔2〕公正平等理念;人才鼓励机制。预习案:御史大夫、中朝、封国、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藩镇割据。探究一:〔1〕措施:郡国并行制;后果: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七王之乱,威胁中央集权。〔2〕做法:公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领地;将犯法诸侯的封地改为郡县;公布律令加强限制王国;设立刺史进行监察。〔4分〕意义:消除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统一。〔4分〕探究二:〔1〕制度: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扩大官吏来源;提升官员素质;打破贵族官场垄断。〔2〕公正平等理念;人才鼓励机制。预习案:御史大夫、中朝、封国、七国之乱、推恩令、刺史制、察举制、起草诏令、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藩镇割据。探究一:〔1〕措施:郡国并行制;后果: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出现七王之乱,威胁中央集权。〔2〕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