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3.2内能(全国一等奖)_第1页
教学设计 13.2内能(全国一等奖)_第2页
教学设计 13.2内能(全国一等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学

科物理设计者史绵武审核者授课时间课

题13.2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说出典型的事例。2、能力目标讨论改变物体内能的各种方法,观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现象。3、情感体验目标关心生活中的各种内能现象,关注热传递现象跟人类社会的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热量的概念引出难点: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探究实验的过程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压缩空气引火器、广口瓶、烧杯、热水、打气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启发学生“搓手”和“玩滑梯”时的感觉,物体的内能是否改变?探究:(1)找来一根铁丝,让学生尽量想办法让它的温度升高。(2)让学生用钢笔帽在桌布上来回摩擦,感觉笔帽温度的变化。以上实验或现象说明物体内能是可以改变的,有多种方法来办到。二、进行新课1.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时,人感觉暖和了,而热水袋会渐渐凉下来;将热水瓶放入冷水中,瓶中的水变凉,而冷水变热,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热传递现象。探究: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图2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热奶约为90℃,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一下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热奶的温度均为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1)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2)热量(quantityofheat):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3)说明: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②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物体内能改变越大;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演示: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现象。分析: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而使棉花燃烧。对物体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①给自行车胎打气时,打气筒会变热;②用铁锤敲打铁钉,钉子会变热;③划火柴时,火柴头在皮上一划就燃烧了;④陨石坠入大气层,迅速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燃烧形成流行。(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演示:如图所示,广口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分析: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水雾。物体对外做功的例子:①刚刚打开的啤酒瓶,瓶口会冒“白雾”;②给自行车胎放气时,气门心处温度降低;③用塞子塞紧保温瓶,常发生“蹦塞”现象;④同时会看到瓶口上方有“白气”。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内能增加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形变做功;电流使导体发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减少气体膨胀做功物体放出热量区别其他形式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物质间内能的转移联系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课后小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热传递——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练习设计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2.物体内部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5、下面哪个事例能说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用热水袋给予取暖。B、用双手摩擦给收取暖。C、用嘴对手哈气给手取暖。D、把手放在炉火旁边取暖。6、下面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铁棒放在炉子里被烧红。B、锯条锯木头时发热。C、古时候的猿人钻木取火。作业设计[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13.2内能一、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1.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2.实质: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三、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反思课上探究轰轰烈烈,课后探究冷冷清清。往往在课上我们教师只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课后才是学生大有作为的地方。学生的热情是有的,只不过教师没有处理好。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首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探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