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页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1.1987年2月,局部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设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根底2.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国两制〞设想的最初动机是A.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B.
解决澳门问题
C.
推动对外开放
D.
解决香港问题3.以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实行地区不同
B.
自治程度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法律依据不同4.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那么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那么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
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
60年代末
B.
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
D.
80年代初6.香港大会堂旁边的皇后码头不算精美的建筑,它仅有的历史价值是从前港督赴港履新登岸宣誓的地方。1953年因填海工程已拆过一次,当时也没有什么异议。当港府在2023年为了扩大填海,打算再次撤除皇后码头,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年轻时可能在这里谈过恋爱;中环区的白领被上司责备或者奖赏,会到这里看海整理心情;也可能只是惨绿少年时代在这里毫无理由地发愣。更多的是家人亲友结婚时,在码头合影留念……。在拥挤的香港,码头这个角落始终宽阔地包容所有人。在香港出生成长打拼的这一代人,比上一代更看重香港是自己的家园。拆掉码头,意味着拆掉他们深爱的集体记忆。这说明〔
〕A.
港人对过去英国殖民者的留念
B.
“港人治港〞并没有真正实现
C.
“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稳定
D.
港人对“自由港〞的深深眷念7.2023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8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以下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
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C.
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D.
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8.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那么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方法。〞这里的“某些问题〞是指A.
国家统一
B.
所有制问题
C.
民族关系
D.
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9.?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那么
D.
建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10.某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一系列图片资料。并把它们归入不同的主题。以下图片最适合归入的主题是〔
〕
A.
殖民地的血泪史
B.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C.
香港的经济腾飞
D.
中英外交关系破裂11.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别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以下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设想(
)A.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
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
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12.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
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本法的制定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开展
D.
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13.以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是两岸关系开展的历史性突破
B.
确立了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那么
C.
为两岸交流建立了联系渠道
D.
确认了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互利14.我国之所以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大大增强
B.
国家统一是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
C.
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
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设想1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
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
B.
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
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
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二、材料分析题〔共1题;共10分〕16.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那么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那么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比照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芒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奉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那么对国家有利,分那么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那么,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一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2〕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开展的因素有哪些?三、综合题〔共2题;共40分〕1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52年前的8月23日黄昏,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突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2023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000多人次。
材料三
在8.23金门炮战51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小三通〞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可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
请答复:〔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据材料二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举两例说明中国人民保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开展的主要障碍。〔4〕比照材料一、四,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18.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荣耀,怎不令人亟思发奋!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荣耀,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答复:〔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开展?〔4〕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局部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说明台湾同胞期盼当今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设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表达,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的共识达成于1992年;香港于2023年回归;澳门于2023年回归,这些与题干中“1987年〞不符,故C,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一国两制〞政策的实践。2.【答案】A【解析】【分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设想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因此A符合题意。3.【答案】C【解析】【分析】两幅图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一国两制〞指的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西藏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应选C。4.【答案】A【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1987年〞,是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B和C、D历史事件的时间分别是1979年、1992年、2023年,都与1987年不符,答案为A。【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是考查史实,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87年〞,根据所学,排除其它选项。5.【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其初步实现是在80年代初;“两制〞是指“一国两制〞方针,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方针,故D项正确。60年代末、70年代初、70年代末与题意不符,故A,B,C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政策,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一国两制〞政策形成的时间。6.【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1953年因填海工程已拆过一次,当港府在2023年为了扩大填海,打算再次撤除皇后码头,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对〞说明“一国两制〞体制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有着行政自主权,故C项正确。港人对过去英国殖民者的留念;港人对“自由港〞的深深眷念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D项错误。香港回归后真正实现了“港人治港〞,故B项表述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一国两制〞政策的影响。7.【答案】D【解析】【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以上都是?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是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中提出的。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认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局部采用否认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8.【答案】A【解析】【分析】关键要抓住“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联系80年代邓小平理论开展的史实,可知这里的和平共处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即一国两制设想,故此题应选A项9.【答案】A【解析】【分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B、C、D三项均发生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题目较简单,结合“一国两制〞提出的过程和两岸关系的演变解答即可。10.【答案】B【解析】【分析】图片反映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这发生在香港回归后,表达了“一国两制〞在香港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因此选B。
【点评】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2023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2023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11.【答案】D【解析】【分析】20世纪80年代,为实现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设想,后写入了198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12.【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现代中国实行“一国两制〞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BC项都是经济的范畴,是开展经济的手段,并未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D项也未从社会制度性质上对我国的制度造成影响。
【点评】一国两制是80年代提出来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根本方针,最想是考虑用在台湾问题上,随着97的临近,在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后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一国两制的方针率先用在了香港问题上。一国两制使中国在一个国家里同时具有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13.【答案】A【解析】【分析】A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那么〞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开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BCD1993年汪辜会谈,确认了两岸的经济应加强交流互补与互利,确立加强两岸科教文化交流的原那么,为两岸交流建立了联系渠道,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显示的是国共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那么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14.【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四个备选项都是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因素,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因素。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无法阻挡,在这样的环境下,英国和葡萄牙顺应潮流接受了一国两制的设想,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条件逐渐成熟,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关键因素,难度一般。15.【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邓小平强调要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台湾问题,在谈判中国共双方平等协商,但统一后台湾只能作为一个特别的地方行政区,而不能享有主权国家的权力,不能与中央地位平等,所以D项错误,符合题意,其余AB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项。
【点评】“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根本方针,他所建立的行政区是特别行政区,拥有地方的高度自治权但不具有国家统一行使的权利,这是其特别之处,目前港澳地区已经实现了这一制度,这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二、材料分析题16.【答案】〔1〕错误估计: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无视中国人民的斗志。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2〕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消极因素: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即可归纳。第二小问,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合那么对国家有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那么〞作答。第二小问,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和祖国统一大业,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三、综合题17.【答案】〔1〕趋势: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说明: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2〕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设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等。
〔3〕史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障碍: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4〕变化:由台海(两岸)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两岸)直接联系的桥梁。意义: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开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设想的正确。【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直接归纳出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即:由战争对抗到结束战争状态,这一变化说明大陆方面主张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2〕从材料二中文字内容直接归纳出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其原因所在;〔3〕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两岸人民各自或共同维护台湾主权的史实即可,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开展的主要障碍主要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4〕比照材料一、四内容可明显看出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巨大转变,即由台海(两岸)对抗的前沿转变为台海(两岸)直接联系的桥梁,其影响或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金门的稳定和开展;便于两岸人民之间日益密切的交流往来;充分证明“一国两制〞伟大设想的正确。【点评】两岸关系的开展历程
①1979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80年代以来,“通邮、通航、通商〞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③1992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只有一个中国〞原那么上达成共识;④2023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⑤2023年,“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正确方式;⑥2023年,两岸实现“三通〞。18.【答案】〔1〕材料一蒋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中周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因为蒋代表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周代表人民政府。
〔2〕蒋介石打算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维修工岗位职责及技能提升计划
- 方向感训练教学设计方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语音信箱系统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玻璃钢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电触点材料行业市场发展数据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斜坡弯道施工方案
- 云购营销方案
- 2018公司活动策划方案
- 超市策划方案活动预算
- 化工施工方案范本
- 如何做好病人的护理查房
- 《基础工程教学课件》基础工程
- 《股票形态分析》课件
- “储储”动人:哈萨克斯坦电力市场潜在新风口202502
- 8《同学相伴》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福建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 景观规划设计(第3版)课件: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 2024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卷
- 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家务服务员赛项)决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中级铁路车辆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校本课程《葫芦丝》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