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B.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C.有数据显示,随着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不断改进,郓城的蓝天成了常态。D.《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2.(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写人、记事、状物、写景来抒发情感或发表观点,如《桃花源记》,作者通过虚构的故事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B.《登勃朗峰》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该文主要描写作者登勃朗峰时所见的奇绝景色,表现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C.《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该诗通过卖炭翁的悲惨道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D.当代散文家吴伯箫的《灯笼》一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拙劣(zhuō)绚丽(xiàn)振耳欲聋(zhèn)B.妩媚(méi)翌日(yì)接踵而至(zhǒng)C.蛮横(hèng)襁褓(qiáng)招谣撞骗(yáo)D.眺望(tiào)霎时(shà)目眩神迷(xuàn)4.(2分)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的桂林梅瓶,色泽光润,造型优美,构思精巧。B.白话的散文并不排斥文言中的用语,但必须巧为运用,善于结合,天衣无缝。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话仿佛历历在目,时常在我耳边响起。D.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5.(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舔犊之情。B.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C.《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D.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6.(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了,又使我非常的。A.留恋气愤模糊悲伤B.留恋气闷模糊悲哀C.流连气愤迷糊悲伤D.流连气闷迷糊悲哀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阅读《河中石兽》,完成题目。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止于岩下(《<列子>一则》)B.当求之于上流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C.竟不可得读之竟日(《赵普》)D.不知其二者多矣人履其板(《梵天寺木塔》)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8、(3分)诗词赏析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9、(7分)默写(1)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3)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_。(4)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送友人》中感叹今朝一别,友人万里远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自喻,表明词人遗世独立人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敦厚明前茶①民国文人中,我很喜欢梁实秋,理由是《雅舍谈吃》写得独一无二。那是一位老人辗转各处后留在台湾岛上,北望故乡而难回的怅惘。而那种淡淡的满足与遗憾交织在一起,一笔至细,最令人难忘的,无非是老北京人的敦厚人情。②梁实秋出身并非大富之家,但父母秉承要让孩子多有见识的原则,打小带着他们姐弟上饭店、酒楼学习为人处世的礼数。承蒙梁实秋的一支妙笔,我们可以窥见近一个世纪前,北平商家与顾客彼此间的和蔼声气,如一把熨斗一样熨平了心头的褶皱。③比如,当年在首屈一指的东兴楼,用餐高峰期,上菜难免稍慢,遇上年少气盛的客人敲盘叩碗地催菜,掌柜听到,不但有执事立马出来赔不是,当值的跑堂当即就要卷铺盖。梁先生且笑且噱地描绘道:“真个儿卷铺盖,有人把门脸儿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的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面前疾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等一下他会从后门又转回来的。”④顾客知不知道这卷铺盖的一幕,仅仅是一味“消气散”呢?知道的,不过他已经被给足了面子,焉能失了风度?而跑堂的演这幕“去而复来”的独角戏时,自己也是偷乐不止的吧?跑堂的本无过错,因此挨的板子也是虚的;顾客本不占理,可他一时气性上来了,何不顺水推舟,给他额外的安抚?这里面的智慧,不比如今顾客与店家一言不合就动粗高明?⑤老北平人的敦厚人情,也体现在店家对顾客货真价实的关照上。秋天,最好的螃蟹运到正阳楼,店家令螃蟹催吐泥腥、涵养肥膏的“饲料”,竟是打成雪花状的鸡蛋清。梁先生当时还是小孩子,好奇心重,揭开店里养蟹的缸盖去看,果见雪白的蛋白泡沫一直涨到缸沿。伙计看到,不以为意,还送小客人黄杨木旋制的吃蟹工具一套。⑥吃完螃蟹,满桌剩下难啃的大螯无人问津,伙计便征得食客同意,当场剥出大螯肉,加上高汤、芫荽末、胡椒粉和切碎的回锅老油条,做出一大碗鲜汤来奉送,让这席美味的蟹宴余味悠长。⑦总之,老派店家秉承惜物的美德,每样物事莫不极尽其用,方觉对得起顾客。客人吃烤鸭,片鸭肉剩下的鸭架,店家用荷叶妥妥包起,并奉送几枚口蘑,嘱你回家做打卤面吃;客人点了芙蓉鸡片、芙蓉干贝之类的菜,剩余的蛋黄,馆子里不声不响地另添了火腿末、荸荠末,做一道溜黄菜奉送。这是对老顾客的“外敬”。⑧有意思的是,馆子外敬得多了,客人也心下不安。但当时并不提起,等五月份家里的紫藤花开得累累重重、招蜂引蝶,就派家中十岁左右的孩子到馆子里去请伙计来摘下一筐紫藤花。这是做紫藤饼的原料,可以照应馆子的利润。⑨这些曲里拐弯、欲语还休的人情,被当时的人做得如此端方自然,让人恨不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做一日老派食客。(摘自《今晚报》2017年2月6日)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满足”“遗憾”在文中指的是什么?________2.第⑨段中加点词语“这些”在文中指的是什么?________3.请结合对上下文语境的理解,谈谈对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曲里拐弯”“欲说还休”地理解。________4.请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这里面的智慧,不比如今顾客与店家一言不合就动粗高明?________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回忆老师陈寅恪①要论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②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除了选修课以外,还可以旁听或者偷听。教师不以为忤,学生各得其乐。我曾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安然无恙,而且因此同郑振铎先生建立了终生的友谊。③但也并不是一切都一帆风顺。我同一群学生去旁听冰心先生的课。她当时极年轻,而名满天下,我们是慕名而去的。冰心先生满脸庄严,不苟言笑。看到课堂上挤满了这样多学生,知道其中有“诈”,于是威仪俨然地下了“逐客令”:“凡非选修此课者,下一堂不许再来!”我们悚然而听,憬然而退,从此不敢再进她讲课的教室。四十多年以后,我同冰心重逢,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由怒目金刚一变而为慈眉菩萨,我向地谈起她当年“逐客”的事情,她已经完全忘记,我们相视而笑,有会于心。④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⑤在清华时,除了上课以外,同陈师的接触并不太多。我没到他家去过一次,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⑥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这里,我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有人说“名师出高徒”。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就不太“高”了,忝列门墙,言之汗颜。但不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1.第②段中加着重号的“安然无恙”具体指什么?2.选文第③段较为详细地叙写冰心先生有何用意?3.依据选文,陈寅恪先生对“我”有哪些影响?4.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傅雷经常给儿子翻译音乐家___________的资料给儿子。13、(5分)综合性学习。(新闻事件)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老人被座位年轻的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网友评论)悠然南山: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不该让座,还用考虑?成吉思汗: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红豆南国:年轻人也不容易,和他们争什么?这么有孝心,带着妈妈去餐车消费嘛,那里有座位!美丽人生:她早干什么去了?早点买票也不至于只买到半截座位票啊?自由之声: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1)简要概括网友对“动车拒让座”事件的主要态度及其理由。(2)网友“自由之声”认为应该“多学学”的是老人的女儿。阅读材料,说说老人女儿应该学什么。(给出两条建议即可)(3)针对网友“悠然南山”的评论,以“不忘初心”为网名写一则跟帖,谈谈你不同的看法。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以及《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亲爱的同学,你对“家风”有怎样的认识?你家有怎样的家风家规家训影响着你的成长?请以“成长路上好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写出你对“家风”的切身体会和思考。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标点符号的运用力求正确、规范;③为公平起见,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A【解析】
B.语序不当。将“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C.搭配不当。改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D.句式杂糅。“原因是”和“造成的”杂糅。故选A。2、B【解析】
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不是法国作家。故选B。3、D【解析】
A.绚丽(xiàn)-(xuàn)、振耳欲聋-震耳欲聋;B.妩媚(méi)-(mèi);C.襁褓(qiáng)-(qiǎnɡ)、招谣撞骗-招摇撞骗。故选D。4、A【解析】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C.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不能与“老师的话”搭配,属用错对象;D.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运动员”,属色彩不当;故选A。5、B【解析】
B.应表述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B项错误,故选B。6、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B项正确,学生熟悉原文就能准确填入合适的词语,本题注意“清楚”对应的反义词应该是“模糊”。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A2.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写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解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年代:清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1.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都是“在”的意思;B.代词,“它”/助词,“的”;C.竟然/整;D.其中的/指示代词,这、这个。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一是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二是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8、1.尾联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为减少阻力,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把战士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也暗示了战争的惨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感情的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意思是: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赏析。“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诗人捕捉这个景象为了突出我军的神勇。红旗指引的一支劲旅,好像不是自然界在逞威,而是这支军队卷尘挟风,如一柄利剑,直指敌营。“半卷红旗”突出战士们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9、(1)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翩翩两骑来是谁(3)萧萧班马鸣(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5)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庇、翩翩、萧萧、班马、祗、骈、槽枥、孤蓬、碾”等字词容易写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遗憾”指的是梁实秋先生辗转各处留在台湾后,北望故乡而难回的长怅惘:“满足”指的是梁实秋先生用文字细书老北平人的敦厚表达出自己的乡思后的满足。2.东兴楼掌柜让跑堂的卷铺盖走人表演,给足了客人面子,温和地处理好了客人催菜的事;老北平人为人忠厚遵循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老北平人送汤让蟹宴余味悠长;老派店家给老顾客送“外敬”;客人送原料照应馆子。3.“曲里拐弯”在文中指的是商家敦厚待客、客人敦厚照应商家的关系处理的方式和方法温和、憨厚:“欲说还休”在文中指的是老北平人敦厚的人情味让人难忘、悠运醇厚的乡情味让人难舍。4.“这里面的智慧”指的是老北平人给足客人面子,又会安抚跑堂的“卷铺盖卷”表演温和、宽厚地处理客人催菜,体现了老北平人的智慧,也写出了作者对老北平人智慧的赞许:后半句是反问句肯定地表达出作者对目前北平人(店家)处理与人(顾客)关系时的不够冷静和缺乏智慧。【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应结合上下文作答。上文“那是一位老人辗转各处后留在台湾岛上,北望故乡而难回的怅惘。”可概括“遗憾”的指代内容;下文“最令人难忘的,无非是老北京人的敦厚人情。”“承蒙梁实秋的一支妙笔,我们可以窥见近一个世纪前,北平商家与顾客彼此间的和蔼声气,如一把熨斗一样熨平了心头的褶皱。”“这些曲里拐弯、欲语还休的人情,被当时的人做得如此端方自然,让人恨不能穿越到那个时代去,做一日老派食客。”可概括“满足”的指代内容。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这些”在文章的结尾段,它指代的内容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文章第③—④段东兴楼的处理客人催菜的事,“当值的跑堂当即就要卷铺盖。”“顾客知不知道这卷铺盖的一幕,仅仅是一味“消气散”呢?知道的,不过他已经被给足了面子,焉能失了风度?”其实是温和的;第⑤段“老北平人的敦厚人情,也体现在店家对顾客货真价实的关照上。”第⑥段“吃完螃蟹,……当场剥出大螯肉……做出一大碗鲜汤来奉送,让这席美味的蟹宴余味悠长。”第⑦段“总之,老派店家秉承惜物的美德,每样物事莫不极尽其用,方觉对得起顾客。……这是对老顾客的‘外敬’。”第⑧段“这是做紫藤饼的原料,可以照应馆子的利润。”据此作答,做到语言简洁。3.本题考查结合语境品析词语。此类题的答题格式: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语境义(意思)+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曲里拐弯”形容弯曲多(原意),在本文是指商家温和地处理好了客人催菜的事、货真价实的关照、送汤让蟹宴余味悠长、对老顾客的“外敬”、客人送原料照应馆子,商家与客人的相处方式温和、敦厚(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表现了老北京人的敦厚人情(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欲说还休”表达难于启齿的感情或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想说却又马上停下没有说(原意),在文中修饰“人情”,形容老北京人的敦厚人情使人难以忘却、乡情难以割舍(语境义+描写对象的特点),表现老北京人的敦厚人情(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4.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此类题的答题格式: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本题题干要求“结合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理解加点词“这里面的智慧”,关键找准“这”的指代内容,“这”指第④段“顾客知不知道这卷铺盖的一幕,仅仅是一味“消气散”呢?知道的,不过他已经被给足了面子,焉能失了风度?而跑堂的演这幕“去而复来”的独角戏时,自己也是偷乐不止的吧?跑堂的本无过错,因此挨的板子也是虚的;顾客本不占理,可他一时气性上来了,何不顺水推舟,给他额外的安抚?”,据此简要概括其中的智慧,即是老北平人的智慧;其次是理解后半句,“不比如今顾客与店家一言不合就动粗高明?”运用反问手法,意思是“比如今顾客与店家一言不合就动粗高明”,可见今人处理关系缺少智慧,更表达作者对老北平人处理与顾客关系的智慧的赞许。【点睛】品析词语答题格式: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这个词语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11、1.指顺顺利利地旁听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意思对即可)2.为下文描写陈寅恪先生上课的情形做铺垫,用一次“不太顺利”的旁听经历来反衬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以“无法比拟的享受”,展示了两位大师不同的形象、风格,从而使陈寅恪先生的形象更加丰满。3.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朴素无华的品格令“我”受益无穷;影响“我”由研究外国文学转向研究佛学。4.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陈寅恪先生的朴素无华与当时留洋归来的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陈寅恪先生穿着朴素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无比敬重之情。【解析】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除了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外,还要根据语境理解出语境义。“安然无恙”本义指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这里是“我”旁听过朱自清、俞平伯、郑振铎等先生的课,都很顺利平安。2.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先描写冰心先生一堂课的情形引出下文描写陈寅恪先生上课的情形,为下文做铺垫;用“我”旁听经历的“不太顺利”来与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的“如坐春风”之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陈寅恪先生的课“无法比拟的享受”,突出陈寅恪先生“教书为人统一,为人始终如一的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传记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理解传主的主要事迹,结合这些事迹具体的分析即可。根据“寅恪师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影响了我的一生。”“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寅恪先生朴素无华,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这里,我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作答即可。4.考查对对比写法的理解。“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将陈寅恪先生的朴素无华与当时留洋归来的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寅恪先生名扬海内外,但衣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陈寅恪先生的无比敬重之情。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莫扎特或舒伯特或肖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对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本题考查对《傅雷家书》的阅读理解。13、(1)①可以不让。坐自己的座位是正当的权利。②应该让。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①她可以提早买票②她可以寻求列车员的帮助③她可以带着老人去餐车消费④她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去说服别人⑤她可以给座位主人一定的经济补偿⑥她应该宽以待人,不要睚眦必报(答出两点即可)(3)①年轻人一定要给老年人让座吗?也得就事论事吧,坐自己的座位,享受应有的权利何错之有?“悠然见南山”的说法合情不合理。传统美德是较高的行为标准,不能让它来要求所有人。(要求:有针对性,有观点,有理由)【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内容的能力。它要求根据材料中的有关内容,挖掘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通过“动车拒让座”事件的评论可以看出,红豆南国、美丽人生、自由之声不主张让座,老人女儿如果早买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悠然南山主张让座,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吉思汗则主张有条件让座。由此回答即可。(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材料所呈现的现象和所表达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材料中老人的女儿,面对别人的不让座,多得是指责和不满。网友的评论,很多指出了她的错误做法。提意见时可以结合评论回答,同时利用好材料【专家观点】中的信息,由此分析回答即可。如:她可以提早买票,她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个人护理级的神经酰胺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1.3制作汽水(教学设计)苏教版(2017)科学六年级上册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6.1 集体生活邀请我 教学设计
- 3.8.2生态安全-教学设计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25年老年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创新: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报告
- 2025年中国复合弓撒放器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酚醛树脂胶泥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口腔健康护牙知识培训课件
- 展示台 制作地方泥塑名片说课稿小学劳动粤教版劳动与技术四年级-粤教版(劳动与技术)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我的自画像
- 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性路径探索
- 英语A级常用词汇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团体标准课件
- DB34∕T 2395-2015 涉路工程安全评价规范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 HGT 6331-2024《肥料级磷酸脲》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中职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 8 Green Earth
- 北京小学生诗词大赛备考试题库500题(供参考)
- 氢能与燃料电池-课件-第四章-氢的性质
- 船舶贸易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上海海事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