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江南联赛”一等奖_第1页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江南联赛”一等奖_第2页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江南联赛”一等奖_第3页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江南联赛”一等奖_第4页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江南联赛”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关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3、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以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2、师生共同搜集在“5·12”3、教师准备毛笔字幅5条(面写有文中重点的五个句子)和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课时所了解的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抓住细节描写,品读感悟。1、自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并多读几遍,想想这些句子为什么会让你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也用不同的符号画下来,在小组内先探讨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对重点句子学生没提出的,老师可说:我也有一些深受感动的句子想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和探讨。借机出示字幅)学生可能提的受感动的重点句子有:A、“在混乱中,一味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学生先读文章、谈感受后老师问: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这个父亲关爱孩子担心自己的孩子会有危险,想要赶快找到自己的孩子。)哪一个词最能体会父亲这种心情?(冲)父亲的这种心情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急切、担心、迫切等)B、当看到教学楼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学生读文章、谈感受后教师问:为什么父亲看到废墟时会有如此的表现呢?(因为他以为儿子已经葬身废墟下,是不可能存活了,肯定已经死了,感到极度悲伤,所以都快晕倒了。)此时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有可以用哪些次来形容?(悲痛、伤心、悲哀、悲伤等)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沉重、悲痛的语气读出这句话。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前面的陈述,学生读父亲的话)C、“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之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学生读文章、谈感受后教师引导:父亲悲痛欲绝过后为何又能坚定地站起来呢?(他想起了他对儿子的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对,就是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一定要——“找到儿子”(生补充)无论儿子是——“死”(生补充)是——“活”(生补充)。那么。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撑他,大家想他现在最想干什么?(尽快找到儿子,救出儿子),那么此时父亲的心情有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呢?(急切、心急如焚等)那我们该怎样来读这句段话呢来表现父亲这种坚定又急切的心情呢?个人读,评议,齐读。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读文章、谈感受后教师引导: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他共挖了多少小时,而要这样写“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呢?(这样写能说明父亲挖的时间很长,挖得不容易,突出父亲的艰辛和伟大)。那后面一句是什么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父亲的外貌呢?(外貌描写。突出父亲为了救儿子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更突出了父爱的伟大)。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不吃不喝不睡觉不休息地挖呢?(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那句话的力量,是父爱的力量,是父亲对儿子的责任感这些力量)终于,爸爸的坚持有了回报,他终于——发现了儿子(学生补充)。历经千辛万苦,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磨难之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孩子,而孩子们也终于盼到了救星,死里逃生,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呀?(惊喜、高兴)让我们把这种惊喜的感情读出来。师生合作,教师读父亲的话,学生读孩子的话。E、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过:“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学生读文章、谈感受后教师引导:一个被废墟埋了38个小时——两天一夜的7岁的孩子,在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却没有慌,还安慰小伙伴们,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对父亲很信任,他相信父亲会来救他。)是什么原因让阿曼达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因为父亲曾经对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我想还有一个原因,父亲平时就是一个——说话算话、守信的人。所以孩子那么的信任父亲会来救自己。所以,我们可以说正是儿子对父亲的信任这一坚定信念才支撑着儿子被捆在废墟之中、身处黑暗之中仍能坚强地等待救援。F、孩子们得救了,当爸爸激动地叫阿曼达出来时,阿曼达说了一句出呼我们意料的话——“不!爸爸。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学生读文章、谈感受后教师引导:谁都知道在废墟下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钟的危险?可阿曼达却要求最后一个出来,为什么呢?(因为阿曼达想让小伙伴们先脱离危险,而且他坚信不论发生什么,父亲总会跟自己在一起。)也就是源于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的责任感。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阿曼达,可用哪些词来形容?(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伴,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等)G、课文最后也对这对父子做了一个简短的评价,请大家齐读最后一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教师引导:作者评价这对父子——了不起(生答),你们认同吗?你能分别说说他们的“了不起”表现在什么地方吗?(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对儿子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的责任感)那他们幸福又体现在哪呢?(绝境逢生,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和一个了不起的儿子)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1、其实老师一直在想:假若父亲也和别的父母一样看到废墟就绝望、就放弃寻找儿子的话,那么,被埋在废墟下的这14个还活着的孩子就真的没救了,而这些就是源于父母的——轻言放弃,那么做父母和作孩子的的就只能抱憾终生了;再者,如果所有的父母都像阿曼达的父亲一样竭尽全力寻找孩子、挖废墟,不找到孩子决不放弃的话,那么孩子们也许早就救出来了……这些,是否给你一些启示呢?(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良好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就能成功。)2、小结课文,领悟写作方法。“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三次。反复出现,互相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3、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下来。2、师生共同交流在“5·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