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9张PPT)_第1页
2019年秋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9张PPT)_第2页
2019年秋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9张PPT)_第3页
2019年秋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9张PPT)_第4页
2019年秋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3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2019年8月30日10.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文中景物的特点,领略写景方法。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4.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和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1.体裁:骈文

检查预习3.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检查预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划分朗读节奏词句注释答:回复。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

课堂学习词句注释四时:四季。俱:都。歇:消。乱:此起彼伏。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课堂学习词句注释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课堂学习对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课堂学习对译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实是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课堂学习字词积累

重点实词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时俱备(四季)晓雾将歇(消散)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课文讲解欲:夕日欲颓(将要)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相与步中庭(一起)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自康乐以来(从)一词多义课文讲解词类活用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古今异义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整体感知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优美的意境。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整体感知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而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课文讲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课文讲解作者以感慨收束全文,你能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怀?全文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实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课文总结

总引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仰视——高峰入云四季景俯瞰——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景晓雾将歇日变景夕日欲颓抒怀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课文讲解

文本探究“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课文讲解

文本探究朗读并背诵课文。说说本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课文讲解

文本探究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

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课文讲解

文本探究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课文讲解

文本探究《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习题精讲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习题精讲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答:“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习题精讲3.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答: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习题精讲4.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答: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习题精讲5.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习题精讲6.“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答: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习题精讲7.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答:“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习题精讲8.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答:“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习题精讲9.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习题精讲10.“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习题精讲11.“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答: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习题精讲1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答:“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习题精讲14.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答:(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