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验室管理打包文件_第1页
陈实验室管理打包文件_第2页
陈实验室管理打包文件_第3页
陈实验室管理打包文件_第4页
陈实验室管理打包文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格评定 认术语和定

属于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CA):conformity 注1注2本标准所称的“合格评定对象”或“对象” (ISO17000;2004;GBT27000-从事合格评定服务的机构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 证明注1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称 注2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 认可机构(AB):accreditation(ISO实施认可 机构注认可机构的权力通常源自 5我国合格

合格AccreditationServiceforConformityAssessment认可机构认可评审能

认证机合格评定机构合格

检测/校准/检查/认产品产品/过程/体系/人员/6 检测testing(ISO注“检测”特性进行处理或提供服务的技术操作。 校准【注1】校准可以用陈述、校准函数、校准图、校准【注2】校准不应与测量系统的调整(通常错误称“自校准”) ,也不要与检定 【注3】通常只将上述定义的第一步理解为实际校准8 检定提供客 证明某项目满足规定的要求【例1】确认某标准物质如声称的那样量值是均匀的,而相关【例2】确认某测量系统达到其性能特性或法【例3】确认可以满足目标测量不确定【注1】适应时,应当考虑测量不确定【注2】项目可以是,例如一个过程、测量程序、材料、化合【注3】规定的要求可以是,例如,满足制造厂的技【注4在法制计量中,如《国际法制计量术语词(VIML,OIMLV12000)以及合格评定中定义的,检定通常与测量系统的检查、贴标记和/或出具检定有关。【注5检定不应与校准相。不是所有检定都是一种确9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法律地CNAS是根据《中民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批准设立并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CNAS处设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心作为CNAS的法律依托单位,承担CNAS开展认可活动 的律责任CNAS

是推

和检查机构按照国际规范要求加强建设,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促 和检查机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界提供服务;统一负责

,准确的结果,更有效和检查机构的评价应现代化建设和贸易发展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任 ,CNAS的任务为按照我国有 、国际 、规范等,建立并运行格评定机构国家认可体系,制定并发布认可工作的规则、准则、南等规范性文件对境内外提出申请的合格评定机构开展能力评价,作出认可决并对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进行认可监督管负责对认 徽标和认可标识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与认可相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对评审人员进行资格评定聘用管理为合格评定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获得认可的格评定机构的 ;参加与合格评定及认可相关的国际活动,与有关认可及相关机国际合作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认可合作协处理与认可有关的申诉 工作承 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开展与认可相关的其他活动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组织 机构技术 技术 、检查机构技术委员 、申诉 全体由与认可工作有关的部门、合格评定机构、合格评定服务对象、合格评定使用方和相关的专业机构与技术专家等方面代表组成。全体的构成应符合利益执行由全体、常务副、副及认证机构技术、技术和检查机构技术是由全体批准设立的专门,按照公正评定和申诉是由全体门工作机构,由相关人员组成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 6.5工作原CNAS依据国家相关和国际规范开展自愿性认可工作,遵循的原则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信誉、CNS活动,如帮助6.6CNS的和的资助。认可不接受任何影响认可公正性的资助。 则》(ISO/IEC17025:2005/GB/T27025-2007) 认可规则CNAS-CL06《量值溯源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要求CNAS-RL02《能力验证CNAS-R01《认可标识

本讲义第142页给出了CNAS认管理规 认可的意义(续围绕检测/校准结果可靠性这个,认可对客户、的自我发展和商品的流通具有重要意表明具备了按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校准服务的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 部门、社会各界的信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 列入获准认可机 , 名一次检测,全球 认可的意义(续为此,需要由一个 组织(CNAS)对各类 的公正性和技术能力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认可,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已正式承认其能力。统一的标准就是ISO/IEC(也就 AS-CL01) 认可的意义(续一 想要证明自——已实施了一个有效的管——具备检测/校准能力,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有能力出具有效的技术结则必须按照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进 国家认可的自愿的 的原专家认可的6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 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 17011:2004《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取代 和产品认证机构实施认可的认可机构的要求》和ISO/IEC 17010:1998《对检查机构实施认可的认可机构运作的技术报 的新标准,尤其是导则58已经过时。ISO/IEC 17011:2004是由 准既规定了对评审和认可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机构的通用要求,以及规定了认可机构有效运作的基本条件,也可作为一个要求性文件,用于为签署认可机构相互承认协议(MRA)而实施 评审过程 ISO/IEC导则43:1997《利 间比对的能力验证ISO/IEC导则 版的内容扩充为两个部分,认可机构 客户评 检测/校准能力的重 查统计检测数据、对技术能力进行分析等。第二部分标题是 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内容包括如 的技术能力做出评定。申请认可的的能力验证结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对该的受理和做出的认可决定。如果已认可的能力验证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将要求该采取纠正措施限期进行整改解讲义第120页:CNAS-RL02:2010《能力验证规则 ISO/IEC17000:2004《合格评定—ISO/IEC导则2第一版由ISO在1976年发布,几经修订断丰富,至1996年发布第七版。ISO/IEC 导则2旨在使ISO和IEC的成员国以及各国、各地区、各层次与标准化有关的组 2000年,ISO合格评定(CASCO)决定将合格评定术它相关CASCO工作组的意见后,制定了ISO/IEC17000标准。ISO/IEC17000:2004取消并代替了ISO/IEC指南2:1996的第12GB/T27000-2006《合格评定——术语和 7我国认可活动的发我国认可活动的产生和发我国的认可活动可追溯到年代0年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 商品检验局共同组,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 认可合作会议(ILAC)。ILA的旨和目的是通过 认可机构之间签署相互承认协议,达到相互承认认可的 出具的检测报告,从而减少贸易中商品的重复检、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这与我国的 开放的政策相一。因此,原 局和国家 商品检验局开始分别研讨和逐步组建了 可体。1986年.经当时国家经济管理,原开展对检测的评价工作,原国家计量局依据《计量》开展对我国产品质检机构的计量认证,原国 商品检验局成立了“中国商品检 认证管 ” 7我 认可活动的发1994年,原国家技 依据 国家认 (CNACL)1996年,依据ISO/IEC导则58,“中国 室认证管理 ”改组成立了中国国家 商品检 验检 认 CNACL于1999年,CCIBLAC于2001年分别通过 评审,分别签署了 C相互承认协议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新形势,CNACL与 200年,为适应我国认证认可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国际标准的变,国家认监委决定整合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中国 国家认可 (L),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 (S),统一负责实施对认证机、 和检机构相关构的可工作资质认定的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和、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法律、行政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资质认定的形式 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的机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 计量认证 认可(验收)为了避免各质检机构的重复评审,减轻质检机构的负担,国家技术于1997年5月发布了“关于调整产品质检机构认可方式”(技监局评发199781号),实行“二合一”或“三合一评审”。当时试行的主要依据是ISO/IECGUIDE25:1990,同时兼顾计量认证50条和认可(验收)39条的要2002年,CNACL与CCIBLAC合并成立了中国国家认 (CNAL)以后,“二合一评审和校准 能力的通用要求》作为评审依据,但 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06国 第86 令为规范 和检查机构资质管理工作,提高 检查机构资质认定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 计量法》、《 标准化法》、《 产品质量法》、《中 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 的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于2006年2月发布了 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起施行。同时发布了新的 质认定评审准则》,取代《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验收)《和检查机构资质,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和检查机构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所称的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和、、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06国 第86 令资质认定的归口 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 认可) ,由国家认监委负责实施;地方级 和检查机构的资质认定,由地方质检部门负责实施。资质认定 国家认监委依法对地方质检部门及其组织的评审活动实监督检查。 认依据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能力的通 或AS-CL01)建立管理体系,与国际通行做法完全一致,使管理水平由CNAS负责认可,其运作程序同国际通行做法完全一致,与国际认可合作组织(ILAC)与亚太认可合作组织(IC)有关成员组织签署了互认协议。目前已有亚太、欧洲、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的认可机构承认CNAS的认可结果。因此,凡是通过CNAS认可的,其检测报告/校准以及测量数据将得到国际承认。认可是的自愿行认可只有国家一级,由CNAS负责。 认可与资质认定的关系(续资质认定 规定的强制性行为,管理模式为国家统一管理,分国家和省两级实施国家法制的需计量是我国通过计 ,对凡是为社会出 数的检验机构的

)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对 的行部门对依法设

,是具有。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件、界定任能力考核、最 (验收)的强制性管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定条内序条特定条内1一般为独人;非独人的需经法人,能独立承担第公正检验,独立对外2 /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存在利系;不得与任/施确保其人员不受任来自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3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定条 内容(续序号条

特定条款内悉的国家、商业和技术负有义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

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

理者应由其上级单位任命;最高管理者理者的变更需报发证机关或 的部门确认 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 /验收 )系的记录制度。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和清理等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定条款内容(续序条 特定条款内9技术主管 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含工程师)技 ,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依法设置和依法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 熟悉业务,在本专业领域从业3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保化 品、、有害生物、电离辐、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测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需要时,可以采用国际标准,但仅限特定托方的委托检测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特定条 内容(续序条特定条款内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有关主管部门核用备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确保检测/校准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或检定(验证)(适用时),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第二认可10个要

第2版17025引言

15个要包含内证明运作的管理体系、具有技 应满足的所有要求:③第5章—规定了从事检测和(或)校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和实验室制定方法进行的检测。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不论其人员数量的多少或检测和(或)校准活动范围的大小。当不从事本标准所包括的一种或多种活动,例如抽样和新方法的设计(制定)时,可不采用本标准中相关条款的要求。 范围(续本标准用 建立质量、行政和术运作的管理体系。的客户、法对的能力进行确认或承认。本标准并非用作 范围(续 9001的原则。附录A提供了本国际标准与ISO9001条款的对照明细表。ISO9001不包括【注】附录B给出了制订特殊领域应用细则的指(ISO/IEC15 管理15组管理文件要求、投标书和合检测和校准的服务和供应品的服务管理要求(续投不符合检测和/改纠正预防记录的内部管理

关于组织的概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

相关方:与组织的业绩或就有 系的个人或团

主管机

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

组 本要素6条,11检测报告/校准险的。全体人

社会组织成为法人必备的4个条件依法成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些要求是隐含的要求,必须满足4.1组织(续4.12 工作符合认可准则(ISO/IEC17025的求,并能满足客户、 机构或对其提供满足①认可准则和②3个相关方的要 (相对)独立性和公正性要4.1组织(续 在固定设施内、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或在相 校准以外的活动,为识别潜在利益冲 (续应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论他们的其他责任,他们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包括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识别 管理体系文件中应明确谁承管理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改进职 4.1组织(续 应

制定保护客 信息程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 独立性要4.1组织(续 应

绘制内/外部组织结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卷入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确 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其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 、技术运作和制定保证公正性程 在质量手册在必须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组织(续4.1.5f)规定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4.1.5g)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质量质量监督(qualitysurveillence定义:ISO8402:1994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态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质量监督的依据是“规定的”符合性。质量监督强调了对实体状况监视和验证的“连续性”质量监督必须进行“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分析”质量监督仅涉及“监视和验证 符合性。它可以提改进的建议,但是不涉及改进措施的采用和实与监督有关的条款:5.2.1和 提供提供程序文件示质量监督记录/报告的主要【提示】对检测/校准人员的质量活动进行连续的充监督内监督情况1员工资质、操2环境3检测/校准方法4设备5量值6抽样/样品控应详细描述不7质量情况以能力验证8记录/数据控9结果报告质量监督摩温(number one)”,也就是说是技术上的“一号人物”。所 对检测/校准人员进行监督实质上是对其质量活动进行监督,并且是连续的和充分的监督所以监督员必须是在检校准现场工作的人员, 或他 人员不。“没有什么“频次”之类的要求。但是监督员可以根据检测/校准监督员 对检校准人员符合管体运作的活动进行纠正包括暂停检/校准活动及扣发检测/书。质量监督原则(续监督员以提出进建议,是不涉改措施的用和实施。当监督中发现检测/校准人员的不符合将导致运作的有效性,或对 检测或校准结果的正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怀疑时,监督员有责任和权力对检/校准人员的不符合工作提出纠正的建议。但是,因为监督人员的资源有限,所以纠正措施必须由拥有资源的管理人员如 或技术管理者根据其建议进行制定。因此监督员必须定期提出《质量监督记录报告拥有资源的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审和分析《质量监督记录/报告》,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故这是实一。 组织(续4.1.5h)有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确保运作质量所需的资源;4.1.5i)指定一名员工作为质量主管(不论如何称谓),不论其他职责,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都能确保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 组织(续

全员参与主人翁精神每个人知晓自己的职处理日常事务4.1.5j)指定关处理日常事务5.k)确保人员理解他们活动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实现做出贡4个熟悉,1个充分对检测/校准人员的质量活动进对技术管理者负责内审员的职责、沟 组织(续4.1.6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内部建立适宜的沟通机制,并就确保与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事宜。★资质认定特定条款要求64.1.12对下达的指令性检验任务,应编制计划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适用于/验收的)。最高管理者management:“在 指挥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相互组织(续沟通的形式包括报告制、例会制等为沟通通过定期会议,管理层传达/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了解相关年度报告、述职报告、事故报告、调研报告……文件通知、当面传达/汇报 等局域网(包括电子邮件)、公告(包括电子公告)、内 、板报、宣传栏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良好载做好记

相互通最高制 质量方针和总体目标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 管理体系使员工关注客户 要求 内实施适宜过程,满足各方面要求,促方针目标的实提供必要 文件制定《保证检测和校准能力、公正性程序》4.1.5b)制定《保护客 信息和 程序》4.1.5制定《质量监督管理程序》4.1.5提供程序文件示 其他附件1《法律证明文件》附件2《组织建制批文》附件1 平面图》附件4《各 文件》附录1《部门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办法)》附录2 人员一览表》图1《外部隶属关系图》图2《内表1《质量职责分配表》本要素7条,5款,新增3

管理应当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体(())

(相管理职(相 资源资源)分析改)报告样报告样

管理:

“直线”为属种关系:下层概继承了上层概念的所有

:在质量挥和控制组织的

质量目标:

有效性:

有关管理的概

关于“管理体系质

行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Theterm“managementsystem”meansthequality,administrativeandtechnicalsystemthat erntheoperationsofalaboratory.)(1.4note1).质量的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for与质量有关的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relatedtoquality(条款4.1.5i和条款4.2.2c)管理体系(续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达到确保实验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理解、获取和执制定宣贯计划/做好在理解的基础上管理体系(续管理体系中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应在质量手册(不论如何称谓)中阐明。应制定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加以评审。质量方针应在最高管理者的下发布。 包括中长期目标,通常在“规划”中规管理体系与质量有关管理体系与质量有关的政策——保护客户 信息和 的政策——处理来自客户或其他方面 的政策——严格控制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政质量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一致,使其检测/校准服务满足客户和相关方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公正及时的高质量服务。因此。的质量方针不外乎是围绕科学、准确、公正八字方针来制定所以, 的质量方针应围绕这个方 (The 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有政策和程序以避免卷入任何会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或运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的活动,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本手册相应章节规定的“行为准则”。校准工作,对检测校准的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为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为本公司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检测/校准服务和公正、准确和可质量方 (续管理者关 服务标准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服务 ,为 严格履行与客户签订的一切合同(协议服务及时、热情 合理对所有客户一视同仁,向所有客户提供同等服。质量方 (续 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进行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以确保的检测/校准能力和测量结果的准确一致,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方 (续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在工作中执行这些政严格遵循认可准则及其应用说明的要进管理体系,提高的管理水平。组织中 整体目 总体目管理体系(续 与4.2.2e)款的“承诺”相联管理体系的所有记录就 管理体系(续与4.1.2相联系制定宣做好宣贯法定要求提供宣贯客户的要与4.1.2相联系制定宣做好宣贯法定要求提供宣贯客户的要求在年终管理评审报告中有详尽说明——来年的工作任务管理体系(续性文质量手程序文规范、作业指各类记录、计划、表格

支持文文管理体系(续质量手册中应规定技术管理者和质量技 的作用和责 考虑和控制决定中心检测和校准工作正确性和可靠了解和掌握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负责合同 确 校准数据和结论,提交质量合格(无使用风险)的检测报告/;质 的作用和责 制订并组织实施中心管理体系文件和管理措施,保证管理监督管理体系文件的执行情况,识别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 ;定期和不定期对,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管理与客户的关系及处 归口与CNAS的联系,及时了解CNAS 认可的要。当 内环境在发生下述化时应及时修 改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持续改进以 : 其它可讲义第121页:CNAS-RL01:2011 认可规则》条款4.2.7当策划和实施的管理体系变更时,最高管理当外部环境在发生下述任何变化时,应根据相关方的要求及时修改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管理体、客户要求发生变化CNAS认可规则、认可准则等认可规范文件发生发生变化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发生变化文件附录3《程序文 》附录4《作业指导 》附录5《质量记录/计 单》重要的计划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客户要求宣贯计划、记录宣贯计划、记录提供宣贯大纲主要的CNAS规范CNAS-CL01《检测和校 能力认可准则 CNAS-R01《认可标识和认可状 管理规则》 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南》 和校 认可规范文 文件总

本要素3条,8个子条款,没有应建立和保持程序来控制构成其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内部制订或来自外部的),诸如、标准、其他规范化制定文件控制有关文件的概信息:义的

程序文件【无定要求的文

理体系的文

文件文件的凡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发给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人员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或等效的文受控文 /回收记文件4.3.2.2文件控制 在对 有效运作起重要作用的所有作业场 定期 文件,必要时进行修订,以确保其持 及时地从所有使用或发布处撤除无效或作废文应有适当的标

如加盖作废保留章4.3.2.3 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应有唯一性标识。该标识应包括发布日期和/或修订标识、页码、总页数或表示文件结束的标【注】仅要 制订的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除非另有特别指定,文件的变更应由原任人进行和批准。被指定的人员应获得进行和若可行,更改的或新的内容应在文件或适当的附如果的文件控制系统允许在文件再版之前对文件进行手写修改,则应确定修改的程序和权限。修改之处应有清晰的标注、签名缩写并注明日应制订程序来描述如何更改和控制保存在计算机文件

提供程序文件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受控文 /回收记录文 /变更记录程序文 作业文文件 /计划/记 54.2选择适当的、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检测和/或校准方客户的要求或标书与合同之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得到解决。每项合同应得到和客有没 钻来揽瓷器

本要素53款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被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对合同的合同评审过程,并将所有修改内容通知所有受相互沟 要求常规样品接受人员的签非常规文件制定《合同评审程序》合同评审记录合同修改记录/沟通记录检测/校准委 本要素4 该要素不能随意该要素不能随意应就分包方的工作对客户负责,由客户或法定管理机构指定的分包方所有分包方的记录,并保存其工作符文件分包计合格分包 记录分包记 应有选择和 对检测和/或校准质量 应确保所 的、影响检测和/或校准查或以其他方式验证了符合有关检测和/或校准 本要素4 影响输出质量的物品的采购文件,应包含描述所购服务和供应品的资料。这些采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经过和批准。应对影响检测和校准质量的重要消耗品、供应品和服务的供应商进行评价,并保存这些评价的记录和获批准的供应商。对影响检测/①供应品:仪器设备、试剂、耗材②服务:维修、培训、咨询、校准/检定制定管 ③校准检 也需验证确认文件制定《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采购计划合格供 合格供合格供方供应品经其他方式验证了的验收记录外外部培训的验收采用评价培训效果的方式:条款外外部检定/校准的验收参见检定/校 确服务在确保其他客户的前提下,应在明确客户要求、监视中与工作相关操应向客户征求反馈,无论是正面的还是的。应使用和分析这些意见并以改进本要素2分析应用客户反馈

服务允许客户合理监 的有关操作①观察检测/校准②准备、包装和发送验证被测物③沟通、建议、指导以及对结果见和解保持过程中的联系,通知延误/谁 的客户客户 的“衣食父母”,他们可能是交付报告 费用的人检测/校准物品 者

户 户

= 文件客户满意 /分析记录与客户讨论/报告评(如果有外来人员登记不论产不论产生的出处和原因,对所评审 ,并关闭成立的整改包括对客户的赔偿——协商决,使客户满意。必要时,承 本要素1面的。应保存所有的记录以及针对所开展的和纠正措施的记录(见申诉 (comint)是指“除申诉外,任何人员或组织向合格评定机构或认可机构、申诉(appeal)是指“定,由合格评定对象的提供者对其请计量认证才有申诉,申诉有时限要

文件制定《处 程序》及处理记 就必须回复,直到客户满意赔本要素2条,本要素2条,5应有政策和程序,当检测和/或校准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符合其程序或与客户达成一致的要求时,予以实施。该政策和程序确保:确定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管理的责任和权力,规定当识别出不 对不符合工作的严重性进立即进行纠正,同时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规定批准恢复工作的职

相关程序文件中 不符合检/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对的运作与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立即执行4.11中规定的纠正措施程体现监督员的日常监督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迅速反馈,及,得出纠正/预防措施,防止问题再度发生与不符合有关的

符合(格):满足求允许偏离:产纠正措施:

所采取

实现前,偏离规定要求

不符合检/问题的识别,可能发生在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例质仪器校消耗材料

通过内部沟通,进行交流,对不符工作的严重性进行分析,决定是否采取纠正措施对员工 或监督(监督员监督检测/校准工作定定相应的责任和管理评内部或

条款文件监督员监督记提供程序文件包括日常

改进

在实践中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

七、核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应用(1)诸如不确定度评、期间核查、测量结果质量 、测量过程控制审核能提供完成这些活动的,并给出满意结果,可以认为已满足该条款有效性effectiveness: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ISO90003.2.14)。质量改进qualityimprovement: 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ISO9000【注】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效性、效率或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ISO9000【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改正和改进的是为了使的运作符合17025标准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改正是行为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活动,发现改进的机会,提出改进的建议,来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改进是主动行本要素5本要素5总应制定政策和程序并规定相应的权力便在识别出不符合工作和对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政策和程序的偏离后实施纠正措原因分纠正措施程序应从确定问题根本原因 开始内审/管理评 监督记

纠正4.11.3纠正措施的选择和实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应对潜在的各项纠正措施进行识别,并选择和实施最可能消除纠正措施应与问题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大小相应将纠正措施 所要求的任何变更纠正纠正措施应对纠正措施的结果进行 附加审 其政策和程序,或符合本准则产生怀疑时,实验室应尽快依据4.14条的规定对相关活动区域进纠正corre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 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注1】一个不符合可以有若干个原【注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程序文件

措施中制定《纠正措施管理程序》纠正措施计划/记录纠正措施可能引出预防措本要素2本要素2应识别潜在不符合的原因和所需的改进,无论是技术方面的还是相关管理体系方面。当识别出改进机会,或需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制定、执行和这些措施计划,以减少类似不符合情况发预防措施程序应包括措施的启动和预防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注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而采取纠预防措施针对潜在的不符合,即尚未发展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但有这种可能性或发展趋其他尚未发生但不希望发预防措施旨在消除潜在的预防措施涉及避免出现不符合或不希望防止问题的发生 预防措施的方内部和外部管理体系审核记录和报告,主要是将纠正措施转化为预防措施;期间核查,分析期间核查数据和结提出预防措施;临界数检测结果质 ,分析质 结果和数据,当发现质控制数据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提出预防措客 和反馈的信息,分析客户满意率,提出预防措施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督员记录/防措施;员工建议等此外 重大活动的预案 一系列预防措施,诸节假日 搬迁、重要设 或脱 直接控制发证机构的现场评审等等

文件制定《预防措施管理程序》预防措施计划/记录记录的控制总 本要素2条,7个子条档、存放、和清理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的程序。质量记录应包括内部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资质认定特定条款要求 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制度 质量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引、存档 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 应有程序来保护和备份电子形式 的记录,并防止 的侵入或。技术记的记录、校准记录、员工记录以及发出的每份检测报告或校准的副本按规定的时间保存。每项检测或校准的记录应包保该检测或校准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重复。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每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操作人员和结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对电子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记录记录(record):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 记录①质量记录是质量要求满足程度(或管理体 可追溯性的依采取预防措施、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的⑤是管理体系文件执行结果的客 记录有控制版本常不需要批准⑤必须安全存放 ,并易于取阅⑥永久保存的记录可成 什么是技术记录规定的质量或规定的过程参数。记录是永原始观察数据、导出数据、开展审核的足够信息、检测/校准记录、人员签字记录、报告/及其副本等。什么是技术记技术可记录在:预先设计的工作表格上;检测/校准工作笔记、工作手册上;计算机系技术记录还包括合同评审和客户文件、客户信函;样品标识和接收时的情况;抽样细节、样品制备和分抽样;使用的检测/校准方法以及任何偏离;使用的设备及检测/校准情况;环境条件;原始数据、计算和数据转移;控制图、质量结果、期间核查;不确定度和重复性数据;观察、评论或结论;实验/核查/批准人员标识和日期;报告/草案和报告/、外部和内部检测报告/校准、文件记录的控制(续技术记录的控制①包含足够的信②包括有关人员的标③可识别是属于某项具④记录更改应划掉错误、在旁边标上正确值,并由更改人签名⑤电 记录也须采取相应措施文件

提供程序文件制定《记录管理程序》管理体系记录表 原始观察/数据记录检测/校准记电 记录提供管理体系相关文件、计 内审检查表策划示例7:技术记否符合核对文非标方否符合核对文非标方法是否形件并,非记录的检测项目核对检验方法、标核对记录控制程记录是核对记录控制程

是否记录了检测记录有的是否对电是否记记录有的是否对电是否记试验环所使用 环是否记录了是否记录了所使的参考标准、标准物查相关是否规定了记录保留保存环境是否符内部审 本要素4理体系和本准则(ISO/IEC17025)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检测和/制定详细实施独立

具有资格的人员

符合内部 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正确 的结果可能 有效性审内部审核活动应验证和记录纠正措施是形成文件的过验文件

讲义第124 和检查机构内部审核指》制定《内部审核管理程序》年度内审内部审各种内部

提供程序文件内审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经 本要素2本要素2程序,定期地对的管理体系和检测和/或校评审应——政策和程序的适用——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为工为工应记录管理评审中的发现和由此采取的措施。管理者应确保这些措施在适当管理评审定义:最高管理者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进行

制定整改措施计划表。落实责任人员和部门,确定管理的最高管理者应当对组织 体系和检测/校/活动定期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变更或改进。安排持续 织的需要。评审还应当确保组织的 系持续符合ISO/IEC17025的要求。 果、认可机构的监督 或评审结果、或客户的 都可能对管理组织的组织技术运作、负责根据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结果做 管理 个月开展一次,每一次评审应当制定方案,最高管理者、高级运作管理者、负责质量手册发布的人员应当参加会议。组织的 技术管理者、质量 也须到会。通常在规模较小的组织中,一个人可能承担多个职能。即使在只有一个人的组织中,也可以实施完善的管管理评审管理前次管质量方针、中期和长期目标(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管理和监前次管理评审后所实施的内部审核的结果及其后续纠正措施认可机构监督 和评审的报告,以及组织所采取来自客户或其 机构审核报告及其后续措施管理组织参加能力验证或 间比对的结果的趋势分内部质量控制检查的结果的趋势分析当前人对新工作、新员工、新设备、新方法将来的计划和对新员对来自客户 以及其他反馈的趋势分析改进和建质量方针、中期和长期目预防措施计划,包括制定下一年度的管理应当保存所有管理评审的记录。记录可以是评审会议的会议纪要,并应明确 施 和完成期限质量主记录应提供程序文件示

文件制定《管理评审程序》管理评审计整改措施计划CANSCANS规范文件:CNAS- 和检查机构管理评审指南监督和内审有那些区别?审核和评审有何区别 管理评审目的符合性(有性符合性(有性侧重技术性文件管理体系文件标准、全部体系文输入技术管质量主最高管参加监督内(外)审管理层层时间日常、定期(临时加 方式内部、深入内 类型第一内审-第一方外审-第二/第一输出正预防措施-体系有效运行。外审::认可与否;是否签合理水平、持续适应需技术总人设施和环检测和设测量溯源抽检测和校准物品(样品)的处检测和结果报本要素2本要素2 ——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确认——设备——测量的溯源性——抽样——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8)总上述因素对总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在(各类)检测之间和(各类)校准之间明显不同。在制定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和程序、培训和考核人员、选择在各个 之间,不同项目和参数是有很大差别的。因此各个 控制这些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不限于此 提供程序文件《设施《评审新工作管理程序》《检测/校准/检定方法及确认管理程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数据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仪器设备管理控制程序》《实现测量可溯源控制程序》应制定的程序文件(不限于此)(续 《期间核查程序》《测量标准管理程序》《标准物质和试剂管理程序》《现场检测/校准/检定管理程序》《抽样管理程序》《检测/校准/检定物品管理程序》《检测/校准/》《检测/校准/检定结果报告管理程序》《报告 的意见和解释控制程序》,等等文件制定各种检测/校准工作管理《程序》检测/校准工作控制本要素5本要素5管理者应确保所有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 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管理者应制订 人员的教育、培训和 人员(续应使用长期雇佣人员或签约人员。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工 监督员的

人员(续管理层应 专门人员进行特定类型的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特定类型的设备。 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含签约人员) 建立人员技 ,相关信息应易于获取永久性的记录

人文件要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程人员培训/考核计人员培训效果评价附录2 人员一览表》人员技 附件4《各 文件》 培训培训的总体目标—— 技术发展相同2012年有新发布的文认可组织和其他CNAS文件 学检测 质量控制规范食品内审检查表1:人是否便是否便内容是查学历临时人员,额外人临时人员,额外人员有无考核、签查人员有无流人员技是否集有无有无培有无培有无培关键人当前工查要及监督记资料是资料是有无培训有效性四类人是本要本要素5用于检测和/或校准的 设施,包括但或校准的正确实施。 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 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校准结果的设施和环境条件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的质量有影响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生物、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测和/或校准的结果时,应停止检测和校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设施和环境应对影响检测和/或校准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应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应采取措施确保的良好内务,必要时文件制定《设施和环境控制管理程序》制定《安全和内务管理程序》环 记录外部人★资质认定有2条特定条款要求★制定《安全作业管理★制定《环境保护认可组织国家认 (CNAS)文件 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有无进控制、标必要时,是否有无进控制、标必要时,是否采有

有关环保、职业安有关环保、职业安对(必要时,注查检测人员对环管理制度熟悉、执行情核对内务管理控制是否符使用外使用外有无对环境控制是否满仪查环等执行情况验证环仪器的录验证录验证

方法及方法检测和校准方法是实施检测和校准的依据,它既是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重要资源,也是检测和校准活动不可缺少的过程。该要素可以归纳总则(5.4.1)检测和校准方法的选择(5.4.2)非标准方法(5.4.4)

本要素7子条款8,14测量不确定度评定(5.4.6)查各个环节的执行是否批内查各个环节的执行是否批有无企业是否通是否通有无国际有无计 有查标准典型项

查使用哪些公认自编软自编软并足够是否现采用何 是否是否便确认了本要素本要素7条,8个子条款,14总则应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所有检测和/或校准,包括被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抽样、处理、、和准备,适当时,还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检测和/或校准数据的统计技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应具有所有相关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指导书以及处置、准备检测和/或校准物品的指导书,或者二者兼有。所有与 工作有关的指导书、标准、手册和参考资料应保持现行有效并易于员工取阅(见4.3)。对检测和校准方法的偏离,仅应在该偏离已被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 和客户接受的方法应采用满足客户需求并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和/校准的方法,包括抽样的方法。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发布的方法。 应确保使用标准的 有效本,除非该版本不适宜或不可能使用。必要时,应采用附加细则当客户未指定所用方法时, 应从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中发布的,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公布的,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的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确认,也可使用。所选用的方法应通知客户。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证。当认为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作业指导书——技术性标准操SOP—standardoperating

采用的检测/校准方法可分为可以直接选用的检测/校准方以国际、区域 、国 标准或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标准方法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公认方法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公认方法设计(制定)的方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客户指定的其他方法(如企业标准)

但需要证关于标准方法的证实(5.4.2第二段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应证实能。是 能力的确认标准方法如何证实量值溯源性:是否遵循CNAS-GL04:2006《量值溯源要标准方法如何证实(续品的状态,对其进行安全存放和保管,并遵循相关的要原始记录和报告:是否满足符合CNAS要求技术记录和结果报告的要求;是否规定了相应的格式。结果验提供提供程序文件方法证实/评审内序项资源和能力的详细1人员2设施和环境3仪器4测量溯5抽样/样品处6记录和7操作熟练8结果的为其应用而制定检测和校准方法的过程应是有计划的活动,并应指定具有足够资源的有资非标准当必须使用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方法时,应遵守与客户达成的协议,且应包括对客户要求的清晰说明以及检测和/或校准的目的。所制定的方法在用前应经适当的确方法的确认是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以证实某一应对非标准方法、设计()的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进行确认,以证实该方法适用于预期的用途。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应记录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的确认程序以及该方法是否适合预期用途的。 5.4.5.3按预期用途进行评价所确认的方法得到方法的选择性、线性、重复性限和/或复现性限、抵御外来影响的稳健度和/或抵御来自样非标准方法确认至少应包括如下被检测或校准物品类型的需要确定的参数和量所需的装置、设备、测量标准及标准物要求的环境条件和所需的稳定周程序的说明,包括被测件的识别标志、处置 和准备工作前的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必要时每次使用前的校准数据和结果的记录方法需遵循的安全措施评定合格的判据和(或)需记录的数据以及分析和表达的不确定度或评定不确定度

校 或进行自校准的检 ,对所有的校准和种校准类型都应具有并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至少应努力找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时,对给定情况下的所有重要不确定分量,均应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加以考5.4.7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的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测或校准数据进行 由使用者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被制定成足够详细的文件,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这些程序应包括( 文件制定《评审新工作程序》制定《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制定《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制定《数据控制程序》评审新工作记方法确认/证实记数据抽样核查记能力分析在用技术标准/规范/认可组织CNAS-CL07《测量不确定度要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CNAS-GL06《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等同采用CNAS-GL07《EMC检测领域不确定度的评估指CNAS-GL08《电器领域不确定度的评估指CNAS-GL09《校准领域不确定度的评估指(等同采用非标准方法的认可要针对非标准方法申请认可时,必须按证、确认和程序,并保留相应的记录;当申请对非标准方法进行认可时,必特点的说明材料,即内部技术方法验证的资料,专家审定的相关材料或在上级行政主CNAS根据该方法的技术难易程度,通过以下途径解由项 直接提出意见征求相提交专对标准方法和公认方法重新组合、或者是对标采用前两种途径;否则,提交CNAS专家组会议审关于测量不确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是 的中间产品,其最 准。产品的质量如何?用什么来进行评价产品的质量用测量不确定度评价一、如何理解测量结果 result,resultofmeasurement):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以及其它适用的相关信【注1】测量结果通常包含一组量值的“相关信息”,其中有一些更适宜表示被测量。它可用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形式表【注2】测量结果通常表示为单个被测量量值和测量不确定度。对于某些用途而言,如果认为测量不确定度可以忽略不计,则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单个被测量只需要知道PDF统计计算结果的三个特征

测量结果y

“uncertainty”意思

ys量值ys和测量不确定度U,即yysU。测量值落在这个区间有多大把握(率

或测量值测得量值ys图2-5全面表征测量结果的说明

通常取概率分布┈┈数据散布的“形状一组数值的散布会取不同的形式,或称为服从不同的概率分布。正态分在一组读数中,较多的读数值靠近平均值,少数读数值离平均值较远。这就是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的特征。t分是一般形式,而标准正态分布是其特殊形式,t()态分布的条件是自由度均匀分布(矩形分布当测量值非常平均地散布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范围其他分布:三角分布、梯形分布3测量结果(measurement【解释】【实例没有给出其他有用的有关信息。这三个报告都不完整的,人们也无法评价其测量结果的质量

3测量结果(measurement【解释】【实例(续)如果三个试验者如下报告其测量

包含概率p168%(或者取包含因子包含概率p295%(或者取包含因子包含概率p399%(或者取包含因子则他们的报告就是完整的,人们可以判断其测量结果量是相正态U3正态

测得量

y(测量值上可以是单次测量结果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 下 2

9 10

CNAS对测量不确定度CNAS-CL07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条款检测 应建立并实施测量不确定度评 2检测应有能力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的测量结果进量不确定度评估。当不确定度与检测或当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当测试方法中有规定时和CNAS有要求时(如认可准则在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中有规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CNAS-CL07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条款校准和测量能力CM)是校准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校准和测量的能力。其应是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可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应特别注意当被测量的值是一个范围时,CC通常可以用下列CMC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有效的单一CMC用范围表示。此时,应有适当的插值算法CMC用被测量值或参数的函CMC用矩阵表示。此时测量的值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参CCCMC不允许用开区间表示(例如“U<X”)本要素12条,本要素12条,8测量设备是保障正常开展检测/校准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测量数据的重要资源之测量设备的配置(5.5.1)设备的校准和检查(5.5.2)

准、参考物质、设备操作人员的管理(5.5.3)。设备的管理(5.5.4~5.5.12)。总称制定设备校准计

设备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物 、数据处理与分析)所要求的所有抽 外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的要求。使用记录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应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或校准相应的规范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 保证正确操作 设备设备应由经过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的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合适的实验一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是指经过培训、掌握设备的工作、技术性能、操规范 保养的知识和能的人 设备设备及

建立设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对设备是否符合规范的核查(见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所有校准报告 的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设 计划,以及已进行 (适当时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 设备应具有安全处置、、存放、使用和有计划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使用。这些设备应予 以防误用,或加贴标 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的检测和/或校准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见4.9)对不合格设备的管理(5.5.7)么是不合格设③如何处置因不合格测量设备对检测/所造成的不合格测量设备及其对测量结果造成的 设备控制下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目的是方便使用,并防例如送检/送校;现场检测/

设备 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份)得到正确更

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测和/或校准结果失效的文件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程序》制定《现场检测/校准管理程序》合规范的核查);设 /保养计划、记录期间核查计划/记录仪器设仪器设备/仪器设

不能保存在认可组 CNAS-CLxx 认可准则XXXX检测领域的应用说内审检查表策划示例2:设查设查设核查校核对设查校准核对设查校准查是否在校准有属限定范围内使查是否明确标明准用查有无查有无操作指现场现场测试,验证设备情查设内容是否是否提修正是否使修正是否使有关检测原始修理后查维保养记设备使是否符提供《提供《期间核查一、17025对期 17025:2005CNAS-CL01:2006)对期间核查有如下规5.5.10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5.5.10Whenintermediatechecksareneededtomaintainconfidenceinthecalibrationstatusoftheequipment,thesechecksshallbecarriedoutaccordingtoadefinedprocedure.17025对期间核查的要求(续1)(续5.6.3.3期间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进行核5.6.3.3IntermediateChecksneededtomaintainconfidenceinthecalibrationstatusofreference,primary,transferorworkingstandardsandreferencematerialsshallbecarriedoutaccordingtodefinedprocedures二、期间核查的内涵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等,在以后的叙述中不再加以区分,一律使用测量设备迄今,没有有关“期间核查(intermediatecheck)”的明确的定义。为此,须根据与校准有关的名词术语和ISO/IEC17025条款5.5.10和二、期间核查的内涵由17025条款“5.5.10和5.6.3.3”的要求可知,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od。“保持跟“”根据校准的定义,大多数情况下,校准的结果通常用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示值的“修正值”或示值的“修正因子”来表述。因此,测量设备的“校准状态”就是其“示值误差”、示值的“修正值”或示值的“修正因子”的状态。此处所述的测校准状态的“可信度(onfdn意味着给出“尺度”,并应用该“尺度”对校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该尺度就是其示值的或。二、期间核查的内涵所以,期间核查备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三、有关的设备技术特性设备的最大允许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又称误差限(limitoferror),或简称最大允差,是“由给定设备的规范或规程所允许最大允许误差通常有两个值,是一个区间,被测量的真值或具有可忽略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标准赋予的量值。如果用MPE表示最大允差的绝对值,最

三、有关的设备技术特性设备的不确定度设备的不确定度是“由使用中的设备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设备不确定度用于测量不确定度B类评定。与设备不确定度有关的信息可能会在仪器技术规范中给出或在校准/检定注意,不能直接将设备校准给出的不确定度作为设备的不确定度。设备不确定度一般而言具有3个不确定度来源:①高一级计量标准校准给出的校准值的扩展不确定度;②校准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是在高一级计量标准的环境条件下给出的,在环境条件的不同所引入的附加不确定度分量;③设积累期间核查考核数据。所以,如果没有期间核查考核数据的积累就不能准确给出设备的不确

三、有关的设备技术特性设备的不确定度对于界限对称的不确定度区间,其中心U(k=2或U95),则设备的扩展不确定度区间可或

三、有关的设备技术特性“示值误差三、有关的设备技术特性测量设备示值的“修正值由GUM 3.2.3可知,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一样是修正值-xs- 示xS xS

③允许误差上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区间上实际值 时(校准值 示值误差xSxS

允许误差下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区间下②期间核查示意图:①和②的“校准状态”未得到保四、期间核查的策划期间核查是为了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因此设备的期间核查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它通常取决于检定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或实验期间核查只是考核设备示值的系统误差,或者说只是考核系统效应对设备示值的影响。因此,应当排除随机误差(或随机效应)的影响。随机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①被测对象的影响和②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保存有参考为使被测对象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为使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尽可能地小,可以在期间核查的测量中通过多次(例如等于或大于10次)立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四、期间核查的策划设备和核查标准的17025条款5.6.1 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该条款的注还说明“该计划应当包含一个测量标准、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及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测量与检测设备进行选择、 核查是 量值溯源计划系统的一部分。只要可能,对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都必须进行期间核查。因此,设备并不是以其使用条件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但是,考虑到设备的不同特性,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

四、期间核查的策划设备和核查标准的选择(续参考标准、基被校准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个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来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进行期间核查。但需利用设备的校准画出设备标称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四、期间核查的策划4.1设备和核查标准的选择(续设备和被检测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期间核查。如果用于产品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期间核查。否【提示1如何判定能否进行进行期间并对其进行重复性试验。例如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10次独立测量得到xi(i1,2,…,10),应用贝塞尔计s(x) i10i

i

(xx)2 2s(x)1 2s(x)1 间核查。其中是被核查设备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U95是被核查设备示值修正值的扩展不【提示2不能进行期间核查如果找不到稳定的核查标准作为被测对1要将期间核查与测量结果比对和相。2不能进行期间核查,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四、期间核查的策划设备 参数的选期间核查不是重新校准或再校准,不需要对设备的所有参数和所有量程进行核查。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选择期间核查的参数但是,对于多功能设备,应当选择基本参数。例如数字多用表,可以选择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参数,四、期间核查的策划设备 参数的选 用的测量点(示值)进行期间核查。例如数字多用表的直流电压可选择10V进行期间核查,因为其内部标准电压为10V;直流电流行期间核查,因为电子天平通常配备有100g五、期间核查只要可能,所有设备都必须进行期间核 计划格式可以参照下序期间核计划编设备名称核查参数方实施1标准值已知标准值未知2┆六、期间核查的实施是否始终保持在(xsMPE,xsMPE)区间内或始终保持在(xsU95,xsU95)区间内。所以,期间核查的关键是首先必须确定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其一是由高一级的计量标准将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赋予核查标准核。其二是 过附加测量自行将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赋予核查标六、期间核查的实施后,立即进行一组附加测量,将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赋予核查标准。由检定(或校准)查找相应的xsx0式中, 是设备对核查标准进行该组k次(通常k10)独立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入设备因不稳定带来的误差;进行k次重复测量是尽可能减小人员、环境条件、核查标准等其他随机因素的影

如核查标准量值未知,应在检定/校准后立即进行第一次示xS xS实际值(

允许误差上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区间第一次测量是给核查标准量值x1时(示值误差

x0xS(xSx0xSxS

允许误差下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区间下②由被考核测量设备的检 查【判据】x1xSx1(x0)

六、期间核查的实施步骤二: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后,进行第一次期间核查,记录m次(取m10,m可以不等于k)独立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x1。步骤三:用x1与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的差值,此差值即设备示值的系统误x1xsx1x0六、期间核查的实施步骤四:确定期间核查判据H H

x1 x1x1x1x1x0x1x0步骤五:判定1时,期间核查合格,设备校准状态得到保六、期间核查的实施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重复上述期间核x1x1x1x1六、期间核查的实施期间核查曲线设备期间核查曲线可以参照下图进行绘制,图中必须给出参考值(实际值或校准值)xs、(xsMPExsMPE)(xsU95,xsU95)。如果绘制一个检定周期(或校准间隔)的曲线图,时间轴取月份为单元。如果是的如果确实不存在稳定的核查标准,不能进行期间核查,可依据检定/校准的数据绘制期间核查曲线(时间轴单元为年)期间核查曲线示xSxS

允许误差上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区间实际值 时(校准xSMPE xS

允许误差下限或校准值xS扩展不确定度七、核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应用按计划实施期间核查后,应给出《期间核查报告》(报告内容参见后面的【案例】),并对数据进行接受准则:H0.7,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状态得到保准则:H1,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的校准/检临界预防准则:0.7H1,表明被核查的仪器设备七、核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应用校准间隔的如果期间核查的数据一直在接受准则区0.7的范围内,则可继如果期间核查的数据处于临界预防区0.7H1,则应密切关注,应增加核查次数和密度。如果数据没有回到接受准则区而一直在临界预防区,则应考虑将该设备送被认可的校准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重新校准/检定绝对不能绝对不能混为八、期间核查与质量的比序内期间核质(1)5.5.10当需要(1)5.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 控制程序以检测和校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1条款要(2)5.6.3.3期间应根据规定的程序日程对参考标准、准、传递标准或工标准以及标准物质(考物质)进行核查保持其校准状态信度八、期间核查与质的比较(续序内期间核质(1)期间核查仅是对(1)检测和校准结的质量(2)检测和校准的质量是备(包括测量仪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校准信度的检查:即在两次检定/校准周期内,2设备的技术指标是否(2)期间核查仅是对备计量溯源性的检;计量溯源性是对测量单位、测量程序或测量标准的溯源八、期间核查与质的比较(续序内期间核质3确 仪器设的测量溯源验证的检测和校能力。提供信确定被核查设备确定被评定的检测/校能力验证提供者)确定传递标准参考量值ys及其不由被评评定检Uu95; 量值(2)选择稳定性良好4信息资被测物品用作核查标(3)确定核查标准的参(4)确定被核查设备值的最大允差绝对值MPE(或其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95)八、期间核查与质的比较(续序内期间核质5评方xH 1合格xH s1合格【特别提【1MPE和U95都是核查设备的技术指提供【2x应由多次测量平 yu U U 合格【特别提示【1】ys和Us95都由能力验【2yu和Uu95都由被评定【案例1(1)今有一台0.01%电子天平,其测量范围0~200g,分辨 选择一个100g砝码进行期间核指示示值最大允符合┆49.9998500.20.5合100.00031000.30.5合┆199.99962000.41.0合【案例1(2)下表给出了核查数据/报告,因H0.4<1,故该电天平的示值误差没有超差,校准状态(合格)得到保持核查标准名称:100g砝码 参数/单位:质量12┅(由检定查得100g时,msm0100.00130.000312┅判Hm1m0MPE0.2mg0.5mg【案例2(1)今有一台6位数字电压表,其测量范围0~200V许误差见表。 送检定后取回。检定数据如下选择一个10V齐纳二极管标准电压源进行期指示示值最大1.00000┅合┆6.00000┅合┆10.000009.999710.29合【案例2(2)0.7<H0.91<1,示值误差没有超差,校准状态(合格得到保持。但是处于临界点附近,应采取适当预防措施核查标10V标准电压源;参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