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冲刺新题专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正丁烷(g)=异丁烷(g)△H<0,则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B.已知:C2H4(g)+3O2(g)=2CO2(g)+2H2O(g)△H=−1478.8k⋅mol−1,则C2H4的燃烧热△H=−1478.8kJ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101
kPa时,0.1NA个H2分子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a
kJ热量,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12O2(g)=H2O(g)△H=−10a
kJ⋅mol−1
B.500℃、30
MPa下,N2(g)+3H2(g)⇌2NH3(g)△H=−38.6kJ⋅mol−1.将分子数为1.5NA的H2和过量25℃、101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285.8kJ/mol、890.3kJ/mol、2800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12O2(g)=CO(g)△H=−393.5
kJ/mol
B.CH4(g)+2O2(g)=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A(g)⇌2B(g)△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kJ⋅mo−l,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
kJ⋅mol−l,则△H=−(
Ea−Eb)kJ.mol−l
B.某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20
g,则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将0.2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B.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C.HCl
和
NaOH
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
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D.反应
H2(g)+F2(g)=2HF(g);△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5 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电解2H2(g)+O2(g)
ΔH=+285.5 kJ·mol−1
B.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C.500 ℃、30 MPa下,将0.5 mol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O=O键键能为a
kJ/mol、H−H键键能为b
kJ/mol、水蒸气中H−O键能为c
kJ/mol.又知:H2O(g)=H2O(l)△H=−d
kJ/mol.则反应2H2
(g)+O2(g)=2H2O(l)
的△H为:(a+2b−4c−2d)kJ/mol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常温下NaHA溶液的pH.若常温下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常温下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已知:N2(g)+2OA.N2H4(g)+O2(g)=N2(g)+2H2O(g)△H=−1
068
kJ/mol
B.肼是与氨类似的弱碱,它易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N2H4+H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化学键H−HC−OC
OH−OC−HE/(kJ.mo4363431076465413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___kJ.mol−1,已知△A.99、−41 B.+99、+41 C.−99、+41 D.−99、41在24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和CO2体积相等。且有:
C(s)+12O2A.393.5
kJ B.172.5
kJ C.283
kJ D.110.5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5 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电解2H2(g)+O2(g) ΔH=+285.5 kJ·mol−1
B.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C.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甲烷与氧气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CO2g+2H2Ol CH4g+2O2g的ΔH<0
B.若将1mol CO2(g)、2mol H2O(l)已知:H2O(g)=H2O(l)
ΔH1
C6H12O6(g)=CA.ΔH1<0,ΔH2<0,ΔH3<Δ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
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S反应II:H反应III:2HI(aq)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 2H根据下图所示的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2(g)转化为氮原子是一个放热过程
B.1molN2和1molO2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高
C.1
个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
kJ能量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已知反应:
①CH4
(g)+2O2
(g)=CO2
(g)+2H2O(l)△H化学键C=OC−HO−HO=O键能/(kJ798413463xA.△H1 <△H2
B.H2O(g)=H2O(1)△H=(a−b)kJ⋅mol
−1
将1 L 0.1 mol/L 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a kJ热量;将1L 0.5 mol/L 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 kJ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0.5L1 mol/L H2SOA.(5a−2b) kJ B.(5a+2b) kJ C.(2b−5a) kJ D.(10a+4b)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将1000 mL 0.1 mol·L−1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akJ热量;将1000 mL 0.5 mol·L−1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充分反应放出bkJ热量(不考虑醋酸钠水解);将A.(5a−2b) kJ B.(2b−5a) kJ C.(10a+4b) kJ D.(5a+2b) kJ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转化过程的符号语言描述,不仅表示物质的转化,有的还揭示转化的本质,有的还表示出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NH4++HCO3−+2OH−=NH3⋅H2O+CO32−+H2O
B.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气的燃烧热为ΔH=−285.5 kJ·mol−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电解2H2(g)+O2(g)
ΔH=+285.5 kJ·mol −1
B.密闭容器中,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硫化亚铁17.6 g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Fe(s)+S(s)=FeS(s)
ΔH=−95.6 kJ·mol−1
C.500℃、30 MPa下,将0.5 mol N2和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2H2O(g) ΔH=890.3 kJ/mol
B.取50mL 0.55mol/L NaOH(aq)和50mL 0.50mol/L HCl(aq)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用温度计测定HCl(aq)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aq)的温度,会使中和热ΔH偏小
C.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已知25°C、101 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kJ,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
B.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
C.1 mol强酸和1 mol强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为57.3 kJ
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1molN2时转移4 mole−
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
C.N2O(g)+NO(g)=KClO3热分解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方法。1mol KClO3(s)热分解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实验测得第一放热温度为400°C,第二放热温度为480°CA.400°C时KClO3热分解的产物是KCl和O2
B.若用MnO2作催化剂,KClO3热分解温度大于480°C
C.曲线I的活化能大于曲线II,所以KClO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1)已知:C(s)+O2(g)=CO2(g)
ΔH=−393.5kJ·mol−1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3)用CH4催化还原CH4CH4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生成N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用阿伏加德罗常数NA(4)已知H2(g)+Br2(l)=2HBr(g);△H=−72kJ/mol。蒸发1mol
Br2
H2BrHBr(g)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
需要吸收的能量/kJ436a369某小组同学研究合成氨反应及氨水的性质如下:(1)已知:N2(g)+32H2则氨气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首先析出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氨水过量时此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四氨合铜(Ⅱ)络离子,发生的离子反应如下:a.2Cu2++ 2N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①试管ⅰ中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ⅱ中的深蓝色晶体是[Cu(NH3)③请结合方程式解释试管ⅲ加入少量NaOH后产生蓝色沉淀和气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完成问题
(1)在合成氨工业中I2O5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已知2I2(s)+5O2(g)=2I2O5(s)
ΔH=−76 kJ·mol−1;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1。则该测定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 g SiH(2)在25℃、101 kPa下,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 g CaCO热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
(1)已知:①CH4(g)+H2O(g)⇌CO(g)+3H2(g)
ΔH1=+206.1 kJ·mol−1②2H2(g)+CO(g)⇌C2CO(g)+O2写出表示甲烷标准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要求填空
(1)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H2(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
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降低温度,将NO2(g)转化为N2O4(l),再制备浓硝酸。
①已知:2NO2(g)⇌N2O4(g)△H1
2NO2(g)⇌N2O4(l)△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说明等质量异丁烷的能量比正丁烷低,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则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故A错误;
B.燃烧热为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应为H2O(l),故B错误;
C.生成水的同时发生Ba2+(aq)+SO42−(aq)=BaSO4(s)△H<0,则稀Ba(OH)2(aq)和稀H2SO4(aq)完全反应生成1mol
H2O(l)时放热大于57.3KJ,故C正确;
D.S(g)能量大于S(s),燃烧时放出能量较多,且△H<0,则△H1<△H2,故D错误;
故选:C。
A.物质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B.【解析】解:A.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最稳定,H2(g)+12O2(g)=H2O(g)△H=−10a
kJ⋅mol−1,水是气体,故A错误;
B.将分子数为1.5NA的H2和过量N2在此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氨气物质的量小于1mol,放出热量小于19.3 kJ,故B错误;
C.在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氯酸钾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0价、HCl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每生成3
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故C正确;
D.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依据2H+【解析】解:A.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生成CO,反应热小于393.5kJ/mol,故A错误;
B.CH4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CO2和液态水,故B正确;
C.H2完全燃烧生成的稳定的氧化物为液态水,燃烧热是负值,故C错误;
D.燃烧热为2800kJ/mol,则12mol葡萄糖完全燃烧放出1400kJ热量,1mol葡萄糖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故D错误;
故选:【解析】解:A.逆反应的活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的焓变,所以△H=逆反应的活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Ea−Eb)kJ⋅mol−1,故A错误;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S100+S×100%=w%,该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故B错误;
C、0.2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是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物,存在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存在物料守恒:2c(Na+)=c(CH3COO−)+c(CH3COOH),整理两式得到:2c(H+)−2c(OH−【解析】解:A、煤燃烧时发光、放热,所以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故A错误;
B、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不是稳定氧化物,应为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故B错误;
C、中和热必须是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与几元酸、碱无关,故C错误;
D、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煤燃烧时发光、放热;
B、根据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是燃烧热;
C、根据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D、根据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理解。
6.【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12O2(g)△H=+285.5kJ⋅mol−1,故A错误;
B.n(S)=mM=9.6g32g/mol=0.3mol,n(Fe)=11.2g56g/mol=0.2mol,已知Fe+SFeS,所以Fe的量不足,按照Fe计算,0.2mol19.12kJ=1molQ,所以1molFe反应放出热量为:95.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kJ⋅mol−1,故B正确;
C.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解析】解:A、由H2O(g)=H2O(l)△H=−d kJ/mol,水蒸气中H−O键能为ckJ/mol,设液态水中H−O键能为xkJ/mol,则△H=2c−2x=−d,解得:x=0.5(2c+d),反应2H2(g)+O2(g)=2H2O(l)的△H=2×b+a−4×[0.5(2c+d)]=(a+2b−4c−2d)kJ/mol,故A正确;
B、NaHA溶液若pH>7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对应酸一定为弱酸,若pH<7可能对应酸是强酸,如硫酸氢钠,也可能对应酸是弱酸,如亚硫酸氢钠,故B错误;
C、酸性大小为:c(CH3COOH)>c(C6H5OH)>c(HCO3−),则等浓度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的pH大小为:c(CH3COONa)<c(C6H5ONa)<c(Na2CO3),则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C6H5ONa溶液、Na2CO3溶液的浓度关系为:c(CH3COONa)>c(C6H5ONa)>c(Na2CO3),而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则溶液浓度大小关系:c(CH3COONa)>c(C6H5ONa)>c(N【解析】解:A、已知:①N2(g)+2O2(g)=2NO2(g)△H=+67.7kJ/mol
②2N2H4(g)+2NO2(g)=3N2(g)+4H2O
(g)△H=−1
135.7kJ/mol;
由盖斯定律,①+②得2N2H4(g)+2O2(g)=2N2(g)+4H2O(g)△H=67.7kJ/mol−1135.7kJ/mol=−1068
kJ/mol。
即N2H4(g)+O2(g)=N2(g)+2H2O(g)△H=−534kJ/mol。故A错误;
B、N2H4不是电解质,N2H4⋅H2O是弱电解质,N2H4⋅H2O存在电离平衡,电离方程式为N2H4⋅H2O⇌【解析】解: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1+2×436kJ.mol−1−(3×413+343+465)kJ.mol−1=−99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③,故△H3=△H2−△H1=−58kJ.mol−1【解析】解:24g碳的物质的量为24g12g/mol=2mol,在24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和CO2体积相等,所以CO的物质的量为1mol,
由于CO(g)+12O2(g)=CO2(g)△H=−283kJ/mol,所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83kJ/mol×1mol=283kJ。
即24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1molCO损失的热量为283kJ。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12O2(g)△H=+285.5kJ⋅mol−1,故A错误;
B.n(S)=mM=9.6g32g/mol=0.3mol,n(Fe)=11.2g56g/mol=0.2mol,已知Fe+SFeS,所以Fe的量不足,按照Fe计算,0.2mol19.12kJ=1molQ,所以1molFe反应放出热量为:95.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kJ⋅mol−1,故B正确;
C.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焓变的计算,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A.反应CO2(g)+2H2O(l)=CH4(g)+2O2(g)中,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吸热,焓变大于0,故A错误;
B.液态水转变为气态水吸热,1 mol CO2(g)、2 mol H2O(l)的能量位于③之下,故B错误;
C.1mol甲烷和2mol氧气吸收2646kJ能量转变为原子,若C—H键的键能为415 kJ·mol−1,则O=O的键能为493 kJ·mol−1,故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可燃物一定是1 mol,即可燃物的计量系数一定是1。
【解答】A.物质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液化)需要放热,物质由气态转化为固态需要放热,比较反应3和反应4中C6H12O6(s)→C6H12O6(g)为吸热过程,6H2O(g)→6 H2O(l)为放热过程,所以反应4放出更多能量,△H更小,故△H3>△H4,选项A错误;
BCD.由盖斯定律知,反应
1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盖斯定律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选项B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由图可知利用太阳能使化学反应发生,则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总反应为水分解生成氧气、氢气,则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故B正确;
C.由盖斯定律可知,I+II+III得到H2O(l)=H2(g)+12O2(g)△H=−213kJ⋅mol−1+(+327kJ⋅【解析】解:A.N2(g)转化为氮原子,吸收热量,故A错误;
B.由图中数据可知,为吸热反应,则1molN2和1molO2的总能量比2molNO的总能量低,故B错误;
C.1 mol NO(g)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632 kJ能量,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2NO(g)=N2(g)+O2(g)的反应热△H=−180kJ⋅mol−1,故D正确;【解析】解:A.相同量的甲烷生成液体水比生成气体水放热多,所以焓变值小,故△H1 <△H2,故A正确;
B..①CH4(g)+2O2(g)=CO2(g)+2H2O(l)△H1=−akJ/mol、②CH4(g)+2O2(g)=CO2(g)+2H2O(g)△H2=−bkJ/mol,根据盖斯定律12(①−②)可得:H2O(g)=H2O(l)△H=12(b−a)kJ/mol,故B错误;
C.有4NA个C−H键断裂时,反应消耗了1mol【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注意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题目难度中等。【解答】1L
0.1mol⋅L−1
Ba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将1L
0.1mol⋅L−1
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Ba2+(aq)+SO42−(aq)=BaSO4(s),放出akJ热量,生成0.1molBaSO4,则生成0.5molBaSO4,放出5akJ热量,1L
0.5mol⋅L−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5mol,将1L
0.5mol⋅L−1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反应,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aq)+C故选B。
1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从燃烧热、中和热以及可逆反应的角度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中等。
【解答】
A.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应为液态而不能为气态,故A错误;
B.氨的合成为可逆反应,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时生成的氨气少于1mol,故反应N2g+3H2g⇌催化剂500℃,30MPa2NH3g不能通过已知条件计算反应热大小,故B错误;
C.相同条件下,反应物能量相同,生成物能量相同,则产生的热量相同,故C正确;
D.【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不大,利用盖斯定律为解题关键。
【解答】
根据题给信息知,BaCl2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Ba2+(aq)+SO42−(aq)=BaSO4(s),△H=−10akJ⋅mol−1,HCl溶液与足量CH3COONa溶液充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H+(aq) +CH3COO−(aq)=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明确反应实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是解题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原子个数守恒规律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状态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NH4HCO3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HCO3−+NH4++2OH−=NH3⋅H2O+CO32−+H2O,故A正确;
B.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锰元素化合价变化:+7→+2,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变化:−1→0,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则高锰酸钾系数为2,过氧化氢系数为5【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l)=H2(g)+12O2(g)△H=+285.5kJ⋅mol−1,故A错误;
B.n(S)=mM=9.6g32g/mol=0.3mol,n(Fe)=11.2g56g/mol=0.2mol,已知Fe+S △ FeS,所以Fe的量不足,按照Fe计算,0.2mol19.12kJ=1molQ,所以1molFe反应放出热量为:95.6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Fe(s)+S(s)=FeS(s)△H=−95.6kJ⋅mol−1,故B正确;
C.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判断、物质稳定性比较以及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 CO2(g)+2H2O(l) ΔH=−890.3 kJ/mol,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定HCl(aq)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NaOH(aq)的温度,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则中和热ΔH偏大,故BD.相同条件下,第二个反应放出热量更多,可知3mol氧气能量低于2mol臭氧的能量,即臭氧的能量更高,能量越高物质越不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2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和热概念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度较易,掌握中和热概念和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关键,解答时还应需注意一些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
A.中和热的单位是kJ/mol,故A错误;
B.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ΔH小于0,故B错误;
C.反应如果是1mol二元酸和1mol二元碱,则放出的热量不为57.3kJ,故C错误;
D.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故与稀盐酸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kJ,故D正确。
故选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以及活化能的相关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解答】A.化学方程式:N2O+NO=N2+NO2B.根据能量变化图,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正确;C.根据能量变化图,N2O(g)+NO(g)=ND.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故D正确。故选A。
2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能量变化曲线图、活化能、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能量变化关系图以及相关概念等,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A.根据坁分析可知第一放热温度时的产物为高氯酸钾和氯化钾,故A错误;
B.由于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若用MnO2作催化剂,KClO3热分解温度低于480°C,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氯酸钾的能量高于高氯酸钾的能量,所以KClO3比KClO4稳定型弱,故C错误;
D.2KClO3(s)=2KCl(s)+3O2(g)
△H=−78 kJ·mol−1,故D正确。
故选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盖斯定律的应用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等,注意教材知识的灵活应用,明确反应热和化学键键能的关系,然后结合具体的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难度一般。
【解答】
(1)C(s)+O2(g)=CO2(g)
ΔH=−393.5kJ·mol−1 a
CO(g)+12O2(g)=CO2(g)ΔH=−283kJ·mol−1 b
根据盖斯定律,a−b得:C(s)+12O2(g)=CO(g)ΔH=−110.5 kJ·mol−1
;故答案为C(s)+12O2(g)=CO(g)ΔH=−110.5 kJ·mol−1
;
(2)反应的焓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冶金企业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输液室静脉置管操作规范性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财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
- 医护人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器械护士无菌操作技能实践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真题及答案解析
- 玻璃制品手工成型工6S执行考核试卷含答案
- 电力电容器及其装置制造工班组安全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白酒微生物培菌工风险评估考核试卷含答案
- 半导体继电器装调工保密意识评优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高级经济师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课件
- 试管婴儿护理课件
- 施工管理培训计划
- 江苏欧立可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石油添加剂N-甲基苯胺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健康教育学体能课件
- 糖尿病与高血压健康宣教
- 小药童的秘密花园讲课件
- 年产7500吨光稳定剂、2100吨阻聚剂、22000吨光稳定剂中间体、1800吨硝酸钠技改项目环评资料环境影响
- 2025年3D打印材料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应用与工艺技术报告
- 2025年新高考2卷(新课标Ⅱ)数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