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高分试题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高分试题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高分试题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高分试题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金坛市小学语文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期末高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第I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书写1、根据拼音写词语。

1.松鼠是一种十分guāiqiǎo的动物,它面容qīngxiù,皮毛十分guānghuá。春天是松鼠fánzhí的好季节。每到夏天,松鼠喜欢在wō里xiēliáng。秋天,松鼠要到处寻找shíwù,留到冬天吃。

2.高温shājūn时,有时候会用到méitàn。它们燃烧时会产生一些气体和灰尘,piāofú在空中。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侵犯(qīn)

停泊(bó)

一声不吭(hēnɡ)B.奔赴(fù)

放肆(sì)

燕园胜地(yān)C.簇拥(cù)

船艄(shāo)

出谋划策(móu)D.吆喝(hè)

威吓(hè)

情不自禁(jīn)3、[判断病句]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B.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的任务。C.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等水果。D.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了激烈的掌声。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机械

夜慕

树梢

迫不急待B.照耀

镇定

叮属

举世闻明C.妨碍

迟廷

荒唐

一如即往D.脊背

精致

辛酸

津津有味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B.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C.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感受到人生的使命是那样庄重而迫切。D.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三四天不成问题。6、下面的语境,用成语概括最合适的一项是(

)。

蔺相如把和氏璧给了秦王。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一点儿都不说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的事情。A.赞不绝口B.绝口不提C.默不作声D.瞠目结舌7、“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认为这个人物是(

)A.刘备B.诸葛亮C.曹操D.关羽8、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①历史的文明要靠书籍来传播。

②书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③因此读书必须有选择。

④然而,也毋庸讳言,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了只能使人精神颓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⑤一部好书,不但给人以知识,而且能帮助人们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⑥人类的智慧也要靠书籍来交流。A.①⑥⑤④②③B.②①⑥④⑤③C.②①⑥⑤④③D.①⑤④⑥②③三、填空题9、积累库。

(1)五年级六班举行诗词飞花令,关键字为“风”,同学们脱口而出:

①“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

②林升的“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________。”

④纳兰性德的“________,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如果你是班长,发现有的同学来到学校态度浮躁,不思进取,你开班会可以用陶渊明的一句古诗“________,一日难再晨。”来劝导他们只有珍惜时间埋头苦干才能取得好成绩。

(3)当你发现班里有同学大手大脚花钱,动辄换掉自己的本子、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特别不珍惜父母的辛勤付出,此时,你不禁吟诵起司马光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们班要举行“爱我中华”演讲会,语文老师让你来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你可以用梁启超的名言作为最后的结束语:“美哉,________!壮哉,________!”

(5)《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书中留下许多令人赞不绝口的故事。写出下面几个小故事的主人公:负荆请罪——_________、卧薪尝胆——__________、韦编三绝——_________、纸上谈兵——_________。10、先补充词语,再按要求完成练习。

诗情()()

(

)()有味

同(

)()力

不可()()

()()半解

应()不()

(1)“_______”是形容“统一认识,共同努力”的词语,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

(2)用画“﹏﹏﹏”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1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师旷论学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④有势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⑤?”平公曰:“善哉!”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③炳烛:点燃火把。④安:怎么。⑤炳烛之明,孰与味行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夜晚

②迟,晚

③年暮,年老

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

从师旷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故意将“暮”理解成。A.①②B.②①C.①③D.③②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的句子运用夸张、排比、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老年人想再学习的看法。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应读为“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C.“盲臣安敢戏其君乎?”的意思是盲臣不敢戏君。D.“善哉”一词说明师旷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正处在“如日出之阳”的阶段,应当怎样对待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现代文阅读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竹子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息”字的意思有: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请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息息相关”中的“息”意思是(

),“自强不息”中的“息”意思是(

)。

2.“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历四时而常茂”中的“四时”指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妙用。

4.文中把竹笋比作________,是为了突出竹笋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5.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作者这样写竹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六、仿写句子13、读文段,写一段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提示:这个文段的第一句用“有……也有……有……也有……”分别介绍了圆明园的“殿堂”“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四种主要景物。第二句用“如……如……”举例说明园内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的、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第三句用“不仅……还……”介绍园内除了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第四句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