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本导学案_第1页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本导学案_第2页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本导学案_第3页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本导学案_第4页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本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单元单元分析

内容及简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

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

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

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

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

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页例1,练习一第1、2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栏或学生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笔记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

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学习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2页例1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把口诀补充完整。

()六二十四三()十八五()三十

二()十八二()十六五()二十五

()六十四四()二十

2、二、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

七八()

()七四十二

六()五十四

八九()

七九()

(三)1、引入课题:

1、你们喜爱运动吗?你们都喜欢那些运动呢?

学生:跳绳、踢健子…老师贴出相应的文字卡片。

2、这么喜欢运动,现在天气这么好,来组织个比赛,好吗?(出示课件)可是这

么多运动项目,你想组织什么比赛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3、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时导入)

4、收集整理一下数据,收集整理什么数据呢?(学生:最喜欢的运动)

5、引入新课:数据收集整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

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

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

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6158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

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交流解惑

呈现每个组总结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3页做一做

2、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一、下面是张老师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业余生活情况统计表

活动项目看书看电视旅游体育运动其他业余活动

人数1410842

(1)最喜欢()的人多,喜欢()的人少。

(2)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人。

(3)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体育运动的多()人。

(4)这个班一共有()人

二、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

(3)这个月中阴天有()天。

(4)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

(5)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数据收集整理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96158

(1)全班共有()人。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

合适吗?为什么?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2)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页例2,练习一第3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或学生笔记

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

字、画“、画“O”等方法收集数据。

2、会用单式统计表记录收集到的数据,并能够做出合理的预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会用“正”字、画“、画“O”等方法收集数据,并用统计表

记录收集到的数据

学习难点: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3页例2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口算

5X8=6X4=7X3=5X6=4X8=

5X2=2X3=7X7=9X6=2X8=

5X4=6X7=4X3=3X6=7X8=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食物汉堡包薯条牛奶雪糕鸡翅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

⑴我最喜欢()o

⑵喜欢()的人数最多。

(3)喜欢()的人数最少。

(4)选择汉堡包的有()人。

⑸选择雪糕的有()人。

(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引入课题:昨天,我们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习了一

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要求能根据简单的问

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将数据记录在简单的统计表中。

板书课题:数据收集整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帮忙,为老师评选一名数学科代表。

课件出示评选条件:

1、数学成绩优秀。

2、数学成绩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数学成绩。

3、愿意为大家服务,乐意为数学老师服务。

1、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提问: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举手统计的方法可行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精灵

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能担任科代表。

(2)学习记录方法。

教师将收好的纸张放在讲台桌上。

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数量?

完成统计表。

姓名张三李四

票数

2、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

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第4页练习一第3题。

2、第6页成长小档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下表是二(2)班学生每天看电视时间情况统计表:

时间30分以下30分——1小时1小时以上

人数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1)每个“正”字表示几个人?

(2)这个班有多少名同学?

(3)根据上面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下表是U月二⑵班在亨校图书室的借书”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

数量35本20本10本15本

(1)哪种书借得最多?

(2)11月二(2)班在学校图书室共借书多少本?

(3)学校图书室要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建议?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数据收集整理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练习课型:复习课课时:第3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6页,练习一第4-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或学生笔记

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统计表。

2、使学生在练习中,在收集、整理、分析、决策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促进,掌握本单元内容。

学习重点:体验统计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学习难点: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等。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5、6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再减60得()。

2、35加19的和是(),再减去40得()。

3、100减去70的差是(),再加上30得()。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

绘画8比男生多14人

合唱比女生多3人9

书法比女生少4人22

(三)1、引入课题:

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二(1)班同学一起去春游。同学

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今天练习有关“数据收集整理”的练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1)小组内分工,分发记录单。

种类面包车大巴车小轿车摩托车

辆数

(2)这个路口10分钟内通过的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

二、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讨论: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三、巩固迁移

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

1、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哪天卖出的《电视报》的数量最多?哪天最少?

3、你还能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样?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30+25+19=78-39-16=24+16-14=

90-54-36=12+18-14=36-15+23=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种类客车货车面包车小轿车

辆数(辆)20152540

⑴小轿车比客车多()辆。

(2)()最少,()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q口.

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⑵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

答问题。

4.2及以下4.3~4.64.7~4.95.0及以上

一年级251129

(1)班

四年级1227

(2)班36

六年级52018

(1)班5

⑴一年级5.0及以上有()人。

(2)六年级5.0及以上有()人。

(3)四年级4.2及以下有()人。

⑷六年级()的人数最多。

⑸5.0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一年级的有()人;六年级的有()

人。

(6)从统计表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4.下面是二年级四个班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并回答

后面的问题。

人数

30

25

20

15

W

(1)班(2)班(3)班(4)班

二年级男生人数统计图二年级女生人数统计图

人\班二(一)

居二(2)班二(3)班二(4)班

X班

别里7

(1)男生同样多的班是(),女生同样多的班是()。

(2)()班和()班的学生人数同样多。

(3)二(3)班比二(2)班少()人。

五、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

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

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

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

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

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

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

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约10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7-9页例1、例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二第1、2、3或学生笔记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栏

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平均分的含义,熟悉平均分的方法。

学习难点: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O卡片、20根小棒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7-9页例1、例2页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7X8=8X9=9X6=4X7=5X8=

9X4=6X5=8X8=8X6=9X9=

2、在O里填上“十一义”号。

25Q5=203O3=618O3=15Q2=4

161O6=102。3=63O8=2425。13=12

(三)1、引入课题: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

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师:用小棒代替糖果,请把6颗糖分成3份

(1)分组动手分一分。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2)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那种分法最好,为什么?

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像这种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做一做”。

问:哪些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糖果,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并按分

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材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

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练习二第1一4题。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填一填。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2)把9个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个面包。

(3)把1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如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有()个。

(4)把15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瓶。

(5)有14根小棒,平均分成7份,每份有()根小棒。

(6)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个圆卡片。

(7)有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

(8)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⑼呼W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平均分(2)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2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0页例3和“做一做”。用红教师复备栏

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或学生笔记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栏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第10页例3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4X2=4X3=5X2=8X2=2X3

8X4=9X2=2X4=9X9=6X3=

(三)引入课题:

1\根据要求圈一圈。

(1)把所有。平均分成5份

y00D0DD00

(2)把所有0平均分成2份

OCCCOCOOCC0C

2、根据要求画一画,填一填。

O。。。。

把()个梨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把()个台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

3、(强调“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果冻吗?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要分果冻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

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

分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能分成4份。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第

2、练习二第5一9题。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个。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

2、有18个蘑菇,每3个蘑菇是一份,可以分成()份。

3、有18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块糖。

4、有14只乒乓球拍,每两只乒乓球拍是一副,可以分成()副。

5、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每

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6、有12个小朋友在做游戏。

(1)平均分成4组,每组()个小朋友。

(2)每4个小朋友一组,可以分成()组。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二)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份。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

8里面有4个2,就能分成4份。

六、预习新课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3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3、14页例4、例5以及练习教师复备栏

三第1-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或学生笔记

并总结规律方法。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学习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3、14页例4、例5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故)。

1、我能快速写出得数。

3X4=6X5=6X6=2X4=5X5

6X6=3X2=2X5=3X4=6X2=

1X2=2X3=6X3=4X5=2X4=

2、8朵玫瑰花,每2朵插在一个花瓶里,需要几个花瓶?

3、用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你知道

怎么分吗?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今天进一步学习除法

的含义及读写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课件出示情景图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

盘可以放几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学生独立分竹笋(用纸片代替),然后汇报自己的分法和分的结果。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

是3个。

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

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

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一一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

号是“土”。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

要对齐。

2、出示书上例题4。

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

样列式?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④教师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⑥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

3、出示例5: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04-4=5

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20除以4等于5)

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帮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各取个名字。

204-4=5

被除数除数商

5、思考:例4,例5这两个问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算式是()

?、△△△△△△△△△△△△

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算式是()

3、先补全口诀,再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三六()()五得五四()二十四

4.254-5=()想:五()二十五,商是()

24+3=()想:三()二十四,商是()

364-4=()想:四()三十六,商是()

五、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124-4=320+4=5

除被除商

号除数

读作:12除以4等于3。数

六:预习新课

七: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练习三课型:复习课课时:第4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备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5-1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或学生笔记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书写出除法算式。

学习重点:

1、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综合能力。

学习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5-17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读出下列各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84-2=4204-5=4354-7=5

2、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出算式。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说出写出的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求分成几份,也可以

用除法。

(三)1、引入课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

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能否举出例子来?(板书课题:练习三)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片,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

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摆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4、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5、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

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⑴、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写出除法算式。

(1)、8除以4等于2。

(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

2、6只猴子分18根香蕉,平均每只猴子分到()根。

□土口二口

3、小白兔分12个蘑菇:

(1)、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分到()个蘑菇。

□:口二口

(2)、平均每只小白兔分3个蘑菇,可以分给()小白兔。

□一口二口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4X5=20(204-5=4^)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4=()想:四()一十,荀是().

2.124-2=()想:二()十二,商是().

124-6=()想:()六十二,商是().

24+4=()想:四()二十四,商是()

244-6=()想:()六二十四,商是()

“<,,或,

*3、在()里填上“〉”、3

5)204-5304-6()640()6X5

124-3()56()364-620()4X5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平均分一被除数+除数=商

%平均分成()份,每份几个?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用2飞的乘法口诀求商(求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5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19页例1、例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四第1-4题。用红备栏或

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学生笔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记栏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的区别与联系。

3、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8、19页例1、例2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X2=4X3=2X5=3X3=

2、填空。

2X()=43X()=64X()=8

()X3=12()X4=205X()=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三)1、引入课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的除法算式中,都是通过平均分来计算除法的商,这种方法比较

麻烦,有没有更好的计算方法呢?(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1)个问题(12里面有几个3):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

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

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交流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3的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

所以商是4o

4、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8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9页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说出求商的口诀及商。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

1、在O里填上“>”“〈”或“二”。

124-6084-218・202X484-1054-5

5X20164-2154-305X112+308+2

5X5025+254X7030-2184-20364-4

2.

10

15

20+5;

3016

*3、列式计算

(1)24里面有几个4?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3)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4)18除以6等于多少?

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4-3=4244-4=6

三(四)十二,商是4四(六)二十四,商是6

用乘法口诀求商比较简便,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求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师复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0-21页练习四。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备栏或

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学生笔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记栏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

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学习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

系。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20-21页练习四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

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

2.-()得八二()一-h()六十二

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

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

示的意思。

94-3=384-4=2

124-3=4124-6=2

(三)1、引入课题:同学们,根据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要想又快

又准确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我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过的乘法

口诀好吗?(板书课题:练习四)

2、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课件出示第5题。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图中正在进行趣味运动会的比赛,每组有5人,共有4组小朋友在比赛,一

共有20人参加比赛。)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说说算式的含义。

(5X4=20(人),含义是每组有5人,共有4组小朋友参加比赛,求一共有多

少小朋友参加比赛,就是求4个5是多少,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很容易计算

出结果O)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