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微生物总论_第1页
考研-考研微生物总论_第2页
考研-考研微生物总论_第3页
考研-考研微生物总论_第4页
考研-考研微生物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生物总论资料

绪论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不能为肉眼辨识,只能由光学或电学显微镜识别的生

物。

2.微生物的特点:

A.体积小,表面积大

B.吸收多,转化快

C.生长旺盛,繁殖快

D.适应性强,变异频

E.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巴斯德。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

4.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5.可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的种依据:不同细菌裂殖后的菌体外形和排列方式。

6.菌落:某单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生

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

7.细菌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细菌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核质。

8.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有磷壁酸。

9.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有脂多糖(LPS)»

10.类毒素是细菌脂多糖的成分。

II.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A.维持细菌外型,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

B.调节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维持离子平衡

C.影响细菌染色功能

D.与细菌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有关

E.是重要的抗原成分(O抗原)

F.参与细菌正常分裂

G.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12.细胞膜的功能:

A.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交换

B.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C.合成细胞壁、荚膜的各组分

D.着生鞭毛并供应细菌运动所需要能量

E.膜上多种腋,参与细菌氧化还原

1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特殊结构生物学功能

荚膜:保护细菌的功能;

S层:起保护屏障的作用;

鞭毛:收缩性、运动功能、与致病性有关;

菌毛: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芽抱:保种。

15.芽胞: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

16.芽抱和真菌的抱子有何区别?

芽泡抱子

作用细菌的休眠结构,抵御不良环境真菌的繁殖结构

抵抗力强,有的可耐100℃数小时不强,加热60〜70℃短时间可死亡

17.革兰氏染色的特征性:细菌对革兰氏染色呈现阳性(紫色)和阴性(红色)两种结果。

第三章

18.在新陈代谢方面,细菌与真菌生物有何区别?(细菌代谢的特点)

A.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超过动物细胞10〜100倍;

B.利用各种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远远强于动物细胞;

C.对营养的需求比动物细胞更为多种多样,因为它们有多种代谢旁路:

D.可利用超常流水线式生产的方式合成大分子物质;

E.能产生诸肽聚糖、脂多糖、磷壁酸等到特殊物质。

19.细菌的新陈代谢包括生物合成、能量供给,运动等。

20.形成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可按其功能分为:物质摄取、生物合成、聚合作用及组装四个步聚。

21.生物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

2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的特征(细菌群体按特征分为几个期,各期有什么特点)

迟缓期:

A.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合成并积累所需酶系统;

B.RNA含量增加,DNA量不变,细菌数不增加;

对数期:

A.以儿何增数快速生长;

B.形态、染色性、生理特性较典型;

C.对外界环境作用作用敏感;

D.生命力旺盛;

E.此期细菌宜作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等试验研究;

稳定期:

A.理论繁殖速度与死亡速度相等,活菌较稳定;

B.繁殖速下降:

衰亡期:

A.繁殖速度下降,总数减少:

B.细菌形态变化;

C.生理上趋于停止。

23.简述细菌培养基的分类

按营养组成:基础培养基和营养培养基

按状态差异: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按功能差异: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24.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要求):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子。

第四章

25.杀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26.抑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

27.抗菌作用:反映某些药物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28.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抱,霉菌抱子的作用。

29.无菌法:采取防止或杜绝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

30.光感作用: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汞澳红、伊红、沙黄等加到

培养基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这一现象称为〜

31.光复活作用:细菌受致死量的紫外线照射后,3h内若再以可见光照射,则部分细菌又能恢复其活力,

这种现象称为〜

32.常用的消毒的方法:

物理方法:A.弱杀伤类。如冷冻、干燥、可见光

强杀作类。如热力、紫外线、超声波

机械除菌。如冲洗

使蛋白质变性

损伤细胞膜

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

改变能的功能

三.生物方法:抗生素、植物杀菌素、细菌素、噬菌体。

33.各种消毒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灼烧:主要用于耐烧物品,如接种环;

焚烧:常用于烧毁的物品,如传染病畜禽;

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的物品,如玻璃器皿;

煮沸灭菌:可杀死所有细菌的繁殖体,芽泡。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及食具等多用此法消毒;

巴氏消毒法:不损害其营养和风味的消毒方法。止前主要用于葡萄酒、啤酒、果酒及牛乳制品的消毒;

流通蒸汽灭菌法:足以杀死细菌的繁殖体,常用于不耐高温的培养基,如鸡蛋培养基、血清培养基、

血清培养基等;

高压蒸气灭法:凡耐高温、不怕潮温的物品,如各种培养基等;

紫外线(辐射):微生物实验室、无菌室、手术室、传染病房等的空气消毒,但不能用于高温或化学

药品消毒物品的表面消毒;

滤过:糖培养液、各种特殊的培养基、血清等不能加热灭菌的液体。

34.噬菌体:是寄生于细菌、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蓝细菌的一类病毒。

噬菌体与寄主细菌相互关系为溶菌反应和溶原化反应。凡能使寄主细胞迅速裂解引起溶菌反应的噬菌

体,称为毒性噬菌体;引起溶原化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整合到细菌DNA上的噬菌体基因,

叫前噬菌体。

35.正常动物体细菌有哪些:p48

自身细菌系:长期生活在动物或体内的共生的或寄生的微生物;

外来菌系:从土壤、水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境中污染的微生物;

原藉菌:与宿主在共同的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

外藉菌

36.正常细菌与宿主动物形成的关系:共生

第五章

37.条件致病菌(记有哪些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情况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细菌。如

大肠杆菌。。。。。。

38.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39.致病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

40.LD50:半数致死量,能使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41.IDS0:半数感染量,能使实验动物接种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

42.EIDS0:半数致病量

43.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增殖,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44.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45.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基本特性比较

外毒素的生物学特性:有菌种的特异性;毒性作用极强;毒性有高度的特异性;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

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对宿主不致热;用甲醛处理可产生类毒素.

内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全身性的毒性作用;毒性弱:致宿主发热:免疫原性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

毒性;不能产生类毒素。

46.毒力增强的方法:自然条件下,回归易感动物。

毒力减弱的方法:

A.长时间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

B.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条件下培养;

C.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D.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E.通过非易感动物;

F.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

第六章

47.基因组:细菌的基因组位于核体,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

48.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多为双螺旋形。

主要特点:

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分为紧密型质粒和松驰型质粒;

B.编码的基因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牲,如R质粒、F质粒等;

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D.可在细菌间转移,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进行转移,可作载体;

E.分相溶性和不相溶性两种。(质粒是否相溶,看质粒可否共存于同一细菌细胞)

49.转座子:某些DNA片段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可在染色体上移动,此种移动甚至可发生在不同细胞之间。

这种可移动的DNA片段称为〜

50.毒力岛: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独立基因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

之内,因此称之为岛。

51.基因突变种类:染色体畸变和点突变。

52.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主要形式: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和转染。

53.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

54.转导:以温和的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和整合,使受体

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称之为〜

55.接合: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由供体菌将质粒DNA转移给受体细菌的过程。

56.细胞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57.细菌命名的方法:跟据“国际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学名用拉丁文,遵循“双名法

拉丁文命名方法是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中文命名相反。

58.(选择)立克次体是一类依赖于宿主细胞和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此

类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立克次体病(如Q热、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的病原体。

59.(选择)衣原体是一类具有滤过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并经独特发育周期以二等分裂繁殖和形成包涵

体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家畜的衣原体病。

衣原体的主要特性:

A.细胞是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

B.含DNA和RNA两种核酸以及核糖体;

C.具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其结构和组成类似于革兰氏阴性菌,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

D.有较复杂、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的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的化合物,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

三磷酸盐和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故营专性细胞内寄生,而不能在细胞外生长繁殖;

E.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

F.对某些抗生素敏感。如磺胺类可抑制生长。

60.(选择)螺旋体是类菌体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能活泼运动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螺旋体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也有许多分布在人和动物体内。大部分营自由的腐生生活或共生,无致

病性,只有一小部分可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

与细菌的相似之处:具有与细菌相似的细胞壁,内含脂多糖和胞壁酸,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无定型核

(属原核型细胞),对抗生素敏感;

与原虫的相似之处:体态柔软,胞壁与胞膜之间绕有弹性轴丝,借助它的屈曲和收缩能活泼运动,易

被胆汁或胆盐溶解。

疏螺旋体属可致鹅、鸡、鸭、火鸡及某些野禽的疏螺旋体病;能引起牛和马的疏螺旋体病。

60.(选择)霉形体又译作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细菌。是目前已知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

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病原性霉形体常常定居于多种动物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消化道黏膜表面、乳腺及眼等,并对胸腺、

腹膜、关节滑液囊膜的间质细胞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亲和力较强。

单独感染时常常是症状轻微或无临床表现,当细菌或病毒等继发感染或受外界不利因素的作用,引起

疾病。特别是潜伏期长,呈慢性经过,地方性流行,多具有种的特性。

病毒总论

61.病毒的基本结构:核酸、衣壳,部分病毒核衣壳外有囊膜和纤突。

62.病毒的对称性

A.20面体对称

特点:五邻体:病毒颗粒顶角由5个相同的壳粒构成。

B.六邻体:病毒颗粒面由6个相同的壳粒构成。

包括:大多数DNA病毒、反录病毒及微RNA病毒属于此类型。

C.螺旋状对称

特点:壳粒螺旋排列、中空.

包括:弹状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及多数杆状病毒

C.复合型对称

特点:壳粒排列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

包括:痘病毒、噬菌体。

63.病毒的基因组成:核酸、蛋白质、脂类与糖。

64.病毒的特点

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B.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微生物;

C.病毒没有核糖体和转移RNA,也无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D.病毒不能长大和分裂繁殖,只能由其核酸通过生物合成进行装配增殖;

E.病毒对一般抗生素和作用于微生物代谢的药物不敏感;

F.极大多数病毒对干扰素敏感;

G.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中诱发潜伏性感谢染。

65.病毒复制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附、穿入与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

66.(掌握复制过程特殊的地方)吸附过程包含静电吸附及特异性受体吸附两阶段,静电吸附是可逆的,

非特异的;特异性吸附是不可逆的;血凝作用的本质是病毒与细胞受体的结合;

穿入与脱壳可发生在胞浆膜、内吞小体及及核膜。

生物合成发生在隐蔽期,完成mRNA的转录及蛋白质的合成。

大多数无囊膜病毒在细胞裂解后释放病毒颗粒;有囊膜的病毒则以出芽方式成熟并释放,有细胞膜出

芽及外吐两种形式。

67.突变: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会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中复制出错了的称为病毒的突变。基因组中核酸碱

基顺序上的化学变化,可以是一个核甘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甘酸的缺失或易位。

68.表型变异:病毒颗粒的理化特性或复制性质的改变。

69.基因重组:指两种不同但通常密切相关的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在其核酸复制过程中发生的

核昔酸片段的交换。

70.重组:将两个有亲缘关系但生物学性状不同的毒株感染同一个宿主细胞,从而可发生核酸水平上的互

换,产生兼有两个亲本特性的子代,称为重组。

71.重配:发生在基因组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的重组,或称重排。

72.病毒的培养方法:实验动物法、鸡胚接种法、细胞培养法。

73.鸡胚培养方法(联系实验)特点:优点是经济、简便、鸡胚易得;缺点是有些鸡胚带有母源抗体,也

可能带有病毒,很多病毒在鸡胚在病毒中不能生长。

要求:一般用9到12II龄鸡胚,接种到绒毛尿囊膜、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

74.细胞培养(联系实验)的特点:

A.细胞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