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_第1页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_第2页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_第3页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_第4页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储存与养护基本知识一、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含中成药)在运输、储藏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性质的相互作用下,会逐渐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直接影响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这种现象称为中药品质变异现象。中药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异现象是很复杂的,变异不仅取决于各种中药本身的性123质,而且和外界环境的影响123也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123必须探讨变异现象的种类,123了解发生变质现象的原因123积极地进行防治。.霉变霉变又称发霉,是霉菌在中药表面或内部的滋生现象。中药表面附着的霉菌在适宜的温度(20~35℃)、湿度(相对湿度75%以上或中药含水量超过15%)和足够的营养条件下进行生123长繁殖,分泌的酶溶蚀药材组织,以致使中药有效成分发生变化而失效。霉菌是指真菌中不形成大的子实体的全部丝状菌类,常寄生于有机体或腐生于粮食、食品、中药或其他产品上使之发霉变质,有的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危害人与动物的健康。如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素、黄绿青霉素、灰黄霉素等。常见的霉菌有黑酵菌、云白酶、绿霉菌、兰霉菌等几类。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有123:⑴中药内含有养料可供霉123菌的寄生许多中药都含123有蛋白质、淀粉、醣类及黏123液质等,给霉菌的生长、繁123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123⑵受潮湿的影响一般中123药在储藏前虽经干燥,但在123储藏的过程中仍易吸潮,特123别是在霉雨季节,空气很潮123湿,中药极易从外界吸收水123分,从而提高了中药的含水123量,此时的外界温度也适合123霉菌的生长、繁殖,导致中123药霉烂变质。⑶中药本身“123发汗”中药当受到焖热123时,内部的水分就会蒸发至123表面,这种现象称之为“123汗”。凡发汗的中药其外表123必定潮湿,在适宜的温度下123,霉菌菌落极易生长,并由123中药的表面逐渐深入内部,123引起中药霉烂。⑷生虫后引123起发霉中药被害虫蛀蚀123后,害虫在生活的过程中要123排泄代谢产物,散发热量123因此,中药的温度升高、123度增加,从而给微生物创造123了生活的条件,往往引起霉123变。此外,在储藏过程中,123如果外界环境不清洁,也是123中药发霉的主要原因之一123.虫蛀害虫的主要来源123:⑴原药材在产地收取加工123处理不善,在采收过程中受123到污染,干燥时又未能完全123杀灭害虫和虫卵,环境条件123适宜时,虫卵即会孵化成虫123。⑵中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123运输工具潜伏了害虫,或是123未生虫与已生虫的药材一同123运输,都会遭到感染。⑶在123贮藏过程中保管不当,外界123害虫侵入或未能将已生虫的123药材及时与正常药材分开,123因而造成感染。⑷贮藏药材123的包装物或容器染有害虫或123虫卵,未能及时杀灭。⑸库123房内外的清洁工作做得不好123。.变色中药的变色指药123材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123,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123中药自身有色泽改变的现象123。变色往往使不少中药变质123失效,不能再供药用。中药123变色的原因:⑴因酶作用引123起的变色;⑵因发热、霉变123引起的变色;⑶非酶引起的123变色。.泛油中药泛油又123称走油或浸油,是指某些含123油中药的油质溢于中药表面123的现象。含有脂肪油、挥发123油、黏液质、糖类等较多的123中药,在温度、湿度较高时123出现的油润、发软、发粘、123颜色变鲜等都被称为“走油123”或建油”。本公司所需123药材中极易泛油的有板蓝根123、当归,较易泛油的有桔梗123、紫菀、川芎。泛油的原因123:⑴中药本身的性质;⑵温123、湿度的影响;⑶贮藏保管123不善。.散气变味“散气123变味”即是指一些含有易挥123发的成分(如挥发油等)中123药,因贮藏保管不当而造成123挥散损失,使得中药的气味123发生改变的现象。中药的气123味散失即是有效成分散失,123也是挥发油的散失。引起药123材挥散走气的原因,主要是123由于受热、药材的温度升高123,使内含的挥发性成分散失123,或因包装不严,药材露置123空气中挥发性成分的自然挥123发。本公司所需药材中易散123失气味的药材有当归、川芎123、降香、金银花、广陈皮、123茵陈等。二、影响中药品质123变异的因素影响中药品质变123异的因素有内因(中药自身123因素)和外界因素(外界环123境因素)两个方面,外因通123过内因而起作用。.中药变质123的自身因素⑴中药的含123水量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影123响其质量和数量,是养护工123作的关键,必须重视水分的123研究和管理.⑵中药的化学123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123在中药的加工干燥、炮制以123及贮藏过程中,其化学成分123不断发生变化,由此会引起123质的改变,以致影响药效。123中药的贮藏和加工的目的,123就在于控制药材中的化学成123分,使它符合医疗的要求。123因此只有了解药材的特性及123其变化规律,并且创造良好123的贮藏条件,才可达到防止123中药变质的目的。2.中药123变质的环境因素引起中药变123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有空气、123温度、湿度、光线等。⑴温123度温度对于中药的贮存123影响最大。中药对气温有一123定的适应范围,在常温(1235~20℃)下,药材成分123基本稳定利于贮藏;温度在12330℃左右时,有利于害虫123、霉菌的生长繁殖;温度若123升高到34℃以上时,含脂123肪油较多的药材会“走油”123;而温度在0℃以下时,某123些鲜活中药所含水分就会结123冰。⑵湿度湿度对中药123贮藏能直接引起潮解、溶化123、糖质分解、霉变等各种变123化。中药的含水量和空气的123湿度有密切关系。若空气相123对湿度在70%时,中药的123绝对含水量不会有较大的改123变,但当相对湿度超过70123%以上时,中药的含水量会123随之增加。⑶空气贮藏123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和臭123氧对药材的变化起着关键的123作用。臭氧作为一个强氧化123齐U,可以加速药材中有机物123质,特别是脂肪油的变质。123根据微生物对氧气需求不同123,可以把微生物分为好氧性123微生物、厌氧性微生物和兼123性厌氧微生物三种类型,多123数霉菌属好氧性微生物。⑷123日光长时间日光照射会123促使中药成分发生氧化、分123解、聚合等光化学反应,如123脂肪的酸败、昔类及维生素123的分解、色素破坏等,而引123起中药变质。⑸霉菌和害虫123霉菌和害虫对中药的破123坏最常发生,亦最严重。但123其他影响因素控制得当,霉123菌和害虫的危害便可得到克123服。三、中药的分类贮存方123法.植物类药材⑴重点养护品充种指最容易虫蛀、霉变充、泛油、变色的品种。这类充中药的种类很多,如当归、充甘草等,贮存这类药材的仓充库应选择结构建筑好、干燥充、凉爽、四周整洁、平时温充湿度管理严格,具有药剂熏充蒸条件,且能做到及时检查充质量,可有效地控制虫霉现充象的产生。⑵花类品种充贮存花类药材的关键,是要充防止受潮,故必须严格控制充湿度。⑶全草及地上部分品充种药材中全草和地上部充分的品种很多,由于体轻质充泡,贮存时占用面积很大。充多数品种只要自身干燥,一充般不容易发生变化,可以贮充存在条件一般性的仓库内。充⑷盐腌品种盐腌药材具充有潮解、溶化和含盐份的特充点,故贮存这类药材应选择充阴凉仓库,尽量防止潮湿空充气的浸入。⑸鲜活品种充略.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充材主要有皮、肉、骨、甲和充蛇虫躯体,它们极易生虫和充泛油,并具有腥臭气味,保充管、养护比一般药材困难。充.矿石、贝壳类药材这类充药材一般不受外界影响,可充贮存在一般的仓库内。.充特殊类型药材⑴细(稀)贵充品种如人参、西洋参、充麝香等,这类药材经济价值充高,必须严格管理。⑵易燃充品种药材中有遇火极易充燃烧的品种,如硫黄、火硝充、樟脑等,必须按照消防管充理要求,贮存在安全地点。充⑶毒性药材毒性药材指充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充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充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药充材的贮存和管理应根据国家充关于毒品管理条例设专人负充责,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防充止意外发生。毒性中药材的充养护应根据其品种、来源、充理化性质、变质情况及库存充量来决定。中药养护技术简充介中药养护是运用现代科学充的方法研究中药保管和影响充中药贮藏质量及其养护防患充的一门综合性技术,现代中充药养护以预防中药变化为主充,近年还进一步研究防止中充药在贮藏过程中的毒物污染充,以符合21世纪无残毒、充无公害绿色中药的要求。⑴充干燥养护技术干燥可以充除去中药中过多的水分,同充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充,起到防治虫、霉,久贮不充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充法有摊晾法、高温烘燥法、充石灰干燥法、木炭干燥法、充翻垛通风法和密封吸湿法。充⑵冷藏养护技术采用低充温(0℃以上,10℃以下充)贮藏中药,可以有效防止充不宜烘、晾中药的生虫、发充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充有些贵重中药采用冷藏法。充⑶埋藏养护技术有石灰充埋藏法、沙子埋藏法、糠壳充埋藏法、地下室贮藏法。⑷充化学药剂养护技术药物充防虫霉就是利用无机或有机充化学药物来抑制霉菌、害虫充的生长和繁殖,通常分为防充霉剂和杀虫剂。目前应用的充各种防霉剂和杀虫剂较多,充但是适用于中药的防霉杀虫充剂很少。因为中药是供人内充服的药物,所应用的防霉杀充虫剂必须是对人类无害的,充而且必须是毒性小、效力高充、价格低廉、防霉效果持久充的药物,才能普遍应用于大充量的中药。常用的方法有硫充磺熏蒸法、磷化铝熏蒸法、充氯化苦熏蒸法、氨水熏蒸法充和醋酸钠喷洒法。⑸对抗同充贮养护技术对抗同贮也充称异性对抗驱虫养护,是利充用不同品种的中药所散发的充特殊气味、吸潮性能或特有充驱虫去霉化学成分的性质来充防止另一种中药发生虫、霉充变质等现象的一种贮藏养护充方法。如泽泻、山药与丹皮充同贮防虫保色、藏红花防冬充虫夏草生虫等。⑹无公害气充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法充即在密闭条件下,人为调整充空气的组成,造成一低氧的充环境,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的充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充反应,以保持中药品质的一充种方法。该方法可杀虫、防充霉。还可在高温季节里,有充效地防止走油、变色等现象充的发生,费用少,无残毒,充无公害,是一项科学而经济充的技术。四、常用中药材的充养护技术.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充养护⑴常见易发霉的中充药有:甘草、当归、羌活、充紫菀、黄苓、远志等,它们充含有霉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充质,在适宜条件下,极易霉充变。⑵易生虫的中药有:充川芎、当归、板蓝根、半夏充、甘草、桔梗等。.叶、花、充全草类药材的养护花充类药材在贮藏中常发生退色充、发霉、虫蛀、走气、花冠充脱落变形等现象。在贮藏时充,应根据各花类药的特点,充选用不同的方法贮藏。充全草类药材在贮藏中,叶充片或花穗易引起霉蛀或变色充,因此需防潮、避光,置阴充凉干燥处贮藏。.果实与种子充类药材的养护新入库的果实充类中药,有较强的呼吸作用充,它不仅能吸潮发热,也能充因之霉变。若采收时未充分充干燥,霉变更易发生。种子充类药材在贮藏中极易回潮、充发霉等变异。.茎、皮类充药材的养护茎类药材与根、充根茎类药材一样,在贮藏中充也易发生霉变。应根据不同充药材进行不同的贮藏养护。充五、中药饮片与炮制品的养充护.中药饮片和炮制品的变异充现象主要有:虫蛀、发霉、充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充化、潮解溶化、粘连、挥发充、腐烂等。.饮片与炮制品的充贮藏方法⑴药材切制成不同充规格的饮片后,由于截断面充增加很多,与外界空气接触充也随之扩大了,因此吸湿及充污染的机会也多,除严格控充制水分外,应选用适当容器充贮藏。⑵饮片库房应保持通充风、阴凉及干燥,避免日光充的直接照射,室温应控制在充25℃以下,相对湿度在7充5%以下为宜。⑶饮片的贮充藏容器必须合适,根据药材充的不同性质选用不同的容器充。⑷对于含淀粉多的药材,充切成饮片后要及时干燥并防充止污染,应贮于通风、干燥充、凉爽处防虫蛀。⑸凡含挥充发油多的药材如当归、川芎充等切成饮片后,干燥温度一充般在60℃以下,以避免损充失。⑹对含糖份及黏液质较充多的饮片宜于通风干燥处贮充藏养护。附:磷化铝熏蒸法充.磷化铝是近年来应用较充广的一种新型高效仓库熏蒸充齐山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充性,不易被药材吸附,故散充气快。又具有电石或大蒜气充味,有“警戒性”。磷化铝充熏蒸时不仅对中药害虫具有充强烈的杀虫效能,而且还有充抑制和杀灭微生物以及抑制充药材呼吸的作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