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时检测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课时检测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课时检测6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含解析人民版必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解析:选B左宗棠认为新疆建省为西北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故A项错误;“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故B项正确。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下列与此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致远鼓楫冲重围”联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出本题答案是C项。3.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解析:选D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视死如归、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惊人壮举,有力地驳斥了“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4.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C抓住几个关键词“近代”“瀛东”“辽阳”,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5.某条约缔结后,晚清重臣张之洞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 D.《巴黎和约》解析:选C依据材料“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信息可知,该条约缔结后,中国割让了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丧失了黄海、东海海域的制海权,结合所学可知是《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6.“19世纪末,洋教势力扩大,吸收了不少中国人加入;与此同时,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并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该材料反映了()①列强利用传教特权,强迫中国人入教②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③群众中爱国行为与卖国活动斗争激烈④东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A.①②③④ B.①③C.②④ D.②③④解析:选C人民的反洋教斗争说明②正确;洋教属于外来文化,“不少中国人加入”和人民的反洋教说明东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冲突,④正确。①③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故排除。7.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自于()A.朴素的爱国热情 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C.知识分子的宣传 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解析:选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农民阶级朴素爱国热情的体现。虽然他们不能科学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他们触及了时代的救亡主题。8.“打鬼烧书图”是19世纪末流传于山东的反洋教斗争宣传画,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①它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②这种斗争具有笼统排外的性质③体现了山东人民的反帝精神④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使它们退出了山东A.①②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C19世纪末,山东由于受到帝国主义的严重侵略,中外矛盾异常尖锐,最终爆发了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打鬼烧书图”反映了人民反对外来文化;杀洋人,烧洋书,也体现了不加区别、盲目地仇视外来事物;义和团运动虽然打击了外来势力,但最终失败了,外国势力没有退出山东。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6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4分)解析:第(1)问,联系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从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对外的政策方面去分析。第(3)问,联系义和团运动的口号从中分析其态度,原因从当时的国内形势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方面分析。第(4)问,从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方面去分析。答案:(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