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_第1页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_第2页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_第3页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_第4页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后练习18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含解析部编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该乐器承载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D符合题意;题干未涉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B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中未体现“民族生存和发展”,C不符合题意。]2.佛教起源于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中国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①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和交锋交融中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③中华文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④中国古代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①入选,“公历纪元前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体现了这一点;②入选,“佛教自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的文化相互影响”体现了这一点;③不选,吸收和借鉴的对象是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是外来文化;④不选,材料体现的是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是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明的影响。]3.西部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①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②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同化③说明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④表明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不断增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这种“本土化”现象说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也说明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①③符合题意;②错在“同化”;题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创新性不断增强,排除④。]4.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等传统文化理念,逐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认同。这一理念,对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和而不同的思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④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借鉴,彰显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故③④符合题意;①②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5.法家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极具当代价值④极具包容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B[法家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入选;法家对现代法治建设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极具当代价值,③入选。]◎知识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6.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古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A.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加以发扬光大D.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地吸收D[材料表明对传统文化不能全面肯定或否定,要“辩证分析”,批判地吸收,D项符合题意。]7.食用野味的陋习不单是一个医学、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只有重新唤醒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重建当代人与野生动物的文化关联,运用文化手段疏导新兴野味文化,方能从根本上改善、引导当代人的野物观、自然观。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④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重新唤醒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疏导新兴野味文化”,体现了③④;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排除①;②与题干无关。]8.“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仁爱文化崇尚“爱人”,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这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等思想是一致的。这表明仁爱文化()A.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B.就是先进文化,具有社会时代性C.体现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D.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当代具有积极意义D[从材料信息可知,“仁爱”文化中的某些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友善等思想是一致的,这表明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当代具有积极意义,D符合题意;仁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但不是集中体现,排除A;传统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的表述错误,排除B;材料不涉及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排除C。]9.《周易·系辞下》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B.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C.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C[A项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传统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全部继承,B项说法错误,排除;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项说法错误,排除;“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表明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项符合题意。]10.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这种底气源于()①中华文化是我们今天的一笔财富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A[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①不选;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入选;③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等的。]11.(科学精神)烧烤,古代称之为“炙”,上半部分为肉,下半部分为火,是肉放在火上烤制的象形字。早在数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开始使用天然火烤制食物,《诗经》中也有主人烤制兔肉招待贵宾的故事。时至今日,烧烤食材包罗万象,丰富的调味品更增鲜香,几把椅子围在桌旁,一架烤炉便是国人的“深夜食堂”。这表明()①被现代人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具有包容性②烧烤文化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悠久的烧烤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④我国烧烤文化源远流长且得到了创新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材料显示,早在数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已开始使用天然火烤制食物,时至今日,烧烤食材包罗万象,丰富的调味品更增鲜香。这说明烧烤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我国烧烤文化源远流长且得到了创新和发展,②④正确。材料表明现代人在原先传统烧烤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发展,而不是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具有包容性,①排除。悠久的烧烤文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而不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③错误。]12.(科学精神)因阙上刻有铭文书画,古人出行、拜谒、歌舞等场景都能刻画于阙,生活场景“跃然石上”。汉阙不仅有石制“汉书”之称,还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由此可见()①汉阙是一种凝固的艺术,镌刻着时代的痕迹②汉阙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传统建筑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④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汉阙不仅有石制“汉书”之称,还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由此可见,汉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凝固的艺术,镌刻着时代的痕迹,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①③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汉阙属于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并不能等同于传统建筑,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④说法错误。]13.(政治认同)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思想。[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运用所学哲学与文化的知识,从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答案]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14.(科学精神)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来自中国的智慧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秉持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不认同西方思想中“实力主义”和“丛林法则”。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西方价值观为主要取向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中国为人类未来开具了一剂良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整体思维方式的运用,它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贵和之道,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秉持了天下为公、义利统一的文化意蕴。这一主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赢得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明确知识范围,即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明确解答方向,作为观点认识类主观题,关键是把握观点的指向,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作用,这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等角度去调动知识;结合材料信息组织答案,做到理论与事实的有机结合。[答案]中华优秀传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