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下册册教案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重点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学指导】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时安排】议共分为2课时【知识结构】.
专业专注
...第课时
观察物体1)学习内: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练习一第1、2、、5学习目: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教学重: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学难: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教具运: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复习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生展示不同的摆法。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察物体》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2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生摆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专业专注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5。【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
观察物(1).
专业专注
...第课时
观察物体2)学习内:教材第2页例。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学习目: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察到的立体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教学难: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教具运:课件,小正方体积木教学过:【复习导入】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讲授】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
专业专注
...况。【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做一做”。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6、7。【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
观察物(2)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专业专注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一、教材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二、教学标: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三、教学难点: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四、教学施: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五、课时分共6时因数和倍数……………………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质数和因数……………时.
专业专注
...第1课时
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内:教材第5例1内容,以及第7练习二的第1学习目:.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5=16÷2=12÷=100÷25=150×=220÷=184=25×4=24×3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6的倍数,2和是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XKb1.Com(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2,2010和2的倍数10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倍数20是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
专业专注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字母表示数”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是M的因,M是N和的倍数。A×B=C,A、B、C是非0然数,那么B是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课-标-第-一-网.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2472和820和5.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48是6倍数。在134=3……1中13是4倍数。因为3×6=18以18是倍数,3和6因数。【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2课时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学习内:教材第6页例、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学习目: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条理,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新|课|标|第|一|网教学重: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3都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123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用整除的方,181==,3=,18÷4=…;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教师:18的因数中,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因数有:1,2,,4,6,,12,18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9,12,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为什?不可,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18、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专业专注
...4.其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如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去乘、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2,3,…)5的倍数有:510,15,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的倍数,5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7练习二第2~5题。XkB1.om完成教材第8练习二第6~8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因数和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教材第9页例,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学习目: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5的倍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通过探索发现2、5倍数的特征,教学难: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倍数。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25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引入百数表。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的倍数,写出来。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倍数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倍数。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倍数。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特征。2.探索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专业专注
...(4)归纳:2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新课标第一网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两大类,2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做一做”。完成教材第11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倍数。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2、5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4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学习内:教材第10例2的内容及第11页练习三第3~6题学习目: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除。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倍数?3241533452460986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算一算:先找出103的倍数。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3×10=30……观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
专业专注
...(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15→5118→8124→4227→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倍数,那3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542161299231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340250031272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倍数有
。1435451003328767488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又是5的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专业专注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课堂作业】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课堂小结】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倍数。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5课时
练习课学习内: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学习目:1.熟练掌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会正确判断2、3、5倍数教学难:会运用2、3、5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运:课件教学过:【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元枝郁金香5/,马蹄莲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找回了,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页第7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的倍数,3倍数的和还是3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专业专注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kB1.om2、的倍数,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3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同时2、5、3的倍数有()(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课堂作业】
()最小三位数是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
专业专注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练习课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6课时
质数和合数学习内:课本第14例1及第16练习四1~3学习目: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什么叫因数?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93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
专业专注
...判断)质数:172937合数:22358793963.出示课本第14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用筛选法排除。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练习四的第1~3题。【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课后作业】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7课时
数的奇偶性学习内:教材第15例2,以及第16~17练习四第4~7题学习目: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教学难: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过:【复习导入】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新课讲授】1.探索规律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游戏规则如: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游戏规则如: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专业专注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余1,偶数除以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2.验证规律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独立完成后小组交,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偶数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生齐读一遍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10389+200411387+131268+10243721+200722280+10238800-345【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4~7。【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作业设计】板书设质数和合数(2)数的奇偶性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教学反.
专业专注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教材析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表面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表面积作好准备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实验、观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认识体积单位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二、教学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1m³、1d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难点:理解体积的意义。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计算公式。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四、教学施: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五、课时分共1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2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探索图形…………………课时.
专业专注
...第1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学习内:教材第18~19页例例2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学习目: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教学重: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具运: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投影出示教材第18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新课讲授】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板书:面(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专业专注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面的认识。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
后,上
下,左
右。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顶点。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专业专注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9“做一做”。完成教材第21练习五的第1、2、3、6、7题。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专业专注
...第2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学习内:教材第20页例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学习目: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教学重: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教具运:正方体教具、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新课讲授】探索正方体的特征。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3.集体交流。(1)组:正方体有6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2)组:正方体有12棱,正方体的12棱的长度相等。(3)组:正方体有8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专业专注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体。学生乙组:长方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6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条棱也包括每组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课堂作业】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5、8、9题。【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有12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顶点。.
专业专注
...第3课时学习内: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教材第24页1、例2以及第25~26页练习六第、2、3、4、6、题学习目: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教学重: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运: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投影仪教学过:【复习导入】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新课讲授】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前”、“后”、“左”、“”六个面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2)出示教材第24例。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
专业专注
...么?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尝试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板书。方法一:长方体的表面积=6面的面积和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方法二:长方体的表面积=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方法三:上面的面积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0.7×0.4+0.5×0.4+0.7×0.5)×2=0.83×2=1.66(m2)比较三种方法,你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是找什么这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请同学们尝试自己解答教材第页例2,集体交流算法,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解答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3“做一做”。完成教材第24“做一做”。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课后作业】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长×高+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专业专注
...第4课时
练习课1学习内: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25页第5题教材第26页第9、10)。学习目: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教学重:能根据生活实,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正确的判断。教学难: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集体订。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我们学会了长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是计算出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需要计算其中一部分面的面积之和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思考了。【新课讲授】1.教材25页第5题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宽6、高12。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面不计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集体交流反馈。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cm2)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cm2)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2.教材26页第8题(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没有盖).
专业专注
...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面积之和)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3×3×5=9×5=45(dm2)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平方分米。【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6练习六第9、10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宽、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一圈商标纸上下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方法一:10×12×2+6×12×2=240+144=384方法二:(10×12+6×12)×2=(120+72)×2=384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方厘米。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3×3×5=9×5=45(dm2)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平方分米。.
专业专注
...第5课时
练习课2学习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教材页第11~13题)学习目: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如果告诉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怎样求它的表面积?如果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求?一个长分米宽米、高分米的长方体它占地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一只无盖的长方形鱼缸,长米,宽0.25米,深米,做这只鱼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6第11~13题1.第11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粉刷教室要粉刷几个面?哪一个面不要粉刷还要注意什么?(3)列式解答:4×[8×6+(8×3+6×3-11.4]=4×[48+42×2]=4×120.6=482.4)答: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482.4。2.第12题这是一道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的题提醒学: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分析:前后面的面积是相等的,就是把个长方体前面的面相加即可左右两面也相等,实际上就是求中间这个长方体左右的两个面即可。.
专业专注
...解:涂黄油漆[40×(65-10)+40×65+40×40]×2=(2200+2600+1600cm2)涂红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答:涂黄油漆的总面积为12800cm2,涂红油漆的面积为3.第13题提示: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就可以分成两个正方体。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切后的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没有发生变化小结:截完,增加了两个截。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大于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专业专注
...第6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学习内: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第32页练习七的1~5题学习目: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教学重:常用体积单位。教学难:常用体积单位。教具运:“乌鸦喝水”课件,玻璃杯、水、沙子、木条……教学过:【复习导入】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1平方米、1平米分米1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新课讲授】1.认识体积的概念。()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完后师提: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2实验证明老: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我们再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入第二个杯子,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第二个杯子装不下第一个子的水因为第二个杯子里放了一块石头,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装不下了。(3)观察比较观察:电视,影碟和手,哪个所占的空间?教师: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4)体积概念的引入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2.体积单位的认识。.
专业专注
...(1)出示两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3)认识体积单位。老师:请你猜一猜1cm3,1dm31m3是多大的正方体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1dm3;棱长是的正方体,体积是1m3。教师请学生看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①一粒蚕豆的大小是1cm3,请同学们估出身边体积是1cm3的物体。②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dm3,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dm3大小的物体。③3长的木条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墙角,看1m3有多大,估计一下,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教师:立方厘,立方分,立方米是常用的体积单位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请同学们用4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你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cm3)什么(因为它是由4个体积是1cm3小正方体摆成的)(5)练习:完成课本第28“做一做”1、2题。【课堂作业】教材第32页练习七1~5。【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别写成cm3,dm3,m3.
专业专注
...第7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学习内:课本第29~31页1内容,课本页的1及页练习七的5~6题学习目: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教学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学难: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教具运:正方体木块若干。教学过:【复习导入】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新课讲授】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教师:请同学们想一,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专业专注
...说明学生拼摆长方体的样式非常多这里只列举几个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讲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V=abh(3)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棱×棱(板)用字母表示:V=a·a·a=a3a示棱长)(a3读作a立方,表示3个a相乘)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出示教材第30的例1。学生看图,理解题意。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看图,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做一做”第1、2。【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专业专注
...第8课时
练习课学习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教材33页练习七第~13题学习目: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重: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教学难: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说这两节课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组织学生回顾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老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块知识掌握的还不错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课堂作业】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第10题把长方体的体积平均分第题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得这些木料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个公式的应用以及变形的应用。第13题只有分别估计出它的长、宽高,才能估计得更准确。【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3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专业专注
...第9课时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习内:课本第34~35页例的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学习目: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名数的改写。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教学重: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教学难: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运:课件教学过:【复习导入】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填一填。1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新课讲授】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老师板书教材第34例2:一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dm3。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老师出示棱长为1dm正方体模型。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1dm3,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4)计算。请学生想一想,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能不能算出这个正方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先交流,再独立完成,然后请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学生可能会说:如果把正方体的棱长看作是10cm,就可以把它切成1000块1cm3的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1dm它的底面积1dm2也就是100cm2,再根据底面积×高,也就是100×10=1000cm3得出它的体积。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310×10×10=1000(cm3)1dm3=1000cm3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立方分米=1000方厘米(老师板书)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观察板书内容。.
专业专注
...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存在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2)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百。(3)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一千。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回忆:怎样把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要乘进率)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学习教材第35的例3。板书:3.8m3是多少立方分米2400cm3是少立方分米请学生尝试独立解答,老师巡视。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板书:3.8m3=(3800)dm32400cm3=(2.4)dm3(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学生理解题意明确箱子上的尺寸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请学生说出这个箱子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解答,指名板演。V=abh=50×30×40=60000(cm3)=60(dm3)=0.06(m3)4.巩固:完成课本第35的“做一做”第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程。3.5dm3=3500)cm3700dm3=(0.7)m3【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第1题此题是巩固单位间进率的习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第2题这是一道实际应用的问题包装盒是否能够装得下玻璃器皿,关键要看包装盒的高是多少,因为从已知条件中我们已经知道包装盒的长宽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要长。只要包装盒的高大18cm就能够装得下。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包装盒的高,提醒学生注意统一计量单位后全班反馈。第3~9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方米=1000立方分米.
专业专注
...第10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学习内: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学习目: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容积单位换算教学难:容积单位换算教具运:量杯、量筒、容器、长方体纸盒。教学过:【复习导入】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宽1.8dm、高,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新课讲授】1.教学容积的概念。(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4)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出示一个木盒。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2.教学容积单位。(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2)学生自学教材第38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专业专注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试验:把水倒入量杯1mL,然后再把1mL的水倒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板书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板书)3.新知应用。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5×4×2=40(dm3)40dm3=40L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答案::mLLm3mL:40004.8820.53500024008.0480407850.785:18÷1.5=12):400×225×300=27000000(mm3)=27(dm3)=27(L)5:22×10×1.8=396(m3)6:3×2.5×2=15(m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
容积和容积单位(1)1L=1000mL1L=1dm31mL=1cm3例5:5×4×2=40dm340dm3=40L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L。.
专业专注
...第11时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内:课本第39的例6及第41练习九的第7~13题学习目: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学,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教学重: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难:运用具体方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具运:一个雪花梨,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教学过【复习导入】1.填空6.7m3=()dm3=()cm32L=()mL3450mL=()L0.82L=()mL=()dm3提问:单位换算你是怎样想的?2.判断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从里面量出长、宽、高。一个量杯能装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一个量杯最多能装水10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0mL。(5)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通过判断的练习,要让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新课讲授】出示课本第39教学例题6。(1)出示一块橡皮泥。提问:能求出它的体积?(把它捏成一个长体或正方体,尺子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2)出示一个雪花梨。提问:你能求出这个雪花梨的体积吗?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并汇报。.
专业专注
...最优方法:把它扔到水里求体积。给每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雪花,桶,大家动手实,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汇报试验过,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雪花梨,看一下刻,并记下。接着把雪花梨放入量,要让其完全浸没再看一下刻度,并记。后把两次刻度相减就是雪花梨的体积。即:450-200=250(mL=250(cm3)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雪花梨的体?学生展开讨论后并回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要注意什?要记录哪些数据?(要注意把物体完全浸入到水中要记录没有浸入之前的刻度和完全浸入之后的刻度)想一想,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也是可以的,但必须把它们完全浸入水中【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41练习九第7~13题。第7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水深水和土豆合在一起形成的长方体的体,放入土豆后高是13cm,根据“面积高的公式,可以求出放入土豆后的体积,再从中减去,就得出土豆的体积。第题:一个大圆球加一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12mL,一个大圆球加四个小圆球排出的水是这样可知3个小圆球共排出的水是24-12=12(m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采购招标合同协议书样本
- 遗赠协议书与赠与
- 中国京都协议书
- 2025绿色建材购销合同范本
- 2025二手车买卖合同正式版
- 2025汽车销售中介委托合同
- 2025年短视频MCN转化优化合同协议
- 2025低空经济「灾害预警」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报告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行业报告:聚焦性别差异女性用户需求与服务创新趋势
- 2025年克拉玛依fjc项目知识产权授权合同
- 检验危急值管理制度
- 监事会换届工作报告
- T/CIE 175-2023博物馆智慧服务规范
- 钻探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石英石台面供货合同协议
- 冠心病大讲堂
- 2025年陕西神渭煤炭管道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 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脱硫值班员
- ICU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 《小军号》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