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3、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化区、乡土文化区。5、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可分为两类:扩张扩散和迁移扩散。扩展扩散某文化现象出现以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特点:空间上的联系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三种类型接触扩散或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者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例:我国的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播。 特点:传播速度比扩展扩散快,易于保持这种文化的本身特点,空间上与其原文化区有不连续性。6、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7、文化景观——文化现象综合体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是地球表面各种文化现象所组成的统一体。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8、人地关系论+代表人物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代表人物:希腊学者亚力士多德、法国政治哲学孟德斯鸠、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和美国地理学家森普尔法国地理学家白兰士和白吕纳3.)适应论: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罗克斯比化的发展而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的长期适应。4.)生态论: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提出认为地理学是“的反应。5.)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9、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二是实证主义方法论;三是人本主义方法论;四是结构主义方法论10、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P79-84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在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家的相关规律。11、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的主要组成部分。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经济适度人口。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就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而言,适度人口的确定是制定国家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它利于更好地执行人口政策,有助于认识人口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来讲,适度人口的确定也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及早确定科学、合理的适度人口,才能采取政策手段,促使人口转变,并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保障人口转变的完成,这才是行之有效的策略。12、胡焕庸人口分布线:黑河-腾冲线13、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14、人口迁移:通常人们处于某种目的、迁移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15、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移民有、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带家眷劝架移出是很、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世界人种的划分肤色: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四大种群和12、白色种族群(分布最广:北欧种族、、黑色种族群(分布较为广泛,但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棕色种族群:澳大利亚种族、美拉尼西亚种族、波利尼西亚种族、密克罗尼西亚种族。17、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分类:亚洲地理人种、欧洲地理人种、非洲地理人种、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印度地理人种、澳大利亚地理人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18、民间文化又称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19农业起源:耕作业(种植业)广义---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农林牧副渔时间:12000年前左右 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全新地点:中国、印度、中南美和近东两个方面:考古、民族学理论:国内:(农业出版社)118西方:鲁姆配利·罗恩的“天才理论”柴尔德(Childe)的“绿洲说(接近论)”布雷德伍德(Braid“核心地带(原生地)宾福德“”海登(B.Hayden)的“新气候变化说”博赛洛普的“贝廷杰的“论20、现代农业的类型业、市场园艺农业和大牧场六种基本特征:1)现代农业的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所消费的。--商业化从事现代农业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21、农业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22、农业景观的观光价值和都市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在城市周围地区,以满足城市居民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为主。观光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中以单一的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通过效益。观光农业的类型:生态农业村、旅游农庄、观光农园、科技农园都市农业,其英文为agricultureincountryside“都市圈中的农业有百里桔树,并修建许多了望塔让人们能够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挪威栽有草坪的“绿色房顶可以吸收悬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及有害颗粒。都市农业是以农业布局区位理论、农业生态系统理论都市农业是指以满足城市消费需求和获得更高的效益为主要目的,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废弃物,采用集约经营方式,在都市圈内的土地上和水体里生产各种农产品,并进行加工和销售的产业。都市农业为都市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综合而言,欧生态三大功能。我国都市农业提出与实践于2090快。类型: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假日花市、农业公园、生态公园、教育农园、屋顶农业、森林体验公园休闲娱乐功能特征:镶嵌式布局、城乡交融、高智能化、多功能性、第三产业: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第四产业:第四产业是指以计算机、网络等为工具,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支撑IT第四产业与新经济、信息经济、虚拟生产续发展。第五产业: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值的行业。、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它种社会活动以及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聚落的构成:生活设施、生产设施。在乡村聚落的分类中最常见的是按形态分类:1、一般类型的乡村(动型村落(规模小、特殊类型(型农场)25、城市化的机制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史城市化的原生动力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四、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内生决定性力量五、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速或延缓城市化进程26、城市地域结构发展动力及其模式P218-221(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散力、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动力分两方面,即集聚力离散力则是向相反方向,驱使其转向郊区。集聚力:集聚力主要(二、城市内部结构的地域模型有三种:1929年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伯吉斯提出的。扇型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1939年提出的。多核模型:是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 C.D.Harris)和乌尔曼1945、城市景观和感知在城市景观中,最明显的是城市建筑高度;其次,城市景观往往三是城市的格局。第四是城市与环境的协调所形成的风格。路标影响;城市感知对城市建设和调整有重要影响28、宗教起源与原始宗教(多样性、模糊性)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宗教是神秘的,人们对于宗教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宗教是一外来词,有两源:“教宗宗为教的分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的佛法、佛理,二、源于西方:我们现在所说的宗教religio转化而来联系会场所、神职人员是教徒与神的联系中介。原始宗教一般都是多神制,从拜物发展到灵魂、鬼怪崇拜。法术与特定的宗教仪式在原始宗教中起的作用很大,介于人和神之间执行法术的就是神职人员。与后来的宗教相比,原始宗教通过法术与仪式祈祝得到的好处要简单得多,既没有拯救灵魂,也没有修福来P265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无需探讨“摇篮或源地问题,一般认为各地原始宗教中产生,然后通过思想输出传播到其他人群中的现象。“天人和一的。同时,也是早期人类的精教,宗教生活。这是早期人类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结果。29、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的数量与变化:一神教、二神教、多神教民族宗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神道教、耆那教、锡克教30、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特点:分布最广,教徒最多40,150多个家与地区、伊斯兰教(回教,清真教 创始人:穆罕默德)要有自己的观点)31、宗教景观P285-288(全节看) 鲜明的文化特色。一、宗教塑造文化景观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32、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称为政治区,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政治地理单元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级的,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33、政治地理结构政治空间结构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实力结构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34、国家的中心性区域首都政治中心国家象征经济型核心区35、国家权力内涵:“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又包括精神因素(软国力,如政府质量、政治体制、外交关系、民族凝聚力及科学技术等。国家权力的要素包括: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和政府的质量。36、自然资源: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力的因素,自然资源“是国家力量的自然源泉”——适度人口人口因素与其它因素的配套性38、经济水平:经济条件是影响综合国力的直接因素,又是综合国力发挥的物质前提,一定程度而言,综合国力对经济具有依赖性。军事力量:综合国力的最直接的指标,具有强制性。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乘数作用。国民士气:作为综合国力中的能动因素,国民士气、民族凝聚力引导、凝聚、催化、放大。政府的质量:政治性质、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程度、政府的机构和效能、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最重要(组织、整合作用P33639、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以实力为基础的国家利益是全球格局形成演化的根本动因国家利益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政治地理过程的目的形式、过程,采取的手段、方式。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河市公安局爱辉分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2名警务辅助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1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上半年江西九江市事业单位“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招聘37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聘教师1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营商环境观察员招募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湖北恩施来凤县星熠文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财务人员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吉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面向社会招聘审判辅助人员聘用人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低空经济「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布局与竞争格局报告
- 2025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压延玻璃成型工班组考核测试考核试卷含答案
- DB4405-T 303-2023 狮头鹅屠宰操作规程
- 经合组织成员国
- 浅谈如何做好危化品安全管控工作
-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习题答案题库
- 县中医院妇科重点专科建设汇报
- 坚持人民至上 工会研讨发言
- 美学原理全套教学课件
- 期末复习(课件)新思维英语四年级上册
- 子宫脱垂试题及答案
- GB/T 90.1-2023紧固件验收检查
-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