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_第1页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_第2页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_第3页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_第4页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LtD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中国地质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804)构造地质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009年一、名称解释黄道面:太阳系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作高速旋转。太阳系中行星的分布及运转几乎都在一个共同的平面内,这个平面称为黄道面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矿物: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c动力变质作用d混合岩化作用下列哪种地质作用最有可能形成与之相对应的岩石bA成岩作用与灰岩b火山作用与花岗岩c侵入作用与玄武岩d胶结作用与大理岩磁偏角通常是da磁场强度矢量与地理轴之间的夹角b地理轴与地磁轴之间的夹角c磁场强度矢量与水平面的夹角d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包气带水对岩石圈表层进行侵蚀作用,一般形成下列哪种岩溶地形dA波切台b石柱c溶洞d落水洞现代只发育基性火山岩和浅源地震的火山岩带最有可能是dA大兴安岭火山岩带b阿尔卑斯—印尼火山带c环太平洋火山带d大洋中脊火山带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通常最先出现的是cA卤化物阶段b硫酸盐阶段c碳酸盐阶段d沙下湖阶段哪种搬运作用方式一般不会使碎屑颗粒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da载移b跃移c推移d悬移汶川大地震属于aa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c深源地震d诱发地震再按矿产资源的性质与用途分类,铁属于aa黑色金属b有色金属c贵金属d稀有金属矿形成地堑的断层组合一般是aa两条或两组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之间的地块下降b两条或两组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之间的地块上升被子植物产生的时代是ca早古生代b晚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问答题主要考点:地球内部各界面及各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地幔可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论述题:论述河流的侵蚀作用及冲击物主要特征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通过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的破坏机械破坏过程,而化学侵蚀作用使通过河水对河床岩石的溶解和反应完成的,尤在可溶性岩石地区比较明显。总的老说,以机械侵蚀作用更为主要些。河流的侵蚀作用按其侵蚀方向又可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河流的下蚀作用使河谷加深加长。下蚀作用强烈的地方会形成瀑布,并且由于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延伸,直至分水岭。由于不同地区河流的下蚀作用强度和速度不一样,还会发生河流的袭夺现象。河流的侧蚀作用会使河床弯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形成自由河曲还有牛轭湖。论述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及其代表的构造意义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地层接触关系受构造运动的控制,同时也记录了构造运动的历史。通常,最基本的地层接触关系有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三种,不同的接触关系反映了不同的构造运动特点。整合(conformity)

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完全一致,时代连续的一种接触关系。它是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沉积作用连续进行,沉积物依次堆叠而形成的。平行不整合(disconformity)

又称假整合。其特点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但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其间有反映长期沉积间断和风化剥蚀的剥蚀面存在。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是: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沉积了一套或多套沉积岩层;②地壳发生显著上升,原来的沉积环境变为陆上剥蚀环境,经长期的风化剥蚀后,地面上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分布有古风化壳及铝土矿、褐铁矿等风化残积矿产;③地壳重新下降到水面以下接受沉积,形成新的上覆沉积岩层(其底部由于开始沉积的地形差异较大而常形成底砾岩),由于地壳基本上是整体上升和下降的,故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基本保持平行。所以,平行不整合的出现,反映了地壳的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unconformity)

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著的情况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②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上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则不断上升,并到达陆上的一定高度或成为山地,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③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同时在剥蚀面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④地壳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积环境,在剥蚀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其底部常有底砾岩),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所以,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著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叙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边界类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两个圈层,即上部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的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着各种地质作用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与演化的基本格局。主要边界类型:1.分离型板块边界2.汇聚型板块边界3.平错型板块边界论述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及其野外研究方法(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岩层、含矿层、岩体、褶皱轴等地质体或地质界线等在平面和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的现象,说明可能有断层存在。但要注意与不整合界面、岩体侵入接触界面等造成的不连续现象加以区别。(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在一区域内,按正常的地层层序,如果出现有某些地层的不对称重复,某些地层的突然缺失或加厚、变薄等现象,这都可能是断层存在的标志。(3)擦痕、磨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称为擦痕,局部平滑而光亮的表面称为磨擦镜面。断层面上往往还有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其陡坡与缓坡呈连续过渡,称为阶步。它往往是断层间歇性活动或因断层运动受到某种阻力而形成的。擦痕、磨擦镜面及阶步均是断层滑动的直接证据。此外,擦痕的方向指示断层的相对运动方向,其中手摸擦痕面时感到光滑的方向即为对盘运动的方向;阶步的陡坡倾斜方向也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断层带中因断层而形成的动力变质岩类称断层岩或构造岩。如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断层泥等。断层岩不仅是断层存在的岩石标志,而且断层岩的特征还能反映断层的性质、运动方向及形成的物理环境等。(4)地貌及水文标志。较大规模的断层,在山前往往形成平直的陡崖,称断层崖。断层崖如被沟谷切割,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陡崖,称断层三角面。此外山脊、谷地的互相错开,洪积扇的错断与偏转,水系突然直角拐弯,泉水沿一定方向呈线状分布,湖泊、沼泽呈条带状断续分布等,都可能是存在断层的间接标志5、举例论述地球科学研究的意义(15分)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