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_第1页
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_第2页
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_第3页
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_第4页
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雄安新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为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就雄安新区规划,提出七大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地处京津冀腹地,一方面承担着本地区水环境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破坏形成的资源环境压力,另一方面面临着整个京津冀地区普遍的大气污染问题,严峻的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一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基本情况(一)地理环境雄安新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中部、南拒马河下游南岸,在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属太行山麓平原向冲积平原的过渡带。全境西北较高,东南略低,海拔标高7~19米,自然纵坡千分之一左右,为缓倾平原,土层深厚,地形开阔,植被覆盖率很低,境内有多处古河道。雄安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9℃。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日照26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551.5毫米,6~9月份占80%。无霜期185天左右。(二)自然资源状况2017年有人口104.71万人。截至2012年,雄安新区雄县境内天然气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境内有油井1200余眼,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800万立方米;地热田面积320平方公里,地热水储量821.78亿立方米。容城县矿产资源的类型,主要是建材行业烧制砖瓦的黏土和工程用沙。安新县境内蕴藏的地热资源储藏面积达350多平方公里,储量150多亿吨。雄安新区内林地盛产上百种山产品、数百种野生中药材。白洋淀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目前淀区有藻类406种,大型水生植物47种。三是动物数量逐年增加。鸟的种类由原来的192种增加到现在的200种。野生鱼类恢复到17科、54种。(三)地质状况2017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雄安新区地质调查野外工作。8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河北雄安新区在容城召开雄安新区地质调查第一阶段成果移交汇报会,地质调查结论有五点:“一是区内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较好,稳定场地和基本稳定场地占89.5%,全区适宜工程建设。二是重点调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适合规模化开发。三是重点调查区土壤环境清洁,大部分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清洁区面积占99.3%。四是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38%浅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4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75%深层地下水可作为饮用水源,20%适当处理后可作为饮用水源;部分区域分布有富锶优质地下水。五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适宜,每布设1平方米地埋管可满足2~3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供暖制冷需求。综合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起步区可满足3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区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四)水资源状况近年来河北省和保定市经过大力整治污染,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水量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重任道远。根据中央规划,雄安新区要实现“水城共融”,这无疑离不开白洋淀。有“华北明珠”和“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华北地区本就干旱少雨且水资源严重匮乏,白洋淀的存在不仅具有“鱼米之乡”的经济效应,还承担着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泄洪蓄洪的重要功能。上游萍河、府河、漕河、唐河、瀑河、孝义河、潴龙河、白沟引河等8条河流的洪沥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浅湖草本沼泽型湿地生态系统。历史上,白洋淀水域面积曾经达到1000平方公里,水量非常丰富。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干旱的气候、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游大大小小100多座水库陆续修建,导致白洋淀入水不断减少。同时,上游水土流失和淀内围堤造田,使得白洋淀泥沙淤积加速,淀区水面日益缩小,而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各入淀河流均无有效的清水补给,水体的自净能力很差。二生态环保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污染问题严重近年来,大气治污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距离预期效果仍有差距。一般来说,第二产业占比高、第三产业占比低的地方,大气污染问题就突出。雄安新区第三产业占比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不仅远低于京津,而且低于保定全市平均水平。根据2016全国空气污染排行榜,雄安新区所在的保定市PM2.5位居全国第五,PM2.5浓度为93.7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问题非常严重。目前,雄安新区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大型企业的工业废气和燃煤排放,集中在电力、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行业,同样也有新兴的太阳能行业。据公众环境中心抓取雄安新区下辖的三县污染企业监管纪录显示,安新县最多,达到15家,多集中在纺织、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如雄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塑料包装印刷基地,有10家企业存在污染问题,以造纸、五金、塑料制品等为主。容城县主要是生态污水处理的排污污染。国家环保部门要求,2017年钢铁、水泥、煤炭、垃圾焚烧等非电行业实现达标排放,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等也需要治理;汽车尾气排放的提标需要持续推进;集中供暖、地热供暖、燃气供暖等,也有待进行实质性改善。(二)以白洋淀为代表的水资源短缺、污染等问题突出雄安新区水污染治理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需求提升。雄安新区及周边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水资源供求。需求方面,新区3县的供水量约在20万吨/日,人口130万。考虑到雄安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迁移及加上创新创业的入驻,如以300万计算,并以2015年北京人均日生活用水量0.48吨来测算,新区每日所需用水量将提升至144万吨。而供给方面,白洋淀蓄水不足、水位不稳的问题仍未解决,多年来极少能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的8.4米的最低生态水位,新区周边水库和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有限。目前入淀污染负荷仍然较大,即便已经执行了最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但与白洋淀水功能区划要求的Ⅲ类水质差距明显。与此同时,从水体污染看,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水体污染情况严重。历史上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大部分已断流,唯一流入白洋淀的府河,径流量为入淀河流之首,却是一条没有自然源头、收纳保定市排放生活和工业污水的纳污河。由于接纳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废水以及淀区旅游业、网箱养鱼业的发展,白洋淀水质严重恶化,富营养化现象突出,虽经多年治理仍未有明显改观。2016年6月河北省环保厅认定白洋淀水质属重度污染,为劣V类。2016年8月白洋淀出现大面积死鱼,而2017年2月份水环境监测报告显示,被划为III类标准的区域的实测水质为IV类甚至V类。白洋淀水污染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极具规模的初级加工业的废弃物排放,二是民众生活污水及垃圾的直排。白洋淀淀区有纯水村39个,人口约10万人;半水村84个,人口约20万人,主要从事水上种植、养殖等经济活动。近年来,污染白洋淀水质的主要是生活污水排放、垃圾长期堆放以及水产养殖业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机动船舶、游客丢弃垃圾等,也带来了污染。(三)以固体垃圾为代表的环卫污染问题急需解决《河北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2016~2020年)》要求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等。从当前雄安新区的状况看,固废污染现象从环卫部分就存在缺失,到后续的处理处置能力也存在欠缺。由于缺乏监管,淀内水村生产生活“三废”处理不到位,“脏乱差”问题突出。需要处理的问题包括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鞋厂垃圾等)以及随意焚烧。工业垃圾的处理处置设施需要配套,雄县、容城一带小商品商贸发达,废弃废料堆成垃圾山。(四)转移污染和叠加污染,挑战生态监管和治理能力雄安新区规划范围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城市的污染。本区域原有的污染和周边城市大型企业的工业废气和燃煤排放污染,形成各种污染叠加,使未来的污染问题很突出。新区成立前,不仅京津保三地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内部三县也因管理机制不协调,不利于区域的整体性污染问题的及时解决;因为环保压力传导不到位,由上到下层层衰减,以至于到了最基层,环境监管出现真空,大量环境违法现象得以滋生。新区成立后,未来污染治理,既要靠自身,也要依靠北京的经济技术给予的支持。在识别出不同污染源的治理途径外,还要城市间形成信任、支持,而不是简单要钱。除此,要京津冀一体化范围的污染信息充分公开,实现环境管理、标准、执法力量等一体化,否则各地区的污染只会转移来转移去,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新区正在采取的重要环保措施(一)将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作为新区规划的原则新区设立是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城镇与乡村的共生共融和共同现代化是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新区规划的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城市,蓝绿面积不少于70%。同时,新区建设要处理好城淀格局,实现山水城市、灵动交融。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对新区规划既是有利因素也是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是淀中村及堤上村。规划建设既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农民利益;也要发展提高,不污染环境。新区是创新经济的载体,是先进科技文化的结晶,更是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二)清源、补水、控水,多措并举保护水资源河北省积极推进雄安新区水利规划建设各项任务,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不断提升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截至5月16日,已逾2200万立方米生态补水注入白洋淀。围绕保障生态安全,下大力度推进雄安新区及周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加大新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水源地周边、河流源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努力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入淀目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积极推进白洋淀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严控入淀污染源。河北省围绕“十三五”期间的白洋淀治理,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行动方案和修复规划等,规划和方案要求大力抓好河流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共规划了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近246亿元。经过强化治理,白洋淀的生态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一是水质有了提升,烧车淀、大麦淀等核心区的水质基本能保持在Ⅲ、Ⅳ类。二是植被在不断增多。曾经绝迹的马来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芡实、白花菜等沉水和浮叶植物又重现白洋淀。环保部将雄安新区的白洋淀与洱海、丹江口一同列入“新三湖”水污染治理范围,白洋淀污染治理成为国家环保工作的重点。其三项重点工作是白洋淀治理与修复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总体规划环评。新区提出白洋淀流域8条河的综合治理方案和淀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方案,并开展重点工程的前期调研、钻探、采样工作,为加快规划编制进度和规划重点工程落地实施打好基础,通过实施“两淀两河一库”工程(烧车淀、藻杂淀、府河、孝义河、唐河污水库),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整体综合治理及生态恢复提供模式及样板。(三)治理大气污染,全力打响蓝天保卫战雄安新区当前所进行的大气污染防治,一方面受益于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雄安新区所处的保定市,为扭转全国空气质量倒数第一的局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如《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十大工程》已印发实施,《保定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过“禁煤、治污、抑尘、控车、禁烧”等一系列直接有效的措施,严格执法,检查排污单位,立案查处,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查处环境行政违法案件,清理小煤炉,清缴燃煤,并建立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警应急体系,这些措施也有效地改善了雄安新区大气环境。另一方面,雄安新区成立后,大气治理和监测升级。2017年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察。雄安新区从其规划性质来看,其域内的大气污染设施,以关停、迁移等方式快速完成,这对京津冀一带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能起到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四)探测地质状况,为中长期发展战备做好决策支持新区建设不仅是地表之上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开发地下购物广场、地下娱乐设施以及地铁隧道、交通物流设施等。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思路之一,是要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把城市交通、水电气、城市灾害防护系统等都放到地下,把地面让给绿化和人。2017年,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工作已全面启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调查地下0~10000米范围内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参数。雄安新区将从万米深处地质调查开始,打造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的第一个示范区。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或将要进行的调查包括:开展容城地热田初步勘查、重点地区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深层水文地质勘探试验、深部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初步搭建透明雄安数字平台框架,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开展地面沉降严重区高分辨率调查,构建地面沉降立体监测网,建立地下水模拟与三维地面沉降模型,评估地面沉降风险,为工程规划建设和地面沉降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全面实施地热田整装勘查,深入开展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建立国土资源与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全面建成透明雄安数字平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地质解决方案。(五)上下齐心,严格执法,推进治污、碧水、净土行动新区设立以来,一系列措施和行动正在营造“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浓厚氛围,为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雄安新区筹委会要求三县在整治污染点、切断污染源上,强化监管和治理,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上,治标为先,以治标促进治本,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河北省公安厅、保定市公安局驻雄安新区联合工作组组织三县公安机关,强力开展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格执法,关停一批污染企业,严惩一批非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雄安新区环保工作网格化监管工作已启动,切实解决环境治理中的问题。启动新区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划定的工作,通过各项措施,实现绿色低碳、返璞归真。全面实施“碧水行动”,制定流域环保排放标准,做好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研究确定流域环境改善目标,确保一泓清池安全秀美。强力实施“净土行动”,划重点区域,整治行业和污染物,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污染物,同时努力减少现有污染存量。另外,针对重金属土壤污染、面源污染等的问题,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调研治理方法,推进治理工作。四结论与建议(一)坚持生态优先,深刻认识建设绿色宜居新城的重大意义雄安新区的成立和建设将“为中国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成为国家乃至国际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定位是“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这个重要的功能定位,是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体现了新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今后的发展中,应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能建成高楼林立的城市,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落到实处,使新区的生态自然环境更加美好。今后,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在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过程中,优先加强生态建设。要吸取我国大中型城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人口高度聚集、功能过分集中、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新区的建设、运行、管理与体制机制政策密切相连,两者高度融合,才能使规划更好落地,建设好、发展好。争取在交通基础设施、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