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阅读答案_第1页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_第2页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_第3页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_第4页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训俭示康阅读答案训俭示康阅读答案1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侈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民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假设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假设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思熟虑,岂庸人所及哉!

昔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有删减〕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忝,字义为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意思是自己名列在内,使同人有辱。文中“二十忝科名”是指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科名之中。

B.闻喜宴,文中指朝廷宴请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席,不同朝代宴会方式、地点有不同。同年,是科举时代同榜考中之人的互称。

C.李文靖、张文节均为北宋名相,文靖、文节分别是两人的谥号。古人死后,后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叫谥号。

D.享,原指向神灵祖先进献食物,后泛指贡献;又引申为拥有、享受或宴享。文中“公叔文子享卫灵公”的“享”意为前者。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司马光朴实无华,低调生活。闻喜宴上考虑君恩不可违才戴上花;平生饮食节俭适度,承袭着清廉家风。

B.今人以节俭相互讥议的风气令司马光深感担心,他认为像公叔文子和寇莱公那样追求奢侈实在是不可取的。

C.文中提到了李文靖公、张文节及春秋时期的季文子等人的事迹,他们都是戒奢以俭的典范,深受敬服。

D.文题《训俭示康》中“康”指司马光之子司马康,司马光写此文,目的就是提示儿子以史为鉴、崇尚节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4分〕

(2)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4分〕

14.张文节当宰相时,生活享受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他为何这样做?〔3分〕

答案

10.A正确断句为: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1.D文中指引申义。

12.D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13.〔1〕也不敢穿脏破的衣服来显示别出心裁而求取好名声,只是驯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

〔“服垢弊”“干”“但”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假如有人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备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然”“非”“靡”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②自己的俸禄不能长期享有,自己的健康不能长期保持,自己不能永久荫庇子孙

③家人一旦习惯于奢靡生活很难转变

【参考译文】

我原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赏赐不能违背。”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有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别出心裁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驯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

一般的.人都以奢靡糜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俭朴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由于节省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辱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古怪啊!”

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靡糜费,当差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负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款待的东西虽少,但情意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来宾好友,经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假如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相责备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负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的确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张文节担负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犹如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说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的确是清廉节俭,外人有许多对您有像公孙弘盖布被子搞欺诈的讥评。您应当略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靡很简单,由奢靡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莫非能够一贯拥有?身躯莫非能够一贯活着?假如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状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即节俭,那时候肯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状况都永久犹如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思熟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过去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

出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定会遭到祸害,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真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近代寇莱公豪华奢靡堪称第一,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由于节俭而树立名声,由于奢靡而自取灭亡的人还许多,不能一一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育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2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假设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假设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思熟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出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款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来宾,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说明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故: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上:以:益:

(5)所亲或规之。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宜:少: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顿:致: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及:

2.找出以下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全都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A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B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

C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F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风力虽尚劲,徒步那么汗出浃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列图中画出。

(1)(2)(3)(4)(5)(6)(7)(8)(9)(10)(11)(12)(13)(14)(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A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