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_第1页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_第2页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_第3页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_第4页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

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2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3(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1.单选题1.13.0过程观点的焦点是()您答对了a说明组织为顾客创造价值时是如何工作的b说明组织为顾客创造价值时是如何构成的c说明外部环境的状况d说明内部环境的状况过程观点的焦点是说明组织为顾客创造价值时是如何工作的,而不是如何构成的。1.23.0某钢铁厂是一家拥有300多亿此产的巨型企业,在目前钢材多样化和高科技化的市场需求面前,你认为最适宜的组织结构形式是()您答对了a直线型b职能型c事业部制d矩阵制事业部制适合大型的或跨国的企业公司。1.33.0为了克服由于过度分工而导致的工作过于狭窄的弊端,提出的职位设计思想是()您答对了a工作团队b职位轮换c职位丰富化d职位扩大化职位扩大化通过把若干狭窄的活动合并为一件工作的方式来扩大工作的广度和范围。1.43.0采用防守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特点是()您答对了a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宽b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窄c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宽d职权相对比较分散,管理宽度比较窄一个组织不同的战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应的最有效的结构类型。事业层次的战略也影响着组织的总体结构。1.53.0组织中,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沟通的途径是()您答对了a计划b组织c管理d职权组织中,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沟通是通过职权来实现的。1.63.0下列因素属于支持变革力量的是()您答对了a对能力的恐惧b对失业的恐惧c对现行行为或结果的奖励d顾客的要求顾客要求、新管理团队和新竞争者属于支持变革力量。1.73.0设计和维持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您答对了a计划工作b领导工作c组织工作d控制工作对不同概念的考察除了名字解释题,也可应用选择题,答题时注意理解。1.83.0用来了解管理者潜在能力的口试方法为()您答对了a创新型口试b问题式口试c适应性口试d漫谈式口试漫谈式口试可以用来了解管理者潜在能力。1.93.0王某2000年被企业聘为财务主管,按规定三年后又转到本企业审计部任主管,这种职务变化属于()您答对了a非主管工作的轮换b在主管的职位间轮换c事先未规定的职务间轮换d事先规定的主管职务间提升在主管的职位间轮换是在组织同一层次上的各个不同部门的职务上进行。1.103.0确定合理的管理宽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您答对了a管理宽度越窄,越容易控制,管理的费用越低b管理宽度越宽,组织层次越少,管理的费用越高c不同的管理者、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将决定管理宽度d管理宽度的确定仅决定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不同的管理者、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将决定管理宽度。1.113.0授权的绝对性原则是指()您答对了a权利不可完全下授b权利不可没有约束c责任不可下授d责任不可完全下授责任不可下授称为授权的绝对性原则。1.123.0从组织工作角度看,下面哪种情况会造成组织工作的窒息()您答对了a高弹性的集权b中等弹性的集权c低弹性集权d无弹性集权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1.133.0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您答对了a职能职权介于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之间b直线职权介于职能职权与参谋职权之间c参谋职权介于直线职权和职能职权之间d三种职权相互独立,相互联系职能职权介于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之间,在管理工作中,应处理好这三种职权之间的关系。1.143.0小王在某保险公司已做了七年,业绩不仅逐年上升而且在客户中口碑非常好,去年保险公司将其提升为业务部经理,请问这符合人员配备中的哪一原理()您答对了a权责利一致原理b公开竞争原理c不断培养原理d用人之长原理用人之长是指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1.153.0在实践中,评价管理者职位最常用的方法是()您答对了a比较法b职务系数法c时距判定法d分职定值法在实践中,评价管理者职位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1.163.0为了达到管理有效,管理层次应尽可能()您答对了a增加b减少c不变d依具体情况而定1.173.0采用“集中政策,分权经营”的组织结构是()您答对了a多维立体结构b矩阵型c职能型d事业部制1.183.0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的部门划分方法是()您答对了a按职能划分b按地区划分c按产品划分d按对象划分1.193.0“斯隆模型”又被称为()您答对了a多维立体结构b矩阵型c职能型d事业部制1.203.0最普遍采用的部门划分方法是()您答对了a按产品划分b按时间划分c按职能划分d按地区划分2.多选题2.14.0组织内的权限类型有()您答对了a直线职权b直线—参谋职权c参谋职权d职能职权e直线—职能参谋职权组织内的权限类型有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2.24.0组织战略可以划分的层次有()您答对了a整体战略b局部战略c事业层战略d中层阶段e职能层战略组织战略可以划分的层次有整体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2.34.0职务系数法的采用需()您答对了a选择好职务系数b确定职务系数的权数与分值c用数字表示各种系数d利用时距长短对时距价值进行评价e利用变量对时距进行评价注意区分职务系数法和时距判定法。2.44.0丹尼逊在自我考评发中设计的八项量度是()您答对了a工作职务、工作数量b工作目标、绩效c交际能力、表达技巧d创造性、独立性e工作态度、职务知识丹尼逊在自我考评发中设计的八项量度是工作职务、工作数量、交际能力、表达技巧、创造性、独立性、工作态度、职务知识。2.54.0组织的生命周期包括()您答对了a诞生b青年阶段c壮年阶段d成熟阶段e衰落阶段组织的生命周期可以用成熟、青年、壮年和成熟四个阶段来描述。2.64.0由组织自行选拔管理者时,主要程序包括()您答对了a面谈b体格检查c获取参考资料d上级主管部门批准e举行测验注意区分组织内实施的和组织外机构实施的选聘程序和方法的异同。2.74.0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所引起的重要作用表现为管理者是()您答对了a指挥者b建筑师c集合者d执行者e倡导者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所引起的重要作用表现为管理者是建筑师、指挥者、集合者和执行者。2.84.0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包括()您答对了a系统化管理b持续改进c以事实为依据d全员参与e面向过程的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除了选项的五项内容外,还包括有效的领以顾客为中心和互利互惠的组织间关系三项。2.94.0人员配备的目的是()您答对了a实现组织既定目标b实现组织战略目标c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d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e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人员配备的目的是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2.104.0职位的激励潜力分数(MPS)得分越高,将越能影响人们的()您答对了a动机b绩效c进取心d满意感e归属感职位的激励潜力分数(MPS)得分越高,将越能对人们的动机、绩效和满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管理学原理-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3.0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您答对了abcd托尼.布洛克特理解不同人中对管理的定义。1.23.0决策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您答对了a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b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c肯定决策和非肯定决策d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掌握决策的不同分类及其依据。1.33.0决定一个组织成败的是()您答对了a管理层b顾客c职工d技术变革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1.43.0某化工厂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开发了某种投资很大的新产品,投产后销路很好,企业领导也很高兴。但不久便知,由于该产品对环境有损害,国家正在立法准备逐步取消该产品。该企业顿时陷入一片惶恐之中。从计划的过程看,该企业最有可能在哪个环节上做的不够周到?()您答对了a估量机会、确定目标b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c确定抉择的方案d制定辅助计划注意最鲜明的方案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方案。1.53.0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您答对了a泰罗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1.63.0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中生产力决定了()您答对了a管理的社会属性b管理的自然属性c管理的艺术性d管理的科学性管理学有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就是所谓的管理的两重性。1.73.0管理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使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您答对了a氛围b环境c制度d体制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1.83.0某企业产品合格率目前在93%左右,计划提高产品质量,将合格率提高到96%,这个96%称为()您答对了a控制性目标b突破性目标c专业目标d组织目标注意区分理解目标的分类。1.93.0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于()您答对了a20世纪初b20世纪30年代-50年代c20世纪8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末20世纪30年代-50年代,诞生了“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形成。1.103.0通过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您答对了a回归分析法b德尔菲法c关连树法d先行指导法德尔菲法是通过听取专家意见进行预测的方法。1.113.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是指系统的()您答错了a控制性b目的性c整体性d开放性整体即有机体,它的功效应大于各个个体的功效之和。1.123.0在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境要素是()您答错了a竞争者环境b供应商环境c科技环境d顾客环境科学技术是一般环境中最为活跃、变化最快的环境要素。1.133.0不确定性高、对组织管理挑战最大的组织外部环境是()您答对了a复杂稳定的环境b复杂动态的环境c简单稳定的环境d简单动态的环境掌握组织外部环境的不同类型。1.143.0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是()您答错了a管理者素质提高b经济全球一体化c技术的变革d职工能力提高技术的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组织构建的基本方法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1.153.0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的影响,表现该人道德发展处于()您答对了a前惯例阶段b惯例阶段c后惯例阶段d原则阶段惯例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发展存在的第二个阶段,个人道德表现为道德价值在于维护传统秩序和受他人期望的影响。1.163.0新产品、新机器、新工具、新材料乃至新服务层出不穷,给人们带来的是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生活水准和更加多样化的产品是指()您答错了a经济环境b政治和法律环境c技术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1.173.0国家制定和颁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指()您答对了a经济环境b政治和法律环境c技术环境d社会文化环境1.183.0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您答错了a组织规模的扩大b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c外部环境的变化d员工素质的提高1.193.0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是指()您答错了a顾客b供应商c竞争者d消费者协会1.203.0美国卓越绩效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和类目分别是()您答错了a7条、11条b11条、7条c8条、10条d10条、8条2.多选题2.14.0管理理论丛林包括的主要学派有()您答错了a管理科学学派b社会技术系统学派c沟通中心学派d经验或案例学派e权变理论学派注意区分不同学派的观点。2.24.0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您答错了a一般环境b微观环境c具体环境d抽象环境e环境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2.34.0组织目标的基本层次包括()您答错了a环境层b部门层c组织层d个人层e专业层注意组织目标的等级层次可概括为三个层次:环境层、组织层和个人层。2.44.0下列属于企业表层文化的有()您答错了a职工风貌b规章制度c产品形象d厂貌e厂旗对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和深层的内容区别理解。2.54.0下面属于小质量观的是()您答错了a产品是制造的有形产品b改进针对这公司绩效c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d协调者是质量经理e买方市场为经营问题对大质量观和小质量观对比理解记忆。2.64.0按企业的职能,管理计划可分为()您答错了a生产计划b劳资计划c安全计划d财务计划e人员培训计划区分计划的种类和分类依据。2.74.0战略制定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通常包括()您答错了a战略分析b战略设计c战略部署d战略展开e战略选择战略制定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战略部署和战略展开等环节。2.84.0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包括()您答错了a生产力方面b生产关系方面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e社会关系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包括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和上层建筑。2.94.0下列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有()您答错了a单纯外推法b移动平均法c指数滑动平均法d周期变动分析法e回归分析法对各种预测方法的分类和应用对象结合理解。2.104.0从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您答对了a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b决策是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c决策是管理的基础d决策只是最高层领导的事情e决策是行为的选择管理和管理学管理的含义一、什么是管理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二、管理的内涵1、管理的主体是扮演管理者角色的组织或作为个体的管理者。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所指向的对象5、管理的保障是组织资源(人、财、物)6、管理的实质是协调7、管理是一个过程三、管理存在的必备条件1、必须是2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活动和行政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四、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a.组织的内部要素人——包括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物和技术——管理的客体、手段和条件机构信息目的(宗旨)b.组织的外部要素:行业、市场、技术、原材料供应基地、政治经济形势、人力资源、政府、资金资源、社会文化3、管理有一定的任务、职能、层次a.任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其任务就是涉及和维持一种体系,使在这一体系中共同工作的人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人力、物力、财力等)去实现他们既定的目标。b.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领导)、协调、控制c.层次:上层主管、中层主管、基层主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5、管理者要扮演各种角色【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观点】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实现目标求得组织的最大效益“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b.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管理者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能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培训下级建立健全组织结构c.管理工人和工作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明茨伯格理论】a.第一种类型为人际关系角色,具体表现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b.第二种类型为信息传递角色,具体表现为: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角色c.第三种类型为决策制定角色,具体表现为: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自然属性:管理一方面是由于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须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2、科学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使得管理的环境、管理的目的以及管理的方式等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二、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1、科学性:指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2、艺术性: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之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技能和诀窍。三、管理与环境一、一般环境一般环境也叫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1、经济环境: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等,都属于其范畴。2、政治和法律环境:主要由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各类组织活动的政府的政治活动、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措施等形成的复杂体,组织运行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和国家的总体稳定性。3、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前往、信念等构成的。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二、具体环境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其中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因素。1、顾客:完全顾客满意;创造顾客;以顾客为导向2、供应商:资金(金融机构)供应;原材料供应3、竞争者4、其他因素:政府管理机构;消费者协会;新闻传播媒介;社区机构(3C环境:1、环境在迅速改变<Change>2、竞争<>日益加剧3、在市场上顾客<Custom>居于主导地位,即买方市场)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根据环境的不确定性分类)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啤酒)2、复杂稳定的环境(医院大学)3、简单动态的环境(时装加工唱片公司玩具)4、复杂动态的环境(计算机软件)四、管理学的特点、内容一、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样性或综合性3、历史性 4、实用性或实践性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1、从管理学的二重性出发,着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研究管理学2、着重从历史的方面研究管理实践、思想、理论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知古鉴今3、着重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一、管理思想的萌芽:先做后想二、管理思想的发展1、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顺道: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重人:以人为本人和:人际关系、守信对策法治:(法治、人治、礼治)2、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马基雅维利】16世纪,著《王子》,提出四条原则:群众认可——权威来自群众内聚力领导能力——维持领导权力求生存的意志——居安思危【亚当斯密】著《国富论》,其管理思想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强调了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生产率的作用;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经济人”相对于“社会人”)【巴贝奇】计算机之父【克劳斯威茨】军事学家,其观点为:管理大型组织的必要条件是精心的计划工作,规定组织的目标管理者应该承认不肯定性,从而按照旨在使不肯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的要求要全面分析与计划决策要以科学而不是预感为根据,管理要以分析而不是直觉为根据【罗伯特·欧文(英)】创建“新协和村”三、管理理论的产生管理理论诞生在美国的历史背景:由于工厂制度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长,给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企业和公司规模扩大后,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效率、行政管理、教育等二、古典管理理论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共同努力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工,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1、乔治·巴斯2、亨利·甘特3、吉尔布雷斯夫妇(莉莲·吉尔布雷斯——工业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同雨果·孟斯特伯格)4、埃默森三、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法)】管理过程之父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技术(生产、制造、加工等技术)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安全活动(设备维护和职工安全)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又称法约尔桥或者法约尔跳板)、秩序、公正、保持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四、行政组织理论【马克思·韦伯(德)】行政组织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之所以是理想的,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 2、至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巴纳德】自觉行动活动系统什么命令可以执行?个人理解该命令个人认为该命令同组织的目标一致个人认为该命令同自己的个人利益相等个人有执行该命令的能力五、古典管理学派对管理实践的贡献1、古典管理学派首要的贡献是指明了管理是组织社会的一个的特殊要素2、古典管理学派明确提出了管理的基本职能,这给培训管理人员提供了依据,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3、古典管理学派发展了许多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三、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现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两大时期:前期——人际关系学说时期;后期——行为科学时期。一、人际关系学说【孟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创始人之一【梅奥及霍桑】试验,地点:美国西屋电气公司1、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福利试验访谈试验群体试验:非正式组织结论: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无直接关系;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非工作条件;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梅奥的观点a.人是“社会人”而非“经纪人”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c.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3、“社会人”假设有如下特点:在劳动中同其他人进行交往,紧密的集合在一起工人进入工厂后与同班、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工作表现,并直接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4、霍桑效应: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二、行为科学理论1、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2、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的认识理论【麦格雷戈】“X理论”“Y理论”【阿基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3、关于管理方式的理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二维构面理论”密歇根大学的“两个维度理论”【诺顿】“管理方格理论”4、关于企业组织中非正式组织及其作用研究的理论【巴纳德】“动态平衡理论”【卢因】“群体动力学理论”三、行为科学理论的贡献1、行为科学理论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对于管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行为科学理论为从事管理实践的人们和学习管理的学生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它提醒管理人员应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等问题,对管理人员做好工作很有益处。四、管理科学理论一、主要特征: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先进的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系统的定量的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二、主要内容:1、运筹学:指近代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将生产管理等事件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加以提炼,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前者提供模型,后者提供理论和方法。包括数学规划、排队论、对策论(博弈论)、搜索论。2、系统分析:这一概念是由美兰德公司1949年首先提出,它是指:是把系统的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的方法之中,认为事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运用科学的、数学的方法对其系统中事件的研究和分析。【兰德公司成功的的经验】大手笔经营,推动公司快速发展选题讨巧,扩大知名度a.第一巧:巧在关注国际热点问题b.第二巧:巧在其开展了大量预测性课题c.第三巧:很多课题研究角度往往更偏于宏观管理规划层面,而不是深入研究一些技术问题善假力于人,拓展业务领域高瞻远瞩,选对研究方向研究自主性强,促进创新3、决策科学化:指决策时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采取严密的逻辑思考方法,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按照事物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和计算,追寻科学程序,做出正确决策。五、现代管理理论一、主要学派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 2、经验或案例学派3、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5、群体行为学派 6、决策理论学派7、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8、数学学派9、系统管理理论 10、权变管理理论二、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1、强调系统化管理 2、重视定量分析3、重视人的因素 4、重视非正式组织5、重视信息和沟通工作 6、管理的权变观点7、管理的技术系统观点三、现代管理理论的几个主要观点1、战略观点2、市场观点3、变革观点4、竞争观点5、服务观点6、专业化观点7、素质观点8、开发观点9、经营观点10、风险观点六、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一、二略三、公司再造1、内容:是根据信息社会性的要求,彻底改变企业的本质,抛开分工的旧包袱,将硬生生拆开的组织结构架,如生产、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等部门,按照自然跨部分的作业流程重新组装回去。2、目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四、学习型组织【彼得·圣吉】《五项修炼》1、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指根深蒂固于每个人或组织之中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模式,它影响到人或组织如何了解这世界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是图像、印象)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第三章计划一、计划一、计划工作的含义1、指制定计划,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2、计划工作的任务,指根据社会和市场环境需要以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合理安排组织中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计划工作的性质a.目的性b.首位性c.普遍性d.效率性e.创造性二、计划工作的总类与程序1、分类:A.按计划的形式分:a.使命b.目标c.战略d.策略e.规划f.程序g.规划h.预算B.按职能分:a.销售计划b.生产计划c.供应计划d.新产品开发计划e.财务计划f.人事计划g.后勤保障计划、C.按时间期限分:a.短期计划b.中期计划c.长期计划2、程序A.估量机会(自我审视并选择市场,适合自己的)B.确定目标(类似于5W1H)C.确定有前提条件(条件有可控、部分可控、不可控)D.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E.评价各种备选方案F.选择方案 G.拟定辅助计划 H.编制预算三、计划工作的原理:1、限定因素原理:即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是实现程度。(又叫木桶原理和短板理论)2、许诺原理(合理期限原理):可以表述为任何一项计划都是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实现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3、灵活性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4、改变航道原理:可以表述为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即航道)可以因情况的的变化随时改变。二、目标与战略一、目标及其作用1、目标的含义: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在一定的时间内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况。2、目标的属性“SMART”a.具体明确b.可以度量或测量c.可以实现d.目标之间相互关联e.时间限定3、目标的作用a.指明管理工作方向b.激励作用c.凝聚作用d.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标准二、目标管理1、提出:【德鲁克】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中第一次提《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管理界经典之作2、特点a.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势b.强调自我控制c.促使下放权力d.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三、战略管理1、战略与战略计划a.战略: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所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资源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规划。【德鲁克】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将是什么企业;应该是什么企业。进一步四个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我们的顾客购买的是什么;我们应当进入什么市场;什么市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b.战略计划:对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进行决策。2.、战略管理的过程a.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和远景b.外部机遇和威胁分析PEST分析P—政治法律;E—经济;S—社会文化;T—技术c.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d.SWOT分析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e.战略选择前向一体化战略(指顾客、销售、生产组成的环节中生产者向前吞并销售者);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集中多元经营;混合式多元经营;横向多元经营;合资经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即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专一化战略。f.战略实施(视觉识别系统)g.战略控制3、战略制定的原则a.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b.把握时机c.扬长避短d.出奇制胜e.集中资源f.量力而行三、预测一、预测及其重要性1、什么叫预测:是什么立足于现实。根据过去的经验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未来环境和事物的变化趋势作出的估计。2、重要性:既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预测能够为计划方案的优劣提供价值标准。是提高管理的预见性、减少管理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手段有助于促使各级管理者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并为应付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有助于发现目前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组织工作的成败。二、预测的种类1、根据时间分类a.短期预测b.中期预测c.长期预测2、根据技术与方法分类a.经验预测b.科学预测3、根据预测内容分类a.经济预测:通过对经济现象客观规律性的研究对经济过程及其发展前景所进行的推测和估量b.社会预测: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的研究分析和预见。c.技术预测:根据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变化趋势对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由此引起的技术结构变化进行的推测和判断。d.军事预测:对特定国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军事力量、战斗能力、供给能力、指挥能力、战略与技术等军事发展趋势以及战争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的影响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做出的相关推测与判断。4、根据预测性质分类a.定性预测b.定量预测c.综合性预测三、预测的方法1、定性预测法:a.专家会议法b.德尔菲法德尔菲法——又名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特征:1、吸收专家参与预测,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和学识;2、采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专家独立自由地做出自己的判断;3、预测过程几轮反馈,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同;原则:1、匿名2、巡回3、反馈控制4、统计学意义的小组反馈5、专家达成一致意见2、定量预测方法:a.时间序列法b.因果预测法3、领先指标法四、决策一、概念:各类组织或者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某一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和确定过程。特点:目标性、选择性、过程性、动态性、主观性、满意性二、正确决策的基本要求1、把握问题的要害2、明确决策目标3、可行方案要有两个以上4、综合评价决策方案5、敢冒风险6、决策过程是学习过程三、决策的原则1、信息原则2、预测原则3、效率原则4、客观原则5、优化原则6、智慧原则7、法治原则8、公正原则9、动态原则10、系统原则四、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过去的决策3、组织、文化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5、时间第四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含义、特点1、含义:宏观意义上是指能够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的带动着能力的组合,及具有劳动能力的额以就业和未就业人口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微观意义上指能够推动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发展的劳动者能力的总和。微观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表现为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劳动力数量:旨在达到要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范围内内处于劳动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包括: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待业人口、就学人口、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正在服兵役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内的其他人口)等八个方面的人口数量。^劳动力质量:指这些劳动力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等四个方面素质的总和。2、特点:a.与生命相联系b.主观能动性c.动态性d.丰富的智能性e.再生性f.社会性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含义指管理者(或人事部门)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制定人力资源计划,招聘、选拔、培训、发展、业绩评估、制定工资、福利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步骤,为组织提供适当人选,以开发人的潜能,并取得高效水平的过程。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意义1、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2、有助于提高组织竞争力3、有助于提高组织效力、实现组织目标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特点1、时代性2、民族性3、实践性4、社会性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内容和原则1、任务a.满足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需要b.满足组织成员的合理需求(包括满足组织成员基本物质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c.满足组织成员对公正的需求2、内容包括a.人力资源规划b.招聘和解聘员工c.甄选、确定选拔人员d.定向e.员工培训f.绩效评估g.职业生涯发展h.员工报酬3、原则a.因事设人b.视能授责c.以人为本d.公平竞争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一、人力资源计划1、目前人力资源评价2、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二、招聘和解聘员工三、甄选四、定向五、员工培训六、绩效评估七、职业生涯发展1、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2、事业生涯设计中的几个问题事业生涯设计的效果制定事业生涯设计中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中要有灵活性在实施事业生涯设计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既要了解自己,又要了解专业两种生涯的结合三、管理者的选拔、考评、培训一、选拔1、管理者的需要量2、选拔的条件a.组织的管理职位的要求b.管理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基本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后来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泛指事物本来具有的内在特征。)法约尔认为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条件(具有理解和学习的能力,料号的判断能力,精神饱满和有适应能力)、精神素质、全面教育、特别的知识、经验一般认为基本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丰富的知识、从事管理工作的强烈欲望、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基本能力【孔慈】认为:技术能力、人事能力、规划决策能力、认识分析解决问题【鲍莫尔】认为: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授权能力、敢于负责的能力、敢于担当风险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能力、品德超群3、原则a.公平竞争原则b.扬长避短原则c.年轻人优先原则d.能力决定原则二、管理者的考评三、管理者的培训第五章组织一、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组织这个实体是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具有正式关系并相互合作的一群人所组成的集体。二、组织的基本要素1、共同的目标2、协作愿望(指个人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的愿望)3、信息沟通(通过信息沟通使成员了解组织目标,产生协作愿望,采取合理行动)三、组织的任务1、组织结构设计2、组织结构的完整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构建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5、实现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四、组织的特征1、组织的整体性2、组织的实用性3、组织的复杂性4、组织的协作性五、组织的类型1、按组织的活动内容和社会功能分a.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国家政权组织)b.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普遍的组织。一般包括生产组织、商业组织、金融组织、交通运输组织、服务性组织)c.军事组织(分为国家的军事组织、非国家的军事组织、跨国军事组织)d.文化组织2、按组织的目标的公共性与公共性分a.公共组织(分为政府组织和非盈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两类)b.非公共组织(包括企业、盈利性中间机构、特定的利益集团、宗教、基于特定的生活兴趣而形成的组织)3、按组织是否人为设定分:a.正式组织: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遵循有关的制度、章程或其他文件而人为地建立的组织。其特点有:组织目标明确、专业分工、科层等级鲜明、相对稳定、有统一的制度、规则b.非正式组织:指基于组织成员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而非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人为建立的组织,他所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感情和共同利益c.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积极与消极作用d.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差别有无明确目标的差别有无明确的成文制度和规则的差别建立方式的差别4、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分a.营利性组织: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效益,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组织b.非营利性组织:是以服务于社会利益为导向,不参与市场竞争,以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例如:政府、军队、学校、社团国家四大机器: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二、组织理论的发展一、古典组织理论1、古典组织理论围绕四大支柱建立起来a.劳动分工b.等级与职能、方法c.结构d.控制幅度2、新古典组织理论3、现代组织理论三、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的含义1、含义:所谓组织结构指组织的框架及组织中纵向与横向的各部分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的一种框架2、组织结构设计指管理人员有意识的事先确定组织中各部门的关系和职工的工作方式。二、组织设计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这是比较经典和基本的原则)2、以工作为中心原则3、劳动专业化原则4、控制跨度原则5、权责对等原则6、才职相称原则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1、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或管理宽度,指管理者直接和有效地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2、管理层次: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它体现了组织的纵向分工,和各个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能。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成反比例变化。组织结构分两种形式:高耸型、扁平型四、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1、组织战略2、组织环境3、组织规模4、技术因素五、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1、直线制组织结构2、职能型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中国企业中这种结构最多)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制组织结构6、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四、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概念1、组织文化的含义:是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情感、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2、组织文化的本质所在a.创新与冒险b.注意细节c.结果定向d.人际向导e.团队定向f.进取心g.稳定性3、组织文化的几种类型a.学院型b.俱乐部型c.棒球队型d.堡垒型(内部攻破)二、组织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有明显的民族特色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作用是整体的效用组织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组织文化的个体性组织文化的创新性2、作用a.目标导向功能b.凝聚功能c.创新功能d.激励功能(自主管理、自我诊断、自我启发、自我完善)e.约束功能f.效率功能三、组织文化的形式1、文字符号表现形式 2、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形式3、现代科技方法形式 4、其他形式四、组织文化的类型1、日本民族精神是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础,这种组织文化是以人为中心,推崇“仁义礼智信”和“忍”的思想观念。把开拓精神与大和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融合到组织文化中,形成继往开来、先忧后乐、永不停止、开拓前进的思想忠于组织,信赖领导者,把个人奋斗目标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每个职工都服从于组织的领导,坚决执行组织的命令。职业道德的教育是日本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组织都将热爱职业、方便顾客的精神贯彻到每个职工日常生活中去。积极进取、努力工作精神是日本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2、美国相信那些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们,利用各种机会吸收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才。信赖组织并尊重组织的所有制相信竞争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吧竞争引入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重视组织的竞争。尊重人而不论其宗教或信念的差异,特别是在组织管理中倡导以人为中心。尊重财产所有权和专业知识,承认选举的或任命的政治职务等的权威。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信赖逻辑力量、科学技术,并为此发展而不懈努力在开拓和变革事业上寻求更好的行为方式和开辟新的领域。3、西欧讲究美化环境,把人和自然密切联系起来制定明确规则——西欧组织文化特点注重培养职工忠于组织、忠于职守的观念,吧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结合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4、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苏联组织文化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组织管理、组织行为活动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特征不断提高组织主体的效益意识,包括生产效率和经济意识注重教育,尊重知识与知识分子,不断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和现代的组织管理意识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5、中国寻求整体模式,大一统思想仍是中国组织文化的特点组织机构、组织管理、组织活动的改革,冲击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价值观、道德观挖掘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组织管理思想并把它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形成一种古为今用的组织文化思想意识。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封闭型思想向开放型过渡,中庸保守向开拓创新过渡时间效益的观念在加强,主人翁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开始结合起来对共同富裕的观念有了更新的理解五、组织形象1、组织形象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a.服务形象(产品) b.组织的环境形象c.组织成员形象 d.组织领导者形象e.社会形象六、建立组织文化的指导原则1、目标原则 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参与原则 5、成效原则 6、亲密原则7、正直原则 8、环境原则七、员工是怎样学习组织文化的 1、故事 2、仪式 3、物质象征 4、语言第五章组织变革一、变革的动因1、经济全球化 2、技术革新速度加快 3、组之间竞争加剧 4、组织发展中出现严重问题 5、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 6、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二、变革的内容 1、组织结构变革 2、技术变革 3、人员变革 4、组织文化变革第六章领导一、领导概述一、领导概念1、含义: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 2、领导者包括以下三层含义:领导一定得有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否则就不称其为领导领导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和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构成的领导的目的是指引和影响个人、群体或组织完成所期望的目标二、领导的特点1、领导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领导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4、领导作用的互惠效用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1、影响力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a.权利的类别:强制性权力、奖励性权利、法定权利、崇拜性权利、专家性权利、代表性权利 b.权力性影响力:传统因素、职位因素、资历因素 c.权利产生影响的途径:通过恐怖手段、传统观念、盲目崇拜、理性崇拜、合理赞同、共同决策 d.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自然性影响力,是靠领导者自身的威信和以身作则的行为影响他人。包括品德、才能、知识、感情四个因素。四、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与领导群体素质 1、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a.特点:后天性、综合性、时代性、层次性、动态性 b.我国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体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A综合能力:影响力、交际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分析决断能力、带动能力、利益整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才辨识能力;B创新能力:洞察力、预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领导群体素质 a.年龄结构 b.知识结构 c.智能结构 d.气质结构 3、西方几种领导者素质理论:略^日本企业界认为领导应具备十项品德、十项能力 1、品德:使命感、责任感、信赖感、积极性、忠诚老实、进取心、忍耐性、公平、热情、勇气 2、能力:思维决策能力、规划能力、判断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劝说能力、对人理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国内学者对领导素质的总结 1、政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自觉法制观念 2、思想:要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要有民主意识,要有实效、绩效观念 3、道德:大公无私,忠于职守,守纪律,顾全大局,平等待人,严于律己,有自知之明,心胸宽广,宽以待人 4、知识: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及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 5、能力:要有认识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有统率全局、多谋善断的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 6、身体:健康的身体,旺盛的精力 7、心理:完备的心理品质,如:良好的认识品质,优秀的情感和意志品质,完善的个性、心理品质二、人性假设理论一、X、Y和超Y理论与领导 1、X理论: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不愿工作,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承担责任,喜欢依赖别人,甘心情愿接受别人指挥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对改革采取抵制态度,容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多数人喜欢安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组织目标,因此常常发生个人的打算与组织要求相矛盾人大致可分为两类:多数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2、Y理论:一般来说,人大都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激励在需要的每一个阶梯上都起作用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对工作负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责任一般来说,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潜力只发挥了一部分,而没有得到全部发挥3、超Y理论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额,而且人们的需要类型可能有所不同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的素质对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有很大影响二、人类特性四种假设 1、理性经纪人假设 经纪人是一种理性人,运用人类最基本的条件做精确的计算,力图用最小的力量来获得最大的报酬 2、社会人假设 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4、复杂人假设三、领导理论一、领导特质理论 1、特质大体上的几种类型 a.身体特征 b.背景特征(受教育程度、精力、社会地位、社会关系) c.智力特征(知识、智商、判断分析能力) d.个性特征(热情、自信、独立性、外向、机警、果断、自制力) e.与工作有关的特征(责任感、首创性、毅力、事业心) f.社会特征(沟通能力、指挥能力、声誉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二、领导行为理论 1、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工商企业研究所两位教授:斯多基尔、沙特尔提出 2、领导方格理论:两要素——关心生产、关心人 【布莱克&诺克】9格1-1型——贫乏型领导(虚弱型领导)9-1型——任务第一型领导1-9型——俱乐部型领导(逍遥型领导)5-5型——中间型领导9-9型——协调型领导(战斗集体型领导)3、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阿基里斯】三、最新领导理论1、归因理论2、魅力领导理论 魅力是指超出一般的尊重、影响、钦佩、信任等,对于追随者的情感具有震撼力的力量。 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特点:自信、远见、清楚表述目标的能力、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不循规蹈矩的行为、作为变革的代言人出现、环境敏感度3、变革型领导理论四、沟通理论一、沟通:完整意义的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二、沟通的过程:1、信息源(来自于信息)2、编码(整理要发布的信息) 3、信息 4、通道5、解码 6、接受者7、反馈三、沟通的种类1、按信息沟通的媒介分:书面沟通、口头沟通、非语言沟通(声调、音量、手势、体语、颜色、沉默、时间、信号、实物) 2、按信息沟通的方向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 3、按信息沟通的渠道分为:正式沟通(包括轮式、Y式、链式、圆周式、全通道式)、非正式沟通(又称小道消息传播,包括集束式<葡萄藤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四、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 1、文化系统方面的障碍a.表达能力不佳的障碍 b.语义上的障碍c.传递形式不协调 d.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 2、社会系统方面的障碍 a.组织结构方面的障碍 b.空间距离 c.讯道弱点 d.社会角色地位影响 e.信息过量 3、心理系统方面的障碍 认识方面的障碍,是由双方认知失调而引起的。情绪对信息沟通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五、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的有效性 1、重视双向沟通2、平行渠道的利用3、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4、良好沟通十诫:沟通前先澄清概念;检查沟通的真正目的;考虑沟通时的一切环境情况;计划沟通内容时应尽可能的取得他人的意见;沟通时应注意内容,同时也注意语调;尽可能传递有效的信息;应有必要的反馈跟踪和催促;沟通时不仅着眼于现在,还应着眼于未来;应该言行一致;应该成为一个“好听众”。)五、激励理论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a.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类。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因而也是最基本的需要,这类需要包括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与休息等的需要。安全需要:指人们寻求保护自己免受生理与心理上侵害的需要,比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交往的需要:有时也称友爱或归属的需要,包括对人际交往、对某集体或者家庭的依赖、同志的友谊和异性的爱情等方面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要求发挥自身潜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要使自己成为理想的人、完成与自己最大能力相称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的需要。在中文里,他类似于志向和抱负的意思。b.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由上述五大类驱动,而这些需要又是分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并依次提高的。c.马斯洛认为,已满足的需要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有激励作用。d.马斯洛认为,若优势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则会引起人的一系列无礼行为甚或个性缺陷。 2、马斯洛在1954年出版的《动机与个性》中的理论 a.他说的动机指人性本质中的善根。动机像一棵大树的种子,在长成大树之前种子之内已蕴藏了将来成长为一棵大树的一切内在潜力,人类的动机也就是个人出生后一生成长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马斯洛的动机理论也叫人格发展理论,马斯洛在该书中将动机视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故而称为需要层次理论。 b.自我实现的人的人格特质:有良好的现实知觉,能正视自己、别人和自然他们活动和反应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能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自我为中心形成看法有独立自主性,不受环境和文化的支配能认识人类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厚的友谊有与众不同的鉴赏力和审美观具有民主的价值观有一种哲理性无敌意的幽默感具有创造力有较多的高峰体验有高度的社会兴趣但不墨守成规二、奥德弗的ERG理论 奥德弗认为,人的需要分三类 1、生存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2、相互关系需要,包括社交、人际关系的和谐、相互尊重的需要 3、成长需要,包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奥德弗的基本观点(ERG基本观点) 1、各个层次的需要受到的满足越少,则这种需要越被人们所渴望 2、较低层次的需要越是能够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就越渴望得到满足 3、如果较高层的需要一再遭受挫折,得不到满足,人们就会重新追求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即满足——上升,挫折——倒退)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基本观点:赫茨伯格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的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大类 a.激励因素指那些可以使人得到满意和激励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有关,如成就、赏识、工作本身的特点、责任感、提升和发展等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能产生直接的激励作用,因而称之为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指那些可预防职工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与工作环境或外部因素有关,如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领导的关系、工作的场所条件、薪金、与同事的关系、个人或家庭因素、与下属的关系、地位以及工作安全保障等,这类因素如果缺少就会引起不满和消极情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