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_第1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_第2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_第3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_第4页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32页。优选中医特色健康教育Ppt当前2页,总共32页。内容1、健康教育2、中医特色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当前3页,总共32页。健康教育的概念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当前4页,总共32页。健康教育的目的1、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的

目的;2、提高和维护健康;3、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4、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

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

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当前5页,总共32页。

中医护理特色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

护理工作在疾病的预防保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医健康教育是治未病的基础,通过饮食调理、情志调摄、四时节气调养等多方面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体质,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疾病预防目的和维护“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精神内守,病从安来”的健康状态。当前6页,总共32页。

在健康教育突出中医特色

(1)体质辨识调养(2)饮食调养(3)情志调摄(4)运动调养(5)四时养生(6)传统养生十六宜当前7页,总共32页。

(1)体质辨识调养

体质指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

体质不仅表现为个体差异性,而且具有群类趋同性。

研究体质分类及其疾病的相关性,对于改善体质偏颇,防病治病、促进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8页,总共32页。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气虚质平和质体质当前9页,总共32页。(2)饮食调养

膳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合理膳食在提高治疗效果上与医疗、药物起着同样重要作用。

病食相宜,药食相辅,寒温相适,以促进疾病康复。

防止病食相违,药食相忤,寒温失当,气味过偏。当前10页,总共32页。

(3)情志调摄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统称为情志,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医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性格特征观察其情绪的变化,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综合应用移情、疏导、相制的矫正方法,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使患者保持舒畅、宁静的心理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当前11页,总共32页。

(4)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是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当前12页,总共32页。降压舒心操预备动作按揉太阳按摩百会按揉风池摩头清脑擦颈降压揉曲降压揉关宽胸导血下行扩胸调气当前13页,总共32页。

(5)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法是按照一年四季的变化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其思想基础来源于老庄哲学。自然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对应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必须顺应生、长、收、藏的特点。当前14页,总共32页。春生活起居饮食

可以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活动,选择散步、气功、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运动方式,帮助人体活动筋骨、畅通气血、升发阳气,运动量不宜太大,宜微汗即止,不必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以免运动后汗出当风,感受风邪而发病。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舒畅。

选择清温平淡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如葱、蒜、韭菜等辛温之品,以助体内阳气升发。春季肝火旺,肝克脾,宜多食用甘性食物,甘健脾,少食酸性食物。当前15页,总共32页。夏起居饮食养生起居方面:宜晚睡早起,起床后适当运动,保持精力旺盛,心情舒畅,气血通畅。饮食方面:多食苦味食物苦瓜、丝瓜、黄瓜、冬瓜、篙笋、西红柿、西瓜还有绿豆汤,喝汤以补充出汗而流失的体液。

少食冷饮,不吃过夜饭,应多饮水,保证体内体液平衡,防止肾功能受损。。当前16页,总共32页。秋起居饮食养生起居方面;早睡早起,早起先做养生操,气血通畅后起床,排便、喝水,7点左右吃早餐。饮食方面;以白色食物为主,少食辛辣食物。适量食酸味、以润肺为主,多食莲子、百合、银耳、梨、糯米、藕等。

避免剧烈活动,过量出汗,伤及津液,秋天气候忽冷忽热,老年人的应急和适应能力下降。应及时加减衣服,燥热时多饮水。当前17页,总共32页。冬起居饮食养生起居方面;注意闭藏,早睡晚起,太阳升起时起床,在床上做10分钟保健养生操,防止出现体位性缺血、缺氧、脑中风。饮食方面;多食黑色食物,如木耳、蘑菇、核桃、阿胶、大枣、羊肉、鱼、鳖、以养肾,滋阴壮阳食物。

冬天气候寒冷多变,容易诱发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防寒保暖,保护关节骨骼减少疾病的发生。当前18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用木梳每日梳头3—5遍,每遍60次左右。可以疏通头部经络,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

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

1发宜常梳2面宜常擦当前19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即眼球转动,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限睛疲劳适当休息。运目可加速眼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明目清神。用两掌心掩耳,用食指放在中指上,向下弹响十次,然后突然张口。弹耳可预防耳聋,增强记忆。3目宜常运4耳宜常弹当前20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舌轻抵上腭又称搭鹊桥,意在使任督两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叩齿即上、下排牙轻轻咬合,每次轻叩牙齿36次,先叩大牙,再叩门齿。可达到固齿清热疗牙疾之效。5舌宜抵腭6齿宜常叩当前21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光鼓腮干漱口,待唾液充满后分三次咽下。能起到滋阴益气的作用。体内浊气要慢慢呼出。有清理浊气、补益脏腑的作用。7津宜数咽8浊气常呵当前22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背主一身之阳气,是督脉所在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起防病治病作用,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方法。胸为心、肺所在,需特别保护,以防外邪侵袭。9背宜常暖10胸宜常护当前23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谷道指肛门,平时有意识撮提肛门,可防治痔疮、肛裂等疾病。11腹宜常摩12谷道宜常撮当前24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以右手心(劳宫穴)擦左足心(涌泉穴),可以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13肢体宜常摇14足心宜常擦当前25页,总共32页。

(6)传统养生十六宜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即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

古代养生家主张大小便时要精神专注,即不宜开口呼吸,同时轻轻咬住牙齿,可保住气血,有利于浊气糟粕的排泄。15皮肤宜常干16大小便宜闭口勿言当前26页,总共32页。腰腿痛易发人群

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以腰部和腿部痛疼为主要症状的人群。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时有腰腿部不适,遇阴雨天气加重,并具备腰椎长期反复劳损以及过度活动的等不良因素的刺激、有外伤史、长期姿势不正确等条件之一者。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和个人体质辨识,腰腿痛易发人群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当前27页,总共32页。平和稳定类:既往有腰腿痛史,目前无明显不适。淤血倾向者:腰腿部痛有定处,腰部板硬,俯仰旋转活动受限;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寒湿倾向者:腰腿部痛,受寒及阴雨天加重,春暖畏寒,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舌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肝肾不足者:腰部隐痛,劳累后腰腿痛加重,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常喜用双手捶腰。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当前28页,总共32页。预防通识: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起居生活。注意保暖,避免长期受风、寒、湿邪侵袭。从事重体力劳动时要注意重力平衡,必要时束宽腰带加以保护。加强腰背肌锻炼,加强腰椎稳定性。保护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姿势习惯,避免一个姿势时间过久,定时变换体位,防止过度劳累。均衡饮食、防止肥胖。腰腿部外伤后及时诊治。当前29页,总共32页。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保健按摩:采用坐位或站位,用双手掌及各指自下而上在腰部进行按揉、擦动,力量由轻而重,直至局部发热,约2-3分钟,以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和紧张。功法锻炼: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和保健操等练功疗法,通过松垮、转腰、俯仰等活动,起到强腰健体的作用。推拿手法:可改善腰背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腰臀部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不宜实施推拿手法的主要有:脊柱骨折,腰椎滑脱,骨质疏松;活动性结核;骨肿瘤;严重心、脑、肾疾病及三期高血压、重症糖尿病等患者。针灸、拔火罐。热敷疗法:用海桐皮、制川乌、川芎、苍术、红花、当归、延胡、牛膝各等份,研粗末,装入药袋,煮沸后冷至温度适中热熨患处,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当前30页,总共32页。食疗药膳:平和稳定性:杜仲炖猪腰:杜仲10-15克,生姜2-5克,大枣10枚,猪腰(肾)1个。将猪腰切开,去肾盏筋膜,洗净切片。将猪腰及药材、配料放入锅内,注入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炖,食时加盐调味,佐餐食之。三七猪蹄筋汤:三七10-15克,猪蹄筋4个。将猪蹄筋洗净,置于沸水中去血水,捞出放入砂锅。放入三七片,注入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煮。食时放入适量盐及调味品,佐餐食之。栗子粥:板栗20个,粳米50克。板栗去皮,粳米用水淘净,同入锅中如常法煮粥。当前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