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_第1页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_第2页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_第3页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_第4页
平均速度的测量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均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本节重点】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本节难点】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本节知识概览图量工具:刻度尺、表测量的物理量: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注意:平均速度指的是在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联系实际:测人的步行、自行车、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报告的写法实验器材实验报告的写法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建议新课导引如图所示,运动会“百米赛跑”场地上发令员开枪后,运动员开始起跑,你争我赶.计时员手中的停表(秒表)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结束,通过记录的时间,可以准确记录参赛运动员的名次.上述现象中都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应怎样理解?教材精华知识点测平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大多数指“平均速度”,怎样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了解其测量方法.探究实验【活动名称】用刻度尺和手表(或停表)测平均速度.【活动目的】了解手表(或停表)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会用刻度尺和手表(或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实验】如图3-17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和时间t1,再测出s2和时间t2,分别求出每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手表(或停表)、金属片.【实验过程】(1)如图3-18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通过酌路程s1,把s1和以后测得的数值填人下表中.(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在正式测t1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以后,t1会测得准些.(3)根据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将金属片大约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5)求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所用的时间t3和平均速度.【实验记录】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00cmt1=30s=3.3cm/ss2=48cmt2=20s=2.4cm/ss3=s1-s2=52cmt3=t1-t2=10s=5.2cm/s新课导引解读:百米赛跑中,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由公式v=可知,所用时间越少的运动员,速度越快.课堂检测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道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表示的是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D.一般来讲,前一段路程中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2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小车在从斜面顶滑至斜面底的平均速度大于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在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相等3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如图3-19所示,请根据图示填写下表.距离(cm)时间(s)平均速度(m/s)AB段BC段AC段4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3倍,乙车行驶时间是甲车行驶时间的5倍,则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A.3:1B:3:5C.1:5D.5:15一列火车半小时内的平均速度为72km/h,其中前20min行驶的路程为25km,则后10min行驶的路程为()A.0.47kmB.24kmC.11kmD.12km6(开放性问题)如图3-20所示是汽车在甲、乙两地的速度表,在甲、乙两地之间,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你从速度表中能看到哪些物理量?(2)你能求出什么物理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7探究实验:李明同学为测出自己骑车上学在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他利用路边的电线杆、手表、卷尺为测量工具,试写出他的测量方法、计算公式,并设计出实验报告.体验中考1(2022·临沂模拟)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2022·重庆中考)五一节,爸爸驾车带楠楠去海洋公园游玩,途经长江大桥.如果小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450m的大桥,如图3-21所示,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s.车行驶在桥中央时,爸爸问楠楠:为什么我们看到桥两边的路灯在不停地后退呢?楠楠告诉爸爸,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为参照物.3(2022·宁波模拟)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号线起讫点车站(座)线路长度(km)投资(亿元)速度(km/h)建设期(年)总长地下地上一期新桥西——东外环19332022~2022[二期东外环——北仓170422022~2022(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填“高”或“低”);(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h;(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km/h.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答案:C.2答案:BC.3答案:如下表所示.距离(cm)时间(s)平均速度(m/s)AB段502BC段501AC段10034答案:B.5答案:C.6解:(1)从速度表中能看到路程、速度.(2)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s2-s1=278.5km-248.3km=30.2km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t==≈.7解:(1)测量方法:①先用卷尺测出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s,②从某一根电线杆为第一根开始骑自行车并同时开始计时,这时时间为t1,数到第n根电线杆骑车停止,并记下结束的时间为t2.③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为(n-1)s,所用的时间为t2-t1.(2)计算公式为.(3)实验报告班级姓名时间九年三班李明2010年5月20日实验题目测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学会用卷尺、手表测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卷尺、手表、电线杆实验方法与步骤(1)用卷尺测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s(2)从某一根电线杆为第一根开始骑自行车,并开始计时,其时间为tl,数到n根停止骑车,并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