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用作业指导书电气通用作业指导书电气耐压标准(耐压标准(kV)≥25kV≥35kV≥40kV≥50kV≥60kV5.8测量与铁芯绝缘的各紧固时及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外壳的绝缘电阻。8.1用2500V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1min,无闪络及击穿现象。5.8.2铁芯必须为一点接地,对变压器上有专用铁芯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5.9绝缘油试验:5.9.1电气强度试验,符合下表:额定电压(额定电压(kV)15kV及以下20~35kV60~220kV330kV500kV耐压标准(kV)≥25kV≥35kV≥40kV≥50kV≥60kV5.9.2微水测量,应符合下列标准:额定电压(kV)110220~330500微水含量标准≤20ppm≤15ppm≤10ppm5.9.3油中含气量:电压等级为500kV的变压器,应在绝缘试验或第一次升压前测量,且不大于1%。5.9.4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电压等级在63kV及以上的变压器,应在升压或冲击合闸前及额定电压下运行24小时后,各进行一次变压器器身内绝缘油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5.9.5其中4.9.2,4.9.3,4.9.4委托电科院测试。5.10变压器套管CT试验,应在安装之前测试,测试项目及方法见《互感器试验作业指导书》。5.11变压器套管试验,应在安装之前测试,测试项目及方法见《套管试验作业指导书》。6安全注意事项:6.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6.2专人接线,专人检查。6.3试验前检查仪器工作正常。试验过程中,确保仪器接地良好。6.4介损及耐压试验时,应在试验区域拉好警戒绳、挂好警戒牌,并设专人监护,严防高压伤人。6.5试验结束,充分放电并挂上接地线后方可拆换线。6.6试验过程中,做好“一对一”监护。7应提交的技术记录:7.1试验技术措施7.2试验记录原始数据7.3试验报告7.4变压器油的所有检测报告避雷器试验1工程概况: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避雷器。3编制依据: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3.2厂家技术资料,出厂试验报告。4施工前的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4.1试验准备:4.1.1人员组织:调试所技术负责、施工处负责至少各一人;安全员、质量员各一人;试验技术员1人、试验操作人员:1人,试验人员:2人,高压专业配合:2人,监理及业主方有关人员。4.1.2试验仪器设备:直流高压发生器1套2500V兆欧表1只电容器1只导线、保险丝若干4.2应具备的试验条件4.2.1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4.2.2试验人员仔细学习有关资料,并通过安全技术交底。4.2.3试验仪器准备齐全,工作正常。4.2.4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2.5直流耐压试验应在绝缘合格后进行。5试验程序及方法:5.1绝缘电阻测量:1.1FZ型阀式避雷器,FCZ、FCD磁吹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值,与出厂试验值比较应无明显差别。5.1.2FS型避雷器绝缘不小于2500MΩ。绝缘电阻测量完毕后,应持续转动兆欧表,挂好接地线后方可停止。5.2直流参考电压测量5.2.1测量避雷器1泄漏电流下的参考电压U。 mA 1mA5.2.2测量0.75倍的U下的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0μA。1mA5.3放电计数器检查:5.3.1先用兆欧表给电容器充电,再使放电计数器动作。放电计数器应动作可靠,计数正确。6安全注意事项:6.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6.2专人接线,专人检查。6.3试验前检查仪器工作正常。试验过程中,确保仪器接地良好。6.4耐压试验时,应在试验区域拉好警戒绳、挂好警戒牌,并设专人监护,严防高压伤人。6.5试验结束,充分放电并挂上接地线后方可拆换线。6.6试验过程中,做好“一对一”监护。7应提交的技术记录:7.1试验报告7.2据业主及监理要求的相关资料互感器试验1工程概况: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3编制依据: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3.2厂家技术资料及出厂报告。4施工前的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4.1试验准备:4.1.1人员组织:试验技术员:1人、试验人员4人、相关专业配合人员:2人、安全员、质量员各一人、业主及监理方相关人员。(若做交差比差试验时有调试所做)1.2试验仪器设备:4.1.2.1PCITS2000一次电流输入装置一套4.1.2.22500V兆欧表一只4.1.2.30~600V交流电压表一只4.1.2.40~0.5A~1.0A交流电流表三只4.1.2.5AVO介损测试仪一套4.1.2.61.5kV~3.0kV~7.5kV静电电压表一台4.1.2.72958A高压绝缘测试仪一台4.1.2.8甲电池、指针万用表、刀闸、安全带、梯子等4.2试验条件4.2.1试验人员仔细学习有关资料,并通过安全、技术交底。4.2.2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梯子竖放。4.2.3试验仪器准备齐全,工作正常。4.2.4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4.2.5互感器安装就位完毕。2.6互感器油位正常。5试验程序及方法:5.1电流互感器1.1绝缘测量:5.1.1.1用兆欧表测量:①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末屏及地②二次绕组之间③二次绕组对末屏④二次绕组对地⑤末屏对地5.1.1.2测量结果≥1000MΩ。5.1.1.3使用仪器:2500V兆欧表。1.2极性检查:5.1.2.1CT一次侧L1接甲电池正极,L2接甲电池负极,指针万用表极性端接二次绕组K1端,非极性端接二次绕组K2或K3端。5.1.2.2将电池正极碰L1端,如指针万用表正向偏转,则L1与K1同极性。5.1.2.3使用仪器:甲电池、指针万用表。1.3变比检查:5.1.3.1从CT一次绕组通入大电流,在二次绕组处测量二次电流,检查变比应为I一次与I之比。二次5.1.3.2不接电流表的绕组应全部短接,严禁CT二次回路开路。5.1.3.3使用仪器:PCITS2000型一次电流输入装置、交流电流表。1.4介损测量:5.1.4.1将末屏接地连线解开,二次绕组短接接地。将介损测试仪低压线(红线)接至末屏,高压线接至一次绕组,分别用方式4测量一次绕组对末屏;一次绕组对二次绕组、末屏及地的介损5.1.4.2将CT二次绕组短接,介损测试仪高压线接至末屏,低压线接测量末屏对地的介损。5.1.4.3使用仪器:AVO介损测试仪。1.5励磁特性:5.1.5.1当继电保护对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特性有要求时,进行励磁特性试验。5.1.5.2试验时电压从零递增上去,以电流为基准,读取电压值。要求升压均匀、迅速,以免绕组过热。5.1.5.3使用仪器:三相调压器、交流电压表、交流毫安表1.6匝间保护器(氧化锌避雷器):5.1.6.1测量匝间保护器的绝缘。5.1.6.2测量1mA下的参考电压及0.75倍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将避雷器悬吊起来,一端接地,另一端接高压绝缘测试仪。5.1.6.3使用仪器:兆欧表、静电电压表、2958A高压绝缘测试仪。5.2电压互感器:2.1绝缘测量:5.2.1.1测量一次对二次及地、二次对地的绝缘。5.2.1.2使用仪器:2500V兆欧表。2.2测量一次绕组的直流电阻值:5.2.2.1工作时先合电源按钮,后合检流计按钮;结束时先放开检流计按钮,后放开电源按钮。测量结果与出厂值无明显差别。5.2.2.2使用仪器:双臂电桥。2.3极性检查:5.2.3.1一次绕组A、X端接电池正、负极,二次绕组a、x接毫伏表正负极,如电池回路接通瞬间毫伏表指示正偏,则A与a同极性。5.2.3.2结果不明显,可用兆欧表代替电池。5.2.3.3使用仪器:甲电池(或兆欧表)、指针万用表。2.4测量1000V以上电压互感器的空载电流:5.2.4.1从低压侧加压,逐渐升至额定电压,测量通过低压绕组的电流,即为额定电压下的空载电流。5.2.4.2使用仪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调压器。2.5介损测量:5.2.5.135kV油浸式电压互感器的介损应符合下表规定:温度温度(℃)510203040tgδ(%)2.02.53.55.585.2.5.235kV以上电压互感器,再试验电压为10kV时,按制造厂试验方法测得的tgδ值不应大于出厂试验值的130%。5.2.5.3使用仪器:AVO介损测试仪。2.6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试验项目:5.2.6.1绝缘测量。测量分压电容器的主绝缘。5.2.6.2介损测量。测量分压电容器的介损。5.3对绝缘性能有怀疑的油浸式互感器,绝缘油的试验如下:3.1电气强度试验:5.3.1.1试验标准符合下表:额定电压(kV)15kV及以下20~35kV60~220kV 330kV 500kV耐压标准(kV)≥25kV ≥35kV ≥40kV ≥50kV ≥60kV5.3.2微水测量:5.3.2.1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上的互感器,应进行油中微水测量。5.3.2.2测量结果应符合下列标准: 额定电压(kV) 110 220~330 500 微水含量标准 ≤20ppm ≤15ppm ≤10ppm3.3绝缘油介损测量:5.3.3.1当互感器的介损值tgδ(%)较大,但绝缘油的其它性能试验正常时,可进行绝缘油介损试验。5.3.3.2测量结果为90℃时不应大于0.5。3.4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5.3.4.1电压等级在63kV及以上的互感器,应进行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5.3.4.2测量结果与产品出厂值相比无明显差别。6安全注意事项:6.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6.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查体,无不宜登高作业疾病。应衣着灵便,衣袖、裤脚应扎紧。严禁酒后上班。6.3登高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梯子摆放是否牢固,上下爬梯应面部朝里,严禁手拿工具上下,并设专人监护。6.4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穿防滑鞋,登上套管后,先将安全带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方可工作。高空作业严禁抛掷工具,严防瓷瓶损坏及人身事故。6.5有高压产生的试验,试验前应确保仪器接地良好,并在试验区域拉好警戒绳,挂好警示牌,设专人监护。严防高压伤人。6.6测量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先断开电源开关,查明原因并处理后方可继续试验。进行CT、PT试验时,严防CT二次开路、PT二次短路,严防设备损坏以及人身事故。6.7试验过程中,应分工明确,做好“一对一”监护。7应提交的技术记录:7.1试验报告7.2据业主及监理要求的相关资料电力电缆试验1工程概况: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动力电缆。3编制依据: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3.2厂家技术资料。4施工前的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4.1试验准备:4.1.1人员组织试验人员3人、相关专业配合人员、4.1.2试验仪器、设备兆欧表(500V、2500V)各1只60kV直流高压发生器1套保险丝、塑料带、导线、电源盘等4.2应具备的试验条件4.2.1电缆已敷设就位,电缆头已制作完毕。4.2.2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4.2.3试验人员仔细学习有关资料,并通过安全技术交底。4.2.4试验仪器准备齐全,工作正常。2.5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5试验程序及方法:5.1绝缘电阻测量:1.1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的电缆用1000V兆欧表测量,1000V及以上的电缆用2500v兆欧表测量。5.1.2测量各芯线对金属屏蔽层、其他芯线及地的绝缘,测量值不小于1000MΩ。1.3绝缘电阻测量完毕后,应持续转动兆欧表,挂好接地线后方可停止。5.2直流耐压试验:5.2.1试验前后绝缘测量应合格,除加压相外,其余两相及金属屏蔽层应接地。5.2.2试验时,试验电压分4—6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读取泄漏电流值。各种电缆的最高试验电压参见《交接试验》。5.2.3试验结束,均匀降压至0,充分放电并挂好接地线后方可进行拆、换线。2.4粘性油浸纸绝缘及不滴油浸纸电缆泄漏电流的三相不平衡系数不大于2;10kV及以上电缆泄漏电流小于20μA或6kV及以下电缆泄漏电流小于10mA,不要求不平衡系数。5.3电缆相位检查:5.3.1检查电缆两端相位一致并与设备对应。6安全注意事项:6.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6.2专人接线,专人检查。6.3试验前检查仪器工作正常。试验过程中,确保仪器接地良好。6.4准备一对电池充足的对讲机。电缆升压的另一端设专人监护,试验过程中精力集中,口令清晰。6.5升降电压应均匀,严禁冲击合闸,遇到异常情况,应迅速降压,拉开电源,并充分放电后方可进行检查。6.6耐压试验时,应在试验区域拉好警戒绳、挂好警戒牌,并设专人监护,严防高压伤人。6.7试验结束,放电时先通过放电电阻放电,再直接放电,充分放电并挂上接地线后方可拆换线。6.8试验过程中,做好“一对一”监护。7应提交的技术记录:7.1试验报告7.2据业主及监理要求的相关资料电动机试验1工程概况: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种400V、6kV马达。3编制依据:3.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3.2厂家技术资料,出厂试验报告。4施工前的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4.1试验准备4.1.1人员组织试验人员4人、相关专业配合人员4.1.2试验仪器、设备4.1.2.1兆欧表(500V、2500V)各1只4.1.2.2感性负载直阻速测仪1套4.1.2.360kV直流高压发生器1套4.1.2.450kV,5kVA交流耐压机1套4.1.2.5甲电池、指针万用表、保险丝、塑料带、导线、电源等4.2应具备的试验条件4.2.1电动机已安装就位,外壳已接地。4.2.2现场道路畅通、场地平整。4.2.3试验人员仔细学习有关资料,并通过安全技术交底。4.2.4试验仪器准备齐全,工作正常。4.2.5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齐全。2.6交流耐压试验应在直流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5试验程序及方法:5.1测量绕组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