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教案设计_第1页
想和做教案设计_第2页
想和做教案设计_第3页
想和做教案设计_第4页
想和做教案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和做》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2

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l)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2.难点: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专心致志,刻苦工作。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2.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二、导入1.作者简介。《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2.解题。这是一篇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小短文。标题《想和做》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围绕着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议论,说明了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道理。三、正课1.速读课文,讨论编写阅读提纲。2.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l~5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阐明中心论点。第一层(l~2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一种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另一种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二层(3~4段):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对“空想”的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对“死做”的人,说他们是“跟牛马一样”。第三层(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第三部分(8段):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述。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

2.提问: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清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3.提问:“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讨论并归纳: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空话’狱是他们的特点。(举例略)4.提问:“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证明。讨论并归纳:“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法、目的,“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5.提问: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的?讨论并归纳: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埋头苦干”。6.提问:作者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讨论并归纳: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7.提问:不值得赞美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讨论并归纳: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的牛与其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的牛一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的目的、过程和方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最后,用一个假设,如果“死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进一步证明“死做”不值得赞美。8.提问:为什么说“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讨论并归纳: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进步。9.提问: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讨论并归纳: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四、小结这三篇课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各有特色。《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提出中心论点。《谈骨气》则是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先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后提出中心论点。五、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三、四。第二课时一、预习阅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论据。

二、导人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中心论点的提出“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这节课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三、正课1.提问: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设问,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2.提问: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讨论并归纳:“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3.提问: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讨论并归纳:要观察,还得行动。4.提问: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讨论并归纳: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试验——学会”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设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要“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是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5.提问: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讨论并归纳: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辩证的统一。6.提问: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些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病在哪里?讨论并归纳: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在“死做”。想和做脱节。

7.提问:有些同学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来记忆原因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会动脑筋,想办法,想和做紧密联接起来。8.提问:试举一些自己或身边同学“巧学”的例子。讨论并归纳:例子略。9.提问:课外活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苦干结果如何,毛病出在哪里?讨论并归纳:结果是劳而无功,毛病出在“死做”。想和做脱节。10.提问:试举一些在课外活动中想和做紧密结合的例子。讨论并归纳:例子略。这一部分举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加以分析,进一步强调了想和做要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道理。11.提问: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12.提问: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总结性的语句或段落?讨论并归纳:(1)第5段总结上文“一事不做,凭空设想”就是“空想”。“不动脑筋,埋头苦干”就是“死做”指出“空想”和“死做”危害性,提出中心论点。(2)第7段总结第6段内容,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二者怎样联结在一起。13.提问:为了论证严密,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或句子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你能找出来吗?讨论并归纳:(1)第3段“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承前第1段,对“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进行评价。(2)第4段“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承前第2段,对“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进行评价。(3)第5段的最后一句与第6段的第一句相承接。四、小结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