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_第1页
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_第2页
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_第3页
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_第4页
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步为赢】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情感诵读,学会积累重要字词,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如反语的运用。2、理解信的内容,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力。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尊重和热爱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育学生要具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二)学习重点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学习难点欣赏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品味其精彩的语言。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第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部毁坏了。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知道了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么?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者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毁坏、践踏。最后一把火将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著名作家雨果以书信的形式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四、教材精华先生:您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多谢您对我的想法予以重视。在您看来,打着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双重旗号对中国远征,是由法国和英国共同分享的光荣,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段析】写出写这封信的原因。重点写巴特勒对远征中国的观点。【品味】“征求”一词写出了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他的侵略行径进行美化。“体面的,出色的”直接交代巴特勒的谬论,勾画出掠夺者的丑恶嘴脸。“赞誉”表现了雨果对巴特勒的看法的憎恶,又表达了自己对圆明园以及东方艺术的敬仰。“赞誉”一词,褒义词贬用,贯串全文。既然您想了解我的看法,那就请往下读吧。【段析】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一自然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极端的愤慨之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在文中有何作用?“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说明了什么?)【段析】作者盛赞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品味】“奇迹”是对圆明园的最高评价。以“美”衬“丑”,越写圆明园的美,就越突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至极。“如同”写出圆明园和巴特农神庙在艺术领域所占地位之高。“不一样”盛赞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长期”写出了建筑圆明园时间之长。用名人“伏尔泰”来说明圆明园世界闻名。“令人惊骇”突出了圆明园无与伦比、动人心魄。“杰作”是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用比喻修辞盛赞圆明园是“属于人类的”,是“亚洲文明的剪影”,表明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②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段析】这一自然段凭借丰富的想象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盛赞它是幻想艺术(东方艺术)的典范。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段析】以揶揄的口吻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故事。指出巴特勒远征中国的胜利是强盗行径。用反语对这种行为进行谴责和讽刺。【品味】“两个强盗”指英法联军。“洗劫”“放火”“行窃”“劫掠”“均分”,这些词语把“强盗”形象活脱脱地表现出来,表现了一个正义作家对火烧圆明园的强烈愤慨和无情谴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段析】用反语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进行谴责和讽刺。【品味】所谓“文明”其实是野蛮,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毁灭。而“野蛮”,正是人类文明之所在。运用反语,深刻揭露了侵略者强盗罪行的实质——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作者的无比愤恨之情。“抗议”写出了这位正义作家公正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③作者在这一自然段最后要表达什么观点?)【段析】指出两个强盗是英、法政府,他们将受到历史的制裁,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作者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段析】对法国将掠夺圆明园的文物展出进行斥责,希望有朝一日把掠夺的圆明园的文物,归还给中国。【品味】“真正的物主”是对法国统治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侵略行径进行绝妙的讽刺。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段析】表明自己的立场,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品味】把谴责说成“赞誉”,是对侵略者辛辣的嘲讽。维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段析】用反语来结束对侵略行径的谴责,旗帜鲜明地回答巴特勒的来信,首尾照应。答案速查:①高度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为后文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埋下伏笔。说明圆明园举世闻名,岁月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整个人类。②承上启下的作用。③要把政府和人民分清楚。圆明园被毁是当时英、法两国政府的罪行,英法人民对此没有责任。英法人民并不希望这样,不要把罪行加到英法人民的头上。五、课堂检测斯文尼的证词①退役美国空军将领斯文尼于2004年7月15日在美国东部去世,终年84岁。②1945年8月9日,斯文尼驾驶B-29轰炸机向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共造成大约7万人死亡。斯文尼曾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及其暴行。③在战败50年后,日本领导人轻率地声称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整整几代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干了些什么。这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理解日本需要道歉。④经常有人问我,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不是出于报复,是不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在此让我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那就是我们故意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轰炸。我们要轰炸的每一个目标城市都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广岛是日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并集结了实力可观的防御部队。长崎是工业中心,有两个重要的兵工厂。在这两个城市,日本都把兵工厂和部队配置于市区中心。像在任何一场战争中一样,我们的目标——理所当然的目标——是胜利。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目标。⑤我不想否认双方死了许多人,不仅两国,而且是世界。我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我不希望我国或敌国的人民受难。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⑥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是他们以日本人民为代价,追求自身的辉煌。他们发动了战争,并拒绝停止战争。难道他们不应为所有的苦难、为日本的灾难负最终的责任吗?⑦如果日本不接受真相,日本怎能安心地与自己相处,与亚洲邻国、与美国相处?⑧我和我的部属在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时坚信,我们将结束战争。我们并没有感到高兴,而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⑨今天,我站在这里作证,并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而是相反。我希望我的使命是最后一次。鉴赏要点:作为唯一两次参与对日本实施原子弹轰炸的飞行员,斯文尼于1995年5月11日在美国国会发表证词,揭露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本质及其暴行。斯文尼是美国人,他当然是用美国人的立场视角观察和陈述二战的历史。斯文尼在证词中指出,日本领导人狡辩“他们是受害者,广岛、长崎与南京大屠杀在实质上是一回事’’的失实,驳斥了“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是出于报复,是蓄意毁灭一个古老而令人尊敬的文明”的观点。表明虽然自己用原子弹结束了战争,但自己却是和平主义者,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和平相处,没有战争。问题探究1.在第④段中作者说要澄清一个事实,纠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偏见,这个“事实”“偏见”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第⑥段中,“但我的确认为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去问日本战犯”,“这样一个问题”指什么?3.第⑦段首句“如果日本不接受真相”,“真相”是什么?4.后几个自然段中,作者多次说“不为战争的残酷性而骄傲而欢乐”“没有感到高兴”“不是庆祝原子弹的使用”等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六、体验中考例题(2022·南通)某中学举行“走进文学百花园”语文实践活动。请你按照活动要求,凭借自身的语文素养,打开“三重门”,进入“百花园”。①第一重门:请你从下面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展开联想,体会汉字的魅力。(不超过15个字)明采旦示例:休——人靠在树上,美美地休息。②第二重门:请你仿照“文学是风,吹开心的花朵”,以“文学”为话题写一句话。③第三重门:请你对以下名著中任意一部的作者说几句话,谈谈作品某一方面的内容对自己心灵成长所起的作用。(要求:有作者称谓,语言得体,不超过60个字)《西游记》《骆驼样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解析这是一道主题为“走进文学百花园”的语文实践活动题,文学色彩很浓。所设的三道题很有讲究,都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要求就行。【示例】①明——太阳和月亮,把光明洒向人间;采——手伸到树上,快乐地采摘;旦——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②文学是灯,照亮爱的旅程。文学是雨,滋润美的心田。③吴承恩先生,您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