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 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_第1页
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 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_第2页
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 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_第3页
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 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_第4页
2021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 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21高考生物通用一轮练习:第一编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含解析考点3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保护一、基础小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D解析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低,营养结构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A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正确。2.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生态系统是()答案C解析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幅度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D.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B解析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种类少,营养结构较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A错误;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B正确;沙漠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C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错误。4.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间接价值D.从进化角度看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进行定向选择,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的结果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目前尚不明确的使用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环境的影响,显然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5.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2013年,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科学家共同发表《昆明宣言》,呼吁加强生命条形码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命条形码技术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B.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D.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答案C解析生命条形码是利用标准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快速鉴定的技术,从而有利于分辨珍稀物种,有利于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A正确;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提高,C错误。6.2018年2月16日四川雅江爆发森林大火,失火面积超过100公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地需经过初生演替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B.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减弱C.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火灾过后的森林,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此地发生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火灾过后,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恢复力稳定性增强,B错误;“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B.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D.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答案D解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A错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也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必须从系统外补充,B错误;动物尿液中能量(如尿素中所含的能量)是经过动物吸收营养物质并经过细胞转化的,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错误;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遗传)多样性,D正确。8.某兴趣小组研究放牧对草场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B.调查物种丰富度时,不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取平均值C.过度放牧会导致群落结构改变,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高寒草甸不发生演替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分析,所统计的三个年份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该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均呈下降趋势,A正确;调查物种丰富度时,由于是有一种算一种,不能有漏统漏记的情况,所以对统计数据不存在取平均值,B正确;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的草被过度采食,而牧草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过度的采食必然导致生态系统中其他消费者的食物来源欠缺而逐渐减少,进而整个群落结构变得更为简单,最严重的后果是草场逐渐沙漠化,所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逐渐降低,C正确;群落演替的发生不会因为某一因素的介入而停止,所以即使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在高寒草甸的群落同样也会发生群落演替,只是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与原来有差别而已,D错误。9.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在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B解析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A正确;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可能稳定或减少,B错误;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制约因子可能有天敌数量增加、生活资源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植被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10.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在对待地球家园的问题上,科学的态度是()A.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人类不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只能保护自然资源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D.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D解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错误;人类可以适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B错误;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应该同时进行,C错误;要想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D正确.11.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答案A解析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A正确,D错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B错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C错误.1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答案A解析控制人口的方法是降低出生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最终使全球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A正确;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B错误;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会减小人类的宜居区域,C错误;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降水,主要由氮和硫的氧化物引起,D错误.二、模拟小题13.(2019·西藏拉萨测试)某地区曾经是采煤塌陷地,经过处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发生了次生演替B.在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D.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解析该塌陷地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发生了次生演替,A正确;在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增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故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实例,C正确;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14.(2019·石家庄模拟)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减少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答案C解析凤眼莲分泌的物质能促进水中藻类的叶绿素分解,凤眼莲自身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A错误;凤眼莲减少水华的发生,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对藻类进行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C正确;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可以抑制藻类生长,但其腐烂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错误。15.(2019·江苏宿迁高三期中)在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动植物的侵害,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B.给予生态缸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缸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缸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答案A解析B、C两项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缸应密闭,不能从外界通入空气,但通入空气也可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因蒸馏水中没有任何营养物质,所以用蒸馏水代替自来水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16.(2019·湖南怀化高三质检)达到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具备的特征是()①该系统处于幼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②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③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有完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⑤能量的收支随气候周期性变化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①从发展阶段上看,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会出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②从结构上看,该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③从功能上看,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④从形成原因上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⑤从机能上看,该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以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三、高考小题17.(2019·北京高考)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植物种类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浮水植物a22.301。70浮水植物b8.510.72沉水植物c14.612。22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答案C解析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最大的植物是a,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最大的植物是c,因此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应投放的两种植物为a和c,A、B错误;投放a和c这两种植物后,由于水中N、P充足,这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会增加,C正确;植物a和c是当地原有物种,投放后水体的食物链没有变化,能量流动方向并没有改变,D错误。18.(2019·江苏高考)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沙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能防风固沙,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长期干旱对不定向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D错误。19.(2019·江苏高考改编)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答案A解析曝气增加了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抑制了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A错误;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使微生物数量增多,提高了净化效果,B正确;氮、磷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植物浮床能吸收水体中的含氮的、含磷的无机盐,从而减少富营养化,C正确;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D正确.20.(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答案B解析臭氧层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A正确;人类活动曾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灭绝,B错误;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故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正确;自工业革命后,主要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D正确。一、基础大题21.(2019·东北三省四市模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请回答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价值.(4)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________(成分)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答案(1)能量流动物质循环(2)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能量(3)直接和间接(4)生产者自我调节解析(1)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丹顶鹤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余下的用于丹顶鹤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所以丹顶鹤同化的能量不能100%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3)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在发展社会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食用、药用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要恢复被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首先要增加生态系中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营养结构复杂化,逐渐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2.下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请回答:(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__。(2)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3)环境污染是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之一。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可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若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低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根据表中的RQ值预测污染物对四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种类RQ汞(Hg)铅(Pb)A某种小乔木0.750.55B某种植食动物1。260.84C某种大型真菌0。910.48D某种肉食动物1。252。05答案(1)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量(2)<正相关(3)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解析(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物质是循环的,因此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物质上的自给自足;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递减的,因此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才能保持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3)根据RQ的含义可判断表中污染物对四种生物生存和该生态系统稳态的影响。①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的RQ>1,污染物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由于A和C生物体内两种污染物的RQ<1,其生存不会受到威胁。②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平衡可能会被破坏。二、模拟大题23.(2019·广西桂林、百色、崇左三市联考)某湖泊在20世纪50~60年代湖水面积很大,70年代末期逐渐缩小趋于干涸。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引水入湖,给该湖泊注入了新的生机。回答下列问题:(1)在湖泊的早期恢复过程中,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来防止生态系统崩溃,从能量流动的能量入出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泊藻类中的碳元素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分解者。(2)恢复后的湖泊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3)湖泊生态环境恢复后,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而人为的引水入湖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有机物(2)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直接速度和方向(4)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1)在湖泊的早期恢复过程中,由于生产者数量较少,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小于输出量,因此要向湖中投放现成的有机物质,防止该生态系统崩溃。碳以有机物形式在生物群落间传递.(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3)对人类有食用、药用、旅游观赏及科学研究等意义的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人为的引水入湖等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和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因此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24.(2019·湖南怀化高三统一检测)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而在清朝时期施行“开围放垦”政策,致使该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从1962年开始,经过三代人的努力,该地区又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画的世界、林的海洋”,而且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回答下列问题:(1)清朝时期“开围放垦”政策的实施使“千里松林”变成了“高原荒丘”,该过程群落发生了________演替。该演替会导致塞罕坝地区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塞罕坝林区建设,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该现象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而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3)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其中塞罕坝地区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属于________.答案(1)次生相对于“千里松林”来说,“高原荒丘"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意思合理即可)(2)间接直接(3)就地保护解析(1)“千里松林"变成了“高原荒丘”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