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稿_第1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_第2页
《再别康桥》说课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您们好!我今天要说的课题是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环节把我的执教思路与设计向大家展示一下。一、说教材《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体现了新格律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该诗入选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新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再别康桥》为该单元第一首现代诗歌,可以说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属导学课文,需精讲精学,因此对于这首诗歌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任务是加强意境感受与诵读,目的在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意象、意境与技巧上鉴赏诗歌,从而能广泛欣赏其他现当代诗歌。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关键就是学情分析。我所面对是职高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虽以前不少进行诗歌学习,但他们对于意境美及情感的体验较为肤浅,缺乏一定的理解鉴赏能力,常觉得诗歌很美,却不知为何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因此想法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其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意境,并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三、说目标根据三维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1.走进徐志摩,了解其生平、代表作品;2.掌握诵读技巧,有感情地诵读诗歌;3.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和意境。4.感知《再别康桥》体现的诗学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四、说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赏析诗歌“三美”。教学难点: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五、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的教法有:

1、诵读法:通过视频朗诵、老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感情基调。2、情境陶冶法,激发兴趣。其他的还有参与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多媒体课件在学法上,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法、讨论法、探究法整合发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六、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侧重在介绍诗人,营造意境,通过意境整体感知诗文,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歌曲导入,营造氛围(3分钟)播放蔡琴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听一小段),同时图片展示康桥美景。提问;听到这首歌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淡淡忧愁的情境。再告诉学生: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是以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为蓝本创作的,欣赏到的优美风景正是康桥(剑桥大学)的风光。剑桥大学是诗人徐志摩的母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感受作者离别母校时的情感。(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5-10分钟)通过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可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亦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整体感知,体悟情感(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逐步感知,通过多媒体放映《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视频,增加学生对康桥景象的直观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对本文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获得情感体验。在朗读欣赏的同时引导学生标注生字词读音,划分诗歌节奏,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本过程解决以下问题:1.生字词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