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考试资料_第1页
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考试资料_第2页
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考试资料_第3页
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考试资料_第4页
高等教育学岗前培训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的概念。答: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的概念。答: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①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②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③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和伦理教育。④教育的方式方法比较灵活 ,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⑤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得比较紧密。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活动 ,教育对象是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按照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形态,可将其分为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形态,指的是包括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是一种制度形态,与社会其他事业相区别;高等教育思想是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它是对高教活动、高教事业的反映,并对其发挥反作用。高等教育的实践形态、制度形态、观念形态,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高等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基本规律有: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系统要素协调发展规律。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答: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等。高等教育的体制结构,是指按高等学校的办学主体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而确立的结构。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不同的办学形式及其比例关系,即一般高等教育与其他各种类型高等教育之间的比例,又称类型结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各层次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属于一种纵向结构。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什么?答:①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②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③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什么?答:①高等教育负担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 ,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②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③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答: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威斯康星思想”主要是什么?答: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公民 ;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③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 :①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②专家服务。如何理解高校的国际合作职能?答:大学被赋予四种社会职能 :①培养学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②提供适合于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的高度专业化的培训;③向全民开放,以满足广义的终身教育各个方面的需要 ;④国际合作。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国际合作的四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国际合作是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崭新职能。在高等教育职能中开发并强化国际合作职能 ,是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这种新的职能是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市场杠杆的作用,打破高校历史上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将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在国际合作的现实导向下进行全面的协调和有机的重组。试述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答:人们常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来概括高等学校的职能。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到19世纪初,大学一直承担着培养人才这一职能。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了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发展学术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德国大学的改革不仅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大学的发展,也波及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但美国并没有照搬德国大学的传统,德国大学强调科学研究,其特点是只注重研究理论不注重实际,把纯学术研究看得至高无上。德国大学的这种传统与美国的实用主义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因此,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也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了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之中,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独特风格,并引发了高等学校的第三职能的发展。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明确提出第四项职能即国际合作职能。高等学校的职能定位:①培养专门人才培养专门人才是大学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的功能 ,无论高校如何发展,这一职能是永恒的,但培养专门人才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②发展科学发展科学的职能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服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从广义上讲,都是为社会服务。但高等学校还通过其他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④国际合作将其作为第四职能提出,既是21世纪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大学在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日趋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教育方针的概念。答: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由于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所以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答: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具有 :①时代性;②全面性;③层次性。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别。答: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不完全属于高等教育目的的问题,它是指高等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但与高等教育的目的直接关联。因为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宽窄上,而受教育者面的宽窄直接表现为多少人能受到高等教育,哪些人能受到高等教育,最终决定这些人在社会中的发展方向、所处地位及作用的发挥 ,这就必然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英才教育: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阶段。英才教育的目的在与培养治国的精英,大学实际变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机构。英才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所谓精英人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修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作出接触的创造性贡献的人。大众教育:入学人数在适龄人口的15%—50%之间,属大众教育阶段。大众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大众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答: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就是能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即教学工作、科学研究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科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研究,它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二是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其直接目的是深化本学科的学术、理论。社会实践不仅对学术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区别看 ,三者的着力点和具体方法不同。教学工作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掌握历史积淀的人类知识 ,其间虽然也有探索性,也强调创造性地学习,但主要还是“传道、授业、解惑”。科学研究训练的着力点主要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其间虽然也有教与学的成分,但主要还是培养科研能力。社会实践的着力点主要在于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素质、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其间虽然也有现有知识的教与学,也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但主要还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其相适应,三者的教育方法也有区别。三种实施途径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认识。答: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以上两种高教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于社会放在首位,这对于高等教育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些问题。于此相反,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也会导致高等教育的某些弊端。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长期相辅相成 ,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 ,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根据社会本位观、个人本位观的基本观点、价值及发展的历史经验,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论述通才教育论和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育的现实选择。答:通才,通常指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主张: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型。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其主张: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专业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技能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这职业的需要。现实选择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第一,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第二,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高度结合。第三,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由现有国情决定的。至于如何实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 ,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形成共识的 :第一,以社会职业需要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程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高度统一,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完美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等具体情况,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等具体要求。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概念。答: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之分。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体制,指国家在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高等学校微观管理体制,一般指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和细胞。高等学校学制的概念。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 ,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 ,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是整个学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程度上分它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学位制度的概念。答: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答:1)加快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体系。2)加强和深化以用人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改善就业环境,促进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3)进一步调整改善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培养模式转变。4)加强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建设,注重发挥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中介服务的重要作用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7)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8)规范就业市场秩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学制制定的基本依据。答:1)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3)受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方向。答: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1)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2)学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3)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4)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趋同和模仿现象也十分严重。改革方向:(1)扩大高等学校改革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强调和支持高等学校进行个性化改革。(2)调整院系结构,把内部管理的重心放在院(系)一级。(3)加大人事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用人机制和制度。(4)转变管理模式,依靠教授办学。(5)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新的激励机制。(6)深化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答: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简称。其基本含义是:(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答:对于高校老师,其劳动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共同特点外 ,还具有高校教师自身的特殊性。共同点:(1)无私性。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教师劳动具有无私性。(2)师范性。师范性是指在社会领域、在学生心目中,在教师自身的意识中,作为教师应该在做人、办事、治学等方面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3)迟效性和长效性。高校教师劳动是培养后备专门人才的劳动,这是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社会效益,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显现出来。(4)智力性、复杂性。特殊点:(1)专业性。高校老师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指导学生社会实践,都是按专业安排、围绕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的。(2)高层次性。时空延续性。高校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确划分。如何理解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答:(1)青年中的佼佼者。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社会地位”是比较虚的。因此,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加以正确引导,使大学生较高的社会地位由虚变实。具有合法权益的受教育者。大学生有受教育权,又是一个受教育者,就应该遵守校纪校规应该完成自己的学业和修养自己的品行。在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地位时,既要了解其受教育权,又不忽视其公民权;既要维护其权益,又应履行其责任。培养中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予高度关注关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岗位上朝着理想的人才目标倾注自己心血 ,作出自己的贡献。结合教师队伍群体和个体的素质要求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答:高等学校教师的个体素质要求:(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首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 ,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能随时掌握国内外有关最新发展趋势 ,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之中 ,更新知识,适应变化的时代。此外,高校教师还应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 (3)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出色的科研能力。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要求其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4)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高校教师只有懂得教育科学 ,掌握教育规律,并把它们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把自己锻炼成为善于育人和育才的教育者。高等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即教师队伍的结构,就是要求教师队伍的结构合理。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主要包括(1)职务结构。指高校教师队伍内部各种职务的比例状况。(2)学历结构。指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包括各级职务教师的平均年龄和各级年龄段教师数量。(4)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5)学缘结构。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从教师个体看,主要是通过选拔、培养、使用、来提高教师个体的素质,特别要加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从教师群体看,主要是通过流动、调整和教师资源开发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功能;从管理角度看,主要是通过制度、体制建设和机制建立健全来保证教师队伍建设顺利进行。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答:(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主题来对待,要求师生平等,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要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高等学校教师权威的基础并不是教师的地位,而是教师本人的学识、平行与才能。(4)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由学生体现出来的,学习是学生自己独立自主的活动,教师应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专业的概念。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教学大纲的概念。答:是指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包括说明、本文和附录三个部分。教材的概念。答: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教材,二是辅助教材。学科的概念。答:学科是基于学问性质划分的学问分支、教学科目或学界组织。课程的概念。答: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答:(1)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2)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3)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4)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在新的世纪,各国的高校都在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内容是:(1)强调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2)要培养大量复合型的人才。(3)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和交往协调能力。专业内涵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答:(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通过调研,使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学科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2)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教学方法。(3)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等方面的结构。提高教师素质,强化专业团队。专业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优化教育教学环境。(5)专业管理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构建良好的课程结构要处理好哪几种比例关系?答:(1)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3)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2)理论性课(4)显性课程和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什么叫专业特色?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如何办好特色专业。答: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1)从构成要素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一,专业培养目标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性质的程度高;第二,课程体系合理,能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三,专业教师群体实力强、学术积淀厚,教师个体素质和专业水平高;第四,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职业适应性,在同类职业中竞争力很强。(2)从培养方式看,专业特色具体表现为:第一,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追求;第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和社会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因素和条件;第三,能有机组合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合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积淀性。相对性、动态性并不排斥积淀性 ,相反,只有内含不懈追求的积淀性才能保证在相对性、动态性的特色竞争中取胜。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答:国家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和机制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特点是

(1)强调教授主讲课程

;(2)

强调使用新鲜技术

;(3)

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意义有

:1、能够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正确导向;2、为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资本”。3、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4、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5、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先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软件”条件。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答:(1)课程基础化。(2)课程综合化。(3)课程职业化。(4)课程国际化。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答: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答: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的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活动形式。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答:意义:(1)教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2)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任务:(1)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2)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3)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和美感,促进个性发展。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答:形式: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特征:(1)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目的。(2)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3)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性。(4)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43.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4)教学质量管理。(5)教学运作配套系统管理。制定高等学校教学的原则有哪些?制定这些原则的依据是什么?答: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依据:除了接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还必须一句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2)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3)高等学校的特点。(4)先进的教学经验。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2)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3)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4)教学质量管理。(5)教学运作配套系统管理。46.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答:特点:(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强。(2)高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渐增强。(3)高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渐增强,具有很强的过渡性。高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针对特点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到:(1)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能及时的把最新的学科成果反应在教学中。(2)在讲授基本理论和概念时,结合它们的实践基础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求教师使教学活动成为运用理论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3)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结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4)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5)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培养能力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6)要求教师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努力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要求教师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总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各项原则,发挥原则的整体作用,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工作推向前进。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的概念。答:是对教学水平、质量、过程、方法等的意义、作用、目的的判断和推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有那些内容和方式?答:内容:基本素质、教学状态、科学研究、工作业绩、特色项目和特殊贡献。方式: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能力和教师素质的评价。“质量工程”建设的内容有哪些?答:(1)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2)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3)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4)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5)教学评估与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公布。(6)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答:(1)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趋向国际化。(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3)高等学校教学趋向个体化。(4)教学管理的活性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教学改革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趋向于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答:(1)齐全的学科门类为重大的综合性课题研究以及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高校人才集中、机构灵活,投资少,见效快。(3)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紧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发达的信息系统。(5)合理的高校科研布局,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科研原则中的某项原则的理解及贯彻的基本要求。答:科研原则中有一项原则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定量研究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技术考察事物“量”的规定性,从而准确把握事物性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着眼点在于用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特征,即通过精确测定的数据和图表反映相关事物的现状、类属和相互关系。定性研究是一种以揭示事物“质”的规定性为研究出发点的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进而揭示出决定这一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应坚持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对研究对象既有”质”上的全面理解,又有”量”上的精确把握,如果仅取其一的研究,难以取得满意效果。你认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答:高等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这是高等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参加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认真搞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工作,并通过学习和科教研究,不断扩充知识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高校教师还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培养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过程,善于寓德育、美育等于智育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高校教师必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