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_第1页
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_第2页
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_第3页
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_第4页
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董其昌临《初月帖》董其昌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宁静疏旷。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优良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其次,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从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学习研究了前代绝大片面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兆页。

《初月帖》为东晋王羲之作品,传世墨迹为唐摹本,草书,纵26.3厘米,横32厘米,8行,61字,《万岁通天帖》丛帖其次帖,现藏辽宁博物馆。古意盎然,笔力遒劲,气脉流畅,结字超脱,具有雄秀之气。

《初月帖》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注:释文多有不同,例如“停行”有释作“济行”,“不办”有释作“不辨”等。)

《初月帖》起首称“初月”,即“正月”,避王羲之祖父“王正”之讳。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均有特色。用笔丰富,一点一画均非直过,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弥漫了微妙的变化。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欹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均匀,行距不求疏密划一。在章法上,行列的构成是先左弧线,制造冲突,接下来行列右弧线激化冲突,第三行垂直线化解冲突,第四行制造冲突,第五行加深冲突……王羲之自云“布局者谋略也”,又云:“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初月帖》计61字,共用34个字组,字组之间相互统一协调,变化极为丰富,最明显的是上下字间的距离。

董其昌评《初月帖》说:“笔花满目,奕奕生动;用墨之意,亦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世殆尽。”又说:“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都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若使当其合处,便无能追踪晋、宋,断不在唐人后乘也。”

董其昌深究古人笔意而发古人神韵,重用笔不重布局,他所提出的“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的临古观点对后世帖学书家影响极为深远。他虽看法遍临前代古人,然欲移貌取神,而不落于前人窠臼。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曾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董其昌认为临古在于求自性,理应在临古的阅历心得中,了解自己的真正艺术属性。董其昌临摹《初月帖》概括来说有以下艺术特点:

1.点画比原作细,增加连带,墨色表达在“淡”上,结体上重在一个“势”字。

如图1所示“不”字,原作三个点画饱满,顿挫清晰,曲折变化,三过其笔,三点之间没有牵丝连带,依靠的是笔断意连。董氏临摹时,墨色淡雅,点画用笔明显变细,三个点画依靠牵丝相连接,增加了第三个点画和下一个字的连带牵丝。综合对比可以看出,两个“不”字虽点画用笔有别,但是神采好像,笔势一致。同样道理,以此类推,可以看出图2至图5的“悴”字、“道”字、“力”字、“忧”字,均符合此理。

2.字组上,牵连意识减弱,提防适意而止。

如图6所示“殊劣”字组,原作两字之间牵丝连带明显,笔势自然相接,董氏临摹时,由于“殊”字处理得对比平正,所以省略了和“劣”字之间的牵丝连带,而是把“劣”字字形加长;同理,图7的“虽远”和图8的“诸患”都提防适意而止,增加单个字形的长度,而减弱字间的牵连意识。图9所示“之报”“近欲”“遣此”三个字组,能够更加明显地看出是增加了单个字和字距之间的空白,字与字之间的牵连意识减弱。

3.章法上,行间布白更疏松,行距间较平匀。

如图10所示,原作四列,第一列左弧线明显,和其次列之间空隙较大,其次列和第三列空隙减弱,第三列和第四列之间空隙又有所加大,四列的整个趋势向左下围拢,董氏临摹时,四列之间的空白几乎平匀,空隙大小一致,四列的整个趋势是四平八稳,没有向左下围拢的意识,以呈现自己的疏散之境。

又如图11所示,原作整个四列布白,左下空出,阴阳虚实变化明显,“具”字以干脆的草书符号为之,简约而不单调,董氏临摹时,整个四列布局以平衡均等为宗,讲究平正方正,在“具”字处理上以较标准的草书为之,提防整个篇章是平衡搭配。

董其昌的书法,不仅影响着晚明书坛,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清代的康乾盛世。《书林藻鉴》说:“圣祖那么酷好董其昌书,海内真迹,搜访殆尽,玉、牒金题,汇登秘阁。董书在明末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