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精编(二):词义推导+词义例释
+成语助记+迁移练习+高考链接
30、国
【词义推导】
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的意思。"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
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
【词义例释】
名词
①国家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如果不幸出现方圆两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他们?
②诸侯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一一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毛病出在贿赂秦国上。
③国都,京城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一一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远离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满眼萧条,感
伤到了极点而悲愤的情绪。
④地区,地域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硕鼠》)
一一我发誓要离开你,去到那欢乐的地方。
⑤国事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一一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成语助记】
倾国倾城源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其他如:安邦定国国破家亡国泰民安经国之才共商国是
【迁移练习】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筑
堤浚池,于国()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亦足尽心耳也矣。
【练习答案】
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国都)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地方)。
筑堤浚池,于国(国家)于民有大利,其之于国(国事),亦足尽心耳也矣。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国:国家(国人)
(2018•北京卷)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国:国家
(2016•山东卷)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国:国家
31、过
【词义推导】
"过"的本义是"走过、经过"。"走过"别人自然就是“超过"了别人,做事"超过"太多会变
成"过分",物极必反,事情做得"过分"容易出现"过错",出错当然就会被"责备"。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走过,经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赚》)
一一雷霆忽然震响,原来是宫车经过。
②胜过,超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门宴》)
一一从这条路走到我们军营,不超过二十里路。
③拜访,探望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一我有一个朋友在市井屠户之中,想要委屈您的车马去拜访他。
一日,大母过余(《项脊轩志》)
一一有一天,祖母来看望我。
④犯有过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一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是没有比这再大的好事了。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一一个人经常犯错误,这样就能(不断)改正(错误)。
⑤责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一一听说您想要责怪他。
⑥过时,过去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采草药》)
一一开过花以后再采,根的颜色就会暗淡难看。
⑦交往,相处
过从甚密
一一互相交往非常密切
(2)名词,过失,过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一一君子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副词,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一一因为那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宜久留,于是写了这篇文章就离去了。
【成语助记】
闻过则喜:过:过失、错误;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很高兴。形容虚心
接受意见。
白驹过隙:过:越过。本义指白色的骏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
易逝。
其他如:代马依风、代人受过、代人捉刀、代为说项、瓜代之期
【迁移练习】
信陵君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君督
过(),仆从以为过()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过()
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曰:"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也。”
【练习答案】
信陵君过(经过)侯生门,闻侯生有才,欲过(拜访)之。令仆从访之,未果,信陵
君督过(责备),仆从以为过(过分)矣。又令访之,仆从再访,乃闻侯生外出,不
过(超过)几日便归。信陵君见侯生日:"吾未能先闻之,是吾之过(过错)也。"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I)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超过
(2018•全国卷口)(任峻)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人名),而文理不及之过:
超过
(2018•北京卷)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过:过失
(2017・全国卷I)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过:超过
(2017•天津卷)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过:错误,过失
(2017・江苏卷)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过:经过
32、何
【词义推导】
"何"本义为"负戈而行",故有"负荷"之义,是"荷”的初文。古人看见荷戈而行的士兵,
第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往何处去?去干什么?"所以又用作疑问代词"什么",进一步引
申出表示程度的副词"多么"之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he
(1)代词
①什么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一一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②哪里,什么地方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一一您现在想要到什么地方去?
③怎么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一您漂亮极了,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
(2)副词,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一一水面多么浩大,山岳岛屿高高地耸立在水边。
(3)助词,即今"啊〃字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
一一车声隐隐甸甸的响啊,两人相会在大道口。
读音二:he
动词,背、扛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诗经・小雅•无羊》)
一一你的牧人来了,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成语助记】
曾几何时:曾噌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无可奈何:如
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何足挂齿:何:哪里。哪里值得挂在嘴上。不值一提的意思。作谓语、宾语,用于客套话。
何罪之有: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其他如:何去何从何罪之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心何忍相去几何
【迁移练习】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
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
(),州官不许,乃往。
【练习答案】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
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
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口)子何以中吾君何:什么
(2018•全国卷DI)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何:什么
(2018・全国卷田)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何:怎么
(2018•浙江卷)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何:怎么
(2017・浙江卷)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何:为什么
(2015•全国卷D)护儿日:"陛下今何在?"何:哪里
33、恨
【词义推导】
恨的本义是"感到遗憾",程度加深即可引申出"怨恨、怀恨"之义。
【词义例释】
动词
①怨恨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一您前去(送死)我却没有送您,因此知道您会怨恨我而回来。
②遗憾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一一先帝活着的时候,每当和我谈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帝、灵帝(失政)表示叹息
遗憾的。
【成语助记】
相见恨晚:恨:遗憾。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遗恨千古:遗恨:至死没有化解的悔恨,不如意。遗留的怨恨永远存在下去。
其他如:吞声饮恨一失足成千古恨
【迁移练习】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此恨()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练习答案】
刘兰芝与焦仲卿相爱,为焦母所拆,别时真乃"生人作死别,恨(愤恨)恨那可论",
此恨(遗憾)绵绵亦无所释.世人惜之也。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口)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恨:遗憾,后悔
(2017•天津卷)位不进,亦不怀恨恨:怨恨
(2016•天津卷)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恨:遗憾,后悔
34、胡
【词义推导】
胡,原指"兽颈下垂的肉”,(月,即"肉")匈奴等一带少数民族多吃兽肉,故又称匈
奴、西北各民族为"胡"。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兽类颔下的垂肉
狼跋其胡,载重(zhi)其尾。(《诗经•豳风•狼跋》)
一一老狼前进踩下巴,老狼后退绊尾巴
②古代泛指西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一一匈奴人不敢南下来牧马,六国的上民也不敢拿起弓箭来报仇。
(2)代词
①什么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一一突然边境发生紧急情况,数千百万的上兵,国家用什么发给他们粮饷呢?
②为什么,怎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
一一回去吧!家中的田园都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
【成语助记】
胡作非为:非为:干坏事。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含贬义,指任意做坏
事。
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为止。形容对坏现象表示感叹。
其他如:胡服骑射
【迁移练习】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
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日:"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以富
强?
【练习答案】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泛指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
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日:"一派胡言。"大臣皆不
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
35、患
【词义推导】
患的本义是"担心、发愁"(患,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的"心",说明心事重重。
自然是有发愁的事。)引申出"忧患、麻烦"。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忧患,祸害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一一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成为曹操的后患。
②讳忌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一一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讳啊,可是曹操却都贸然去做了。
(2)动词
①担忧,忧虑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一想要不给,却又担心秦兵到来。
②危害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谋攻》)
一一所以国君用来危害军队的情况有三种。
【成语助记】
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后引申为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防患于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作谓语、宾语,指在事故发生前防范。
其他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内忧外患患难之交采薪之患肘腋之患
【迁移练习】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马迁为之辩,谓上胡
()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日:“一派胡()言。"大臣皆不敢言。如此,国胡()
以富强?
【练习答案】
汉时,李陵受诏抗胡(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人,后困降于胡。皇上诛其族。司
马迁为之辩,谓上胡(为什么)不法先王之道。皇上斥曰:“一派胡(乱)言。"大臣皆
不敢言。如此,国胡(什么)以富强?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ni)诸侯患楚之强患:害怕,担心
(2018•全国卷口)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患:祸患
(2018•全国卷田)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患:祸患
(2017•全国卷口)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患:害怕,担心
(2016・全国卷I)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患:担心
36、或
【词义推导】
或有两个基本义:有人,有的人;或许,也许。由“有的人”引申出表示只有一部分的
"有的"意义。
【词义例释】
(1)代词,有的(有的人,有的事物)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一一有人说:"六国交互灭亡,都是由于贿赂秦国吗?"
(2)副词
①也许,或许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一吴越一带的人说起的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或许能够看见。
②有时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一一有时遇到他发怒斥责,我的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复
他。
(3)连词,如果,假如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水经注•三峡》)
一一如果遇到皇帝有紧急命令宣召,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就到了江陵。
【成语助记】
多言或中:多言或中指多方面讨论之,有的可能中的;
其他如: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迁移练习】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于嬉,嗜玩,或()逃。愈惩其日:"为学,贵在恒
也。为学或()匪恒,则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李蟠闻后,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责愈,以为童
为学,当顺自然,后功或()未易量。
【练习答案】
李蟠求学于韩愈,始或(迷惑)于嬉,嗜玩,或(有时)逃。愈惩其曰:"为学,贵在
恒也。为学或(倘若)匪恒,则或(有的)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李蟠闻后,
方心定,乃有所成。众人以为愈之功。后或(有人)责愈,以为童为学,当顺自然,
后功或(或者)未易量。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I)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或:有的
(2018,浙江卷)于时或荐太初(人名)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或:有人
(2018•江苏卷)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
或呼车往,无须臾闲或:都为"有时"
(2016•天津卷)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或:或许
(2014,浙江卷)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或:有时
37.疾
【词义推导】
"疾"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腋下中箭之形,故本义为"中箭受伤"(此义消失)。后引
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
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
【词义例释】
(1)名词
①病,指常病,轻病
寡人无疾。(《扁鹊见蔡桓公》)
一一我没有病。
②痛苦,疾苦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
一一凡是管理百姓的人,一定要知道他们的疾苦。
③毛病,缺点
必为有窃疾矣。(《公输》)
一一一定是有偷窃的毛病了。
(2)动词
①患疾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己众矣。(《五人墓碑记》)
一一他们之中患病而死,死去默默无闻,不值一提的人也太多了。
②厌恶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一一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③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一一屈原痛心怀王视听不明。
④痛恨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想于王。(《齐桓晋文之事》)
一一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里来申诉。
⑤妒忌,通"嫉"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一一孙膑到了(魏国),庞涓怕他比自己有才能,妒忌他。
(3)形容词
①急速,快捷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一一即使乘着快马加者风也不如他快。
②强,猛烈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一一顺风呼喊,声音没有加大,别人却能听得更清楚。
【成语助记】
积劳成疾:疾:疾病。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讳疾忌医:疾:疾病。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疾恶如仇: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
疾风知劲草:疾:迅速,猛烈;劲:有力量,坚韧。指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
劲的•比喻节操坚定,经得起考验
其他如;大声疾呼痛心疾首疾首蹙额眼疾手快奋笔疾书愤世疾俗衔枚疾走
【迁移练习】
蔡人有足疾().不能疾()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
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
“吾疾()天下如此者也。”
【练习答案】
蔡人有足疾(疾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痛苦)苦。
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
疾(痛恨)天下如此者也。”
【高考链接】
(2017・全国卷口)总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疾:生病
(2017•山东卷)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疾:疾病
38、及
【词义推导】
"及"的本义是"赶上”。由此引申出"比得上""达到"等义。由"达到"引申出"趁着(那个
时候)""涉及"等义,再虚化为连词"与"。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一一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②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毅之战》)
一一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③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一一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④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一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⑤接近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一一我接近死亡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次了。
(2)连词,表并列,和,与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一一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一一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一一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成语助记】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像,如同,犹如;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
都是不合适的。
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
落在后面。作谓语,含贬义。
无所不及;及:达到。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其他如:触手可及鞭长莫及及时行乐爱屋及乌迫不及待驷不及舌言不及
义噬脐何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风马牛不相及可望不可及
【迁移练习】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赶
上)之,忽见一蛇,兔脱,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
将死之时,曰:"此事及()友,及()家不宜扬。愿及()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
清明及()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已。"言毕遂死。
【练习答案】
陈留为人善,才能非及(比得上)友人。一日,与友山中狩猎,见一兔,猛追之。殆及(赶
上)之,忽见一蛇,兔脱,为蛇所伤而不知所措,及(等到)友至,而毒已入心矣。陈留
将死之时,曰:"此事及(牵连到)友,及(到)家不宜扬。愿及(趁)吾未去之时托孩于尔。
清明及(和)中元,于吾墓焚纸而己。”言毕遂死。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口)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及:来得及
(2018•全国卷I)及宣帝起兵诛爽(人名),芝(人名)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及:
等到
(2018•全国卷I)芝(人名)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及:到
(2018・全国卷口)威风猛于涣(人名),而文理不及之及:比得上
(2018•全国卷DI)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蹙及工徒于一路及:和
(2017•全国卷I)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及:比得上
(2017•全国卷口)及奉败,帝得意书及:等到
(2017•天津卷)赐见君将,不及不对及:至U,周到
39、即
【词义推导】
即的本义是"走近、靠近",(甲骨文字形是“俯身就食"之形),故引申为“立即、马上、
就"等义。"走近"高处就是"登上"之义了。
【词义例释】
(1)动词
①靠近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一一(其实)不是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②登上(帝位)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书•苏武传》)
一一昭帝登上帝位数年之后,匈奴同汉朝和亲。
(2)副词
①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
项伯即入见沛公。(《鸿门宴》)
一一项伯立刻进去会见沛公。
②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
一一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的父亲,那么,希望能分给我一碗肉羹。
(3)连词
①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一一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急?
②表让步,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一一就算是捉到了两三只(蟋蟀),又都很差很弱,不合规格。
(4)介词,表时间、地点,相当于"当""就在"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一一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和他一起喝酒。
【成语助记】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
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十分紧张。
若即若离:若:好像;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似亲似疏,保持一定
的分寸和距离。也形容含混不清。也可以形容忽远忽近。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
态度不明朗。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
易得。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稍纵即逝: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作谓
语、定语,用于时间或时机。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其他如:即事穷理稍纵即逝一拍即合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迁移练习】
庄公初即()位,即()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
患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国人指
其址,曰:"此即()万人墓也。
【练习答案】
庄公初即(登上)位,即(就)令人击邻国,众人以为不妥。公曰:"不然,即(就)
患邻之兵至。“固出兵。兵既出,庄公悔,使人阻。大败,卒三万葬于南山。国人指
其址,曰:"此即(就是)万人墓也。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nt)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即:贝IJ,就
(2018•浙江卷)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即:将要
(2017•全国卷口)惠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即:立即,马上
(2017・浙江卷)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扰乱)之矣即:贝“,就
40、既
【词义推导】
"既"的本义是"尽、完"(甲骨文字形是"吃完侧身”之形)。由此引申出"已经、既然""全"
等义。
【词义例释】
(1)动词,完了,尽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
一一话没有说完,在学生中就有人笑着说:"先生欺骗我啊!"
(2)副词
①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一一始皇死去之后,他的余威还震慑着远方异地。
②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一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一一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分开过。
③表范围。"全""都"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苏轼《赤壁赋》)
一一菜肴全都吃光了,杯子盘子乱七八糟的放着。
(3)连词
①既然,已经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一一既然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
②既……且・・・・・・,既・・・・・・又……,表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一一三军既迷惑又怀疑,那么诸侯进攻的灾难就到了。
【成语助记】
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作
谓语、定语、状语。
既往不咎: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
再责备。作谓语、定语,指对以往的错不再责备。既来之,则安之:既:连词,既然。;安之:
使之安。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
安下心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已经;驷马:古代称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
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作谓语,指说话
算数•
其他如:既来之,则安之
【迁移练习】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
()来之,则安之。”待波既()平,友方安。
【练习答案】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日:"既
(既然)来之,则安之。"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高考链接】
(2019・全国卷口)孝公既用卫鞅既:已经
(2018•浙江卷)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既:已经
(2017・天津卷)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既:已经
(2017・山东卷)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既:既然
41、假
【词义推导】
“假”的本义是“借”。“借”不是要“给”吗?故有“给予”之义。借来东西(比
如钱)当然就有了“凭借”。借来东西不是真的属于自己的,故又可引申出“不是真
的”,不是真的,进一步引申出“非正式的”和“如果”等义。
【词义例释】
读音一:jid
(1)动词
①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因此人们多把书借给我。
②凭借,借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一一君子本性并不是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③宽容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
——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④给予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
一一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
(2)形容词
①虚假的,不是真的(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一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打瞌睡,原来是为了诱敌。
②非正式的,代理的,临时的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
——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3)连词,相当于“如果”“假如",多“假使”“假令”连用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蟋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一假使我犯法被杀,如同九牛少了一毛,和蟋蚁死去有什么两样?
读音二:jid
名词,假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一一府吏听说了这个变化,就请假暂时回家。
【成语助记】
久假不归(jiUjiabiigul):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不假思索:假:借助,假借,依靠。不用思考就做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
熟练。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的办事。
其他如:狐假虎威假痴不颠假道伐虢假公济私不假思索天假其年
【迁移练习】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
途遇险滩,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州官闻知,
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州官不许,乃往。
【练习答案】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
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州官闻知,急令属下
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高考链接】
(2017•浙江卷)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扰乱)之矣假:假设,假使
(2015•湖南卷)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假:借
42、间
【词义推导】
“间”的本义是“门缝”。由此引申出“夹缝、空隙”之义;小路不是很像夹缝吗?
时间的“空隙”,即“空闲”•“夹缝”是在两个事物之中的,故有“置身其中”的
意义,由此可引申出许多意义:“间隔、参与、中间、离间”等。“离间”再引申出
“间谍”之义,间谍当然是“秘密”的喽。
【词义例释】
读音一:jion
(1)名词
①中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途跋涉,来到这江湖沼泽之间。
②期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一一在危难期间接受了任命。
(2)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子,把天下的贫寒之士都遮蔽起来,让他们都露出
笑颜?
读音二:jidn
(1)名词
①门缝,夹缝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
——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的看她丈夫。
②空隙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一一那关节有空隙,而刀刃却没有厚度。
③机会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到了京口,找到机会逃奔真州。
④(不多)时间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一一扁鹊见到蔡桓公,站立了一会儿时间。
(2)动词
①离间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一一谗佞小人离间他们,可以说是处境十分困难了。
②参与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有那些当官的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
③间隔,隔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一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们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和外面的
人断绝了联系。
④夹杂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哪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3)副词
①表时间,有时,偶然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几个月之后,时不时有人偶尔提意见。
②表状态,从小路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骊山下来,取道芷阳抄小路行走。
③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侯生就屏退众人,悄悄地对信陵君说。
【成语助记】
间不容发:间:中间;发:头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
为精确或精密。也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形势危急到了极点。也比喻文字精练、严谨。
作定语,比喻事物很精密或时间紧迫。字里行间:间:中间,区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
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作主语、宾语,指字句之间。
挑拨离间:间:隔阂。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诬蔑、中伤的说法.
作谓语,含贬义。
亲密无间: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作谓语、定
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其他如:疏不间亲伯仲之间
【迁移练习】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鲁肃代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令卒查之。少
间(),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行。小人间()进言,欲令周
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之,日:“吾二人之事,汝何间()焉?
瑜闻之,于行间()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肃曰:“君子纳
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练习答案】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
词),令卒查之。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小
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
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
离)隔•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小人闻言甚愧,终
不再言。
【高考链接】
(2018•全国卷I)芝(人名)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间:之间,期
间
(2018•全国卷I)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财务软件应用与操作》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护理伦理与法律责任》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合同续签补充协议2025年版本
- 商铺招牌维修合同协议2025
- 全职会计2025年聘用协议
- 墙体损坏修复协议2025年
- 酒店电路安装合同协议2025
- 2025年供应链协同管理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健身房器材使用协议2025年
- 塑料技术入股协议合同
- 小数加减法计算题-竖式300道-
- 《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解读
- 干部结构及人才分析报告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岗位笔试题目之三
- 怀化健身行业现状分析
- 丹毒患者的护理查房
- 企业管理执行力培训课件
- 25道中国民航航空医生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职位申请表(标准模版)
- 深基坑安全施工培训讲义
- 滁州明华包装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只包装箱及包装制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